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有效提高空气净化效率的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30578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以有效提高空气净化效率的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有效提高空气净化效率的净化器。
【背景技术】
[0002]空气净化器广泛应用于工厂、电厂、酒店等多种场合,空气净化器一般使废气与液体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及其他作用捕集颗粒,或是使颗粒增大,以达到可溶于液体的除尘、除硫、除油等,达到使空气净化的作用。以往一般的空气净化器,如筒式麻石水膜除尘装置,耗水量大,废气处理量少,并且会有水处理死角,导致含烟尘的废气从死角处通过,除烟尘的效果不佳,而效果较好的湿式空气净化器耗能多、成本高、占地面积大。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可以有效提高空气净化效率的净化器。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可以有效提高空气净化效率的净化器,所述可以有效提高空气净化效率的净化器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收集装置、位于所述收集装置上方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左侧的进气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右侧的回收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挡板装置、位于所述挡板装置上方的过滤装置、位于所述过滤装置上方的倒水装置及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出气装置,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右表面上的第一通孔、位于框体内部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下方的第二固定块及位于左表面上的第二通孔,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收集箱、位于所述第一收集箱左侧的第二收集箱及位于所述第二收集箱上方的封闭块,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及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上的风机,所述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回收管、位于所述第一回收管下方的第二回收管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收管上的第一气阀,所述挡板装置包括第一回收杆、位于所述第一回收杆下方的支撑杆、位于所述支撑杆左侧的第一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一回收杆上方的第一斜板,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矩形块、位于所述矩形块右侧的第二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上的第一握持杆,所述倒水装置包括上端部、位于所述上端部下方的下端部、位于所述上端部内部的第一收容槽、位于所述下端部内部的通道及与所述通道相通的若干圆孔,所述出气装置包括第一出气管、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第二出气管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气管上的第二气阀,所述框体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三通孔。
[0007]所述第一收集箱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收集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收集箱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收容腔。
[0008]所述第二收集箱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收集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收集箱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收容腔,所述封闭块呈长方体状,所述封闭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收集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封闭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接触。
[0009]所述进气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10]所述第一回收管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回收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回收管呈竖直状。
[0011]所述第一回收杆呈L型,所述第一回收杆的右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回收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一回收杆的左端呈竖直状。
[0012]所述第一过滤网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左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右端与所述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13]所述下端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矩形块的上表面接触,所述通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收容槽相通,所述圆孔的左端与所述通道相通,所述圆孔的右端与所述框体的内部相通。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5]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空气净化效率的净化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空气进行充分净化,同时可以将空气中体积较大的颗粒进行收集,防止其散落到外界进一步影响环境,同时可以利用水压的原理,使得水可以充分覆盖在过滤网上,使得其对空气的净化效果更好,同时使排出的气体湿度适宜。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空气净化效率的净化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空气净化效率的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空气净化效率的净化器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I上方的收集装置2、位于所述收集装置2上方的框体3、位于所述框体3左侧的进气装置5、位于所述框体3右侧的回收装置6、位于所述框体3内部的挡板装置7、位于所述挡板装置7上方的过滤装置8、位于所述过滤装置8上方的倒水装置4及设置于所述框体3上的出气装置9。
[0019]如图1所不,所述底座I呈长方体,所述底座I水平放置,所述底座I上设有第一支撑柱11,所述第一支撑柱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柱1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柱1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11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20]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3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3竖直放置,所述框体3上设有位于右表面上的第一通孔31、位于框体3内部的第一固定块3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32下方的第二固定块34及位于左表面上的第二通孔33。所述第一通孔31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二通孔33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固定块3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32的右表面与所述框体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3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位于右侧的第二固定块34的右表面与所述框体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体3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三通孔使得所述框体3的内部与外部空间相通。
[0021]如图1所示,所述收集装置2包括第一收集箱21、位于所述第一收集箱21左侧的第二收集箱22及位于所述第二收集箱22上方的封闭块23。所述第一收集箱21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收集箱2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收集箱2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二收集箱2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收集箱22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收集箱22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二收容腔呈长方体状。所述封闭块23呈长方体状,所述封闭块2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封闭块23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收集箱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封闭块23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3的下表面接触。
[0022]如图1所示,所述进气装置5包括进气管51及设置于所述进气管51上的风机52。所述进气管51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33且与所述框体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框体3的内部与所述进气管51的内部相通。所述风机52设置于所述进气管51上,用于将外部空气吸入到所述进气管51内。
[0023]如图1所示,所述回收装置6包括第一回收管61、位于所述第一回收管61下方的第二回收管63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收管61上的第一气阀62。所述第一回收管61与所述第二回收管62 —体成型,所述第一回收管61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回收管61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31且与所述框体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回收管61与所述框体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回收管63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气阀62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收管61上。
[0024]如图1所示,所述挡板装置7包括第一回收杆71、位于所述第一回收杆71下方的支撑杆72、位于所述支撑杆72左侧的第一过滤网73及位于所述第一回收杆71上方的第一斜板74。所述第一回收杆71呈L型,所述第一回收杆71的右端与所述框体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回收杆7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31的下方,所述第一回收杆71的左端呈竖直状。所述支撑杆72呈竖直状,所述支撑杆72的上表面呈倾斜状,所述支撑杆72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7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回收杆7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73呈倾斜状,所述第一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