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泥筛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240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泥筛选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加工设备,具体为一种黄泥筛选机。



背景技术:

在谷种的秧盘培育当中,为保证谷种的正常发芽和生长,需要在播好种子的秧盘里覆盖一层细黄泥,而黄泥由于其自身分布地和开采原因,其中往往夹杂着一些小石块或大颗粒块,这些石块或大颗粒黄泥不利于谷种发芽,需要事先对黄泥进行筛选,除去这些杂质,而传统的黄泥筛选一般由人工通过细网萝进行操作,不仅人力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最主要的是加工效率低,根本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黄泥筛选机,其可通过机械化的方式自动实现黄泥筛选操作,不仅节省人力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并能有效提升黄泥的筛选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泥筛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机架上设置有下料斗、位于下料斗下方的托盘、位于托盘下方呈斜向布局的初筛出料板和位于初筛出料板下方的呈斜向布局的杂物出料板;所述下料斗底部设置有与托盘直通的下料口,所述托盘周边设置有围板,托盘中密布设置着小过滤孔和一些大间隔布局的大杂物孔,每个大杂物孔的下方连接一直通管,直通管下端穿过初筛出料板后一直延伸到杂物出料板的上方。

进一步的,上述托盘中纵横排列布局有若干四棱锥凸起,每个四棱椎凸起的锥面上和相邻四棱锥凸起的连接部位密布设置着所述小过滤孔,而四个相邻四棱锥凸起的交汇处设置着所述的大杂物孔。

进一步的,上述大杂物孔周边的盘面以大杂物孔为最低部位设成具有一定斜度的斜面。

进一步的,上述下料口为位于下料斗底面的若干纵横排列的长方形孔,且每个长方形孔的位置正好位于托盘上一个四棱锥凸起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上述初筛出料板的板面上密布设置有孔径更小的二级过滤孔,并在初筛出料板和杂物出料板之间设有二级出料板,所述二级出料板同样呈斜向布局。

进一步的,上述二级出料板的下端与杂物出料板的上端固连在一起,二级出料板的上端与初筛出料板的底端活动铰接,并在二级出料板和初筛出料板的铰接部位内侧设置有弹性片,而初筛出料板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凸起顶持在托盘的底部,所述托盘在机架中的定位具有一定的上下活动间隙。

进一步的,上述机架中设置有托盘上小过滤孔的防堵塞机构,整个防堵塞机构包括一压板,压板表面密布设有位置与所述托盘上小过滤孔一一对应的通孔针,压板的两端通过一摇臂与一直线气缸的气缸杆连接,而直线气缸的缸体与一定位在机架前侧或后侧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整个压板在直线气缸和驱动电机的联动作用下可由机架的侧边上升旋转而进入到下料斗与托盘之间的间隙处并下压进行疏孔操作。

进一步的,上述下料斗为一倒锥形漏斗。

进一步的,上述出料板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引导板。

在使用中,将干燥的黄泥倒入下料斗内,其沿着下料斗底部各长方形孔掉落在位于正下方的四棱锥凸起上,黄泥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四棱锥凸起斜面下滑,因四棱锥凸起斜面及底部设置着小过滤孔,使得一些小颗粒和粉状黄泥通过小过滤孔掉落在初筛出料板上,而较大颗粒则进入大杂物孔经直通管直接掉入杂物出料板上由杂物出口直接排出。而掉落在初筛出料板上的黄泥再次进行二次筛选处理,其中相对小的黄泥颗粒和粉末穿过初筛出料板上的二级过滤孔而掉落到二级出料板上由二级出料口输出,而相对大一点的黄泥颗粒则直接随初筛出料板滑落而由初级出料口出料。

综上,本发明设计的黄泥筛选机,其通过全机械化的方式实现了不同颗粒大小黄泥的分通道筛选排出,可满足不同农作场合的需要,整个筛选过程具有人力成本低,劳动强度小的特点,并能有效提升黄泥的筛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托盘及各出料板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图盘中小过滤孔和大杂物孔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黄泥筛选机,包括一机架1,机架顶部设置有下料斗2,下料斗2的下方设置着一托盘3,托盘3的下方呈斜向布局安装着初筛出料板4,初筛出料板4下方呈斜向布局安装着杂物出料板5。

所述下料斗2为一倒锥形漏斗,其底部设置有与托盘3直通的下料口21。

所述托盘3周边设置有围板31,托盘3中密布设置着小过滤孔32和一些大间隔布局的大杂物孔33,每个大杂物孔33的下方连接一直通管34,直通管34下端穿过初筛出料板4后一直延伸到杂物出料板5的上方。

在此,为提升黄泥在托盘3中的过滤效率,本发明整个托盘3内纵横排列布局有若干四棱锥凸起35,每个四棱椎凸起35的锥面上和相邻四棱锥凸起的连接部位密布设置着所述小过滤孔32,而四个相邻四棱锥凸起35的交汇处设置着所述的大杂物孔33。以上四棱锥凸起35的结构布局能有效增加托盘3中小过滤孔的布局面积,进而实现过滤效率的提升。

与此同时,将所述下料斗2中的下料口21进行对应设置,整个下料口21由位于下料斗底面的若干纵横排列且间隔布局的长方形孔构成,每个长方形孔的位置正好位于托盘3上一个四棱锥凸起35的正上方,其结构如图5所示,该结构设置可使从长方形孔掉落的黄泥刚好掉落在四棱锥凸起35的顶部区域。

所述大杂物孔33周边的盘面以大杂物孔33为最低部位设成具有一定斜度的斜面36,方便托盘面中的大颗粒黄泥依靠自身重力自动滚入大杂物孔33内。

在使用中,将干燥的黄泥倒入下料斗2内,其沿着下料斗2底部各长方形孔掉落在位于正下方的四棱锥凸起35上,之后黄泥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四棱锥凸起35斜面下滑,因四棱锥凸起35斜面及底部设置着小过滤孔32,使得一些小颗粒和粉状黄泥通过小过滤孔32掉落在初筛出料板4上排出,而较大颗粒则进入大杂物孔33经直通管34直接掉入杂物出料板5上由杂物出口直接排出。

在此,考虑到实际中黄泥颗粒分级筛选的需要,可进一步在初筛出料板4的板面上密布设置有孔径更小的二级过滤孔41,并在初筛出料板4和杂物出料板5之间设有二级出料板6,所述二级出料板6同样呈斜向布局。

基于上述设置的结构,掉落在初筛出料板4上的黄泥再次进行二次筛选处理,其中相对小的黄泥颗粒和粉末穿过初筛出料板4上的二级过滤孔41而掉落到二级出料板6上由二级出料口输出,而相对大一点的黄泥颗粒则直接随初筛出料板4滑落而由初级出料口出料。

综上,本发明设计的黄泥筛选机,其通过全机械化的方式实现了不同颗粒大小黄泥的分通道筛选排出,可满足不同农作场合的需要,整个筛选过程具有人力成本低,劳动强度小的特点,并能有效提升黄泥的筛选效率。

在此,为实现设备的整体紧凑性,所述二级出料板6的下端与杂物出料板5的上端固连在一起,二级出料板6的上端与初筛出料板4的底端活动铰接,从而使三个出料板构成一类“Z”字的结构,不仅结构紧凑,且方便不同出料板的出料。

所述二级出料板6和初筛出料板4的铰接部位内侧设置有弹性片7,而初筛出料板4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凸起42顶持在托盘3的底部,所述托盘3在机架1中的定位具有一定的上下活动间隙。该弹性片7加活动链接的结构设置,可充分利用黄泥掉落的自身重量来提升过滤效果。当下料斗2内黄泥在重力作用下落在托盘3的四棱锥凸起35上时会对托盘造成往复冲击的效果,而这会带动整个托盘3及初筛出料板4下压弹性片7,而弹性片7在复位力作用下同样不断托起初筛出料板4,从而使托盘3和初筛出料板4发生高频震动,其结果不仅有利于黄泥穿过托盘3上小过滤孔32下落,同时也有利于初筛出料板4上二级过滤孔41的二级过滤,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噪音。

再者,为方便出料,以上初筛出料板4、二级出料板6和杂物出料板5下端底部分别设置有出料引导板81、82、83,同时考虑到初筛出料板4和杂物出料板5的出口位于同一侧,可将初筛出料板4的出料引导板81相比杂物出料板5的出料引导板83设计的长一点,以方便实际中的分类出料操作。

此外,考虑到托盘3上的小过滤孔32在长时间工作后会发生堵塞现象,如果用人工消除不仅费力且非常费时,为此,本发明在机架1上设置有小过滤孔32的防堵塞机构,整个防堵塞机构包括一压板91,压板91表面密布设有位置与所述托盘上小过滤孔32一一对应的通孔针911,压板91的两端通过一摇臂92与一直线气缸93的气缸杆连接,而直线气缸93的缸体与一定位在机架1前侧或后侧的驱动电机94的输出轴连接,整个压板91在直线气缸和驱动电机的联动作用下可由机架的侧边上升旋转90°而进入到下料斗2与托盘3之间的间隙处并下压进行疏孔操作,而在不操作时压板91垂直位于机架1的侧边,不会对设备的工作造成干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