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馏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6416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馏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蒸馏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馏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蒸馏器一般利用重力使蒸发器上的物料变为液膜降下,为了使蒸馏器上的液膜厚度小且分布均匀,在蒸馏器中设置了一块硬碳或聚四氟乙烯制成的转动刮板,使往下流的液体得到充分的搅拌,加快蒸馏器面液层的更新,从而加快物料的传热和传质。然而这种蒸馏器的液体只从蒸发器上一边的进料口进入,由于液体含有颗粒杂质,在转动刮板的转动下,小的颗粒随液体流动,而较大的颗粒因重量无法移动,沉淀在蒸发器内进料口侧的底部,液体不能得到充分的搅拌。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馏器。
[000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蒸馏器有效提高了蒸发效率保证蒸馏器本体的受热量上下均匀,提高加热效果分离精度高,设备成本低,节约能源,维修简单。
[0005]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馏器,包括有蒸馏器本体、进料管以及蒸发器内的转动刮板,其特征在于:在进料管的进料口下方设有可转动的均布桶,所述的均布桶上分布有小孔,所述蒸馏器本体外壁上设置有环状半管,所述环状半管上设置有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圆筒形的气液交换装置固定在刮板支架上,气液交换装置的内安装有圆柱形的冷凝器,气液交换装置的外面由圆筒形的加热器包围。
[0006]进一步,所述环状半管盘旋设置在所述蒸馏器本体外壁。
[0007]进一步,所述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环状半管的下部和上部。
[0008]进一步,所述环状半管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进料口下方设置了一个可转动的均布桶,均布桶表面分布有小孔,物料进入均布桶后,在一定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小孔,使物料更加均匀化,从而有效提高了蒸发效率。蒸馏器本体外壁的环状半管能够快速将蒸汽热量传递给蒸馏器本体,且能够保证蒸馏器本体的受热量上下均匀,提高加热效果,同时保温层使得环状半管的热量不易外泄,节省资源。可有效解决分子量比较接近、高真空时沸点差比较小的物质的分离问题,分离精度高,设备成本低,节约能源,维修简单。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1]其中:1、蒸馏器本体;2、进料管;3、转动刮板;4、均布桶;5、小孔;6、环状半管;7、蒸汽入口 ;8、蒸汽出口 ;9、冷凝器;10、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3]本发明的公开了一种蒸馏器,包括有蒸馏器本体1、进料管2以及蒸发器内的转动刮板3,其特征在于:在进料管2的进料口下方设有可转动的均布桶4,所述的均布桶4上分布有小孔5,所述蒸馏器本体I外壁上设置有环状半管6,所述环状半管6上设置有蒸汽入口 7和蒸汽出口 8,圆筒形的气液交换装置固定在刮板支架上,气液交换装置的内安装有圆柱形的冷凝器9,气液交换装置的外面由圆筒形的加热器10包围。
[0014]优选的,所述环状半管6盘旋设置在所述蒸馏器本体I外壁。
[0015]优选的,所述蒸汽入口 7和蒸汽出口 8分别设置在所述环状半管6的下部和上部。
[0016]优选的,所述环状半管6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主权项】
1.一种蒸馏器,包括有蒸馏器本体(I)、进料管(2)以及蒸发器内的转动刮板(3),其特征在于:在进料管(2)的进料口下方设有可转动的均布桶(4),所述的均布桶(4)上分布有小孔(5 ),所述蒸馏器本体(I)外壁上设置有环状半管(6 ),所述环状半管(6 )上设置有蒸汽入口(7)和蒸汽出口(8),圆筒形的气液交换装置固定在刮板支架上,气液交换装置的内安装有圆柱形的冷凝器(9),气液交换装置的外面由圆筒形的加热器(10)包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半管(6)盘旋设置在所述蒸馏器本体(I)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入口(7)和蒸汽出口(8)分别设置在所述环状半管(6)的下部和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半管(6)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馏器,包括有蒸馏器本体(1)、进料管(2)以及蒸发器内的转动刮板(3),其特征在于:在进料管(2)的进料口下方设有可转动的均布桶(4),所述的均布桶(4)上分布有小孔(5),所述蒸馏器本体(1)外壁上设置有环状半管(6),所述环状半管(6)上设置有蒸汽入口(7)和蒸汽出口(8),圆筒形的气液交换装置固定在刮板支架上,气液交换装置的内安装有圆柱形的冷凝器(9),气液交换装置的外面由圆筒形的加热器(10)包围。有效提高了蒸发效率保证蒸馏器本体(1)的受热量上下均匀,提高加热效果分离精度高,设备成本低,节约能源,维修简单。
【IPC分类】B01D3-08
【公开号】CN104784955
【申请号】CN201410794138
【发明人】于桂菊
【申请人】于桂菊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