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0978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净化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水装置,尤其涉及通过逆渗透膜法高度地分离与除去自来水和井水中有害的金属离子、汞、镉、放射性物质、有机物、大肠杆菌等细菌类,以及病毒等有害杂质,从而得到净水的净化水装置。
图6(A)是为本发明背景的现有净化水的装置的主视图,图6(B)是其侧视图。
图6所示的净化水装置1是为通过逆渗透方式从自来水中获得净水的装置。图6所示的净化水装置1具有被称为所谓骨架的构造。即,该净化水装置1包括有将多根角钢材料2组合而成的框架3。在框架3中支撑有前处理装置4、加压泵5、电动机6及逆渗透膜组件7等。
该净化水装置1是使自来水通过前处理装置4实施前处理,由加压泵5向逆渗透膜组件7加压送水,从逆渗透膜组件7得到作为净化水的透过水的装置。
但是,在现有的净化水装置1中,为了要支撑前处理装置4、加压泵5、电动机6和逆渗透膜组件7,必须横竖配置多根角材2形成骨架结构。因此,无论如何都存在有使装置大型化、重量变重的不合适之处。例如,在上述净化水装置1的情况下,共产水量为1.2-1.8m3/日,装置的大小为长1050mm,宽480mm,高460mm,重量为65kg。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轻量化的净化水装置。
本发明的净化水装置包括有利用逆渗透膜法使自来水等供给水通过含有将被分离为透过水和浓缩水的逆渗透膜组件;与向逆渗透膜组件供应供给水的通道相连接、为对供给水的压力进行检测的供给水压力检测装置;与从逆渗透膜组件得到的透过水的通道相连接、为对透过水的压力进行检测的透过水压力检测装置;与供给水压力检测装置及透过水压力检测装置进行电气连接,在供给水压力大于所设定的水压力时,对供给水加压力,并供应给逆渗透膜组件,在透过水压力变得大于所设定的水压力时,停止向逆渗透膜组件供应供给水的加压力装置;与从逆渗透膜组件排放浓缩水的通道相连接,对浓缩水的压力进行测定并显示的水压力测定显示装置;设在从逆渗透膜组件排放浓缩水的通道上、并与加压力装置连动,在加压力装置被驱动时便打开、停止驱动时便关闭的开关阀;设在从逆渗透膜组件排放浓缩水的通道上、并将流入逆渗透膜组件内部的水的压力调节到所规定的压力的压力调节阀。
该净化水装置通过管道从外部供给比如自来水等,该供给水的压力由供给水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在所测压力为所规定的压力以上时,驱动加压装置,开始进行供给水的加压送水,同时打开开关阀,可使装置内部水流动。即,能够仅通过开拧自来水等的水龙头,便对所供给的自来水的压力进行检测,并可使装置自动开始运转。
经加压装置加压后的供给水由逆渗透膜组件分离为作为净水的透过水和作为排放水的浓缩水。浓缩水的压力由水压力测定显示装置测定并显示。逆渗透膜组件内的压力过高或过低都不能充分地得到所期望的透过水。因此,通过边观察水压力检测显示装置的显示,边调整设在排水通道上的压力调节阀,对排水的易流性进行调整,便可将逆渗透膜组件内的压力调整到逆渗透所期望的一定压力。
在停止装置运转时,一旦关闭自来水等的水龙头,停止供给水的供应,则加压装置的驱动被停止,开关阀被关闭。因此,装置内部水的流动停止,可防止不使用时发生漏水。
另外,作为所得到的净水的透过水,通过管道等从该净化水装置送向外部的贮罐,但当贮罐装满后,透过水便不能流动,其结果恐怕会由于内部压力上升的过高,致使逆流透膜组件破损。因此,为了保护逆渗透膜组件,在本发明的净化水装置中,通过透过水压力检测装置对透过水的压力进行检测,在该压力超过所规定的压力时,即停止加压力装置工作。
而且,在该净化水装置中,由于在逆渗透膜组件是使用了耐氯性逆渗透膜,所以不再需要象现有净化水装置中的前处理装置。因此,可减少部件个数,以图实现整个装置的小型化及轻量化。作为本发明净化水装置中所使用的耐氯性逆渗透膜,可以选用三乙酸纤维素或芳香族聚酰胺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的净化水装置还设置有覆盖加压力装置周围的外壳,加压力装置、逆渗透膜组件、供给水压力检测装置、透过水压力检测装置、水压力测定显示装置、开关阀和压力调节阀最好由外壳直接支撑。
这时,外壳具有作为装置的基座、保护罩和支撑部件的功能。因此,不再需要象现有的那些多根角材,可望减少部件个数,并达到装置的小型化和轻便化。
另外,外壳还包括有搭载固定加压装置的底面板,和设在加压装置的侧面并与底面板形成一体的侧面板,以及设在加压力装置的上方并与侧面板形成一体的顶板;逆渗透膜组件、供给水压力检测装置、透过水压力检测装置和水压力检测显示装置最好固定在顶板的上面,开关阀和压力调节阀最好固定在侧板的内侧。
这种情况下,加上上述的作用效果,在外壳的内部容纳有加压力装置、开关阀和压力调节阀。因此,加压力装置、开关阀和压力调节阀均被外壳所保护。而且由于逆渗透膜组件被固定在顶板,所以无需使外壳本身过分地大。另外,由于供给水压力检测装置及透过水压力的检测装置被固定在顶板上,因此,易于进行与作为供给水使用的自来水压力相应的灵敏度的调节作业。此外,由于水压力测定显示装置被固定在顶板的上面,所以易于观察测定结果的显示。进而,由于外壳包括被形成一体的底板、侧板和顶板,所以可望减少部件的个数、达到装置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而且,还容易进行装置的组装作业。
根据本发明,不再需要象现有的、为除去残留氯成分而使用的前处理装置,不使用角材作为框架部件,而采用将各部件直接安装在外壳的结构,与现有的净化水装置相比,净化水的生产能力与现有的装置相同,但使部件的数量减少,从而得到小型轻便的业务用净化水装置。
而且,从在遇有原水中含有有害金属离子、泵、镉、放射性物质、有机物、大肠杆菌等细菌类,以及病毒等有害的杂质时,利用本发明的净化水装置可高度分离并除去这些有害物而得到净化水。所得到的净化水可安全地用于烹调、食品制造、美发美容和医疗等各种领域中。
以下对附图作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净化水装置一例的主视解。
图2是图1所示净化水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净化水装置中浓缩水通道的主视解。
图4是图1所示净化水装置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净化水装置的电气系统的电路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背景的现有净化水装置的主视图。
图6(B)是其侧视图。
下面是符号说明。
10-净化水装置,12-外壳,14-第一底面板,16-第二底面板,18-正面板,20-背面板,22-顶板,24-底脚,26-电动机,28-螺母,30-加压泵,32-第一导水管,34-第二导水管,36-第一T型接头,38-进水口,40-供给水压力开关,42-逆浸透膜组件,44-第三导水管,46-第二T型接头,48-出水口,50-透过水压开关,52-第四导水管,54-第三T型接头,56-压力表,58-第五导水管,60-电磁阀,62-第六导水管,64-压力调节阀,66-总开关,68-动力继电器。
参照附图并通过对以下发明实施方案的详细说明,来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图1是表示本发明净化水装置一例的主视解。图2是图1所示净化水装置的侧视图。
该净化水装置10包括具有作为支撑部件功能的外壳12,它是为支撑用于保护装置基座、电动机等而设的保护罩以及构成部件的。该外壳口12比如可将一张矩形不锈钢板弯成大体象“コ”形状而形成,并将“コ”形状的开口面向下设置。即,在制造外壳12时,是一张矩形金属板,夹住其中央部拟作为顶板22的部分,然后沿与折曲方向正交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的折线22a、22b弯曲金属板,形成“コ”形权。这时,沿与顶板22主面延展平面垂直方向而延伸的两张板成为正面板18和背面板20。另外,为形成将成为装置基座的第一底板14及第二底板16,将正面板18及平面板20下端附近的板状部分,沿与弯曲方向垂直延伸且相互平行的折线18a、20a弯曲。该弯曲加工,比如可由冲压加工来同时进行。所以,该外壳12在其两侧方向是开放的,易于散发由电动机26等产生的热量。
为便于说明,主要参照图2进行分解说明。而且在以下的说明过程中,宽度和高度方向是基于图1所示的主视图。
外壳12包括有设置在净化水装置10的底面的宽度方向正面一侧的板状的第一底面板14。另外,在净化水装置10的底面的宽度方向背面一侧,以与第一底面板14间所设定的间隔设置板状的第二底面板16。由于在第一底面板14和第二底面板16之间设置有间隔,所以有可能实现装置的轻型化。在第一底面板14和第二底面板16的下面,将成为净化水装置10的底面的四个角的位置上,分别固定设置如橡胶等制成的底脚24。
将作为外壳12正面侧板的正面板18的下端缘18a,从较长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与第一底面板14的正面侧端缘14a连接为一体。正面板18为如图1所示的矩形状板,它沿与第一底面板14的主面大体垂直方向延展,构成净水装置10的正面。而使作为外壳12背面侧板的背面板20的下端缘20a,从较长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与第二底面板16的背面侧端缘16a连接为一体。背面板20与正面板18具有同一形状,两者被互相平行地配置,它沿与第二底面板14的主面大体垂直的方向延展,构成净化水装置10的背面。
另外,使顶板22的正面侧端缘22a从较长方向一端至另一端与正面板18的上端缘18b连接为一体。使背面板20的上端边缘20b从较长方向一端至另一端与顶板22的背面侧端缘22b连接为一体。顶板22被与第一底面板14及第二底面板16平行地设置。
另外,在外壳12的顶板22上,将总开关66呈向上方突出状而固定。而且,在外壳12内部的第一底面板14上,载设并固定动力继电器68。如图5所示,动力继电器68通过总开关66、供给水压力开关40及透过水压力开关50与外部电流(AC100V)连接。
另外,该实施方案中的外壳12虽然是将一张金属板弯曲为所设定的形状而形成,但不仅限于这样,例如还可利用焊接等将数块金属板的各端缘分别相连接,形成与上述相同的外壳。
在外壳12的内部设电动机26。电动机26被设置在横跨第一底面板14及第二底面板16之间的上面,并用螺栓28固定。由于电动机26是重物,因此,通过将其设置在净化水装置10的最低位置的第一底面板14与第二底面板16上而得到稳定结构。电动机26如图5所示与动力继电器68电气连接。如图1所示,在电动机26的驱动轴上固定着加压泵30,加压泵是为吸入原水并以所设定的压力送出的。为易于维修等,该实施方案中的加压泵30被设在外壳12的外侧。通过驱动电动机26使加压泵30工作。在加压力泵30的进水口处连接有第一导水管32,出口处连接有第二导水管34。第一导水管32、第二导水管34,乃至以下各导水管及管子,均分别由具有可挠性乃至柔性的材料构成,作为这种材料,比如可以选择聚胺酯管。
第一导水管32被延伸引入外壳12的内部,通过第一T型接头36,与向净化水装置导入作为原水的自来水的进水口38以及作为供给水压力检测装置的供给水压力开关40相连接。在第一T型接头36的三个开口部,比如可采用按钮连接器。
进水口38贯通正面板18而露出在正面一侧地形成。进水口38与第一T型接头36之间用短管37连接。进水口38包含圆筒状的本体。然后,在圆筒状本体的周围,形成螺旋状的公扣,并在该公扣上转动自如地固定着可动螺母36b。而在圆筒状本体的另一端,与本体一体地固定着固定螺母38a。而且,通过向固定螺栓38a方向拧紧可动螺母38b,用固定螺栓38a和可动螺栓38b从正面板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挟紧正面板18,从而使进水口38固定在正面板18上。
作为供给水压力检测装置的供给水压开关40设在第一T型接头36附近的顶板22上。供给水压力开关40包括与应检测水压的水的通道相连接的连接管40c。供给水压开关40的连接管40c贯通顶板22被插入外壳12的内部。供给水压力开关40的连接管40c与第一T型接头36之间用短管39相连接。另外,在供给水压力开关40的连接管40c的根部附近固定着固定螺母40a,而在顶端侧转动自如地设有可动螺母40b。固定螺母40a设在顶板22的一主面侧,而可动螺母40b设在顶板22的另一主面侧。而且,通过将可动螺母40b向固定螺母40a方向的拧紧,用固定螺母40a和可动螺母40b从顶板22的厚度方向两侧夹住顶板22,从而将供给水压力开关40固定在顶板22上。如图5所示,供给水压力开关40与动力继电器68进行电气连接。
在外壳12的上面,圆柱状的逆渗透膜组件42被横向设置。这是为了使净化水装置10的高度降低,以便比如能够容纳于洗涮场所之下的空间内。逆渗透膜组件42,通过组件柱体部的两个部位,用安装配件45,被固定在外壳12的顶板22上。该逆渗透膜组件42在圆柱状的一端部设有供水口42a,在另一端的端部设有透过水口42b,而在该端部附近设有浓缩水口42c。在一端已与加压泵30的进水口相连的第二导水管34的另一端部,连接逆渗透膜组件42的供水口42a。这种连接,与现有产品相同,也是通过按钮连接器进行的。
在逆渗透膜组件42的内部,收容有由耐氯性逆渗透膜形成的大量中空纤维膜。由该中空纤维膜,将自来水等的供给水分离为作为净化水的透过水和作为排放水的浓缩水。透过水是几乎不含杂质的纯净水,而浓缩水中则含有许多杂质。
作为耐氯性的逆渗透膜,最好是利用由三乙酸纤维素或芳香族聚酰胺中的任一种材料而形成的逆渗透膜。通过利用由这些材料制成的耐氯性逆渗透膜,即使是象自来水等含有残留氯的原水,也可不经前处理而直接导入逆渗透膜组件42。其结果是通过原水中的残留氯的作用,可实现逆渗透膜组件42内的灭菌。
与上述各导水管相同材料的第三导水管44的一端部,通过按钮连接器与逆渗透膜组件42的透过水口42b相连接。第三导水管44的另一端部,如图2所示,被延伸引入外壳12的内部,通过第二T型接头46,与向外部导流作为净化水的透过水的出水口48以及作为透过水压力检测装置的透过水压开关50相连接。第二T型接头46的三个开口,比如可采用按钮连接器。
出水口48贯通正面板18,并以在其正面侧露出的形式而形成。在图1中,图示的左侧为进水口38,右侧为出水口48。出水口48与第二T型接头46之间由短管47相连接。出水口48包含圆筒体的本体。而且,在圆筒体本体的周围,形成螺旋状的公扣,并在该公扣上回转自如地配置可动螺母48b。而在圆筒体本体的另一端部,将固定螺母48a与本体固定为一体。然后,通过向固定螺母48a的方向拧紧可动螺母48b,用固定螺母48a和可动螺母48b,从正面板的厚度方向两则夹住正面板18,从而将出水口48固定在正面板18上。
作为透过水压检测装置的透过水压力开关50被设在第二T型接头14附近的顶板22上。透过水压力开关50包含有与应检测水压力的水的通道相连接的连接管50c。透过水压力开关50的连接管50c贯通顶板22,插入外壳12的内部。在透过水压力开关50的连接管50c与第2T型接头46之间用短管51相连接。另外,在透过水压开关50的连接管50c的根部附近固定着固定螺母50a,在其顶部一侧转动自如地设置有可动螺母50b。固定螺母50a被设置在顶板22的一主面侧,而可动螺母50b被设置在顶板22的另一主面侧。然后,通过向固定螺母50a方向拧紧可动螺母50b,用可动螺母50b和固定螺母50a从顶板的厚度方向两侧,夹住顶板22,从而将透过水压开关50固定在顶板22上。如图5所示,透过水压开关50与动力继电器68进行电气连接。
另外,第一T型接头36的连接状况及供给水压开关40的安装状况,与图2所示的第二T型接头46及透过水压开关50的情况是相同的。
另外,通过按钮连接器,将同上述各导水管具有相同材料的第四导水管52的一端部与逆渗透膜组件42的浓缩水出水出口42c相连接。图3为表示图1所示的净化水装置10的浓缩水通道的主视图解。第四导水管52的另一端被延伸引入外壳12的内部,通过第三个T型接头54,与为测定并显示浓缩水压力的压力计56及第五导水管58的一端部相连接。在第三个T型接头54的三个开口部,比如可利用按钮连接器。
作为压力测定显示装置的压力计56被设置在第三T型接头54附近的顶板22上的正面板18一侧。压力计56包括有为连接应进行水压力测定的水通道的连接管56c。压力计56的连接管56c贯通顶板22,插入外壳12的内部。压力计56的连接管56c与第三T型接头54之间用短管55相连接。另外,在压力计56的连接管56c的根部附近固定着固定螺母56a,而在其顶部一侧转动自如地设置可动螺母56b。固定螺母56a被设置在顶板22的一主面侧,而可动螺母56b被设置在顶板22的另一主面侧。然后,通过向固定螺母56a的方向拧紧可动螺母56b,用固定螺母56a和可动螺母56b,从顶板的厚度方向两侧,夹住顶板22,从而将压力计56固定在顶板22上。
另外,第三T型接头54的连接状况及压力计56的安装状况,与图2所示的第二T型接头46及透过水压力开关50的情况是相同的。
另外,第五导水管58是用与上述各导水管相同的材料,在外壳12的内部,由正面板18一侧向背面板20一侧弯成大体象U字形状。然后,第五导水管58的另一端与安装在外壳口的背面板20上的电磁阀60的进水口相连接。作为开关阀的电磁阀60,是为相应于加压泵30的动作对浓缩水通道实施开关的,如图5所示,它与动力继电器68进行电气连接。用螺钉等直接将电磁阀60安装在作为外壳12的背面侧板的侧板的背面板20上。
将用与上述各导水管相同材料制成的第六导水管62的一端部与电磁阀60的出水口相连接。把第六导水管62的另一端与压力调节阀64的进水口相连接。压力调节阀64的盖用螺钉等直接固定在外壳12的背面板20的内侧。压力调节阀64的出水口65从外壳12的图1所示的右侧一方的开放部向外侧突出,从这里流出的浓缩水被作为排放水放掉。而且,在压力调节阀64中含有为开启和关闭设于其内部的针阀的调节螺丝64a。调节螺丝64a从压力调节阀64的盖向上方突出地设置,通过设置于顶板22上的贯通孔,露出在机板22上。通过这样的结构,可易于调节压力调节阀64。
压力调节阀64,通过对浓缩水的易流动性进行调节,而将逆渗透膜组件42内部的水流的压力调整到所规定的压力。该调节是通过边察看上述的压力计56,边转动调节螺丝64来启开或关闭针阀。
图4是图1所示净化水装置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图1所示净化水装置的电气系统的电路图。下面,参照图4及图5,说明本净化水装置10的工作状态。
在净化水装置10中,通过管道、柔性管或氯乙烯管等,将自来水等从外部供应给进水口38。该供给水的压力由供给水压力开关40内部的传感器进行检测。比如供给水压力在1.0kg/cm2以上时,供给水压开关40启开,小于1.0kg/cm2的情况下,该开关关闭。而且,最初时透过水压开关50也处于启开。其结果是,动力继电器68产生动作,供应电力,电动机26产生转动,同时电磁阀60打开。于是,加压泵30产生动作,开始供给水的加压送水。即是说,只要拧动自来水等的龙头,便可检测供给的自来水的压力,自支地使装置开始运转。
通过逆渗透膜组件42,被加压泵30加压后的供给水被分离为作为净化水的透过水和作为排放水的浓缩水。浓缩水的压力由压力计56测定并显示。逆渗透膜组件42内的压力过高和过低,都不能充分获得所期的透过水。因此,通过边观察压力计56的显示,边调节压力调节阀64的调节螺丝64a,来调整排放水的易流性,从而可将逆渗透膜组件42内的压力调节为逆渗透所期望的一定的压力。比如在本实施例中,平时可设为8.0kg/cm2。
另外,所得到的作为净化水的透过水,通过管道等,从出水口48被送往外部的贮罐。但当贮罐变满后,透过不能再流动,其结果是,逆渗透膜组件42内部的压力过分上升,恐怕组件有被破坏的危险。因此,在本净化水装置10中,为了保护逆渗透膜组件42,在透过水压力开关50内的传感器测到透过水的压力高于8.0kg/cm2时,透过水压力开关50便被关闭,电动机26停止,同时电磁阀60被关闭。
在使净化水装置10停止运转时,若关闭自来水等的龙头,停止供给水的供应,则供给水压力开关40被关闭,电动机26的转动被停止,电磁阀60也被关闭。于是,净化水装置10内部的水停止流动,防止不使用时的漏水。
在本净化水装置10中,由于在逆渗透膜组件42中使用了耐氯性的逆渗透膜,所以不再需要象现有的净化水装置中为除去氯所需的前处理装置。因此,可减少部件的数量,以图整个装置的小型化和轻型化。
另外,在本净化水装置10中,外壳12具有作为装置的基座、保护罩及支持构件的功能。因此,不再需要象现有装置中的多根角材,可减少部件数量,还可望装置的小型化和轻型化。
而且,在本净化水装置10中,在外壳12的内部,容纳着电动机26、电磁阀60和压力调节阀64,因此,这些部件被外壳12所保护。而且逆渗透膜组件42被固定于顶板22上,因此外壳12本身不必过大。再有,由于供给水压力开关40及透过水压力开关50被固定在顶板22上,因此,易于实施例调整与作为供给水使用的自来水的压力相应的灵敏度的调整作业。另外,由于压力计56被固定在顶板22的上面,所以易于看到测定结果的显示。还有,由于外壳12仅由被形成一体的第一底面板14、第二底面板16、正面板18、顶板22及背面板20组成,因此可减少部件数量,可期装置的小型化及轻型化,而且,也易于进行装置的组装作业。
这样,利用根据本净化装置10,则不需要象现有装置的、为除去残留氯所需的前处理装置,而且,由于不再使用角材作为骨架部件,而是采用了在外壳12上直接安装各部件的结构,这样就可在维持净化水生产能力与现有的装置相同程度的条件下,使部件数量比现有的装置减少,得到小型、轻量化的业务用净水装置。作为一实例,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已可以得到生产水量为1.0m3-2.0m3/日,大小为长620mm,宽200mm,高300mm,重量为15.5-18.5kg的小型、轻量化的净化水装置。
利用本净化水装置10,可从含有有害的金属离子、汞、镉、放射性物质、有机物、大肠杆菌等细菌类,以及病毒等有害杂质的原水中高度地分离并去除其中所述的杂质而得到净化水。所得到的净化水,可安全地用于烹调、食品制造、美发美容和医疗等各种领域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净化水装置,包括有利用逆渗透膜法使自来水等供给水通过含有耐氯性的逆渗透膜被分离为透过水与浓缩水的逆渗透膜膜组件;与向所述逆渗透膜组件供应供给水的通道相连接、为对所述供给水的压力进行检测的给水压力检测装置;与从所述逆渗透膜组件得到的透过水的通道相连接,为对所述透过水的压力进行检测的透过水压力检测装置;与所述供给水压力检测装置及所述透过水压力检测装置进行电气连接,在供给水压力大于所规定的水压力时,对所述供给水不进行加压力,并供给所述逆渗透膜组件,在所述透过水压力变得大于所规定的水压力时,停止向所述逆渗透膜组件供应供给水的所述加压力装置;与从所述逆渗透膜组件排放浓缩水的通道相连接,以对所述浓缩水的压力进行测定并显示的水压力测定显示装置;设在从所述逆渗透膜组件排放的浓缩水通道上,并与所述加压力装置连动,在所述加压装置被驱动时便打开,停止驱动时便关闭的开关阀;在从所述逆渗透膜组件排放浓缩水的通道上,并将流入所述逆渗透膜组件内部水的压力调节到所规定的压力的压力调节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水装置,还设置有覆盖所述加压装置周围的外壳,所述加压力装置、所述逆渗透膜组件、所述供给水压力检测装置、所述透过水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水压力测定显示装置、所述开关阀及所述压力调节阀由所述外壳直接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水装置,所述外壳包括有搭载固定所述加压力装置的底面板,和设在所述加压力装置的侧面、并与所述底面板形成一体的侧面板,以及设在所述加压力装置的上方并与所述侧面板形成一体的顶板;所述逆渗透膜组件、所述供给水压力检测装置、所述透过水压力检测装置及所述水压力测定显示装置被固定在所述的顶板的上面,所述开关阀及所述压力调节阀被固定在所述侧板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净化水装置,所述耐氯性逆渗透膜由三乙酸纤维素或芳香族聚酰胺当中的任一种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小而轻的净化水装置,它含有具备作为装置的基座、保护罩及支撑部件功能的外壳12。外壳12是由矩形金属板弯折成大致“コ”形状而制成,并将其开放面向下方配置。通过利用外壳12,不再需要现有装置中的多根角材。在外壳12的上面,横向载设逆渗透膜组件42。在逆渗透膜组件42内部,容纳有用耐氯的逆渗透膜形成的中空纤维膜。通过使用耐氯逆渗透膜,即使是象自来水等含有残留氯分的原水,也可不经前处理而直接导入逆渗透膜组件42,不再需要前处理装置。
文档编号B01D61/08GK1185349SQ9712013
公开日1998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8日
发明者平山宪二 申请人:埃特诺特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