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不良品排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8585发布日期:2019-08-07 02:2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线圈不良品排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线圈不良品排出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生产线上线圈的不良品均是由人工排除,这种人工排除的方式费时费力,不仅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成本,还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线圈不良品排出机构,其具有占用空间小、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线圈不良品排出机构,包括互为固接的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在所述前安装板的顶部固接多块第一固定板,于各第一固定板的表面均安装升降气缸,在所述前安装板的外侧还固接多块轴承固定板,于各轴承固定板上安装直线轴承,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直线轴承内轴的一端抵接,所述直线轴承内轴的另一端均连接卡料片,在所述卡料片的端部凹陷形成卡槽;于各卡料片的下方还布置废料盒。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于所述轴承固定板的下部、在所述前安装板的外侧还固接多块用于对直线轴承内轴导向的导向块;

于所述后安装板的背面固接一对第一连接块,于各第一连接块上贯穿安装第一支撑柱,各第一支撑柱还贯穿第二连接块并与固定底座连接,各第二连接块均固定于挡板的背面,所述挡板与废料盒固接;所述固定底座固接于第二固定板的表面,再各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四个角处还连接第二支撑柱;

于各直线轴承上还设置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能实现对不良品的自动排出,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了以往需要人工检测的情况,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Ⅰ。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Ⅱ。

其中:1、升降气缸;2、第一固定板;3、直线轴承;4、轴承固定板;5、卡料片;501、卡槽;6、弹簧;7、导向块;8、挡板;9、废料盒;10、治具;11、线圈产品;12、第一连接块;13、第一支撑柱;14、第二连接块;15、固定底座;16、第二固定板;17、第二支撑柱;18、后安装板;19、前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线圈不良品排出机构包括互为固接的前安装板19和后安装板18,在前安装板19的顶部固接多块第一固定板2,于各第一固定板2的表面均安装升降气缸1,在前安装板19的外侧还固接多块轴承固定板4,于各轴承固定板4上安装直线轴承3,各直线轴承上安装用于轴端复位的弹簧6,升降气缸1的输出端与直线轴承3内轴的一端抵接,直线轴承3内轴的另一端均连接卡料片5,在卡料片5的端部凹陷形成卡槽501;于各卡料片5的下方还布置废料盒9。

于上述轴承固定板4的下部、在前安装板19的外侧还固接多块用于对直线轴承3内轴导向的导向块7。于后安装板18的背面固接一对第一连接块12,于各第一连接块12上贯穿安装第一支撑柱13,各第一支撑柱13还贯穿第二连接块14并与固定底座15连接,各第二连接块14均固定于挡板8的背面,该挡板8的正面与废料盒9固接;固定底座15固接于第二固定板16的表面,再各第二固定板16的底部四个角处还连接第二支撑柱17。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过程如下:

如图1、图2所示,在上一工位通过检测机构已经检测出线圈产品11的不良品,如图1所示,各线圈产品11均与连接机械手的治具10连接,当给出不良品信号后,各升降气缸1的输出端驱动直线轴承3内轴的一端下行,直线轴承3内轴的另一端带动卡料片5下行,直至卡槽501卡住治具并与线圈产品11的一端抵接,最后通过机械手带动治具10回退,回退过程中线圈产品11与卡料片5接触并脱离治具10,最终落入废料盒9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能实现对不良品的自动排出,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了以往需要人工检测的情况,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