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油墨加工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6912发布日期:2022-07-01 20:51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UV油墨加工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uv油墨加工用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墨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v油墨加工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uv紫外光固化油墨是指在紫外线照射下,利用不同波长和能量的紫外光使油墨连接料中的单体聚合成聚合物,使油墨成膜和干燥的油墨,uv油墨也属于油墨,作为油墨,它们必须具备艳丽的颜色特殊情况除外,良好的印刷适性,适宜的固化干燥速率,同时有良好的附着力,并具备耐磨、耐蚀、耐候等特性;目前油墨生产上料过程中需要用到上料搅拌装置,而现有的搅拌装置搅拌混合效率较差,并且搅拌过程中,可能存在物料沉淀的情况,进而造成搅拌不均匀,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v油墨加工用上料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搅拌装置搅拌混合效率较差,并且搅拌过程中,可能存在物料沉淀的情况,进而造成搅拌不均匀,容易影响油墨质量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uv油墨加工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四拐角处设有支撑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中间固定安装有搅拌箱,所述搅拌箱的顶部中间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底部输出端贯穿搅拌箱固定安装有搅拌架,所述搅拌箱的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进料斗,所述搅拌箱内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机构,所述搅拌箱内下端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加热板,所述电加热板呈环形设置。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循环机构,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启动第二电机带动上料管内部的螺旋送料桨转动,进而驱动流入到上料管中的油墨,从而通过控制阀重新将搅拌箱内底部的油墨输送到搅拌箱内部,进一步的提高了搅拌混合的效率,当搅拌混合完成后,通过关闭控制阀代开出料阀,此时继续启动第三电机,即可将搅拌完成的油墨输送而出进行辅助上料,在此期间通过过滤网,可对油墨进行较好的过滤,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设备送料的稳定性与油墨质量。
7.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固定安装于底座的底部四拐角处,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脚垫。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腿,可根据需要调节设备的高度,通过设置支撑脚垫保持设备方便移动的同时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9.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脚垫包括垫块,所述垫块固定安装于支撑腿的底部,所述垫块的底部中间转动连接有滚球,所述垫块的两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杆。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脚垫,可在使用时,通过垫块底部的滚球转动,而移动本设备,通过设置螺纹槽内部的固定螺杆转动贴合地面可进行较好的防滑。
11.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螺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块,所述防滑块的底部等间距设有防滑凸点。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滑块和防护凸点,可调固定螺杆底部的摩擦力,进而提高设备的使用稳定性。
13.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腿包括套接管,所述套接管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脚垫固定安装于支撑杆的底部,所述支撑杆的内侧等间距开设有插槽,所述套接管的内侧下端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的外侧端部贯穿套接管插接于其中一个插槽内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腿,可在使用时,通过支撑杆在套接管内部滑动,并通过定位螺栓插接到插槽内部进行固定,即可实现支撑腿的高度调节,进而方便使用。
15.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固定安装于驱动电机的底部,所述转轴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搅拌架,可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螺旋桨转动,从而达到对油墨进行搅拌翻滚,进而提高搅拌混合效率的目的。
17.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的上端两侧固定安装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底部等间距固定安装有搅拌轴。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轴和搅拌轴,可通过转轴带动支撑轴和搅拌轴移动,进而对油墨起到进一步的搅拌混合作用。
19.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轴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的外表面与搅拌箱内壁贴合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滚珠,辅助贴合搅拌箱的内壁转动,进而通过支撑轴给转轴提供较好的稳定性。
21.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机构包括上料管和第二电机,所述上料管的底部与搅拌箱的底部左侧相连通,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于底座的底部右侧,所述上料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旋送料桨,所述螺旋送料桨的底部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料管的上端左侧设有控制阀,所述上料管的上端左侧通过控制阀与搅拌箱内上端右侧相连通,所述上料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料阀,所述出料阀的内部输入端设有过滤网。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循环机构,可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带动螺旋送料桨转动,当需要提高搅拌效率时,可关闭出料阀开启控制阀,从而通过控制阀重新将搅拌箱底部的油墨导入到搅拌箱内上端,进而提高搅拌混合的效率,当需要上料出料时,可通过关闭控制阀开启出料阀,进而通过螺旋送料桨的传送将油墨通过出料阀排出,设置过滤网,可对排出的油墨进行过滤,提高油墨质量。
23.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安装于底座的底部中间,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底座和搅拌箱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扇,所述搅拌扇设置于电加热管的下端。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三电机带动搅拌扇转动,可对搅拌箱的底部进行搅动,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搅拌混合的效率,达到了防沉淀效果。
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第一、通过设置支撑腿,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调节支撑杆在套接管内部滑动,从而调节支撑腿的长度,此时通过转动定位螺栓插接到插槽内固定即可,由于插槽等间距设置,因此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节设备高度,方便使用,通过设置支撑脚垫,可在需要移动时,转动固定螺杆带动防滑块离开地面,此时通过滚球贴合地面滚动将本装置进行移动即可,移动完成后,通过转动螺纹槽内的固定螺杆带动防滑块贴合地面即可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27.第二、通过设置搅拌架和搅拌机构相配合,使得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螺旋桨转动,从而对油墨起到较好的搅拌混合作用,同时在此期间启动第三电机带动搅拌扇转动,可对搅拌箱底部进行搅动,从而配合螺旋桨实现油墨的上下翻滚,进而避免物料沉淀造成不便,同时在此期间通过设置支撑中外侧的滚珠贴合搅拌箱的内壁,可起到较好的稳定作用,从而提高转轴转动的稳定性,设置电加热板,可对油墨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其搅拌混合效率,使得本设备加工较为稳定,具有高效率且防沉淀的搅拌混合功能;
28.第三、通过设置循环机构,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启动第二电机带动上料管内部的螺旋送料桨转动,进而驱动流入到上料管中的油墨,从而通过控制阀重新将搅拌箱内底部的油墨输送到搅拌箱内部,进一步的提高了搅拌混合的效率,当搅拌混合完成后,通过关闭控制阀代开出料阀,此时继续启动第三电机,即可将搅拌完成的油墨输送而出进行辅助上料,在此期间通过过滤网,可对油墨进行较好的过滤,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设备送料的稳定性与油墨质量。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处放大图。
32.附图标记:1、底座,2、支撑机构,21、支撑腿,211、套接管,212、支撑杆,213、插槽,214、定位螺栓,22、支撑脚垫,221、垫块,222、滚球,223、螺纹槽,224、固定螺杆,225、防滑块,3、搅拌箱,4、第一电机,5、搅拌架,51、转轴,52、螺旋桨,53、支撑轴,54、搅拌轴,55、滚珠,6、进料斗,7、搅拌机构,71、第三电机,72、搅拌扇,8、循环机构,81、上料管,82、第二电机,83、螺旋送料桨,84、控制阀,85、出料阀,86、过滤网,9、电加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实施例1
35.参考图1-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uv油墨加工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四拐角处设有支撑机构2,底座1的顶部中间固定安装有搅拌箱3,搅拌箱3的顶部中间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底部输出端贯穿搅拌箱3固定安装有搅拌架5,搅拌箱3的
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进料斗6,搅拌箱3内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机构7,搅拌箱3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机构8,搅拌箱3内下端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加热板9,电加热板9呈环形设置。
36.通过设置循环机构8,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启动第二电机82带动上料管81内部的螺旋送料桨83转动,进而驱动流入到上料管81中的油墨,从而通过控制阀84重新将搅拌箱3内底部的油墨输送到搅拌箱3内部,进一步的提高了搅拌混合的效率,当搅拌混合完成后,通过关闭控制阀84代开出料阀85,此时继续启动第三电机71,即可将搅拌完成的油墨输送而出进行辅助上料,在此期间通过过滤网86,可对油墨进行较好的过滤,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设备送料的稳定性与油墨质量。
37.实施例2
38.参考图1-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本装置使用稳定性的目的,本实施例对支撑机构2进行了创新设计,具体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腿21,支撑腿21固定安装于底座1的底部四拐角处,支撑腿2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脚垫22,支撑脚垫22包括垫块221,垫块221固定安装于支撑腿21的底部,垫块221的底部中间转动连接有滚球222,垫块221的两侧开设有螺纹槽223,螺纹槽223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杆224,固定螺杆22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块225,防滑块225的底部等间距设有防滑凸点,支撑腿21包括套接管211,套接管21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杆212,支撑脚垫22固定安装于支撑杆212的底部,支撑杆212的内侧等间距开设有插槽213,套接管211的内侧下端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214,定位螺栓214的外侧端部贯穿套接管211插接于其中一个插槽213内部;通过设置支撑腿21,可根据需要调节设备的高度,通过设置支撑脚垫22保持设备方便移动的同时保持较好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支撑脚垫22,可在使用时,通过垫块221底部的滚球222转动,而移动本设备,通过设置螺纹槽223内部的固定螺杆224转动贴合地面可进行较好的防滑,通过设置防滑块225和防护凸点,可调固定螺杆224底部的摩擦力,进而提高设备的使用稳定性,通过设置支撑腿21,可在使用时,通过支撑杆212在套接管211内部滑动,并通过定位螺栓214插接到插槽213内部进行固定,即可实现支撑腿21的高度调节,进而方便使用。
39.实施例3
40.参考图1-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提高搅拌混合效率的目的,本实施例对搅拌架5进行了创新设计,具体地,搅拌架5包括转轴51,转轴51固定安装于驱动电机的底部,转轴5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桨52,转轴51的上端两侧固定安装有支撑轴53,支撑轴53的底部等间距固定安装有搅拌轴54,支撑轴53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滚珠55,滚珠55的外表面与搅拌箱3内壁贴合连接;通过设置搅拌架5,可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4驱动转轴51转动,进而带动螺旋桨52转动,从而达到对油墨进行搅拌翻滚,进而提高搅拌混合效率的目的,通过设置支撑轴53和搅拌轴54,可通过转轴51带动支撑轴53和搅拌轴54移动,进而对油墨起到进一步的搅拌混合作用,通过设置滚珠55,辅助贴合搅拌箱3的内壁转动,进而通过支撑轴53给转轴51提供较好的稳定性。
41.参考图1-2,为了达到进一步提高搅拌混合效率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循环机构8包括上料管81和第二电机82,上料管81的底部与搅拌箱3的底部左侧相连通,第二电机82固定安装于底座1的底部右侧,上料管8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旋送料桨83,螺旋送料桨83的底部与第二电机8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上料管81的上端左侧设有控制阀84,上料管81的上端左侧通过控制阀84与搅拌箱3内上端右侧相连通,上料管8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料阀85,出料
阀85的内部输入端设有过滤网86,搅拌机构7包括第三电机71,第三电机71固定安装于底座1的底部中间,第三电机71的输出端贯穿底座1和搅拌箱3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扇72,搅拌扇72设置于电加热管的下端;通过设置循环机构8,可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82带动螺旋送料桨83转动,当需要提高搅拌效率时,可关闭出料阀85开启控制阀84,从而通过控制阀84重新将搅拌箱3底部的油墨导入到搅拌箱3内上端,进而提高搅拌混合的效率,当需要上料出料时,可通过关闭控制阀84开启出料阀85,进而通过螺旋送料桨83的传送将油墨通过出料阀85排出,设置过滤网86,可对排出的油墨进行过滤,提高油墨质量,通过设置第三电机71带动搅拌扇72转动,可对搅拌箱3的底部进行搅动,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搅拌混合的效率,达到了防沉淀效果。
42.使用原理及优点:使用时,首先通过滚球222在地面滚动,进而将本装置移动到所需使用的位置,此时再转动螺纹槽223内的固定螺杆224带动防滑块225贴合地面进行防滑即可,移动完成后,通过调节支撑杆212在套接管211内部滑动,从而调节支撑腿21的长度,长度调节完成后,转动定位螺栓214插接到插槽213内固定即可,在使用期间,通过进料斗6将石墨原材料加入到设备内部,此时启动电加热板9、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82和第三电机71,第一电机4带动转轴51转动,转轴51带动螺旋桨52转动,从而对油墨起到较好的搅拌混合作用,同时在此期间启动第三电机71带动搅拌扇72转动,可对搅拌箱3底部进行搅动,从而配合螺旋桨52实现油墨的上下翻滚,进而避免物料沉淀造成不便,第二电机82带动上料管81内部的螺旋送料桨83转动,进而驱动流入到上料管81中的油墨,从而通过控制阀84重新将搅拌箱3内底部的油墨输送到搅拌箱3内部,进一步的提高了搅拌混合的效率,搅拌混合完成后,通过关闭控制阀84代开出料阀85,此时继续启动第三电机71,即可将搅拌完成的油墨输送而出进行辅助上料,在此期间通过过滤网86,可对油墨进行较好的过滤。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