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称重及信息识别功能的快递初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870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带称重及信息识别功能的快递初分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物流分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称重及信息识别功能的快递初分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也日益高涨,人们的购买能力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然后如何将人们网购的商品快速运送到购买者手中,则又对快递及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会集中运送到物流分拣中心,通过自动化物流分拣系统自动对不同目的地的货物进行分拣,之后打包装车运送至目的地。然而由于目前的物流分拣系统无法实现完全自动化工作,使得快递包裹初步分拣操作依然依赖人工手动完成,其具体步骤为:分拣人员将快递包裹一件一件的放置到量称上,并在计算机上手动输入对应的重量数据;之后通过目视观察包裹上的快递信息,例如快递的发往地、收件人等,最后再将快递包裹扔到所属目的地的收集框内,由下一流程的分拣人员进行后一步分拣工序操作。如此,对于一天分拣量在数万甚至上十万件包裹的分拣中心来说,分拣人员的劳动强度异常巨大,不仅会大大增加物流企业的用工成本,同时对分拣人员的身心及身体造成巨大伤害;此外,在过度疲劳的工作状态下,分拣人员极易出现快递包裹分错所属目的地的问题,导致影响分拣中心的工作效率与可靠性,影响客户的用工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带称重及信息识别功能的快递初分机,能够实现对快递包裹的重量自动测量及快递信息的自动识别,进而实现对快递包裹初步分拣,自动化程度高、分拣精度及可靠性高,有利于提升分拣效率,降低分拣人员的劳动强度。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称重及信息识别功能的快递初分机,包括:

机架;

称重识别系统,所述称重识别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且设有称重检测工位的主传送装置、设置于所述称重检测工位处的称重装置、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信息识别装置,所述信息识别装置与所述称重检测工位相对,所述主传送装置设有第一出料端和第二出料端;

第一包裹分送装置,所述第一包裹分送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出料端衔接配合;及

第二包裹分送装置,所述第二包裹分送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出料端衔接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包裹分送装置和所述第二包裹分送装置分别对应不同投递目的地的快递包裹、并用于将快递包裹转送至对应的细分流水线上。

在应用上述带称重及信息识别功能的快递初分机于物流分拣中心进行快递包裹分选时,通过将快递包裹依次放置到主传送装置的称重检测工位上,此时称重装置自动对当前包裹的重量进行自动测量并记录于控制装置,与此同时信息识别装置自动对包裹上的标识码和/或文字信息进行自动扫描识别,从而得到当前包裹的运送目的地信息并记录于控制装置,之后控制装置会驱控主传送装置的移动方向,进而将包裹准确转送至与投送目的地适配的第一包裹分送装置或第二包裹分送装置,由此完成快递包裹的称重、投递信息识别及转送的一系列操作。如此实现对快递包裹初步分拣,自动化程度高、分拣精度及可靠性高,有利于提升分拣效率,减少人力参与,降低分拣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传送装置包括设有容置腔的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的第一驱动件、间隔且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及套装于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上的主传送带,所述称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位于所述主传送带下方的称重主体、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称重主体通信连接的重量显示屏。如此,当快递包裹放置在主传送带上时通过自身重力即可与称重主体接触,进而完成重量自动测算,所测得的数据会显示于重量显示屏上,使得分拣人员更为直观地获知快递重量信息以及对信息作初步判断,且能够完成快递包裹的自动转送,且该机构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简单,制造及使用成本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息识别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信息显示屏、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识别探头,所述识别探头用于识别所述称重检测工位上快递包裹的标识码和/或文字信息。如此能够快速、精准的识别快递包裹上的投递信息,进而为包裹的初步分拣提供正确科学的分送依据,提高分拣有效性与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两个所述识别探头、信息手动输入设备和补光件,两个所述识别探头均与所述称重检测工位上的快递包裹相对,所述补光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并与所述称重检测工位相对;所述信息手动输入设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如此不仅能够从多个角度拍摄快递包裹上的投递信息,以确保信息识别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同时对于识别探头无法正常识别的还可通过信息手动输入设备进行手动录入信息,提高初分机的可操作性与使用性能;此外,通过补光件提供光线,使得初分机还能够可靠工作于光线昏暗的场合,确保使用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裹分送装置包括第二支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一分送组件和第二分送组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且设有第三出料端和第四出料端的第一公用传送组件,所述第一分送组件与所述第三出料端衔接配合,所述第二分送组件与所述第四出料端衔接配合;所述第一公用传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的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连接的第一滚动组件、及可滚动套装于所述第一滚动组件上的第一分送带。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初分机的分拣精细化程度,使得投送目的地更为精准、有针对性,同时有利于提升初分机的分选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裹分送装置还包括第一双层出料装置,所述第一双层出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一分送组件衔接配合的第一上层输送带、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二分送组件衔接配合的第一下层输送带;所述第一上层输送带和所述第一下层输送带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上层输送带用于向第一细分流水线供送包裹,所述第一下层输送带用于向第二细分流水线供送包裹。如此能够实现包裹自动运送至对应目的地的细分流水线上,将初分工位与细分工位无缝衔接起来,大大提升分拣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包裹分送装置包括第三支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三分送组件和第四分送组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且设有第五出料端和第六出料端的第二公用传送组件,所述第三分送组件与所述第五出料端衔接配合,所述第四分送组件与所述第六出料端衔接配合;所述第二公用传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的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连接的第二滚动组件、及可滚动套装于所述第二滚动组件上的第二分送带。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初分机的分拣精细化程度,使得投送目的地更为精准、有针对性,同时有利于提升初分机的分选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包裹分送装置还包括第二双层出料装置,所述第二双层出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三分送组件衔接配合的第二上层输送带、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并与所述第四分送组件衔接配合的第二下层输送带;所述第二上层输送带和所述第二下层输送带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上层输送带用于向第三细分流水线供送包裹,所述第二下层输送带用于向第四细分流水线供送包裹。如此能够实现包裹自动运送至对应目的地的细分流水线上,将初分工位与细分工位无缝衔接起来,大大提升分拣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错料排收装置,所述错料排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导料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并与所述导料板衔接配合的错料排出通道、及设置于所述错料排出通道的末端的集料框,所述错料排出通道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的第四驱动件、及与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连接的错料传送带。如此,能够将非预期且客观存在的错误包裹及时挑选出,并集中运送至集料框进行处理,由此提升初分机的甄别错误包裹的能力,提升使用性能与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包裹缓存槽和分拣执行件,所述包裹缓存槽间隔设置于所述主传送装置的一侧,所述分拣执行件设置于所述包裹缓存槽与所述主传送装置之间、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如此当待分拣快递包裹数量较大时,能够为称重、投递信息识别等工序提供缓冲,之后分拣执行件能够自动将包裹逐渐投放到柱称重检测工位上,使得分拣操作更加有序、高效,避免包裹造成不必要的堆积与挤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待称重及信息识别功能的快递初分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装置的俯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待称重及信息识别功能的快递初分机的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机架,200、称重识别系统,210、主传送装置,211、第一出料端,212、第二出料端,220、信息识别装置,221、信息显示屏,222、识别探头,300、第一包裹分送装置,310、第一分送组件,320、第二分送组件,330、第一公用传送组件,331、第三出料端,332、第四出料端,340、第一双层出料装置,400、第二包裹分送装置,410、第三分送组件,420、第四分送组件,430、第二公用传送组件,431、第五出料端,432、第六出料端,440、第二双层出料装置,500、补光件,600、错料排收装置,700、包裹缓存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展示的一种实施例的带称重及信息识别功能的快递初分机,包括:机架100,称重识别系统200,第一包裹分送装置300及第二包裹分送装置400。

其中,上述机架100采用角钢或圆钢通过焊接工艺制作的钢框架结构,不仅结构强度高,承载能力强,同时具有制造及使用成本低的优点,此外,机架100也便于作为标准组件进行大批量生产,使得客户方在场地安装使用时,可作为一个完整的组件进行初分机的拼装,效率高且装配方式简单。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待称重及信息识别功能的快递初分机的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箭头代表快递包裹的分拣流动方向。

所述称重识别系统200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的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且设有称重检测工位的主传送装置210、设置于所述称重检测工位处的称重装置、及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信息识别装置220,所述信息识别装置220与所述称重检测工位相对,所述主传送装置210设有第一出料端211和第二出料端212;具体的,上述称重装置可理解为精密电子称、重量称等,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安装于机架100预设的空腔内。

此外,所述第一包裹分送装置300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出料端211衔接配合;所述第二包裹分送装置400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出料端212衔接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包裹分送装置300和所述第二包裹分送装置400分别对应不同投递目的地的快递包裹、并用于将快递包裹转送至对应的细分流水线上。即不难获知的是,第一包裹分送装置300对应于投递目的地“广东”,第二包裹分送装置400对应于投递目的地“上海”,当信息识别装置220扫描到快递包裹上的投递信息并识别为广东时,控制装置记录该信息并同时驱控主传送装置210向第一出料端211方向移动,进而将当前快递包裹转送到第一包裹分送装置300上,由此完成初分。即便于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初分机为具有两出口(两个投送目的地)的初分机。

在应用上述带称重及信息识别功能的快递初分机于物流分拣中心进行快递包裹分选时,通过将快递包裹依次放置到主传送装置210的称重检测工位上,此时称重装置自动对当前包裹的重量进行自动测量并记录于控制装置,与此同时信息识别装置220自动对包裹上的标识码和/或文字信息进行自动扫描识别,从而得到当前包裹的运送目的地信息并记录于控制装置,之后控制装置会驱控主传送装置210的移动方向,进而将包裹准确转送至与投送目的地适配的第一包裹分送装置300或第二包裹分送装置400,由此完成快递包裹的称重、投递信息识别及转送的一系列操作。如此实现对快递包裹初步分拣,自动化程度高、分拣精度及可靠性高,有利于提升分拣效率,减少人力参与,降低分拣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传送装置210包括设有容置腔的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的第一驱动件、间隔且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及套装于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上的主传送带,所述称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位于所述主传送带下方的称重主体、及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并与所述称重主体通信连接的重量显示屏。基于此,上述主传送装置210可理解为皮带轮机构,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可靠性高的优点,且优选地,传送带的表面设有阵列凸起或阵列条纹结构,用以增加与快递包裹的接触摩擦力,防止打滑,提升传送有效性。如此,当快递包裹放置在主传送带上时通过自身重力即可与称重主体接触,进而完成重量自动测算,所测得的数据会显示于重量显示屏上,使得分拣人员更为直观地获知快递重量信息以及对信息作初步判断,且能够完成快递包裹的自动转送,且该机构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简单,制造及使用成本低。

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息识别装置220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信息显示屏221、及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识别探头222,所述识别探头222用于识别所述称重检测工位上快递包裹的标识码和/或文字信息。其中,标识码可选是二维码、条形码等,本实施例优选是条形码,识别探头222可以拍摄条形码的图像并传输至控制装置,由控制装置识别条形码内涵的投递信息,或者当快递标签上的条形码因遭受玷污或者损坏而无法识别时,控制装置可转换识别探头222识别模式,从而改变为对快递标签上的中文快递信息进行识别,例如“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由此可提升识别装置对投递信息的识别能力,如此能够快速、精准的识别快递包裹上的投递信息,进而为包裹的初步分拣提供正确科学的分送依据,提高分拣有效性与精度。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包括两个所述识别探头222、信息手动输入设备和补光件500,两个所述识别探头222均与所述称重检测工位上的快递包裹相对,优选地,两个识别探头222呈角度布置、用于从不同角度拍摄包裹上快递标签的信息,由此克服包裹摆放不正、快递标签出现褶皱等导致单一识别探头222无法准确高效的捕捉信息的问题。此外,所述补光件500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并与所述称重检测工位相对;具体的,补光件500可选是led灯、白炽灯等,本实施例优选是led等,具有光线充足、柔和,且节能降耗的优点;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初分机的智能化水平,led灯上还安装有用于实时检测工作环境光线强度的感光器件,感光器件与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用以根据将光线强度的检测信息实时传输至控制装置,进而由控制装置灵活控制led灯的发光亮度,确保发光亮度维系在一个最优的光亮度,不仅能够进一步节能降耗,同时有利于保护分拣人员的视力健康,提升工作体验感。所述信息手动输入设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不难获知的是,信息手动输入设备为鼠标键盘组件,或者触摸手写屏。如此通过上述各部件的协同配合,不仅能够从多个角度拍摄快递包裹上的投递信息,以确保信息识别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同时对于识别探头222无法正常识别的还可通过信息手动输入设备进行手动录入信息,提高初分机的可操作性与使用性能;此外,通过补光件500提供光线,使得初分机还能够可靠工作于光线昏暗的场合,确保使用性能。

请继续参阅图2,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裹分送装置300包括第二支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一分送组件310和第二分送组件320、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且设有第三出料端331和第四出料端332的第一公用传送组件330,所述第一分送组件310与所述第三出料端331衔接配合,所述第二分送组件320与所述第四出料端332衔接配合;所述第一公用传送组件33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的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连接的第一滚动组件、及可滚动套装于所述第一滚动组件上的第一分送带。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初分机的分拣精细化程度,使得投送目的地更为精准、有针对性,同时有利于提升初分机的分选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包裹分送装置400包括第三支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三分送组件410和第四分送组件420、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且设有第五出料端431和第六出料端432的第二公用传送组件430,所述第三分送组件410与所述第五出料端431衔接配合,所述第四分送组件420与所述第六出料端432衔接配合;所述第二公用传送组件43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的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连接的第二滚动组件、及可滚动套装于所述第二滚动组件上的第二分送带。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初分机的分拣精细化程度,使得投送目的地更为精准、有针对性,同时有利于提升初分机的分选性能。

具体的,为进一步提升初分机的分拣性能以及快递包裹的处理能力,上述第一分送组件310、第二分送组件320、第三分送组件410和第四分送组件420分别对应于四个不同的投递目的地,即初分机为具有四个出口的初分机。例如第一分送组件310对应于“广东”,第二分送组件320对应于“北京”,第三分送组件410对应于“上海”,第四分送组件420对应于“湖北”;当信息识别装置220检测到当前快递包裹的投递目的地为湖北时,主传送装置210会首先将包裹向第二包裹分送装置400方向转送,此时包裹落在第二公用传送组件430上,之后控制装置驱控第二公用传送组件430转动,将包裹转运至第四分送组件420上,进而转送至湖北方向的包裹集中区域以待进一步细分。上述各分拣步骤衔接顺畅、效率高,包裹投送精度高;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物流分拣中心的实际工作需要,将初分机的出口扩展为5个及以上的数量,以进一步提升初分机的快递包裹处理能力。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包裹分送装置300还包括第一双层出料装置340,所述第一双层出料装置34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一分送组件310衔接配合的第一上层输送带、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二分送组件320衔接配合的第一下层输送带;所述第一上层输送带和所述第一下层输送带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上层输送带用于向第一细分流水线供送包裹,所述第一下层输送带用于向第二细分流水线供送包裹。如此能够实现包裹自动运送至对应目的地的细分流水线上,将初分工位与细分工位无缝衔接起来,大大提升分拣效率。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包裹分送装置400还包括第二双层出料装置440,所述第二双层出料装置44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三分送组件410衔接配合的第二上层输送带、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并与所述第四分送组件420衔接配合的第二下层输送带;所述第二上层输送带和所述第二下层输送带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上层输送带用于向第三细分流水线供送包裹,所述第二下层输送带用于向第四细分流水线供送包裹。如此能够实现包裹自动运送至对应目的地的细分流水线上,将初分工位与细分工位无缝衔接起来,大大提升分拣效率。

具体的,上述第一双层出料装置和第二双层出料装置作为初分机与不同精分流水线的衔接机构,使得快递包裹能够迅速转送于不同工位之间,提高分拣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3,此外,还包括错料排收装置600,所述错料排收装置60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导料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并与所述导料板衔接配合的错料排出通道、及设置于所述错料排出通道的末端的集料框,所述错料排出通道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的第四驱动件、及与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连接的错料传送带。如此,能够将非预期且客观存在(人为操作错误或机械分拣错误造成的)的错误包裹及时挑选出,并集中运送至集料框进行处理,由此提升初分机的甄别错误包裹的能力,提升使用性能与可靠性。

另外,还包括包裹缓存槽700和分拣执行件,所述包裹缓存槽700间隔设置于所述主传送装置210的一侧,所述分拣执行件设置于所述包裹缓存槽700与所述主传送装置210之间、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控连接。其中,包裹缓存槽700用于与包裹供给输送带衔接,包裹供给输送带用于将车辆运送至物流分拣中心的客户委托寄送包裹输送至分拣工位,用以降低人力参与,提高分拣效率;此外,分拣执行件可选是与控制装置电控连接的机械手、或者为分拣工人进行手动工作。如此当待分拣快递包裹数量较大时,能够为称重、投递信息识别等工序提供缓冲,之后分拣执行件能够自动将包裹逐渐投放到柱称重检测工位上,使得分拣操作更加有序、高效,避免包裹造成不必要的堆积与挤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