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水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299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过滤水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从水中过滤固体污物的过滤水桶。它包括:容器,设有至少一条水流通道;可压缩的过滤介质,其设于容器内且处于该条水流通道上,其具有入水侧和出水侧,沿该条水流通道,水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流向过滤介质的出水侧;清扫元件,可活动地设于容器内,该清扫元件在容器内活动时上下刮擦过滤介质的入水侧,以扫落附着于该过滤介质的入水侧上的从水中过滤的污物。本实用新型清扫元件在清理操作时,只需要对其施加较少的物理力即可实现清理的目的,便于人们清理操作。由于越靠近入水侧,附着的污物就会越多,而本实用新型合理地设计成清扫元件从入水侧抵压过滤介质,并随着清扫元件的活动便能扫落更多的污物,清理效果更好。
【专利说明】
过滤水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从水中过滤固体污物的过滤水桶。
【背景技术】
[0002]过滤水桶即水过滤装置一般可用于花园水池、池塘、鱼缸等地方以使这些地方中的水保持足够干净。
[0003]现有的水过滤装置,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0490935C公开的一种用于花园水池等等的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包括容器、容器盖、可压缩的过滤介质、操作元件、多路径调节器等,过滤介质被设置在容器内的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之间,通过改变两个支承面相互之间的距离以压缩及松弛过滤介质,通过压缩可以将过滤介质内的污物挤出,以达到清理过滤介质的目的。此外,该现有技术还公开了通过设置一用于过滤的主流通路径、一反流冲洗的第二流通路径以及一用来将过滤装置冲洗干净的第三流通路径以实现更好的清理效果,这三条路径是通过多路径调节器来选择的。该技术方案由于通过操作两个支承面来压缩整个过滤介质,这种压缩整个过滤介质的工作方式需要人们施加很大的物理力,不便于人们的清理操作。
[0004]此外,中国发明专利CN102164648B公开的用于池塘和类似池塘的过滤装置,也是通过两个支承面来压缩整个过滤元件来达到清理的目的,其也存在需要人们施加很大的物理力的问题,也不便于人们的清理操作。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人们清理操作的过滤水桶。
[0006]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种过滤水桶,包括:容器,设有至少一条水流通道;可压缩的过滤介质,其设于容器内且处于该条水流通道上,其具有入水侧和出水侧,沿该条水流通道,水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流向过滤介质的出水侧;清扫元件,可活动地设于容器内,该清扫元件在容器内活动时上下刮擦过滤介质的入水侧,以扫落附着于该过滤介质的入水侧上的从水中过滤的污物。
[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清扫元件刮擦过滤介质的入水侧,由于清扫元件的这种运动方式在整个清理过程中,不需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0490935C或者CN102164648B那样压缩整块过滤介质,清扫元件在清理操作时,只需要对其施加较少的物理力即可实现清理的目的,便于人们清理操作。此外,由于水是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流向过滤介质的出水侧,那么过滤介质会存在这种现象,越靠近入水侧,附着的污物就会越多,而本实用新型也是基于该现象合理地设计成清扫元件刮擦过滤介质的入水侧,并随着清扫元件的活动便能扫落更多的污物,清理效果更好。
[0009]上述技术方案可采用如下措施作进一步的改进:
[0010]该清扫元件具有抵压于入水侧的抵压部。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抵压部抵压过滤介质的入水侧从而从入水侧局部压缩过滤介质,被压缩的那一部分上的污物就会被挤出,有利于清理过滤介质。
[0011]该抵压部到出水侧的距离为LI;在过滤介质未被压缩时,该入水侧到出水侧的距离为L2;其中,LI〈L2。该技术方案设计合理,通过抵压部紧贴入水侧并使抵压部从入水侧往出水侧方向压缩过滤介质,在清扫元件活动过程中,始终局部压缩过滤介质,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清理效果。
[0012]该清扫元件包括支架和凸起,凸起设于支架上并朝向过滤介质的入水侧延伸,凸起的外端为抵压部。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这些凸起来抵压过滤介质,可以减少清扫元件与过滤介质的接触受力面,能够更加轻松地操作该清扫元件。
[0013]该支架具有内侧,凸起设于支架的内侧,支架的内侧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相距一定距离。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架的内侧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相距一定距离可避免支架与过滤介质的接触受力,能够更加轻松地操作该清扫元件。
[0014]该过滤介质呈圆筒状,该过滤介质的外周面为入水侧,该过滤介质的内周面为出水侧;清扫元件在容器内沿过滤介质的轴线上下活动。该技术方案设计合理,由于过滤介质实际上是沿沿过滤介质的轴线方向延伸,通过使清扫元件在容器内沿过滤介质的轴线上下活动,这样能够更全面的清理过滤介质。
[0015]该支架呈环状或者弧状;凸起的数量为多个,这些凸起绕过滤介质的轴线周向间隔分布。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架为环状或者弧状而与该过滤介质呈圆筒状配合,能够清扫元件所占空间。此外通过使得这些凸起过滤介质的轴线周向间隔分布有利于更全面地且合理地清理过滤介质。
[0016]该水流通道包括设于容器内的中心管;过滤介质套于中心管外。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中心管可对过滤介质起到扶持及保护作用,减少水流对过滤介质的冲击,提高过滤介质的稳定性,使得过滤介质不易损坏。
[0017]该容器内还设有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过滤介质处于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之间。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也起到对过滤介质起到扶持及保护作用,减少水流对过滤介质的冲击。
[0018]该过滤介质还具有上侧和下侧,上侧紧靠第一支承面,下侧紧靠第二支承面,出水侧紧靠中心管。
[0019]第一支承面上设有朝向第二支承面延伸而套于过滤介质外的第一环形凸缘,该第一环形凸缘设有多个朝向过滤介质的出水侧延伸的第一定位插块,这些第一定位插块绕过滤介质的轴线周向间隔分布,各第一定位插块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插入过滤介质中;第二支承面上设有朝向第一支承面延伸而套于过滤介质外的第二环形凸缘,该第二环形凸缘设有多个朝向过滤介质的出水侧延伸的第二定位插块,这些第二定位插块绕过滤介质的轴线周向间隔分布,各第二定位插块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插入过滤介质中。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环形凸缘和第二环形凸缘也可以起到扶持及保护作用,通过设置第一定位插块和第二定位插块可以起到对过滤介质的定位作用,避免过滤介质受到水流的冲击或者清扫元件的刮擦而发生移位而影响过滤效果。
[0020]该过滤水桶还包括操作元件,该操作元件与清扫元件相连,通过操作操作元件可带动清扫元件活动;该操作元件包括手柄和长形元件,长形元件的一端连接清扫元件,长形元件的另一端伸出容器外与手柄连接,该容器包括相应的盖,盖上设有导向穿孔,长形元件穿过导向穿孔并在导向穿孔的导向下滑移,长形元件有两根,两根长形元件以该过滤介质为中心对称分布。
[002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对其施加较少的物理力即可实现清理的目的,便于人们清理操作。此外,由于水是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流向过滤介质的出水侧,那么过滤介质会存在这种现象,越靠近入水侧,附着的污物就会越多,而本实用新型也是基于该现象合理地设计成清扫元件入水侧刮擦过滤介质的入水侧,并随着清扫元件的活动便能扫落更多的污物,清理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2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4]图3示出了图2的A-A剖视图;
[0025]图4示出了图3中的过滤介质的示意图;
[0026]图5示出了图3中的过滤介质、清扫元件及操作元件的示意图;
[0027]图6示出了图5的B-B剖视图;
[0028]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过滤介质、清扫元件及操作元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9]图8示出了在图7的基础上将过滤介质与清扫元件和操作元件分离后的示意图;
[0030]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清扫元件的俯视图,其中支架呈环状;
[0031]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清扫元件另一结构的俯视图,其中支架呈弧状;
[0032]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清扫元件再一结构的俯视图,其中抵压部呈一整圆;
[0033]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清扫元件又一结构的俯视图,其中抵压部呈一段弧线;
[0034]图13示出了在图5的基础上上移清扫元件后的示意图;
[0035]图14示出了图13的C部局部放大图;
[0036]图15示出了图13的D部局部放大图;
[0037]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承面(或第二支承面)的立体示意图;
[0038]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承面(或第二支承面)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39]如图1至图9、图13至图17所示所示的一种过滤水桶,包括:
[0040]容器I,设有至少一条水流通道M;
[0041 ]可压缩的过滤介质2,其设于容器I内且处于该条水流通道M上,其具有入水侧21和出水侧22,沿该条水流通道M,水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21流向过滤介质的出水侧22 ;
[0042]清扫元件3,可活动地设于容器I内,该清扫元件3在容器I内活动时上下刮擦过滤介质的入水侧21,以扫落附着于该过滤介质的入水侧21上的从水中过滤的污物。
[0043 ]本实施例中的过滤介质2例如是一适合过滤功能并且可以压缩的多孔材料,例如海绵、泡沫等等。该条水流通道M主要用于对水进行过滤。
[0044]该清扫元件3具有抵压于入水侧的抵压部31。
[0045]该抵压部31到出水侧21的距离为LI;
[0046]在过滤介质未被压缩(即过滤介质处于初始状态)时,该入水侧21到出水侧22的距离为L2,实际性此时的距离L2即为过滤介质处于初始状态时的厚度;
[0047]其中,L1〈L2,以使抵压部从入水侧向出水侧方向压缩过滤介质。
[0048]该清扫元件3包括支架33和凸起32,凸起32设于支架33上并朝向过滤介质的入水侧21延伸,凸起32的外端为抵压部31。
[0049]该支架具有内侧331,凸起32设于支架的内侧331,支架的内侧331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21相距一定距离,该距离可以大于0(即支架的内侧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无接触),也可以小于0(即支架的内侧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相接触)。
[0050]该过滤介质2呈圆筒状,该过滤介质的外周面为入水侧21,该过滤介质的内周面为出水侧22;
[0051]清扫元件3在容器I内沿过滤介质的轴线N上下活动。
[0052]如图1至图9,该支架33呈环状。然而,如图10所示该支架33也可以呈弧状,当然,本实施例的清扫元件3也可以由多个如图10所示的弧状支架33(包含设于支架上的凸起)组成,这些支架可以围成一整圆。
[0053]如图9或者图10所示,凸起32的数量为多个,这些凸起32绕过滤介质的轴线N周向间隔分布。然而,本实施例的抵压部31并不局限于凸起32的外端,如图11或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抵压部31在垂直于该过滤介质的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上也可以呈一整圆或一段弧线。
[0054]该水流通道M包括设于容器I内的中心管6,
[0055]沿该条水流通道M,水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21流向过滤介质的出水侧22后流入中心管6;
[0056]过滤介质2套于中心管6外。
[0057]本实施例中,中心管的中心与过滤介质的轴线N重合。
[0058]该容器I内还设有第一支承面13和第二支承面14,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承面位于第二支承面的上方,过滤介质2处于第一支承面13和第二支承面14之间。
[0059]该过滤介质2还具有上侧23和下侧24,上侧23紧靠第一支承面13,下侧24紧靠第二支承面14,出水侧22紧靠中心管6。
[0060]本实施例中,该过滤介质的上侧连接于入水侧与出水侧之间,该过滤介质的下侧连接于入水侧与出水侧之间且位于上侧的下方。
[0061]第一支承面13上设有朝向第二支承面14延伸而套于过滤介质2外的第一环形凸缘131,该第一环形凸缘131设有多个朝向过滤介质的出水侧22延伸的第一定位插块132,这些第一定位插块132绕过滤介质的轴线N周向间隔分布,各第一定位插块132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21插入过滤介质2中;
[0062]第二支承面14上设有朝向第一支承面13延伸而套于过滤介质2外的第二环形凸缘141,该第二环形凸缘141设有多个朝向过滤介质的出水侧22延伸的第二定位插块142,这些第二定位插块142绕过滤介质的轴线N周向间隔分布,各第二定位插块142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21插入过滤介质2中。
[0063]本实施例中,清扫元件主要清理第一环形凸缘131与第二环形凸缘141之间的过滤介质。
[0064]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承面与第二支承面的结构、第一环形凸缘与第二环形凸缘结构以及第一定位插块与第二定位插块的结构是相同的(参见图16和图17所示)。
[0065]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上均设有多个漏水孔。
[0066]该过滤水桶还包括操作元件,该操作元件与清扫元件3相连,通过操作操作元件可带动清扫元件3活动;
[0067]该操作元件包括手柄4和长形元件5,长形元件4的一端连接清扫元件3(尤其是清扫元件3的支架33),长形元件5的另一端伸出容器I外与手柄4连接,该容器I包括相应的盖11,盖11上设有导向穿孔12,长形元件5穿过导向穿孔12并在导向穿孔12的导向下滑移,长形元件5有两根,两根长形元件5以该过滤介质2为中心对称分布。
[0068]本实施例中,长形元件5可以是杆。
[0069]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下推拉盖11外的手柄4即可带动清扫元件活动。图13示出了将手柄在图5中所示位置向上拉一段距离后的示意图。
[0070]本实用新型其它未公开的结构可以包含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0490935C、CN102164648B及美国专利US2005/0098493A1中所包含的结构,例如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保护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0490935C所公开的三条流通路径(即三条水流通道,以可进行反向冲洗等),容器的盖上设有入口区、出口区等等。
[0071]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过滤水桶,包括: 容器,设有至少一条水流通道; 可压缩的过滤介质,其设于容器内且处于该条水流通道上,其具有入水侧和出水侧,沿该条水流通道,水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流向过滤介质的出水侧;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清扫元件,可活动地设于容器内,该清扫元件在容器内活动时上下刮擦过滤介质的入水侧,以扫落附着于该过滤介质的入水侧上的从水中过滤的污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水桶,其特征在于:该清扫元件具有抵压于入水侧的抵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水桶,其特征在于: 该抵压部到出水侧的距离为LI; 在过滤介质未被压缩时,该入水侧到出水侧的距离为L2; 其中,L1〈L2。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过滤水桶,其特征在于:该清扫元件包括支架和凸起,凸起设于支架上并朝向过滤介质的入水侧延伸,凸起的外端为抵压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水桶,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具有内侧,凸起设于支架的内侧,支架的内侧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相距一定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水桶,其特征在于: 该过滤介质呈圆筒状,该过滤介质的外周面为入水侧,该过滤介质的内周面为出水侧; 清扫元件在容器内沿过滤介质的轴线上下活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水桶,其特征在于: 该支架呈环状或者弧状; 凸起的数量为多个,这些凸起绕过滤介质的轴线周向间隔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水桶,其特征在于: 该水流通道包括设于容器内的中心管; 过滤介质套于中心管外。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滤水桶,其特征在于:该容器内还设有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过滤介质处于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水桶,其特征在于: 该过滤介质还具有上侧和下侧,上侧紧靠第一支承面,下侧紧靠第二支承面,出水侧紧靠中心管。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水桶,其特征在于: 第一支承面上设有朝向第二支承面延伸而套于过滤介质外的第一环形凸缘,该第一环形凸缘设有多个朝向过滤介质的出水侧延伸的第一定位插块,这些第一定位插块绕过滤介质的轴线周向间隔分布,各第一定位插块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插入过滤介质中; 第二支承面上设有朝向第一支承面延伸而套于过滤介质外的第二环形凸缘,该第二环形凸缘设有多个朝向过滤介质的出水侧延伸的第二定位插块,这些第二定位插块绕过滤介质的轴线周向间隔分布,各第二定位插块从过滤介质的入水侧插入过滤介质中。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过滤水桶,其特征在于: 该过滤水桶还包括操作元件,该操作元件与清扫元件相连,通过操作操作元件可带动清扫元件活动; 该操作元件包括手柄和长形元件,长形元件的一端连接清扫元件,长形元件的另一端伸出容器外与手柄连接,该容器包括相应的盖,盖上设有导向穿孔,长形元件穿过导向穿孔并在导向穿孔的导向下滑移,长形元件有两根,两根长形元件以该过滤介质为中心对称分布。
【文档编号】B01D24/46GK205516757SQ201620115612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4日
【发明人】朱小雄
【申请人】朱小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