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24889发布日期:2022-07-29 23:3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城市环境越来越差,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人体健康,因此,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水是很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由于它本身就很有限,加上人口数量的极速增长以及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使得人们的用水量以及用水安全都受到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每个人都应该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并且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废水、污水等水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
3.为此需要用到沉淀物,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但是现有的沉淀池在池中的污水沉淀完毕后,需要将沉淀后的污水排出,在排出污水时沉淀池内的水会流动,因此在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又会与污水混合,导致污水的沉淀效果差,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沉淀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两侧外壁分别连通有进水通道与排水通道,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内壁固定设有蜂巢状隔板,所述排水通道的顶部一侧与蜂巢状隔板的顶部一侧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蜂巢状隔板的底部一侧距离沉淀池主体的底部内壁为5-6cm,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底部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泄污口,所述泄污口位于蜂巢状隔板的底部,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底部外壁套接有储污腔室,所述泄污口位于储污腔室的内壁,所述储污腔室的外壁开有两个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连通有污物吸管。
6.优选的,所述进水通道与排水通道的内壁均固定设有升降闸门边框,所述升降闸门边框的两侧内壁开有第一滑槽,所述升降闸门边框的内壁设有闸门主体,所述闸门主体的两侧外壁固定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外壁与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闸门主体能够在升降闸门边框的内壁上下移动。
7.优选的,所述升降闸门边框的顶部一端连通有活动套管,所述闸门主体的顶部一端开有竖直向下的螺纹升降孔,所述活动套管与螺纹升降孔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活动套管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螺纹升降柱,所述螺纹升降柱的外壁与螺纹升降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升降柱的顶部一端固定设有转盘,通过旋转转盘带动螺纹升降柱旋转,螺纹升降柱在螺纹升降孔的内壁旋转使闸门主体向上移动,能够控制升降闸门边框内壁设有的闸门主体上下移动,便于操作进水通道与排水通道的开合,便于往沉淀池主体内添加污水与排出污水。
8.优选的,所述沉淀池主体位于进水通道的一侧内壁开有两个第二滑槽,所述沉淀
池主体的一侧内壁设有过滤网箱,所述过滤网箱的一侧外壁固定设有两个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的外壁与第二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箱的顶部一端固定设有提拉把手,通过向上提起提拉把手,过滤网箱一侧设有的第二滑轨在第二滑槽的内壁滑动,便于将过滤网箱从沉淀池主体内取出。
10.优选的,所述污物吸管的一端连通有真空吸污泵,通过真空吸污泵能够使污物吸管内产生负压,便于将沉淀池主体与储污腔室内的沉淀物抽出,便于清理沉淀物。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通过沉淀池主体底部内壁设有的蜂巢状隔板,沉淀池主体内污水沉淀完毕后,沉淀物位于沉淀池主体的底部内壁,蜂巢状隔板位于沉淀物的顶部,因此在沉淀池主体内通过排水通道排出沉淀后的污水时,能够在沉淀池主体内沉淀物的顶部形成一个平流层,避免污水因排水时带动沉淀物活动,避免沉淀物再次与污水混合,沉淀效果好。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沉淀池主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网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沉淀池主体、2进水通道、3排水通道、4升降闸门边框、5第一滑槽、6闸门主体、7第一滑轨、8活动套管、9螺纹升降孔、10螺纹升降柱、11转盘、12蜂巢状隔板、13泄污口、14储污腔室、15第二滑槽、16过滤网箱、17第二滑轨、18提拉把手、19污物吸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1.实施例一
22.参照说明书附图1-4,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1,沉淀池主体1的两侧外壁分别连通有进水通道2与排水通道3,沉淀池主体1的内壁固定设有蜂巢状隔板12,排水通道3的顶部一侧与蜂巢状隔板12的顶部一侧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蜂巢状隔板12的底部一侧距离沉淀池主体1的底部内壁为5-6cm,沉淀池主体1的底部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泄污口13,泄污口13位于蜂巢状隔板12的底部,沉淀池主体1的底部外壁套接有储污腔室14,泄污口13位于储污腔室14的内壁。
23.实施例二
24.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水通道2与排水通道3的内壁均固定设有升降闸门边框4,升降闸门边框4的两侧内壁开有第一滑槽5,升降闸门边框4的内壁设有闸门主体6,闸门
主体6的两侧外壁固定设有第一滑轨7,第一滑轨7的外壁与第一滑槽5的内壁滑动连接,闸门主体6能够在升降闸门边框4的内壁上下移动,升降闸门边框4的顶部一端连通有活动套管8,闸门主体6的顶部一端开有竖直向下的螺纹升降孔9,活动套管8与螺纹升降孔9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活动套管8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螺纹升降柱10,螺纹升降柱10的外壁与螺纹升降孔9的内壁螺纹连接,螺纹升降柱10的顶部一端固定设有转盘11,通过旋转转盘11带动螺纹升降柱10旋转,螺纹升降柱10在螺纹升降孔9的内壁旋转使闸门主体6向上移动,能够控制升降闸门边框4内壁设有的闸门主体6上下移动,便于操作进水通道2与排水通道3的开合,便于往沉淀池主体1内添加污水与排出污水。
25.实施例三
26.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沉淀池主体1位于进水通道2的一侧内壁开有两个第二滑槽15,沉淀池主体1的一侧内壁设有过滤网箱16,过滤网箱16的一侧外壁固定设有两个第二滑轨17,第二滑轨17的外壁与第二滑槽15的内壁滑动连接,过滤网箱16的顶部一端固定设有提拉把手18,通过向上提起提拉把手18,过滤网箱16一侧设有的第二滑轨17在第二滑槽15的内壁滑动,便于将过滤网箱16从沉淀池主体1内取出,沉淀池主体1内的污水均需要通过过滤网箱16排入沉淀池主体1内,能够避免大颗粒杂质排入沉淀池主体1内。
27.实施例四
28.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储污腔室14的外壁开有两个排污口,排污口连通有污物吸管19,污物吸管19的一端连通有真空吸污泵,通过真空吸污泵能够使污物吸管19内产生负压,便于将沉淀池主体1与储污腔室14内的沉淀物抽出,便于清理沉淀物。
29.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30.参照说明书附图1-4,使用时首先旋转进水通道2顶部设有的转盘11,通过转盘11带动螺纹升降柱10旋转,螺纹升降柱10在螺纹升降孔9的内壁旋转使闸门主体6向上移动,进水通道2将污水排入沉淀池主体1内,沉淀池主体1内注满污水后,反向旋转转盘11将闸门主体6关闭,通过进水通道2一侧设有的过滤网箱16,排入沉淀池主体1内的污水均需要通过过滤网箱16排入沉淀池主体1内,能够避免大颗粒杂质排入沉淀池主体1内,使用效果好,过滤网箱16内装满杂质时,通过向上提起提拉把手18,过滤网箱16一侧设有的第二滑轨17在第二滑槽15的内壁滑动,便于将过滤网箱16从沉淀池主体1内取出,便于清理过滤网箱16内的大颗粒杂质,沉淀池主体1内污水中的杂质通过蜂巢状隔板12落入沉淀池主体1的底部,通过沉淀池主体1底部设有的泄污口13,利用沉淀物的流动性,沉淀物会铺满储污腔室14的内部以及沉淀池主体1的底部内,在沉淀池主体1内沉淀污水排出时,通过真空吸污泵与污物吸管19连通,便于将沉淀池主体1与储污腔室14底部沉淀的杂质抽出,当沉淀池主体1内污水杂质沉淀完毕后,通过旋转排水通道3一端设有的转盘11带动闸门主体6向上移动,沉淀的污水通过排水通道3的一端排出时,通过沉淀池主体1底部内壁设有的蜂巢状隔板12,能够在沉淀池主体1内沉淀物的顶部形成一个平流层,避免污水因排水时带动沉淀物活动,避免沉淀物再次与污水混合,沉淀效果好。
31.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