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反向冲击型净化机组用空气初效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98216发布日期:2022-07-09 18:32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反向冲击型净化机组用空气初效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空气初效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反向冲击型净化机组用空气初效过滤器。


背景技术:

2.尘埃,就是飘浮在空中的尘土。尘埃之所以这么难防、难清除,是因为它的来路太广。尘埃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地壳的自然变化、宇宙的运动等。空气中所含尘埃的数量多得惊人。我国的上海、天津等主要工业城市,每月每平方公里的降尘量是非常巨大的,这么多的尘埃,严重污染了空气,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3.目前现有的初效空气过滤器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过滤网容易发生堵塞,需要人工定期对过滤网的进行清洗,而过滤网在清洗过后性能会降低,从而使得初效空气过滤器过滤效果降低;2、现有的初效空气过滤器,不能够对工业城市中空气中所含有的重金属有害物质进行充分、有效的净化分离去除。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方案提供一种基于反向冲击型净化机组用空气初效过滤器,针对空气初效过滤的问题,创造性的将水解反应与反冲击防堵塞结构相结合,应用到空气初效过滤技术领域,在空气搅动聚集的作用下,通过设置的快速集流型内通道储尘机构和尘埃雾化分解型自净气机构,实现了对灰尘表面吸附的有害物质的充分处理,采用反冲击融合的方式,使得空气中含有的重金属有害物质充分的被灰尘吸附,在水雾增重的作用下,使得灰尘与有害物质同步落入到水箱中,在粘土等物质的水解反应下,对灰尘表面落入水分中的重金属有害物质进行去除净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物质自身吸附力和水解反应的作用,能够对有害物质进行浸水处理,且能够对水分进行循环使用的基于反向冲击型净化机组用空气初效过滤器。
5.本方案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方案提出的一种基于反向冲击型净化机组用空气初效过滤器,包括底板、支撑柱、水解箱、储尘箱、储气箱、快速集流型内通道储尘机构和尘埃雾化分解型自净气机构,所述支撑柱多组设于底板底壁,所述水解箱设于底板的一端上壁,所述储尘箱设于水解箱上壁,所述储气箱设于储尘箱上壁,所述快速集流型内通道储尘机构设于底板远离水解箱的一端上壁,所述尘埃雾化分解型自净气机构设于快速集流型内通道储尘机构与尘埃雾化分解型自净气机构之间的底板上壁,所述快速集流型内通道储尘机构包括集流收集机构、驱动旋转机构、尘埃输送机构和反向自洁机构,所述集流收集机构设于底板上壁,所述驱动旋转机构设于集流收集机构上,所述尘埃输送机构设于集流收集机构远离驱动旋转机构的一端,所述反向自洁机构设于储尘箱内,所述尘埃雾化分解型自净气机构包括雾化吸附机构和两相分离机构,所述雾化吸附机构设于水解箱侧壁,所述两相分离机构设于雾化吸附机构一侧的底板上壁。
6.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集流收集机构包括底座、旋转管道、辊筒和扇叶,所述底座对称设于底板远离水解箱的一端上壁,所述旋转管道转动设于底座上壁,所述辊筒设于旋转管道外侧,所述扇叶设于辊筒外侧;所述驱动旋转机构包括电机槽、集流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齿轮带,所述电机槽设于底板靠近底座的一端上壁,所述电机槽为贯通设置,所述集流电机设于电机槽内,所述主动齿轮设于集流电机动力输出端,所述从动齿轮设于旋转管道靠近底座的一端,所述齿轮带绕设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与齿轮带相啮合;所述尘埃输送机构包括集流箱、支架、进尘口、抽气泵、抽气管、输气管、输尘单向阀、过滤网、出气管和出气单向阀,所述支架设于储气箱靠近旋转管道的一侧,所述集流箱设于支架远离储气箱的一侧,所述旋转管道远离底座的一侧转动连通设于集流箱底壁,所述进尘口贯穿辊筒对称设于旋转管道两侧,所述抽气泵设于集流箱底壁,所述抽气管连通设于集流箱与抽气泵抽气端之间,所述输气管连通设于抽气泵排气端与储尘箱之间,所述输尘单向阀对称设于输气管靠近储尘箱的一端,所述过滤网设于储尘箱内壁,所述出气管对称设于过滤网远离输气管的一端,所述出气管连通设于储尘箱与储气箱之间,所述出气单向阀设于出气管上;所述反向自洁机构包括回流泵、回流管、冲击管、排尘管和控制阀,所述回流泵设于储气箱远离支架的一侧,所述回流管连通设于回流泵抽气端与储气箱之间,所述冲击管连通设于回流泵排气端与储尘箱之间,所述排尘管连通设于储尘箱远离冲击管的一侧与水解箱之间,所述控制阀设于排尘管上;集流电机通过动力端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与齿轮带啮合,从动齿轮与齿轮带啮合,主动齿轮通过齿轮带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通过旋转管道带动辊筒转动,辊筒带动扇叶转动对空气进行聚集,空气中灰尘随着气体流动聚集到扇叶外侧,此时,抽气泵通过进尘口将含尘气体抽入到旋转管道内部,旋转管道内部含尘气体进入到集流箱内部,集流箱内部含尘气体通过抽气管经过输气管进入到储尘箱内部,含尘气体经过过滤网过滤后通过出气管进入到储气箱内部进行存储,此时,灰尘被过滤留在过滤网靠近输气管的一侧,集流电机停止转动,回流泵通过回流管将过滤后的气体输送到冲击管内部,冲击管内部气体穿过过滤网对浓度较高的灰尘进行冲击融合,使得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充分的被灰尘吸附,打开控制阀,融合后的灰尘通过排尘管进入到水解箱内部。
7.优选地,所述雾化吸附机构包括隔板、导流槽、下水口、雾化电机、雾化管、抽水管、储水腔和吸附腔,所述隔板设于水解箱内壁,所述储水腔设于隔板与水解箱底壁之间,所述吸附腔设于隔板与水解箱上壁之间,所述导流槽设于隔板上壁,导流槽为贯通设置,所述下水口设于导流槽底壁,所述雾化电机设于水解箱远离排尘管的一侧,所述抽水管连通设于储水腔与雾化电机动力输入端之间,所述雾化管连通设于雾化电机动力输出端与吸附腔之间;所述两相分离机构包括固定架、气液分离器、分离管、净化管、回液管和管道夹,所述固定架设于水解箱一侧的底板上壁,所述气液分离器设于固定架远离底板的一端,所述分离管连通设于吸附腔与气液分离器进气端之间,所述管道夹设于储尘箱一侧的底板上壁,所述净化管设于气液分离器出气端与管道夹之间,所述回液管连通设于气液分离器出液端与储水腔之间;雾化电机通过抽水管抽取储水腔内部水分,水分经过雾化电机雾化后通过雾化管进入到吸附腔内部,水雾与含尘气体进行融合,灰尘吸附水分重量增大下落到导流槽底壁,剔除灰尘的气体通过分离管进入到气液分离器内部,气液分离器对气液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气体经过净化管排出,分离后的液体经过回液管进入到储水腔内部,从而完成对空
气的初效过滤。
8.具体地,所述储尘箱侧壁设有控制器。
9.其中,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集流电机、抽气泵、回流泵、雾化电机和气液分离器电性连接。
10.采用上述结构本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初效过滤器滤层单元基本采用单层滤料,多数为无纺布或尼龙网,此滤层因过滤阻塞,在清洗2-3次后,过滤效率下降较大,达30-40%,因此通常使用6个月左右即需更换,使用寿命低,更换频繁;其次,现有的初效过滤器不能对空气中的含有的有害物质进行剔除,有害物质的粒径往往要比灰尘小的多,空气中一部分有害物质吸附在灰尘表面被过滤网所过滤,而还有部分有害物质依旧存留在空气中无法处理;本方案采用物质瓦解物质的方式,通过对灰尘中粘土等物质的水解反应,使其分解出胶粘状的氢氧化铝,在水雾冲击的作用下,使得灰尘重量变大下落至水箱中,而氢氧化铝的胶体,有较大的表面积,对融合有灰尘的水分进行净化,剔除水中含有的重金属有害物质,从而通过物质自身特性,实现对过滤水的循环利用,最后在分离器的作用下,完成对空气的初效过滤。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方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方案的立体图一;图3为本方案的立体图二;图4为本方案的主视图;图5为本方案的后视图;图6为本方案的左视图;图7为本方案的右视图;图8为本方案的俯视图;图9为图8的a-a部分剖视图;图10为5图的b-b部分剖视图;图11为本方案控制器的电路图;图12为本方案提出的的原理框图。
12.其中,1、底板,2、支撑柱,3、水解箱,4、储尘箱,5、储气箱,6、快速集流型内通道储尘机构,7、集流收集机构,8、底座,9、旋转管道,10、辊筒,11、扇叶,12、驱动旋转机构,13、电机槽,14、集流电机,15、主动齿轮,16、从动齿轮,17、齿轮带,18、尘埃输送机构,19、集流箱,20、支架,21、进尘口,22、抽气泵,23、抽气管,24、输气管,25、输尘单向阀,26、过滤网,27、出气管,28、出气单向阀,29、反向自洁机构,30、回流泵,31、回流管,32、冲击管,33、排尘管,34、控制阀,35、尘埃雾化分解型自净气机构,36、雾化吸附机构,37、隔板,38、导流槽,39、下水口,40、雾化电机,41、雾化管,42、抽水管,43、储水腔,44、吸附腔,45、两相分离机构,46、固定架,47、气液分离器,48、分离管,49、净化管,50、回液管,51、管道夹,52、控制器。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方案的实
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方案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方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方案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方案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方案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方案保护的范围。
15.在本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16.如图1-图3所示,本方案提出的一种基于反向冲击型净化机组用空气初效过滤器,包括底板1、支撑柱2、水解箱3、储尘箱4、储气箱5、快速集流型内通道储尘机构6和尘埃雾化分解型自净气机构35,所述支撑柱2多组设于底板1底壁,所述水解箱3设于底板1的一端上壁,所述储尘箱4设于水解箱3上壁,所述储气箱5设于储尘箱4上壁,所述快速集流型内通道储尘机构6设于底板1远离水解箱3的一端上壁,所述尘埃雾化分解型自净气机构35设于快速集流型内通道储尘机构6与尘埃雾化分解型自净气机构35之间的底板1上壁,所述快速集流型内通道储尘机构6包括集流收集机构7、驱动旋转机构12、尘埃输送机构18和反向自洁机构29,所述集流收集机构7设于底板1上壁,所述驱动旋转机构12设于集流收集机构7上,所述尘埃输送机构18设于集流收集机构7远离驱动旋转机构12的一端,所述反向自洁机构29设于储尘箱4内,所述尘埃雾化分解型自净气机构35包括雾化吸附机构36和两相分离机构45,所述雾化吸附机构36设于水解箱3侧壁,所述两相分离机构45设于雾化吸附机构36一侧的底板1上壁。
17.如图4-图9所示,所述集流收集机构7包括底座8、旋转管道9、辊筒10和扇叶11,所述底座8对称设于底板1远离水解箱3的一端上壁,所述旋转管道9转动设于底座8上壁,所述辊筒10设于旋转管道9外侧,所述扇叶11设于辊筒10外侧;所述驱动旋转机构12包括电机槽13、集流电机14、主动齿轮15、从动齿轮16和齿轮带17,所述电机槽13设于底板1靠近底座8的一端上壁,所述电机槽13为贯通设置,所述集流电机14设于电机槽13内,所述主动齿轮15设于集流电机14动力输出端,所述从动齿轮16设于旋转管道9靠近底座8的一端,所述齿轮带17绕设于主动齿轮15和从动齿轮16之间,所述主动齿轮15、从动齿轮16与齿轮带17相啮合;所述尘埃输送机构18包括集流箱19、支架20、进尘口21、抽气泵22、抽气管23、输气管24、输尘单向阀25、过滤网26、出气管27和出气单向阀28,所述支架20设于储气箱5靠近旋转管道9的一侧,所述集流箱19设于支架20远离储气箱5的一侧,所述旋转管道9远离底座8的一侧转动连通设于集流箱19底壁,所述进尘口21贯穿辊筒10对称设于旋转管道9两侧,所述抽气泵22设于集流箱19底壁,所述抽气管23连通设于集流箱19与抽气泵22抽气端之间,所述输气管24连通设于抽气泵22排气端与储尘箱4之间,所述输尘单向阀25对称设于输气管24靠近储尘箱4的一端,所述过滤网26设于储尘箱4内壁,所述出气管27对称设于过滤网26远离输气管24的一端,所述出气管27连通设于储尘箱4与储气箱5之间,所述出气单向阀28设于出气管27上;所述反向自洁机构29包括回流泵30、回流管31、冲击管32、排尘管33和控制
阀34,所述回流泵30设于储气箱5远离支架20的一侧,所述回流管31连通设于回流泵30抽气端与储气箱5之间,所述冲击管32连通设于回流泵30排气端与储尘箱4之间,所述排尘管33连通设于储尘箱4远离冲击管32的一侧与水解箱3之间,所述控制阀34设于排尘管33上;集流电机14通过动力端带动主动齿轮15转动,主动齿轮15与齿轮带17啮合,从动齿轮16与齿轮带17啮合,主动齿轮15通过齿轮带17带动从动齿轮16转动,从动齿轮16通过旋转管道9带动辊筒10转动,辊筒10带动扇叶11转动对空气进行聚集,空气中灰尘随着气体流动聚集到扇叶11外侧,此时,抽气泵22通过进尘口21将含尘气体抽入到旋转管道9内部,旋转管道9内部含尘气体进入到集流箱19内部,集流箱19内部含尘气体通过抽气管23经过输气管24进入到储尘箱4内部,含尘气体经过过滤网26过滤后通过出气管27进入到储气箱5内部进行存储,此时,灰尘被过滤留在过滤网26靠近输气管24的一侧,集流电机14停止转动,回流泵30通过回流管31将过滤后的气体输送到冲击管32内部,冲击管32内部气体穿过过滤网26对浓度较高的灰尘进行冲击融合,使得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充分的被灰尘吸附,打开控制阀34,融合后的灰尘通过排尘管33进入到水解箱3内部。
18.如图4、图7、图9和图10所示,所述雾化吸附机构36包括隔板37、导流槽38、下水口39、雾化电机40、雾化管41、抽水管42、储水腔43和吸附腔44,所述隔板37设于水解箱3内壁,所述储水腔43设于隔板37与水解箱3底壁之间,所述吸附腔44设于隔板37与水解箱3上壁之间,所述导流槽38设于隔板37上壁,导流槽38为贯通设置,所述下水口39设于导流槽38底壁,所述雾化电机40设于水解箱3远离排尘管33的一侧,所述抽水管42连通设于储水腔43与雾化电机40动力输入端之间,所述雾化管41连通设于雾化电机40动力输出端与吸附腔44之间;所述两相分离机构45包括固定架46、气液分离器47、分离管48、净化管49、回液管50和管道夹51,所述固定架46设于水解箱3一侧的底板1上壁,所述气液分离器47设于固定架46远离底板1的一端,所述分离管48连通设于吸附腔44与气液分离器47进气端之间,所述管道夹51设于储尘箱4一侧的底板1上壁,所述净化管49设于气液分离器47出气端与管道夹51之间,所述回液管50连通设于气液分离器47出液端与储水腔43之间;雾化电机40通过抽水管42抽取储水腔43内部水分,水分经过雾化电机40雾化后通过雾化管41进入到吸附腔44内部,水雾与含尘气体进行融合,灰尘吸附水分重量增大下落到导流槽38底壁,剔除灰尘的气体通过分离管48进入到气液分离器47内部,气液分离器47对气液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气体经过净化管49排出,分离后的液体经过回液管50进入到储水腔43内部,从而完成对空气的初效过滤。
19.如图4所示,所述储尘箱4侧壁设有控制器52。
20.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控制器52分别与集流电机14、抽气泵22、回流泵30、雾化电机40和气液分离器47电性连接。
21.具体使用时,将初效过滤器放置到用户需要的位置上,将净化管49远离气液分离器47的一端连接到净化机组的二级过滤设备上。
22.实施例一,对环境空气中的灰尘进行集中处理。
23.具体的,控制器52控制集流电机14启动,集流电机14通过动力端带动主动齿轮15转动,主动齿轮15与齿轮带17啮合,从动齿轮16与齿轮带17啮合,主动齿轮15通过齿轮带17带动从动齿轮16转动,从动齿轮16通过旋转管道9带动辊筒10转动,辊筒10带动扇叶11转动对空气进行搅动,空气中灰尘随着气体流动聚集到扇叶11外侧,此时,控制器52控制抽气泵
22启动,抽气泵22通过进尘口21将含尘气体抽入到旋转管道9内部,旋转管道9内部含尘气体进入到集流箱19内部,集流箱19内部含尘气体通过抽气管23经过输气管24进入到储尘箱4内部,含尘气体经过过滤网26过滤后通过出气管27进入到储气箱5内部进行存储,此时,灰尘被过滤留在过滤网26靠近输气管24的一侧,控制器52控制集流电机14停止转动,回流泵30通过回流管31将过滤后的气体输送到冲击管32内部,冲击管32内部气体穿过过滤网26对浓度较高的灰尘进行冲击融合,灰尘中的飘尘由于粒径小,表面积非常大,使得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充分的被灰尘吸附,手动打开控制阀34,通过控制阀34控制气体的流速,融合后的灰尘通过排尘管33进入到水解箱3内部。
24.实施例二,该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对灰尘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剔除。
25.具体的,控制器52控制雾化电机40启动,雾化电机40通过抽水管42抽取储水腔43内部水分,水分经过雾化电机40雾化后通过雾化管41进入到吸附腔44内部,水雾与含尘气体进行融合,灰尘吸附水分重量增大下落到导流槽38底壁,含尘水分沿导流槽38底壁通过下水口39流入到储水腔43内部,控制器52控制气液分离器47启动,剔除灰尘的气体通过分离管48进入到气液分离器47内部,气液分离器47对气液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气体经过净化管49排出,分离后的液体经过回液管50进入到储水腔43内部,从而完成对空气的初效过滤;下次使用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方案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方案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方案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28.以上对本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方案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方案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