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593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属于化工,环保领域,特指一种用于化工或环保设备中的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精馏、吸收、解吸、增(减)湿等气(汽)液传质、传热单元操作都是通过两相的密切接触和分离以促进相间组分的传递的过程,在这些过程结束后,气相中总会夹带一定数量、大小不等的液滴或液沫。通常,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将被气流所夹带的液滴分离出去(简称除雾),除雾通常有以下目的(1)控制排放。控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比如硫酸生产中控制塔后排放尾气中的酸雾含量;(2)溶剂回收。当吸收剂(溶剂)价格昂贵时,要尽量减少其循环使用过程中的损失;或其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产品,皆需加以回收以降低生产成本。(3)精制产品。无论在精馏还是吸收操作过程,气体雾沫夹带量增大,必然会降低分离效率和产品的纯度,这在精密分离中尤其突出,故它常对允许的夹带量有严格、甚至苛刻的控制指标。(4)保护设备。当雾沫被气流夹带到塔后静止、转动设备和它们间的联接管道、阀门、仪表上后会产生种种危害,如腐蚀、堵塞、催化剂中毒、破坏运转设备的动平衡等,故视工艺的不同特点,对所允许的夹带量有一控制指标。
为了使提高除雾效果,研发人员开发出利用旋流板除雾的除雾装置,这种旋流板除雾装置因其具有结构简单、压降较低、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但是,现有的种种旋流板除雾装置由于结构设计得不合理,或者对操作条件不适合在一些湿式脱硫除尘器后使用单独的旋流板除雾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当风机后置时存在风机带水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延长风机寿命如何提高旋流板除雾效果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性能安全可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压力损失少、除雾效果好的除雾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除雾装置,它包括大旋流板,该大旋流板包括大旋流叶片、外筒和大盲板,大旋流叶片和大盲板均设于外筒内,大旋流叶片固定于大盲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盲板上穿设有一中心旋流子,该中心旋流子内设有一小旋流板,所述大旋流板和小旋流板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大旋流叶片和小旋流板的小旋流叶片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小旋流板位于大旋流板的下方。
所述中心旋流子的长度为小旋流板直径的2~3倍。
所述大旋流板的外筒壁上开设有溢流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除雾装置可以在新建的气液传质塔体内作为除雾装置,以达到控制排放、溶剂回收、精制产品、保护设备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广泛用于现有旋流板除雾器的改造,以提高除雾效果;2、本实用新型的除雾装置利用大旋流板和小旋流板的配合使用,能将工作塔内的排出气流根据气流流场分成两组,使其分别经过大旋流板和小旋流板,气流从而被分成内旋流和外旋流,内旋流水雾的夹带是降低除雾效率的主要原因,而大旋流板中心盲板加设一中心旋流子,能显著地降低中心内旋流的水雾夹带,从而增强了除雾装置的除雾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心旋流子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3中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例说明1、大旋流板11、大旋流叶片12、外筒 13、大盲板2、小旋流板21、小旋流叶片22、小盲板 3、中心旋流子4、溢流槽 41、溢流孔5、塔壁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除雾装置安装于塔壁5的内部,它包括大旋流板1和小旋流板2,该大旋流板1包括大旋流叶片11、外筒12和大盲板13,大旋流叶片11和大盲板13均设于外筒12内,大旋流叶片11固定于大盲板13上;大盲板13上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孔,一中心旋流子3穿设于该孔中,并焊接固定,中心旋流子3与大盲板13焊成一体。该中心旋流子3内设有一小旋流板2,小旋流板2与大旋流板1的结构类似,小旋流板2包括小旋流叶片21和小盲板22,大旋流板1和小旋流板2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大旋流叶片11和小旋流板2的小旋流叶片21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在较佳实施例中,小旋流板2位于大旋流板1的下方,大旋流板1的大盲板13和小旋流板2的小盲板22之间的距离约为小旋流板2的直径,中心旋流子3的长度为小旋流板2直径的2~3倍。大旋流板1的外筒12壁上开设有溢流槽4,溢流槽4下方开设有溢流孔41。
工作原理在生产过程中,当气液两相传质过程结束后,尾气中夹带大量的液滴(雾)。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除雾装置时,带雾的尾气被分成两部分塔体中心轴处的气流(气流I)通过中心的小旋流板2,其它的尾气(气流II)通过大旋流板1。当气流I穿过小旋流叶片21的叶片间隙时,由于小旋流叶片21的导向作用变成旋转气流,气流1中夹带的液滴在惯性的作用下以一定的仰角射出而被甩向中心旋流子3的筒壁,达到气液分离;当气流穿过大旋流叶片11的叶片间隙时,由于大旋流叶片11的导向作用变成旋转气流,气流II中夹带的液滴在惯性的作用下以一定的仰角射出而被甩向外侧塔壁5,然后通过重力作用汇集流到溢流槽4内,从而达到气液分离的目的,同时中心旋流子3起到了改变气流流场的作用,增强了除雾效果。
使用实例1在实验室内,以空气为气源,水为喷淋液研究本实用新型工艺对气流中液滴的去除效果。实验时,在喷淋塔顶部安装本实用新型的除雾装置,喷淋量先用转子流量计初步计量,然后用天平准确称量。塔底部流出液体用天平准确称量,旋流板除掉的液体也用天平称量。在实验中空气压头不需要很大,因此实验采用罗茨风机供风即可,风量用QDF-6型数字式热线风速仪进行测量,压力降由分离器气体入口处的压力计(或U型管)测得.雾滴浓度一般控制在20g/m3。实验测得平均除雾效率达99.2%,风机无带水现象。风速为5m/s左右时压降约为200Pa。
使用实例2湘潭钢铁公司热电厂采用单独的旋流板作为麻石水膜脱硫除尘器的除雾器,调试时发现风机带水现象严重,严重影响风机寿命。将原有旋流板改造成本实用新型的除雾装置后,监测部门的监测报告表明除雾效率在99.5%以上,风机基本无带水现象,效果十分明显,同时压力损失与原旋流板基本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除雾装置,它包括大旋流板(1),该大旋流板(1)包括大旋流叶片(11)、外筒(12)和大盲板(13),大旋流叶片(11)和大盲板(13)均设于外筒(12)内,大旋流叶片(11)固定于大盲板(1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盲板(13)上穿设有一中心旋流子(3),该中心旋流子(3)内设有一小旋流板(2),所述大旋流板(1)和小旋流板(2)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大旋流叶片(11)和小旋流板(2)的小旋流叶片(21)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旋流板(2)位于大旋流板(1)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旋流子(3)的长度为小旋流板(2)直径的2~3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旋流板(1)的外筒(12)壁上开设有溢流槽(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旋流板(1)的外筒(12)壁上开设有溢流槽(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雾装置,它包括大旋流板,该大旋流板包括大旋流叶片、外筒和大盲板,大旋流叶片和大盲板均设于外筒内,大旋流叶片固定于大盲板上,该大盲板上穿设有一中心旋流子,该中心旋流子内设有一小旋流板,大旋流板和小旋流板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大旋流叶片和小旋流板的小旋流叶片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性能安全可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压力损失少、除雾效果好的除雾装置。
文档编号B04C5/00GK2829893SQ20052005245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5日
发明者李立清, 廖胜明, 郭三霞, 李海龙 申请人:中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