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油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2760发布日期:2019-08-13 22:4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油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除油的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冷镦、攻牙或其他机加工后的螺纹连接件进行除油的除油设备。



背景技术:

螺纹连接件工件(如螺母)在冷镦成型、攻牙等机加工之后一般都需要进行除油,否则,工件上所残留的机油会影响后续的进料和加工,甚至会影响客户端的使用。现有的除油设备对工件进行离心除油时都是需要人工将零件添加至离心机中,人工进料不仅操作效率较低,而且还容易存在进料不均匀的情况,因此,会导致除油设备出现离心旋转不平稳的现象,严重时还易造成除油设备内桶壁与外桶壁摩擦产生火花,从而存在除油设备内的轴承损坏的风险,影响零件的除油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除油设备,该除油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均匀地进料,不仅可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避免出现由于进料不均匀而导致离心重心不稳、旋转不平稳、损伤除油设备及轴承断裂的现象。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除油设备,包括:机架;进料装置,包括均装设于机架上的导料斗和安装于导料斗下的直线振动器,导料斗由直线振动器带动其均匀导料;离心脱油装置,其设于导料斗下方以承接由其导出的物料,且通过一动力源驱动,以将物料表面所残留的机油进行离心脱除。

基于上述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二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料斗的出料端盖设有上端铰接于导料斗的盖板,其在直线振动器的振动作用下可相对导料斗出料端旋转开启。

基于上述第二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三技术方案,在第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电磁装置;所述电磁装置装设于导料斗的出料端下端,以用于在所述直线振动器停止运行时启动,并通过磁力作用带动盖板旋转关闭于导料斗的出料端。

基于上述第三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四技术方案,在第四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料斗的出料端设有用于检测盖板是否有盖设到位的感应元件。

基于上述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五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中,所述离心脱油装置包括上端均设有开口的内桶和外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内桶同轴且可转动地装设于外桶内以承接物料,其桶壁上开设有排油网孔,其上设有与外桶转动配合的转轴,其下端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通过一放料结构启闭;所述外桶下端设有排油口;所述驱动机构构成了所述的动力源,以与转轴传动连接并驱动其转动。

基于上述第五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六技术方案,在第六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传送带;所述驱动电机构成了所述的动力源,其输出轴同轴固接有所述的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同轴固接于转轴上;所述传送带张紧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

基于上述第六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七技术方案,在第七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时间控制元件和控制装置;所述时间控制元件装设于机架上,其上设有若干用于选择不同工作时长的按键;所述控制装置与时间控制元件和驱动电机电连接,以控制驱动电机高速运行所述时间控制元件上所选择的工作时长。

基于上述第五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八技术方案,在第八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桶的下端形成有漏斗状结构,漏斗状结构的下端开口构成了所述的排料口;所述放料结构包括放料杆、杠杆和支座;所述放料杆同轴滑设于内桶内,其一端伸出内桶并与杠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杠杆的杆身铰接于支座上;所述杠杆的另一端用于手动压抬,以带动放料杆下端开启或封堵排料口与内桶腔的连通。

基于上述第八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九技术方案,在第九技术方案中,所述放料结构还包括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的固定端固定于支座上,其缓冲端作用于杠杆,以缓冲放料杆带动杠杆铰接端下降的速度。

基于上述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十技术方案,在第十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装设于机架上的集料斗,其出料端位于导料斗上方且通过一可活动的挡板进行启闭。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在第一技术方案中的进料装置中,导料斗的下方设置有直线振动器,以使进料斗内的物料能够实现自动下料,且可以均匀地落入至离心脱油装置中,有效地避免了由于落料不均匀而产生的离心脱油装置中的离心结构重心不稳和旋转不平稳的现象,避免出现离心脱油装置内出现内外壁碰撞、离心结构损坏或轴承断裂的情况。

2、在第二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盖板,以保证在离心脱油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及直线振动器处于未工作的状态时,导料斗内的物料不会误落入至离心脱油装置内,以避免影响正常的除油操作和避免打伤离心脱油装置内的物料,同时,还可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3、在第三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电磁装置,以保证在离心脱油装置工作时,盖板能够稳固地盖合于导料斗的出料端,其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4、在第四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感应元件,可通过控制系统根据盖板是否有盖设到位的判断结果进行离心脱油装置是否可以开始工作的控制,以进一步地确保物料的除油质量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设备的工作可靠度更高,脱油效果佳。

5、在第五技术方案中,离心脱油装置中的内桶在低速旋转承接完物料之后,驱动机构高速运转并带动转轴转动,以驱动内桶相对外桶转动,从而实现对内桶内的物料进行离心脱油的功能,其结构简单、除油效果可靠。

6、第六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由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并通过传送带传动于从动轮,从而实现带动内桶转动的功能,驱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7、在第七技术方案中,时间控制元件的设置,使得在离心脱油装置进料结束之后,通过预先选择的时间控制元件上的时间来控制驱动电机所工作的时长,以决定驱动电机带动内桶高速旋转的时间,从而更精准地根据不同批次的产品来确定物料除油的时间,避免出现因除油时间不够而导致物料油腻而影响使用的情况或出现因除油时间过长而导致能源浪费的现象;该时间控制元件代替了传统的脱油设备中将除油时间选择开关设置于变频器箱体内的情况,取消了需要打开变频器箱体才能进行时间调节的操作,作业流程更为简单、工作效率更高,另外相较于传统结构中变频器箱体内的时间调节结构均用带旋钮的刻度表来体现的方式,时间控制元件的调节精度更佳,保证除油设备具有较佳的除油精度。

8、在第八技术方案中,内桶的下端形成有漏斗状结构,以在除油结束之后,对其内的物料进行导向,保证内桶内的物料能够全部地排出。

9、在第九技术方案中,由于传统的拉杆式除油设备离心桶内的放料杆通常需要通过人工进行操作,其在控制杠杆并将放料杆放下封堵排料口的过程中,由于放料杆的重量较大,因此,在施力不足或不再施力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杠杆不可控而损伤工作人员及放料杆触碰离心桶桶底的情况,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缓冲器,以对放料杆的下降其辅助缓冲阻尼的作用,防止放料杆过快下降而压伤物料或内桶桶壁,避免杠杆的施力端上升过快而打伤操作人员。

10、集料斗的结构简单、出料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油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油设备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油设备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油设备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油设备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至图5,图1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除油设备包括机架1、进料装置2、离心脱油装置3、电磁装置4、感应元件5、时间控制元件6和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

其中,进料装置2包括集料斗21、导料斗22、导料槽24和直线振动器23;集料斗21装设于机架1上,其结构为漏斗状,且设于导料斗22的上方且其下料端正对导料斗22的进料端,集料斗21的下端设有由油缸驱动启闭下料口的挡板211;导料斗22内设有水平或些许倾斜的输料槽,由直线振动器23带动并进行均匀地导料;导料槽24倾斜向下设置,且设于导料斗22的出料端和离心脱油装置3的进料端之间,用于将由导料斗22导出的物料导入至离心脱油装置3内进行离心脱油;直线振动器23装设于导料斗22的下方,用于带动导料斗22振动以对物料进行均匀的输送物料。

具体地,导料斗22的出料端盖设有上端铰接于导料斗22上的盖板221,盖板221在直线振动器23的振动作用下可相对导料斗22的出料端旋转并开启导料斗22的出料端。

优选地,为了保证盖板221能够稳定地盖合于导料斗22的出料端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电磁装置4装设于导料斗22的出料端的下端,以用于在直线振动器23停止运行时启动,并通过磁力作用带动盖板221旋转关闭于导料斗22的出料端;同时,导料斗22的出料端处还设置有感应元件5,感应元件5用于检测盖板221对导料斗22的出料端的盖设是否有到位,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元件5采用光电感应器。

应当理解,直线振动器23、电磁装置4和感应元件5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当直线振动器23开启时,控制装置控制电磁装置4关闭,以使盖板221能够受振动开启,以实现导料斗22的出料;当离心脱油装置3内的物料达到所需数量之后,控制装置控制直线振动器23关闭,同时控制电磁装置4开启,以使其产生磁力作用并吸引盖板221稳固地关闭于导料斗22的出料端,以避免离心脱油装置3在脱油的过程中仍有物料从导料斗22的出料端落入;当盖板221盖合到位时,感应元件5触发并向控制装置传输盖设到位的信息,控制装置接收该信息之后控制离心脱油装置3运行,以实施除油操作。

离心脱油装置3装设于导料槽24的下方以承接由其导出的物料,且通过一动力源驱动,以将物料表面所残留的机油进行离心脱除,具体地,离心脱油装置3包括内桶31、外桶32和驱动机构33;内桶31和外桶32的上端均设有开口,以保证由导料槽24导出的物料能够落入至内桶31内。

内桶31用于承接物料,其同轴且可转动地装设于外桶32内,以离心脱除物料上的残留机油;具体地,内桶31的桶壁上开设有排油网孔,内桶31的上端设有转轴311,其的下端设有排料口312,排料口312通过一放料结构34实现启闭。

具体地,内桶31的转轴311包括设于内桶31上端的上转轴3111和设于内桶31下端的下转轴3112,内桶31的下端形成有漏斗状结构,漏斗状结构中用于出料的管部结构构成了上述的下转轴3112,漏斗状结构中的下端开口构成了内桶31的排料口312。

外桶32下端设有排油口321,以与回收桶连通,使得外桶32内的油品能够排出至回收桶;外桶32的侧壁上设置有排屑口322,以用于清理外桶32腔内的铁屑等杂质,其通常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外桶3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推力滚子轴承323,以分别与内桶31的上转轴3111和下转轴3112进行转动配合。

驱动机构33构成了上述的动力源,以与转动传动连接并驱动转动转动,其包括驱动电机331、主动轮332、从动轮333和传送带334;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331固定装设于外桶32的外表面上,其输出端同轴固接有上述主动轮332;从动轮333同轴固接于内桶31的上转轴3111上,传送带334张紧于主动轮332和从动轮333之间,驱动电机331的输出轴转动时,带动主动轮332转动,进而传动于传送带334并通过传送带334带动从动轮333转动,实现内桶31的转动。为了提高驱动机构33的美观度,主动轮332和从动轮333之间设置有罩体,此外,罩体的设置还可以保护驱动机构33,保护操作人员,防止被高速运转的传送带334损伤。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时间控制元件6装设于机架1上,其上设有若干用于选择不同工作时长的按键,时间控制元件6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驱动电机331运行其上所选择的工作时长,时间控制元件6上工作时长的确定是根据物料的规格或批次进行选择,以避免除油过久或除油不彻底。

放料结构34包括放料杆341、杠杆342、支座343和缓冲器344;放料杆341同轴滑设于内桶31内,其一端伸出内桶31并与杠杆342的一端铰接,其另一端伸入内桶31的漏斗状结构的下料管部时封闭内桶31的排料口312,其上升至内桶31内并脱离漏斗状结构的下料管部时内桶31的排料口312开启。

优选地,放料杆341包括截面积较小的上杆部和截面积较大的下杆部,内桶31内还固定装设有中心轴,中心轴上设有轴向的供下杆部定位穿设的中心轴腔,以提高放料杆341的轴向稳定性,中心轴外壁通过若干径向设置的连接杆3113于内桶31内壁面形成固接。下杆部的下端形成有倒角,以与内桶31的漏斗状结构的倾斜锥面配合。

杠杆342的杆身铰接于支座343上,杠杆342的另一端用于手动实施压抬动作,以带动放料杆341的下端开启或封堵排料口312与内桶31腔的连通;支座343固定装设于外桶32的上端壁上。

优选地,缓冲器344用于缓冲放料杆341下降时的速度,缓冲器344的固定端固定于支座343上,其缓冲端作用于杠杆342,具体为作用于杠杆342上的支点到铰接点之间的部分,以使其能够在放料杆341下降时下降的速度。

在实际使用时,放开对杠杆342施力端的压力或抬起杠杆342的施力端,使其铰接端受放料杆341自身重力的作用相下移动,直至放料杆341的下端封堵于内桶31的漏斗状结构的下料管部,隔离排料口312与内桶31腔的连通;开启设备,使得控制装置控制电磁装置4呈关闭状态,并控制集料斗21下端的油缸运行以使挡板211滑开并开启下料口,同时,控制装置还控制直线振动器23和驱动电机331运行,驱动电机331的运行速度较小,以使物料能够均匀分布,此时,集料斗21内的物料落入至导料斗22内,导料斗22内的物料经直线振动器23振动之后均匀地由导料斗22的出料端出料并落入至导料槽24,再由导料槽24导入至内桶31内,当内桶31内的物料达到要求的数量时,控制装置控制直线振动器23关闭,并控制电磁装置4开启,以关闭盖板221;当控制装置接收到由感应元件5发送的盖板221盖设到位的信息时,控制驱动电机331高速运行,以带动内桶31高速运转实现离心除油,除油之后的油品经排油口321排出回收,当除油工作完成之后,控制装置控制驱动电机331停止运行,此时,对杠杆342的施力端实施按压的操作,即可使放料杆341上升并开启排料口312,排出物料,打开排屑口322可实现杂质清扫工作。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中,导料斗22的下方设置有直线振动器23,以使进料斗内的物料能够实现自动下料,且可以均匀地落入至离心脱油装置3中,有效地避免了由于落料不均匀而产生的离心脱油装置3中的离心结构重心不稳和旋转不平稳的现象,避免出现离心脱油装置3内出现内外壁碰撞、离心结构损坏或轴承323断裂的情况。

通过设置盖板221,以保证在离心脱油装置3处于工作状态及直线振动器23处于未工作的状态时,导料斗22内的物料不会误落入至离心脱油装置3内,以避免影响正常的除油操作和避免打伤离心脱油装置3内的物料,同时,还可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通过设置电磁装置4,以保证在离心脱油装置3工作时,盖板221能够稳固地盖合于导料斗22的出料端,其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通过设置感应元件5,可通过控制系统根据盖板221是否有盖设到位的判断结果进行离心脱油装置3是否可以开始工作的控制,以进一步地确保物料的除油质量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设备的工作可靠度更高,脱油效果佳。

离心脱油装置3中的内桶31在低速旋转并承接完物料之后,驱动机构33高速运转并带动转轴311转动,以驱动内桶31相对外桶32转动,从而实现对内桶31内的物料进行离心脱油的功能,其结构简单、除油效果可靠。

驱动机构33由驱动电机331带动主动轮332转动,并通过传送带334传动于从动轮333,从而实现带动内桶31转动的功能,驱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时间控制元件6的设置,使得在离心脱油装置3进料结束之后,通过预先选择的时间控制元件6上的时间来控制驱动电机331所工作的时长,以决定驱动电机331带动内桶31高速旋转的时间,从而更精准地根据不同批次的产品来确定物料除油的时间,避免出现因除油时间不够而导致物料油腻而影响使用的情况或出现因除油时间过长而导致能源浪费的现象;该时间控制元件6代替了传统的脱油设备中将除油时间选择开关设置于变频器箱体内的情况,取消了需要打开变频器箱体才能进行时间调节的操作,作业流程更为简单、工作效率更高,另外,相较于传统结构中变频器箱体内的时间调节结构均用带旋钮的刻度表来体现的方式,本技术方案中的时间控制元件6的调节精度更佳,保证除油设备具有较佳的除油精度。

内桶31的下端形成有漏斗状结构,以在除油结束之后,对其内的物料进行导向,保证内桶31内的物料能够全部地排出。

由于传统的拉杆式除油设备离心桶内的放料杆341通常需要通过人工进行操作,其在控制杠杆342并将放料杆341放下封堵排料口312的过程中,由于放料杆341的重量较大,因此,在施力不足或不再施力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杠杆342不可控而损伤工作人员及放料杆341触碰离心桶桶底的情况,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缓冲器344,以对放料杆341的下降其辅助缓冲阻尼的作用,防止放料杆341过快下降而压伤物料或内桶31桶壁,避免杠杆342的施力端上升过快而打伤操作人员。

集料斗21的结构简单、出料可靠。

综合以上分析,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说明书所列的全部技术问题,实现了相应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