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渣连续制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8525发布日期:2022-08-24 08:0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护渣连续制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护渣制备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渣连续制浆系统。


背景技术:

2.保护渣是钢铁工业不可缺少的冶金辅料,具有提高铸坯表面质量,保证连铸顺行的作用。作为配制保护渣的原料有:天然矿物、工业废物和工业产品,作为基础渣料的原料有:水泥、水泥熟料、硅灰石、长石、石英、高炉渣、电炉白渣等,作为助熔剂辅助材料有:烧碱、萤石、重晶石、冰晶石、硼砂、碳酸锂等,碳质材料有天然石墨、碳黑等。
3.现有技术中,生产连铸用保护渣一般是把选定的保护渣粉料按所要求比例进行配制混合,再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制浆,然后把料浆喷雾造粒得到。在现有保护渣生产中,保护渣料浆制备仅采用一套制浆罐或若干套制浆罐共用一套水磨罐进行制浆,由于保护渣粉料粒径小,下料控制严格,过程耗时较长,而且为了混合的均匀性,粉料在制浆罐及水磨罐内处理时间也较长,因此仅用一套制浆系统或若干套制浆罐共用一套水磨罐均不能满足连续制浆的需求,影响产品供应进度,不能很好地保证产品的混合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护渣的连续制浆系统,以实现连续制浆,提高混合均匀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护渣连续制浆系统,包括第一制浆罐和第二制浆罐,所述第一制浆罐和第二制浆罐的顶部分别连接料仓和水仓,所述第一制浆罐的底部连接第一水磨罐的进料口,所述第一水磨罐的出料口连接第一制浆罐,所述第二制浆罐的底部连接第二水磨罐的进料口,所述第二水磨罐的出料口连接第二制浆罐,所述第一制浆罐和第二制浆罐分别连接中转罐。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制浆罐的顶部连接第一料仓,所述第二制浆罐的顶部连接第二料仓,所述第一料仓与所述第一制浆罐之间的管道以及所述第二料仓与所述第二制浆罐之间的管道上均设置电磁阀和插板阀。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内分别设置气锤。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制浆罐、所述第二制浆罐、第一水磨罐和第二水磨罐共用一个水仓,所述水仓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通过分支管分别与所述第一制浆罐、第二制浆罐、第一水磨罐和第二水磨罐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磨罐的底部连接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回流管通过第一循环泵连接所述第一制浆罐。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磨罐的底部连接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二回流管通过第二循环泵连接所述第二制浆罐。
11.进一步地,所述中转罐通过柱塞泵与造粒塔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磨罐和第二水磨罐内均设置直径为1-3cm钢球。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保护渣的连续制浆系统,该制浆系统可实现连续制浆,并且能够提高料浆的混合均匀性,保证混合效果。
15.本实用新型在原有一套制浆罐的基础上,增加一套制浆罐,同时每个制浆罐均配置水磨罐,并将经水磨罐研磨后的料浆回抽至相应的制浆罐,最后进入中转罐,由中转罐进行出料;在保护渣的制备过程中,第一制浆罐先由水仓加水,然后由第一料仓加料,加料时先打开电磁阀,然后手动控制插板阀的开度,先小后大,避免出现粉料瞬时下降过多过快,砸水沉底,粘附罐底,无法搅拌均匀的问题;第一制浆罐制浆后得到的料浆输出至第一水磨罐,第一水磨罐内配有1-3cm的钢球增强料浆研磨混合效果,研磨一定时间后,由第一循环泵回抽至第一制浆罐,最后输送到中转罐暂存。第一制浆罐加料完成、开始制浆时,第二制浆罐开始运行,运行过程与第一制浆罐相同,待其料浆制作完成时,中转罐内先输入的第一制浆罐的料浆出料基本完成,正好可接续放料至中转罐。通过上述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使得中转罐内保持持续有料,且不超负载,实现连续化、均匀化生产,同时产品质量得以保障和提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护渣连续制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第一制浆罐,2-第二制浆罐,3-第一料仓,4-第二料仓,5-水仓,6-第一水磨罐,7-第二水磨罐,8-中转罐,9-电磁阀,10-插板阀,11-出水管,12-第一回流管,13-第一循环泵,14-第二回流管,15-第二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20.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参阅图1,一种保护渣连续制浆系统,包括第一制浆罐1和第二制浆罐2,第一制浆罐1和第二制浆罐2的顶部分别连接料仓和水仓5,第一制浆罐1的底部连接第一水磨罐6的进料口,第一水磨罐6的出料口连接第一制浆罐1,第二制浆罐2的底部连接第二水磨罐7的进料口,第二水磨罐7的出料口连接第二制浆罐2,第一制浆罐1和第二制浆罐2分别连接中转罐8。
24.其中,第一制浆罐1和第二制浆罐2均用于保护渣原料与水的搅拌混合;第一制浆罐1和第二制浆罐2分别配置第一水磨罐6和第二水磨罐7,以进一步增强料浆的混合均匀性,同时第一水磨罐6和第二水磨罐7作为各自料浆的循环罐,为两套制浆罐的连续化运行提供支持。
25.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制浆罐1的顶部连接第一料仓3,第二制浆罐2的顶部连接第二料仓4,第一料仓3与第一制浆罐1之间的管道以及第二料仓4与第二制浆罐2之间的管道上均设置电磁阀9和插板阀10。其中,电磁阀9是开关信号控制,便于自动化控制,可常规选用市售产品;插板阀10为手动闸阀,便于人工控制开度,调节出料量,可常规选用市售产品。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第一料仓3和第二料仓4内分别设置气锤,以辅助下料,使下料更彻底。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第一制浆罐1、第二制浆罐2、第一水磨罐6和第二水磨罐7共用一个水仓5,水仓5设置出水管11,出水管11通过分支管分别与第一制浆罐1、第二制浆罐2、第一水磨罐6和第二水磨罐7连接。出水管11和分支管上均安装有阀门,以便根据不同罐体的需求调节水流方向。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第一水磨罐6的底部连接第一回流管12,第一回流管12通过第一循环泵13连接第一制浆罐1。第一水磨罐6用于增强料浆研磨混合效果,并通过第一循环泵13将料浆在一定时间内泵送至第一制浆罐1内,这一过程使料浆得到进一步均匀混合的过程。
29.第二水磨罐7的底部连接第二回流管14,第二回流管14通过第二循环泵15连接第二制浆罐2。第一水磨罐6用于增强料浆混合效果,并通过第一循环泵13将料浆在一定时间内泵送至第一制浆罐1内,这一过程是料浆得到进一步均匀混合的过程。
30.第一制浆罐1和第二制浆罐2制备得到的料浆进入中转罐8,中转罐8通过柱塞泵与造粒塔连接,料浆进入造粒塔经雾化、干燥制成不同粒度的颗粒状产品。
31.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制浆罐1、第二制浆罐2和中转罐8均设置搅拌装置,其中第一制浆罐1、第二制浆罐2内的搅拌装置用于搅拌以使保护渣原料与水均匀混合;中转罐8内设置搅拌装置用于搅拌以防止料浆中的固体物料沉降。
32.第一水磨罐6和第二水磨罐7内均设置直径为1-3cm钢球,借助筒体回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对物料起到撞击、挤压和研磨作用,通过湿法研磨使物料粒径更细,混合更均匀。
33.使用时,第一制浆罐1先由水仓5加水,接着由第一料仓3加保护渣原料,加料时先打开电磁阀9,然后手动控制插板阀10的开度,先小后大,完成保护渣原料与水的混合制浆;第一制浆罐1制浆后得到的料浆输出至第一水磨罐6,第一水磨罐6研磨一定时间后,由第一循环泵13回抽至第一制浆罐1,最后输送到中转罐8暂存。第一制浆罐1加料完成、开始制浆
时,第二制浆罐2开始运行,运行过程与第一制浆罐1相同,待其料浆制作完成时,中转罐8内先输入的第一制浆罐1的料浆出料基本完成,正好可接续放料至中转罐8。通过上述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使得中转罐8内保持持续有料,从而实现连续化、均匀化生产,同时产品质量得以保障和提高。
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