煤焦化生产用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9871发布日期:2022-05-16 20:39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煤焦化生产用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焦化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煤焦化生产用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煤焦化又称煤炭高温干馏,以煤为原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950℃左右,经高温干馏生产焦炭,同时获得煤气、煤焦油并回收其它化工产品的一种煤转化工艺。
3.现有技术中,采用焦炉炼焦过程中需要将原料煤输送至焦炉的推焦装置上,并从进煤口进入到焦炉中,在通过装煤车、人工将原料煤输送至焦炉中时,易造成细煤粉扬尘现象,并产生黑色高温烟雾,采用现有的除尘装置对煤粉进行吸收时,常常清除不够彻底,仍有大量煤粉残留,煤粉弥散在空气中易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同时,煤粉不能回收利用易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焦化生产用回收装置,旨在解决煤焦化生产过程中煤粉回收不彻底,造成资源浪费,且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煤焦化生产用回收装置,包括:
6.进烟管,一端用于罩设在焦炉进煤口的上方,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
7.回收箱,设于所述进烟管延伸端的下方;所述回收箱内水平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回收箱分隔成上下间隔设置的换热室和煤粉室;所述换热室内流通有换热媒介;
8.输管组件,设于所述换热室内;所述输管组件的进口端向上伸出所述换热室,且设有与所述进烟管的延伸端连通的进料口;所述输管组件的出口端向下伸入所述煤粉室,且并排设置有煤粉出口和排气口;以及
9.除尘箱,设于所述回收箱的一侧,内腔设有除尘器;所述除尘器通过尾气排放管与所述煤粉室连通。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管组件包括:
11.进料管,上端伸出所述换热室,且设有所述进料口;
12.多层环管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两层环管件之间依次连通;位于顶部的环管件与所述进料管的下端连通;
13.排气管,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环管件下方,上端与位于底部的所述环管件连通,下端设置有所述排气口;
14.煤粉收集管,倾斜于所述排气管设置,且上端分别与多层环管件连通;所述煤粉收集管下端设置有所述煤粉出口。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煤粉收集管的下端设有开关阀。
16.示例性的,所述环管件包括:
17.第一连接管,呈弧形结构;
18.u型管,开口朝上,且进口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出口端连通;所述u型管的底部与所述煤粉收集管上端连通;
19.第二连接管,呈弧形结构,进口端与所述u型管的出口端连通;
20.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进口端与所述进料管的下端或位于上一层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出口端连通,位于底部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出口端与所述排气管的上端连通。
21.一些实施例中,多层所述环管件所围成的圆环半径沿竖直方向向下依次减小。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回收箱的内周壁上水平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卡接有所述隔板。
2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环的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环形的卡槽,所述隔板的底面上设有向下突出且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卡块;所述隔板通过所述卡块限位于所述限位环的所述卡槽内。
24.示例性的,所述限位环的顶面还设有环形的迷宫槽,且所述迷宫槽的槽底设有密封条;其中,所述卡槽环设在所述迷宫槽和所述回收箱的内壁之间。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煤粉室内设置有环形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将所述煤粉室分隔呈上下间隔设置的排气腔和煤粉腔;
26.其中,所述输管组件的出口端向下伸入所述煤粉腔,且所述尾气排放管的进气端设于所述排气腔内。
2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层呈中部向上凸起或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
28.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回收箱,可对焦炉进煤口处吸收的高温烟雾中的煤粉进行回收,通过在回收箱内设置输管组件,可对进烟管中吸收的高温烟雾进行降温,从而使煤粉沉淀至煤粉室中;含有煤粉的烟雾在输管组件中输送时,会有部分煤粉沉淀至输管组件中,而本技术中设置的煤粉出口可将沉淀的煤粉输送出输管组件,避免煤粉阻塞输管组件的管路;本装置设置的排气口可将一次沉淀后的烟雾输送至煤粉室中继续沉淀,并将二次沉淀完成后的尾气从尾气排放管中输送至除尘箱中,以便除尘箱中的除尘器对尾气进行最后的除尘处理,从而使得进烟管中吸收的煤粉得到彻底的清除,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收箱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收箱的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煤焦化生产用回收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回收箱;11、隔板;111、卡块;12、换热室;13、煤粉室;131、过滤层;132、排气腔;133、煤粉腔;14、限位环;141、卡槽;142、迷宫槽;143、密封条;15、进水口;16、出水口;
2、进烟管;3、输管组件;31、进料管;311、进料口;32、环管件;321、第一连接管;322、第二连接管;323、u型管;33、排气管;331、排气口;34、煤粉收集管;341、煤粉出口;342、开关阀;4、除尘箱;41、尾气排放管;5、焦炉;6、引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焦化生产用回收装置进行说明。所述煤焦化生产用回收装置包括进烟管2、回收箱1、输管组件3和除尘箱4;进烟管2的一端用于罩设在焦炉5进煤口的上方,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回收箱1设于进烟管2延伸端的下方;回收箱1内水平设置有隔板11,隔板11将回收箱1分隔成上下间隔设置的换热室12和煤粉室13;换热室12内流通有换热媒介;输管组件3设于换热室12内;输管组件3的进口端向上伸出换热室12,且设有与进烟管2的延伸端连通的进料口311;输管组件3的出口端向下伸入煤粉室13,且并排设置有煤粉出口341和排气口331;除尘箱4设于回收箱1的一侧,内腔设有除尘器;除尘器通过尾气排放管41与煤粉室13连通。
39.需要说明的是,仅使用除尘器进行除尘时,会使煤粉清除不彻底,而增加本技术中设置的回收箱1结构后,可将进煤口吸收的煤粉进行进一步吸收,以便回收利用;本技术中设置的除尘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40.可选的,本技术中选用的换热媒介可以是水流,并且在回收箱1上靠近换热室12的室壁且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且进水口15的高度高于出水口16的高度。
41.可选的,该换热媒介还可以是其他能够与输管组件3中的高温烟雾进行换热的媒介,具体的可以是待焦化处理的煤原料,并且在换热后可直接从进煤口加入到焦炉5中进行焦化处理以便实现热能的利用。
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焦化生产用回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回收箱1,可对焦炉5进煤口处吸收的高温烟雾中的煤粉进行回收,通过在回收箱1内设置输管组件3,可对进烟管2中吸收的高温烟雾进行降温,从而使煤粉沉淀至煤粉室13中;含有煤粉的烟雾在输管组件3中输送时,会有部分煤粉沉淀至输管组件3中,而本技术中设置的煤粉出口341可将沉淀的煤粉输送出输管组件3,避免煤粉阻塞输管组件3的管路;本装置设置的排气口331可将一次沉淀后的烟雾输送至煤粉室13中继续沉淀,并将二次沉淀完成后的尾气从尾气排放管41中输送至除尘箱4中,以便除尘箱4中的除尘器对尾气进行最后的除尘处理,从
而使得进烟管2中吸收的煤粉得到彻底的清除,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43.具体的,烟雾从进煤口经进烟管2输送至输管组件3,以及尾气经尾气排放管41输送至除尘箱4内,都是通过引风装置6实现的;需要说明的是,引风装置6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44.请参阅图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输管组件3包括进料管31、多层环管件32、排气管33和煤粉收集管34;进料管31的上端伸出换热室12,且设有进料口311;多层环管件32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两层环管件32之间依次连通;位于顶部的环管件32与进料管31的下端连通;排气管33沿竖直方向设于环管件32下方,上端与位于底部的环管件32连通,下端设置有排气口331;煤粉收集管34倾斜于排气管33设置,且上端分别与多层环管件32连通;煤粉收集管34下端设置有煤粉出口341。
45.通过设置多层环管件32,可延长烟雾输送路径,使得高温烟雾与换热媒介充分接触,保证煤粉充分沉淀。并通过设置煤粉收集管34,可将沉淀下来的煤粉进行收集,并输送至煤粉室13中,避免煤粉堵在环管件32中影响烟雾输送。
46.请参阅图1或图2,一些实施例中,煤粉收集管34的下端设有开关阀342。该开关阀342用于控制煤粉收集管34的通断,当沉淀结束后,将开关阀342打开,并将沉淀的煤粉输送至煤粉室13中。
47.请参阅图2,示例性的,环管件32包括第一连接管321、第二连接管322和u型管323;第一连接管321呈弧形结构;u型管323开口朝上,且进口端与第一连接管321的出口端连通;u型管323的底部与煤粉收集管34上端连通;第二连接管322呈弧形结构,进口端与u型管323的出口端连通;其中,第一连接管321的进口端与进料管31的下端或位于上一层的第二连接管322的出口端连通,位于底部的第二连接管322的出口端与排气管33的上端连通。
48.优选的,第一连接管321、第二连接管322为半圆环或半椭圆环结构。
49.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层的第一连接管321的进口端与第二连接管322的出口端之间并不相连通;通过使第一连接管321的进口端与位于上一层的第二连接管322的出口端之间相连通,用于实现进入输管组件3内的烟雾逐层向下输送。
50.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中设置的u型管323和第一连接管321以及第二连接管322之间均是通过二通或三通接头实现连接的,可方便进行拆装,以便实现各个管路的清洁。
51.通过设置u型管323使煤粉沉淀至u型管323的底部,并从u型管323底部连通的煤粉收集管34输送至煤粉室13中。可选的,在将u型管323的底部与煤粉收集管34的接口处设置漏斗形结构,以便煤粉汇聚到煤粉收集管34内。
52.请参阅图1或图2,一些实施例中,多层环管件32所围成的圆环半径沿竖直方向向下依次减小,可使得上下环管件32之间结构更加紧凑,并避免上下环管件32之间的干涉。
53.请参阅图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回收箱1的内周壁上水平设有限位环14,限位环14上卡接有隔板11。
54.本技术中设置有限位环14,可将隔板11卡接在限位环14上,以实现隔板11和回收箱1内壁之间的稳定固定。
55.具体的,该限位环14和回收箱1一体成型,且隔板11靠近回收箱1内壁的边缘处涂设有密封胶,以避免换热媒介在换热室12和煤粉室13之间流动。
56.请参阅图4,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环14的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环形的卡槽141,隔板11的底面上设有向下突出且与卡槽141相适配的卡块111;隔板11通过卡块111限位于限位环14的卡槽141内。
57.可选的,在上述卡槽141底部设置一组环形密封圈,而后再将卡块111卡接在该卡槽141内,并通过密封胶将隔板11与回收箱1的内壁进行密封。
58.请参阅图4,示例性的,限位环14的顶面还设有环形的迷宫槽142,且迷宫槽142的槽底设有密封条143;其中,卡槽141环设在迷宫槽142和回收箱1的内壁之间。
59.通过是设置迷宫槽142和密封条143,保证隔板11和限位环14之间的密封。
60.请参阅图1或图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煤粉室13内设置有环形的过滤层131,过滤层131将煤粉室13分隔呈上下间隔设置的排气腔132和煤粉腔133;其中,输管组件3的出口端向下伸入煤粉腔133,且尾气排放管41的进气端设于排气腔132内。
61.煤粉腔133用于收集煤粉,以便回收利用;排气腔132用于将处理后的尾气经过滤层131过滤后输送至除尘箱4中进行最终的除尘处理。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过滤层131可以设置活性炭吸附层,以将排气管33排出的尾气进行吸附处理。
62.请参阅图1或图2,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层131呈中部向上凸起或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
63.通过将过滤层131设置成上述弧形结构,可扩大尾气和过滤层13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滤效果。
64.具体的,过滤层131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三层弧形板,相邻两组弧形板之间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131;可选的,煤粉室13的内周壁上设有支撑环,支撑环顶面与弧形板的底面卡接固定。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