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反应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461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反应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做一百种以上化学反应实验的装置。其最大优点是能随反应体系物质所占空间大小,随时可以改变反应容器内部空间大小,在气体体积不断改变时也可以起到储气作用,不易泄露反应中的有毒气体,能有效地将反应体系和空气隔离开来,并因此可提高气体产物的纯度,还可直接定量显示反应中气体的生成和消耗状况。
现在通行的各种化学实验装置,一般都由容积一定的玻璃容器作反应容器。用这样的装置做化学实验时能够完成的化学实验非常有限。尤其在储气方面,在防止反应中有毒气体的泄露,对反应体系和空气的隔离,制取纯净气体和直接定量显示反应中气体的生成和消耗状况方面都存在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多功能反应仪的主要部件是一个类似注射器的反应容器。在反应容器中通过活塞的移动,可以随反应体系物质所占空间大小,随时改变反应容器内部空间的大小,在气体体积不断改变时也可以起到储气作用。通过反应容器上口或下口可以向反应容器中加入或取出物质。若用口塞封闭上口,反应容器中的气体可完全封闭在反应容器内,在发生化学反应时,通过活塞的移动,可以定量观察到反应中气体的生成。若用连接导咀插接在反应容器上口上,流体物质可经导管导入或导出。口塞及连接导咀的下端均可用橡皮等软而富有弹性且化学稳定性好的材料制作。当用橡皮口塞塞住反应容器上口或用下端是橡皮材料的连接导咀接在反应容器的上口上时,流体物质均可通过扎穿透过橡皮塞的注射器针头进出反应容器。当一个带旋转阀的连接导咀接在反应容器上口上时,通过开关旋转阀也可以控制流体物质进出反应容器。
多功能反应仪可以用无色玻璃为主要原材料制作,也可用无色塑料为主要原材料制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反应容器构造图。
图2是口塞示意图。
图3是连接导咀示意图。
图4是带旋转阀连接导咀示意图。
图5是载物盒外形图。
图6是载物盒剖示意图。
图7是载物盒俯视图。
图中1.活塞2.外筒3.上口4.下口本实用新型实施举例——钠在氯气中无污染燃烧以使用50mL普通玻璃反应仪做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为例。
1、氯气的制取设计制取氯气的量在20℃约为101千帕30mL。用氯酸钾和浓盐酸作反应物。考虑到使产气速度较快,氯酸钾和浓盐酸的实际用量均要过量。取氯酸钾0.15g,36%的浓盐酸0.6mL。
将氯酸钾放入一陶制载物盒,用活塞将盒推至反应容器顶部。用一青毒素瓶盖作口塞,封闭反应容器上口。
用铁夹夹住反应容器外筒,将反应容器上口向上,竖直将反应容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用一根7号针头套紧在一只2mL一次性注射器外筒咀上,一次吸取0.6mL 36%的浓盐酸,将针头扎穿透过橡皮口塞,迅速将浓盐酸注入反应容器内。此时反应容器中有氯气迅速生成。按注橡皮口塞,拔出针头。
2、钠在氯所中燃烧预先将一青霉素瓶盖中央钻一小孔备用。当观察到反应容器内生成约30mL 101千帕的氯气时,切取约绿豆大钠粒一颗,用纸吸干煤油,将钠粒置于有孔的青霉素瓶盖的凹窝中。拔出反应容器上口上的橡皮口塞(注意防止活塞滑落),迅速将凹窝中置有钠粒的青霉素瓶盖翻转盖住反应容器的上口。当钠粒落下时,由于钠表面的氧化物和钠与反应容器中残液发生剧烈放热反应,反应产生的热量会立刻引燃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3、评价与说明本实验将氯气的制取与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在同一容器中进行,实行连续操作,由于反应是在比较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不仅操作简便,氯气泄露量也很少。反应前反应容器中的空气基本排空,因此制得的氯气纯度大,有利于钠与氯气的反应。实验中通过观察生成的氯气挤压活塞的移动状况,可以显示反应中氯气生成的速度快慢和量的多少。
本实验使用陶制载物盒,主要是防止剧烈燃烧的钠直接与玻璃接触,而损坏反应容器。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反应仪,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反应容器、口塞、连接导咀(带旋转阀和不带旋转阀的)、载物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仪,其特征是反应容器由外筒和可伸入外筒内的活塞组成,外筒顶端有一个较大的上口,活塞可在外筒内自由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仪,其特征是口塞可以封闭反应容器的上口,连接导咀可与上口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仪,其特征是可以通过反应容器上口和下口向反应容器中加入物质或取出物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仪,其特征是可从反应容器下口向反应容器内置入载物盒。
专利摘要多功能反应仪属于一种化学实验装置,它能做一百种以上的化学实验。它的主要部件是一个类似注射器的反应容器。其最大优点是能随反应体系物质所占空间大小,随时可以改变反应容器内部空间大小,在气体体积不断改变时也可以起到储气作用,不易泄露反应中的有毒气体,能有效地将反应体系和空气隔绝,因此可提高气体产物的纯度,还可直接定量显示反应中气体的生成和消耗状况。
文档编号B01L3/00GK2421068SQ9924509
公开日2001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14日
发明者骆仁新 申请人:骆仁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