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磨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33330发布日期:2022-07-13 03:4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磨煤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磨设备,尤其是一种新型磨煤机。


背景技术:

2.磨煤机是将煤块破碎并磨成煤粉的机械,因其对煤种适应性广、结构简单、故障少而被广泛应用,双进双出低速钢球磨煤机是其中一种,它工作时原煤从给煤机下料口通过立管落入磨煤机料斗,通过与磨煤机筒体一起旋转的绞龙螺旋叶片(绞翅)水平输送到磨煤机筒体研磨区,转动的磨煤机带动研磨钢球自由下落,通过钢球的撞击、挤压、碾压使进入旋转研磨区的原煤粒度变小。
3.双进双出低速钢球磨煤机运行平稳,风煤比较低,但其中涉及的绞龙却是事故频发,例如绞龙定位链频繁磨损断裂失效、绞龙螺旋叶片频繁磨损变形、断裂失效、中心风筒局部磨损、绞龙轴支撑板磨损失效、绞龙驱动螺栓松动或断裂漏粉污染润滑油等问题,经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后,也只能延长绞龙使用寿命至1.5~2年左右,检修维护工作量依然很大、费用高,且因更换定位链、螺旋叶片等易磨损件不及时可造成影响磨煤机出力进而影响机组带负荷,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磨煤机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磨煤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背景技术提及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料斗、筒体部、进料部、出料部、传动部和两个轴承部,料斗下端垂直和进料部连通,进料部包括端盖、空心轴、风筒和多块衬板,多块衬板排布在端盖一侧内部,空心轴可拆卸套装在端盖另一侧内部,风筒通过沿其外壁同一圆周均布的四块风筒支撑板支撑在空心轴内部,空心轴内壁上在靠近衬板一侧间隔且螺旋设置有多条固定螺旋筋板,料斗下端在垂直中心面处设置有隔离板,隔离板将料斗分隔为进煤侧和出粉侧,进煤侧的底部铺设有向磨煤机筒体研磨区倾斜的进煤侧底板,出粉侧的底部铺设有向磨煤机筒体研磨区倾斜的出粉侧底板。
6.为了增加进煤侧底板的耐磨性,进煤侧底板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上层板和下层板无间隙贴合,上层板采用厚度为6mm的耐磨不锈钢板,下层板采用厚度为16mm的碳钢密封板。
7.为了增加出粉侧底板的耐磨性,出粉侧底板采用厚度为12mm的碳钢密封板。
8.为了保证风筒支撑的稳定性,风筒支撑板的横截面是梯形结构,且大端朝向风筒的迎风一侧,风筒支撑板采用16mm钢板焊接制成。
9.为了避免出粉口堵塞,料斗在其入口端与粉磨系统的出粉四通管之间加装尺寸为φ720
×
15出粉旁路管道。
10.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的优点:
11.1.磨煤机进行了“无绞龙化”改造,防止了磨煤机因绞龙的绞翅磨损断裂降低输煤
能力而引起设备出力降低的隐患;解决了绞翅对空心轴密封衬板的磨损,杜绝了空心轴密封衬板磨损后钢球、原煤等进入风筒动静密封处导致磨煤机漏粉无法运行的重大隐患;
12.2.拆除原磨煤机绞龙的螺旋叶片、定位链,彻底解决绞龙损坏频繁更换的问题,通过风筒支撑板支撑风筒,避免检修人员因磨煤机绞龙驱动螺栓断裂进入磨煤机筒体内部更换的情况,大大降低了检修人员安全风险和设备运行风险,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13.3.减轻了人员维护强度,节约维护费用,设备改造后出力增大,提高了机组带高负荷能力,节能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部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出粉侧底板;2、隔离板;3、进煤侧底板;4、风筒支撑板;5、固定螺旋筋板;6、端盖;7、空心轴;8、风筒;9、料斗;10、衬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17.如图1所示,整体包括料斗9、筒体部、进料部、出料部、传动部和两个轴承部,料斗9下端垂直和进料部连通,进料部包括端盖6、空心轴7、风筒8和多块衬板10,多块衬板10排布在端盖6一侧内部,空心轴7可拆卸套装在端盖6另一侧内部,风筒8通过沿其外壁同一圆周均布的四块风筒8支撑板4支撑在空心轴7内部,为了更利于输煤,空心轴7内壁上在靠近衬板10一侧间隔且螺旋设置有多条固定螺旋筋板5,为了保证风筒8支撑的稳定性,风筒8支撑板4的横截面是梯形结构,且大端朝向风筒8的迎风一侧,风筒8支撑板4采用16mm钢板焊接制成,其横截面的尺寸为高120mm,大端边长50mm,小端边长30mm;
18.料斗9下端在垂直中心面处焊接有隔离板2,隔离板2将料斗9分隔为进煤侧和出粉侧,该隔离板2用于隔离煤块和研磨细的煤粉,进煤侧的底部铺设有向磨煤机筒体研磨区倾斜的进煤侧底板3,为了增加进煤侧底板3的耐磨性,进煤侧底板3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上层板和下层板无间隙贴合,上层板采用厚度为6mm的耐磨不锈钢板,下层板采用厚度为16mm的碳钢密封板;
19.出粉侧的底部铺设有向磨煤机筒体研磨区倾斜的出粉侧底板1,为了增加出粉侧底板1的耐磨性,出粉侧底板1采用厚度为12mm的碳钢密封板,以便随风粉混合物进入到粉磨系统的出粉四通管的钢球及杂物依靠重力回流至磨煤机筒体研磨区内;
20.为了避免出粉口堵塞,料斗9在其入口端与粉磨系统的出粉四通管之间加装尺寸为φ720
×
15出粉旁路管道,以弥补因出粉侧加装出粉侧底板1导致的出粉通流面积的减少,避免出粉口堵塞节流造成磨煤机出力降低。
21.实施例一
22.以mgs4265双进双出磨煤机为例,对mgs4265双进双出磨煤机进行风筒8静止无绞龙改造,改造成本实用新型,以解决绞龙存在频繁损坏问题,基本达到“零”维护目标,改造时,mgs4265双进双出磨煤机其余部件均不改造,只针对进料部和料斗进行改造,进料部需要拆除mgs4265双进双出磨煤机绞龙的螺旋叶片、定位链,同时拆除mgs4265双进双出磨煤
机的风筒轴及支撑板,风筒8原动静部分进行焊接密封处理;
23.一般情况下mgs4265双进双出磨煤机螺旋绞龙磨损严重,使用寿命一般为2年左右,到期就需要及时更换,若不更换就会出现绞龙绞翅、链条因磨损断裂,频繁出现异音缺陷,且严重影响输煤能力,但是更换单台mgs4265双进双出磨煤机绞龙需要(按两年使用寿命计算):
24.材料:绞龙螺旋叶片8根、驱动螺栓8根、绞龙端部密封8套,另外还需考虑维修技工情况;
25.合计费用:单台套每年近4万元;
26.改造后:mgs4265双进双出磨煤机“无绞龙化”改造后,设备最大出力由12.7g/s增长到14.9g/s,mgs4265双进双出磨煤机功率由1011kw增大到1020kw,mgs4265双进双出磨煤机出力增加明显,大大增强了机组带高负荷的能力且节约了工厂用电率;
27.另外当mgs4265双进双出磨煤机绞龙驱动螺栓断裂后,检修人员必须进入mgs4265双进双出磨煤机的筒体内部更换,设备短时停运情况下,人员进入筒体内高温且有限空间内部工作,存在着极大的烫伤、窒息等安全风险,改造后,驱动螺栓去除,彻底消除此项安全风险。
28.其中,上述的钢板均是现有技术。
29.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0.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