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催化纳米纤维膜及污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01319发布日期:2022-04-16 14:32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催化纳米纤维膜及污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光催化纳米纤维膜及污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光催化纳米纤维膜,尤其还涉及一种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的污水设备。


背景技术:

2.纳米纤维是指纤维直径小于1000纳米的超微细纤维,静电纺丝又称静电纺,是目前制备纳米级或亚微米级纤维最为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制备比表面积大、形貌可控、成分多样化的纳米纤维膜,同时制备的纤维表面光滑,分布均匀等优点。因此静电纺纤维在生物医学、光电学、纺织工程学、催化载体和废水处理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在对废水处理时需要用到污水处理设备,而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不方便对滤网进行清理,且在向污水中投放絮凝剂时,混合效率较差,因此大大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光催化纳米纤维膜及污水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光催化纳米纤维膜及污水设备,不仅方便对污水处理设备的过滤网进行清理,而且增加了絮凝剂投放时的混合效率,进而大大提升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来解决上述问题。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催化纳米纤维膜,所述配方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组分:40~70份数的纤维素纤维、15~26份数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5~12份数的活性炭纳米纤维、8~14份数的石墨烯气凝胶、4~9份数的纳米光催化剂、6~12份数的钛酸四丁酯以及7~15份数的蒸馏水。
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的污水设备,包括基座、初步过滤机构、沉淀机构、精细过滤机构、第一输送泵以及第二输送泵,所述初步过滤机构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方的一侧,所述精细过滤机构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方的另一侧,所述沉淀机构安装在所述基座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初步过滤机构以及精细过滤机构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输送泵安装在所述初步过滤机构与所述沉淀机构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输送泵安装在所述沉淀机构与所述精细过滤机构之间的位置;所述初步过滤机构包括初步过滤壳、l型安装架、伺服电机、螺纹轴、过滤网板以及螺纹套,所述l型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初步过滤壳顶部的一侧,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l型安装架的上方,所述螺纹轴固定安装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过滤网板套设在所述螺纹轴上,所述螺纹套设置在所述过滤网板的中心处,且与所述螺纹轴螺纹连接;所述沉淀机构包括沉淀壳、搅拌电机、搅拌轴、搅拌叶片以及撒料组件,所述搅拌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沉淀壳顶部的中心处,所述搅拌轴固定安装在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搅拌叶片安装在所述搅拌轴上,所述撒料组件安装在所述沉淀壳内壁的顶部且对应所述搅拌轴的位置;
所述撒料组件包括旋转轴、安装轴承、从动轮、撒料盘、主动轮以及皮带,所述旋转轴的上方通过所述安装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沉淀壳内壁的顶部,所述从动轮安装在所述旋转轴的表面,所述撒料盘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轴的下方,所述主动轮安装在所述搅拌轴的表面,且对应所述从动轮的位置,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皮带与所述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精细过滤机构包括精细过滤壳、密封盖、两个安装耳、两个安装螺钉、纳米纤维过滤膜以及两个弹出组件,所述密封盖设置在所述精细过滤壳的上方,两个所述安装耳分别安装在所述密封盖的前后两侧,且所述两个所述安装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精细过滤壳上,所述纳米纤维过滤膜固定安装在所述密封盖的下方,两个所述弹出组件分别安装在精细过滤壳的两侧;所述弹出组件包括安装座、顶杆、底块、顶出弹簧以及配合块,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精细过滤壳侧面顶部的中心处,所述顶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底块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杆的底部,所述顶出弹簧套设在所述顶杆上,所述配合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密封盖的侧面且对应所述顶杆的位置。
7.作为优选,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活动贯穿所述l型安装架且延伸至所述l型安装架的外部。
8.作为优选,所述螺纹轴的下端贯穿所述初步过滤壳且延伸至其内部,并通过限位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初步过滤壳内壁的底部。
9.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板的边缘处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靠近所述初步过滤壳内壁的一侧与其相互接触。
10.作为优选,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活动贯穿所述沉淀壳且延伸至所述沉淀壳的内部。
11.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盖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精细过滤壳相适配的密封垫。
12.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垫靠近所述精细过滤壳的一侧贯穿所述精细过滤壳且延伸至所述精细过滤壳的内部,并与所述精细过滤壳的内壁紧密接触。
13.作为优选,所述顶出弹簧的顶部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出弹簧的底部与所述底块的顶部固定连接。
14.作为优选,所述顶杆的顶部设置为弧形,且与所述配合块的底部相互接触。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由纤维素纤维、二甲基甲酰胺溶剂、活性炭纳米纤维、石墨烯气凝胶、纳米光催化剂、酸四丁酯以及蒸馏水构成,通过本发明的配方所配置出来的光催化纳米纤维膜不仅吸附效率高,能够有效吸附微小颗粒以及有害有机物,而且具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16.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的污水设备,设置的初步过滤机构由初步过滤壳、l型安装架、伺服电机、螺纹轴、过滤网板以及螺纹套构成,能够对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初步过滤,且通过螺纹轴以及螺纹套之间螺纹配合作用下,能够将过滤网板提出初步过滤壳,进而极大的方便了过滤网板的清理;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的污水设备,设置的撒料组件由旋转轴、安装轴承、从动轮、撒料盘、主动轮以及皮带构成,将絮凝剂投放至沉淀壳内,并通过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对污水进行搅拌混合,从而增加了混合的效率,且在絮凝剂投放的同时,搅拌
轴带动旋转轴下方的撒料盘转动,从而使得投放至撒料盘上的絮凝剂能够均匀分散,并撒落至污水中,从而大大提高了絮凝剂混合的均匀度与效率;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的污水设备,设置的精细过滤机构由精细过滤壳、密封盖、两个安装耳、两个安装螺钉、纳米纤维过滤膜以及两个弹出组件构成,能够对絮凝沉淀后的污水进行精细过滤,且通过设置弹出组件,方便将纳米纤维过滤膜弹起,从而方便对其进行清理或者更换,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的污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的污水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的污水设备中初步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的污水设备中初步过滤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的污水设备中沉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的污水设备中沉淀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的污水设备中精细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的污水设备中精细过滤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的污水设备中精细过滤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中b-b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中:1、基座;2、初步过滤机构;201、初步过滤壳;202、l型安装架;203、伺服电机;204、螺纹轴;205、过滤网板;206、螺纹套;3、沉淀机构;301、沉淀壳;302、搅拌电机;303、搅拌轴;304、搅拌叶片;305、撒料组件;3051、旋转轴;3052、安装轴承;3053、从动轮;3054、撒料盘;3055、主动轮;3056、皮带;4、精细过滤机构;401、精细过滤壳;402、密封盖;403、安装耳;404、安装螺钉;405、
纳米纤维过滤膜;406、弹出组件;4061、安装座;4062、顶杆;4063、底块;4064、顶出弹簧;4065、配合块;5、第一输送泵;6、第二输送泵;7、限位轴承;8、密封圈;9、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1本发明的光催化纳米纤维膜,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组分:40份数的纤维素纤维、15份数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5份数的活性炭纳米纤维、8份数的石墨烯气凝胶、4份数的纳米光催化剂、6份数的钛酸四丁酯以及7份数的蒸馏水。
23.实施例2本发明的光催化纳米纤维膜,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组分:70份数的纤维素纤维、26份数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12份数的活性炭纳米纤维、14份数的石墨烯气凝胶、9份数的纳米光催化剂、12份数的钛酸四丁酯以及15份数的蒸馏水。
24.实施例3本发明的光催化纳米纤维膜,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组分:55份数的纤维素纤维、21份数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8份数的活性炭纳米纤维、11份数的石墨烯气凝胶、6份数的纳米光催化剂、9份数的钛酸四丁酯以及10份数的蒸馏水。
25.由上述三个实施例可知:实施例3配方所配置出来的光催化纳米纤维膜不仅吸附效率高,能够有效吸附微小颗粒以及有害有机物,而且具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因此为最佳配方。
26.实施例4基于上述工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的污水设备,如图2~图11所示,包括基座1、初步过滤机构2、沉淀机构3、精细过滤机构4、第一输送泵5以及第二输送泵6,所述初步过滤机构2安装在所述基座1上方的一侧,所述精细过滤机构4安装在所述基座1上方的另一侧,所述沉淀机构3安装在所述基座1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初步过滤机构2以及精细过滤机构4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输送泵5安装在所述初步过滤机构2与所述沉淀机构3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输送泵6安装在所述沉淀机构3与所述精细过滤机构4之间的位置;所述初步过滤机构2包括初步过滤壳201、l型安装架202、伺服电机203、螺纹轴204、过滤网板205以及螺纹套206,所述l型安装架202固定安装在所述初步过滤壳201顶部的一侧,所述伺服电机203固定安装在所述l型安装架202的上方,所述螺纹轴204固定安装在所述伺服电机203的输出轴上,所述过滤网板205套设在所述螺纹轴204上,所述螺纹套206设置在所述过滤网板205的中心处,且与所述螺纹轴204螺纹连接;所述沉淀机构3包括沉淀壳301、搅拌电机302、搅拌轴303、搅拌叶片304以及撒料组件305,所述搅拌电机302固定安装在所述沉淀壳301顶部的中心处,所述搅拌轴303固定
安装在所述搅拌电机302的输出轴上,所述搅拌叶片304安装在所述搅拌轴303上,所述撒料组件305安装在所述沉淀壳301内壁的顶部且对应所述搅拌轴303的位置;所述撒料组件305包括旋转轴3051、安装轴承3052、从动轮3053、撒料盘3054、主动轮3055以及皮带3056,所述旋转轴3051的上方通过所述安装轴承3052转动安装在所述沉淀壳301内壁的顶部,所述从动轮3053安装在所述旋转轴3051的表面,所述撒料盘3054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轴3051的下方,所述主动轮3055安装在所述搅拌轴303的表面,且对应所述从动轮3053的位置,所述主动轮3055通过所述皮带3056与所述从动轮3053传动连接;所述精细过滤机构4包括精细过滤壳401、密封盖402、两个安装耳403、两个安装螺钉404、纳米纤维过滤膜405以及两个弹出组件406,所述密封盖402设置在所述精细过滤壳401的上方,两个所述安装耳403分别安装在所述密封盖402的前后两侧,且所述两个所述安装螺钉404固定安装在所述精细过滤壳401上,所述纳米纤维过滤膜405固定安装在所述密封盖402的下方,两个所述弹出组件406分别安装在精细过滤壳401的两侧;所述弹出组件406包括安装座4061、顶杆4062、底块4063、顶出弹簧4064以及配合块4065,所述安装座4061固定连接在所述精细过滤壳401侧面顶部的中心处,所述顶杆4062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4061上,所述底块4063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杆4062的底部,所述顶出弹簧4064套设在所述顶杆4062上,所述配合块4065固定连接在所述密封盖402的侧面且对应所述顶杆4062的位置。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方便对污水处理设备的过滤网进行清理,而且增加了絮凝剂投放时的混合效率,进而大大提升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28.其中,初步过滤机构2由初步过滤壳201、l型安装架202、伺服电机203、螺纹轴204、过滤网板205以及螺纹套206构成,能够对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初步过滤,且通过螺纹轴204以及螺纹套206之间螺纹配合作用下,能够将过滤网板205提出初步过滤壳201,进而极大的方便了过滤网板205的清理;其中,撒料组件305由旋转轴3051、安装轴承3052、从动轮3053、撒料盘3054、主动轮3055以及皮带3056构成,将絮凝剂投放至沉淀壳301内,并通过搅拌电机302带动搅拌轴303对污水进行搅拌混合,从而增加了混合的效率,且在絮凝剂投放的同时,搅拌轴303带动旋转轴3051下方的撒料盘3054转动,从而使得投放至撒料盘3054上的絮凝剂能够均匀分散,并撒落至污水中,从而大大提高了絮凝剂混合的均匀度与效率;其中,精细过滤机构4由精细过滤壳401、密封盖402、两个安装耳403、两个安装螺钉404、纳米纤维过滤膜405以及两个弹出组件406构成,能够对絮凝沉淀后的污水进行精细过滤,且通过设置弹出组件406,方便将纳米纤维过滤膜405弹起,从而方便对其进行清理或者更换,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其中,所述伺服电机203的输出轴活动贯穿所述l型安装架202且延伸至所述l型安装架202的外部;其中,所述顶杆4062的顶部设置为弧形,且与所述配合块4065的底部相互接触;其中,所述搅拌电机302的输出轴活动贯穿所述沉淀壳301且延伸至所述沉淀壳301的内部。
29.所述螺纹轴204的下端贯穿所述初步过滤壳201且延伸至其内部,并通过限位轴承7转动安装在所述初步过滤壳201内壁的底部。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螺纹轴204起到限位作用,增加了螺纹轴204转动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31.所述过滤网板205的边缘处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密封圈8,且所述密封圈8靠近所述初步过滤壳201内壁的一侧与其相互接触。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过滤网板205与初步过滤壳201的内壁接触的密封性,从而保证了过滤效果。
33.所述密封盖40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精细过滤壳401相适配的密封垫9,所述密封垫9靠近所述精细过滤壳401的一侧贯穿所述精细过滤壳401且延伸至所述精细过滤壳401的内部,并与所述精细过滤壳401的内壁紧密接触。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密封盖402与精细过滤壳401盖合在一起的密封性。
35.所述顶出弹簧4064的顶部与所述安装座406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出弹簧4064的底部与所述底块4063的顶部固定连接。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打开安装螺钉404时,自动将密封盖402上的纳米纤维过滤膜405弹出,进而方便对纳米纤维过滤膜405进行清理维护或者更换,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7.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发明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8.在实际应用时,待处理的污水首先排放至初步过滤壳201内,经过过滤网板205的初步过滤,当需要对过滤网板205进行清理维护时,只需要打开伺服电机203,使其到顶螺纹轴204转动,从而在螺纹套206的螺纹作用下,能够带动过滤网板205上移,并移出初步过滤壳201,进而极大的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过滤网板205的清理;初步过滤的污水通过第一输送泵5输送至沉淀壳301内,通过投料管投放絮凝剂,使得絮凝剂刚好掉落至撒料盘3054上,此时,打开搅拌电机302,使其通过搅拌轴303带动搅拌叶片304对污水中絮凝剂进行搅拌混合,与此同时,通过皮带3056带动旋转轴3051下方的撒料盘3054转动,从而能够将投放的絮凝剂进行均匀分散,进而大大提升了搅拌的均匀度与效率;絮凝后的污水通过第二输送泵6输送至精细过滤壳401内,并通过纳米纤维过滤膜405进行精细过滤,最后通过排水管排出,当需要对纳米纤维过滤膜405进行清理维护或者更换时,只需要松动安装螺钉404,从而在顶出弹簧4064的弹力作用下,带动顶杆4062将密封盖402向上顶起,因此方便了对纳米纤维过滤膜405的拆卸,从而为工作人员的清理或更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9.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