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沉降式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2733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湿沉降式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窑炉清烟除尘的干湿沉降式除尘装置。
现行的采用固定炉排层燃和自然通风燃烧方式的工业窑炉,普遍存在着燃料燃尽率低,排烟有害物质及粉尘浓度高的问题,不仅浪费了能源,还存在着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设计出多种消烟除尘和提高燃烧效率的装置,但其或是结构复杂,配置费用昂贵;或是效果不佳,不能达到节省能源和消除环境污染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配置方便,既不需很大的配置费用,又可实现提高燃烧效率,达到烟尘排放标准要求的炉窑消烟除尘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干湿沉降式除尘装置,包括有由窑炉引烟于烟囱的烟道及置于烟道与烟囱相接处的引风机,其在烟道中串接有一箱体,在箱体内设置有竖向的且留有于下或于上位置相错开口的隔板;在其隔板间的箱体侧壁上安装有淋水喷头,在箱体的下面设置有于水封池内的排渣斗;在相对于烟道出口的下方由后一隔板与箱体构成的箱体腔内设置有呈人字形的脱水挡板。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烟道中于箱体的前部串接有一由外壳、下部配置过水蛇形管、上部配置竖向过烟阵列管而构成的气、水换热装置;在其换热装置的上部相对于竖向过烟阵列管横向位置的一侧设置有送风机和送风管,另一侧设置有热风回炉管;在换热装置的下部其蛇形管的入水口端配置有水泵。
本除尘装置结构简单,配置方便,费用低廉,具有很好的除尘脱硫效果。经过处理的烟气排放浓度可达200-300mg/m3,满足国家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由于在除尘装置的前部设置空气预热回供窑炉助燃及热水装置,可使炉内燃烧温度提高30-60℃,煤的燃尽率相应提高5-10%;并可方便的得到可利用的热水。
附图
是本干湿沉降式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给出的,本除尘装置包括由窑炉将烟气送至烟囱内的烟道1和引风机8,在烟道1中串接有一箱体2,箱体2内设置有数块竖向的隔板3,每一隔板的下方或上方留有开口,其各开口上、下位置相错形成类似S形的烟气流径。在其隔板间的箱体侧壁上安装有朝向箱体内的淋水喷头4,在各隔板间的箱体底壁的下面设置有于水封池6内的锥形排渣斗5。在相对于烟道出口的下方由后一隔板与箱体构成的相体腔内设置有呈人字形的脱水挡板7。本装置使用时,烟气沿烟道进入箱体内,在沿隔板呈多回曲S形通过的同时,由喷头进行喷淋喷雾,使烟气脱硫及除尘,由水雾吸附下落的微尘经排渣斗排放到水封池内。其排渣斗在装置工作时斗的下口至于水封池内的水平面以下,以实现出渣口的烟气密封。如附图给出的,本装置在烟道1中于箱体2的前部串接有一由外壳9、下部配置过水蛇形管10、上部配置竖向过烟阵列管11而构成的气、水换热装置;在其换热装置的上部相对于竖向过烟阵列管横向位置的一侧设置有送风机12和送风管13,另一侧设置有热风回炉管14;在换热装置的下部其蛇形管的入水口端配置有水泵15。本装置可使由窑炉出来的高温烟气在经过蛇形管时降温,同时加热管内的冷水供使用。降温后的烟气在经过过烟阵列管时,经由送风机和送风管送来的冷空气的作用进一步降温,其烟气降温的效果可减轻高温烟气对除尘器的热腐蚀作用。另外,置换后的热空气由热风回炉管送至窑炉作为燃烧供风,可大大提高炉内的燃烧温度,进而提高其窑炉的燃烧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干湿沉降式除尘装置,包括由窑炉引烟于烟囱的烟道(1)及置于烟道与烟囱相接处的引风机(8),其特征是在烟道(1)中串接有一箱体(2),该箱体内设置有竖向的且留有于下或于上位置相错开口的隔板(3);在其隔板间的箱体侧壁上安装有淋水喷头(4),在箱体的下面设置有于水封池(6)内的排渣斗(5);在相对于烟道出口的下方由后一隔板与箱体构成的箱体腔内设置有呈人字形的脱水挡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沉降式除尘装置,其特征是在烟道(1)中于箱体(2)的前部串接有一由外壳(9)、下部配置过水蛇形管(10)、上部配置竖向过烟阵列管(11)而构成的气、水换热装置;在其换热装置的上部相对于竖向过烟阵列管横向位置的一侧设置有送风机(12)和送风管(13),另一侧设置有热风回炉管(14);在换热装置的下部其蛇形管的入水口端配置有水泵(15)。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窑炉消烟除尘的干湿沉降式除尘装置,包括有接至烟囱的烟道和引风机,在其烟道中串接有一箱体,其箱体内设置有竖向的且留有开口的隔板,在箱体内和箱体的下面分别设置有淋水喷头、脱水挡板和排渣斗,其排渣斗的下方出渣口至于水封池的水平面以下。本装置结构简单,配置方便,费用低,其烟气脱硫除尘效果好。另外,本装置还在烟道的前部加设有换热装置,可将热风回送至窑炉并提供热水,用于降低排烟温度,提高炉内燃烧温度,及提供可利用的热水。
文档编号B01D50/00GK2336851SQ9821635
公开日1999年9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2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2日
发明者牛喜华, 李宝成 申请人:牛喜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