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LA和PBAT共混改性脱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2608发布日期:2022-08-03 05:2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PLA和PBAT共混改性脱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pla和pbat共混改性脱挥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挥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pla和pbat共混改性脱挥装置。


背景技术:

2.从聚合物溶液或聚合物本体中脱除挥发分的过程被称之为聚合物脱挥,这一过程在提高聚合物性能的同时能够满足健康和环境的要求,已经成为聚合物生产工艺流程中必要的单元操作之一。现有的脱挥装置,在脱挥处理前需要将待混合物料进行除尘处理,随后进行混合,接着转运至脱挥机内部,进行脱挥处理,整个过程,步骤繁琐,且增加生产成本与工作人员劳动量,部分具备物料混合功能的脱挥机,其混合效果一般,影响加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la和pbat 共混改性脱挥装置。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pla和pbat共混改性脱挥装置,包括进料箱与脱挥机,所述进料箱外侧设置有往复组件,所述往复组件上安装有往复杆,所述往复杆的一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进料箱的内部,所述进料箱的内部插接有两个进料管,所述往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n形块,所述n形块的外侧与两个进料管的底端接触,所述进料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箱,所述进料箱的底部开设有排料槽,所述排料槽延伸至搅拌箱的内部,所述搅拌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分别安装有一组搅拌叶与一组驱动板,所述脱挥机安装至搅拌箱的底部,所述搅拌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贯穿并固定连接至脱挥机的内部,所述搅拌箱与进料箱的外侧设置有气动组件。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往复组件包括电机、往复块、抵触板与两个弹簧,所述电机安装至进料箱的左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往复块固定连接,所述抵触板的外侧与往复块的外侧接触,两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至电机的外侧,两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至抵触板的外侧,所述抵触板的外侧与往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启动组件包括气泵、连接管、导管与吸嘴,所述气泵安装至搅拌箱的外侧,所述气泵的输出端与输入端分别与连接管和导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搅拌箱的内部,所述导管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进料箱的内部,所述吸嘴安装至导管的内部,所述吸嘴位于排料槽的上方。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导管的中部安装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内部固定连接至第一滤板。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搅拌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滤板,所述支撑轴的一端贯穿并转动连接至第二滤板的外侧。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5.(1)本方案利用电机运作,从而使往复块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长端与抵触板接触时,将推动抵触板,使往复杆向左运动,当短端转动至抵触板外侧时,利用两个弹簧的弹力影响,便于使抵触板与往复块的短端接触,此时往复杆向右运动,达到往复运动的效果,从而使n形块被带动,在n形块做往复运动过程中,两个进料管中的物料将依次定量排出,从而达到对物料的预混合处理,便于保证物料的混合效果。
16.(2)本方案利用气泵运作,从而使吸嘴产生吸力,在吸嘴吸入气体的过程中还可将n形块内部推动物料上附带的灰尘进行吸附处理,达到除尘效果,随后被吸入气体将由导管导入连接管的内部,利用气体吹动驱动板运作,从而使支撑轴进行跟随运动,随后支撑轴将带动一组搅拌叶运动,从而对物料进行混合搅拌,保证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泵与搅拌箱结构侧面剖视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与往复块结构正面立体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往复杆与n形块结构正面立体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22.图中标号说明:
23.1、进料箱;2、脱挥机;3、往复杆;4、往复组件;401、电机;402、往复块;403、抵触板;404、弹簧;5、进料管;6、n形块;7、搅拌箱;8、支撑轴;9、搅拌叶;10、气动组件;1001、气泵;1002、连接管;1003、导管;1004、吸嘴;11、驱动板;12、固定盒;13、第一滤板;14、第二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5.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中,一种pla和pbat共混改性脱挥装置,包括进料箱1与脱挥机2,进料箱1外侧设置有往复组件4,往复组件4上安装有往复杆3,往复杆3的一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进料箱1的内部,进料箱1的内部插接有两个进料管5,往复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n形块6,n形块6的外侧与两个进料管5的底端接触,进料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箱7,进料箱1的底部开设有排料槽,排料槽延伸至搅拌箱7的内部,搅拌箱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撑轴8,支撑轴8上分别安装有一组搅拌叶9与一组驱动板11,脱挥机2安装至搅拌箱7的底部,搅拌箱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排料管,排料管贯穿并固定连接至脱挥机2的内部,搅拌箱7与进料箱1的外侧设置有气动组件10。
26.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两个进料管5的设置,便于将不同的物料导入进料箱1的内部,随后利用往复组件4带动往复杆3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使n形块6被带动,在n形块6做往复运动过程中,两个进料管5中的物料将依次定量排出,从而达到对物料的预混合处理,便于保证物料的混合效果,随后利用排料槽将混合物料导入搅拌箱7的内部,利用气动组件10运
作,便于带动驱动板11运动,随后支撑轴8将带动一组搅拌叶9运动,从而对物料进行混合搅拌,保证混合效果,随后利用排料管将物料导入脱挥机2内部,进行脱挥处理。
27.请参阅图1~5,其中:往复组件4包括电机401、往复块402、抵触板 403与两个弹簧404,电机401安装至进料箱1的左侧,电机40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往复块402固定连接,抵触板403的外侧与往复块402的外侧接触,两个弹簧40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至电机401的外侧,两个弹簧404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至抵触板403的外侧,抵触板403的外侧与往复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
28.本实用新型中,利用电机401运作,从而使往复块402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长端与抵触板403接触时,将推动抵触板403,使往复杆3向左运动,当短端转动至抵触板403外侧时,利用两个弹簧404的弹力影响,便于使抵触板403与往复块402的短端接触,此时往复杆3向右运动,达到往复运动的效果。
29.请参阅图1~2,其中:气动组件10包括气泵1001、连接管1002、导管 1003与吸嘴1004,气泵1001安装至搅拌箱7的外侧,气泵1001的输出端与输入端分别与连接管1002和导管1003固定连接,连接管1002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搅拌箱7的内部,导管1003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进料箱1的内部,吸嘴1004安装至导管1003的内部,吸嘴1004位于排料槽的上方。
30.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气泵1001运作,从而使吸嘴1004产生吸力,在吸嘴1004吸入气体的过程中还可将n形块6内部推动物料上附带的灰尘进行吸附处理,达到除尘效果,随后被吸入气体将由导管1003导入连接管1002的内部,利用气体吹动驱动板11运作,从而使支撑轴8进行跟随运动。
31.请参阅图1~2,其中:导管1003的中部安装有固定盒12,固定盒12的内部固定连接至第一滤板13。
32.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固定盒12内第一滤板13的设置,便于对吸附出的灰尘进行过滤阻挡,集中收集,便于工作人员后期处理。
33.请参阅图1,其中:搅拌箱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滤板14,支撑轴8 的一端贯穿并转动连接至第二滤板14的外侧。
34.本实用新型中,利用第二滤板14的设置,便于减少物料运动至驱动板11 外侧的同时具备良好透气性,便于将吹出的气体沿排料槽排出。
3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各设备均为市场常见设备,具体使用时可根据需求选择,且各设备的电路连接关系均属于简单的串联、并联连接电路,在电路连接这一块并不存在创新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较为容易的实现,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36.工作原理:利用两个进料管5的设置,便于将不同的物料导入进料箱1 的内部,随后利用往复组件4带动往复杆3进行往复运动,利用电机401运作,从而使往复块402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长端与抵触板403接触时,将推动抵触板403,使往复杆3向左运动,当短端转动至抵触板403外侧时,利用两个弹簧404的弹力影响,便于使抵触板403与往复块402的短端接触,此时往复杆3向右运动,达到往复运动的效果,从而使n形块6被带动,在n 形块6做往复运动过程中,两个进料管5中的物料将依次定量排出,从而达到对物料的预混合处理,便于保证物料的混合效果,随后利用排料槽将混合物料导入搅拌箱7的内部,利用气动组件10运作,利用气泵1001运作,从而使吸嘴1004产生吸力,在吸嘴1004吸入气体的过程中还可将n形块6内部推动物料上附带的灰尘进行吸附处理,达到除尘效果,随后被吸入气体将由导
管1003导入连接管1002的内部,利用气体吹动驱动板11运作,从而使支撑轴8进行跟随运动,随后支撑轴8将带动一组搅拌叶9运动,从而对物料进行混合搅拌,保证混合效果,随后利用排料管将物料导入脱挥机2内部,进行脱挥处理,利用第二滤板14的设置,便于减少物料运动至驱动板11外侧的同时具备良好透气性,便于将吹出的气体沿排料槽排出,利用固定盒12 内第一滤板13的设置,便于对吸附出的灰尘进行过滤阻挡,集中收集,便于工作人员后期处理,整个装置,便于将物料的除尘、混合与脱挥一体化完成,减少生产成本与工作人员劳动,同时具备良好的混合效果,便于保证加工效果。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