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器及设置在净化器壳体上的绝缘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4859发布日期:2020-04-21 22:19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化器及设置在净化器壳体上的绝缘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气体受到电场或热能的作用,就会使中性气体原子中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原子核对它的引力而成为自由电子,同时中性的原子或分子由于失去了带负电荷的电子而变成带正电荷的正离子。气体包括了各种粉尘污物,当然地,粉尘污物受到电场或热能的作用,分解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

餐饮行业用的油烟净化器,包括密闭的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净化本体,壳体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需要净化的油烟通过进气口被引入壳体内,净化本体首先用高电压将气体电离,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再利用正极板吸附自由电子,负极板吸附正离子,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其中,正极板与高电压连接,负极板接地,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数量可以是若干对。经过净化的空气经排气口排出壳体。

电离气体的电压,以及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电压来自于净化器壳体外部的电源,电源通过变压设备将普通电压转换成高电压,高电压通过导体穿过净化器壳体,进入壳体内,向净化本体上的电压输入端供电。由于净化器壳体为金属板材,因此,所述导体与所述壳体之间需要绝缘件。

按现有技术,绝缘件一般采用塑料或陶瓷,塑料容易熔化,绝缘性能不佳;陶瓷具有绝缘缺陷,体现在陶瓷不可避免地具有裂缝,虽然肉眼不可直接识别,但使陶瓷的绝缘性能降低,况且,陶瓷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能,为此,现有技术在陶瓷表面镀一层釉,如三氧化二硅,但是,釉层较薄,虽然对陶瓷的绝缘性能有所提高,但绝缘效果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改善净化器壳体与电压输入端、导体之间绝缘件的绝缘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净化器壳体上的绝缘件,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大径段的端部设有凹陷结构,小径段设有外螺纹,绝缘件开设贯穿大径段和小径段的中心通孔,绝缘件为合成石英。

小径段螺接在壳体上,大径段位于壳体内,所述凹陷结构指向净化本体的电压输入端,穿设在中心通孔内的导体,一端与壳体外的电源连接,另一端与净化本体的电压输入端连接,导体实现高压电与电压输入端的连接。

大径段的凹陷结构面向电压输入端,大径段及所述凹陷结构能够有效地对导体、电压输入端的连接处与壳体之间进行绝缘,小径段是对导体与壳体之间进行绝缘。

本发明所述绝缘件采用合成石英材质,其优点在于:第一,绝缘本体在模具中一体成型,不存在陶瓷类绝缘件所述的裂缝,相比于镀有层釉的陶瓷,绝缘性能更好;第二,合成石英透明,如果因运输碰撞或使用而存在裂缝,肉眼即可识别,及时更换,降低安全隐患;第三,合成石英不吸水,相比于具有一定吸水性能的陶瓷,绝缘性能更好。

一种设有所述绝缘件的净化器,包括壳体和净化本体,净化本体位于壳体内。

所述净化本体包括外框、设置在外框中的电离结构和吸附结构,向电离结构供电的第一类导电杆安装在第一类固定件上,向吸附结构供电的第二类导电杆安装在第二类固定件上,第一类固定件和第二类固定件均安装在外框上,第一类导电杆和第二类导电杆分别配套有所述绝缘件,绝缘件的中心通孔中穿设有导体,壳体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小径段螺接在螺纹孔中,大径段端部的凹陷结构中设有环形金属片,环形金属片套设在导体上。

第一类导电杆和第二类导电杆的端部构成了所述电压输入端。

壳体外的电源与导体连接,导体将电流导向环形金属片,第一类导电杆、第二类导电杆中的任一导电杆的端部与环形金属片接触,或者,与环形金属片、导体端部同时接触,高压电均能够传送至导电杆。其中,环形金属片面积大,能够实现电压的稳定、高效传送。

高压电向第一类导电杆和第二类导电杆供给,第一类导电杆将高压电输送给电离结构,电离结构将空气电离,吸附结构位于电离结构的旁侧,由第二类导电杆供电,其正极板将空气电离后的自由电子吸附,负极板将空气电离后的正离子吸附,如此,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由于绝缘件的合成石英材质及形状设计,其能够有效地避免任一导电杆与壳体导电,以及导体与壳体导电,保证净化器正常运作,提高净化器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绝缘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平面图;

图3为俯视本发明所述空气净化器所得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b剖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绝缘件;11、大径段;110、凹陷结构;111、凸起;12、小径段;121、外螺纹;13、中心通孔;

20、外框;21、接地板;

30、电离结构;31、第一类导电杆;32、第一类固定件;34、电离板;35、电离线;

40、吸附结构;41、第二类导电杆;410、第二弹簧;411、螺母;42、第二类固定件;44、正极板;45、负极板;450、让位孔;

5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一种净化器壳体上的绝缘件,包括大径段11和小径段12,大径段的端部设有凹陷结构110,小径段设有外螺纹121,绝缘件开设贯穿大径段和小径段的中心通孔13,绝缘件为合成石英。

小径段12螺接在壳体50上,大径段11位于壳体内,所述凹陷结构110指向净化本体的电压输入端,穿设在中心通孔13内的导体,一端与壳体外的电源连接,另一端与净化本体的电压输入端连接,导体实现高压电与电压输入端的连接。大径段11的凹陷结构110面向电压输入端,大径段及所述凹陷结构能够有效地对导体、电压输入端的连接处与壳体之间进行绝缘,小径段12是对导体与壳体50之间进行绝缘。

大径段11的表面设有若干沿轴向分布的凸起111,防止爬电,或者说,加长爬电路径,防止电流导通导体、电压输入端的连接处与壳体50。

结合图3至图5,一种设有所述绝缘件的净化器,包括壳体50和净化本体,净化本体位于壳体内。净化本体包括外框20、设置在外框中的电离结构30和吸附结构40,向电离结构供电的第一类导电杆31安装在第一类固定件32上,向吸附结构供电的第二类导电杆41安装在第二类固定件42上,第一类固定件和第二类固定件均安装在外框上,第一类导电杆和第二类导电杆分别配套有所述绝缘件10,绝缘件的中心通孔13中穿设有导体,壳体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小径段12螺接在螺纹孔中,大径段11端部的凹陷结构110中设有环形金属片,环形金属片套设在导体上。

设,与第一类导电杆31配套的绝缘件为第一绝缘件,与第二类导电杆41配套的绝缘件为第二绝缘件。壳体50外的电源与第一绝缘件中的导体连接,导体将电流导向第一绝缘件的环形金属片,第一类导电杆的端部与该环形金属片接触,或者,与第一绝缘件的环形金属片、导体端部同时接触,高压电传送至第一导电杆。壳体50外的电源与第二绝缘件中的导体连接,导体将电流导向第二绝缘件的环形金属片,第二类导电杆的端部与该环形金属片接触,或者,与第二绝缘件的环形金属片、导体端部同时接触,高压电传送至第二导电杆。

作为一种改进,第一类导电杆31的端部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端部抵压在与第一类导电杆配套的绝缘件上的环形金属片上;第二类导电杆41的端部套设有第二弹簧410,第二弹簧的端部抵压在与第二类导电杆配套的绝缘件上的环形金属片上。第一弹簧能够保证第一类导电杆与第一绝缘件中的环形金属片充分接触,第二弹簧能够保证第二类导电杆与第二绝缘件中的环形金属片充分接触。

第一类导电杆的端部和第二类导电杆的端部均突出外框,其中,第一类导电杆31的端部固定在第一类固定件32上,构成电离结构30的电压输入端;第二类导电杆41的端部固定在第二类固定件42上,构成吸附结构40的电压输入端。其中,第一类固定件32与外框之间设有绝缘的零件,第二类固定件42与外框之间设有绝缘的零件,第一类固定件32和第二类固定件42通过绝缘的零件固定在外框的边板21上。

高压电向第一类导电杆31和第二类导电杆41供给,第一类导电杆将高压电输送给电离结构30,电离结构将空气电离,吸附结构40位于电离结构的旁侧,由第二类导电杆41供电,其正极板44将空气电离后的自由电子吸附,负极板45将空气电离后的正离子吸附。

所述电离结构30包括若干电离板34、若干电离线35,所有电离板与外框20的边板连接,边板接地,可称之为接地板,相邻两电离板之间具有间隙,任一相邻两电离板的间隙中设有一电离线,电离线与第一类导电杆31连接,电离线将相邻两电离板之间的空气进行电离。

作为一种选择,第一类导电杆3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第一类导电杆上下平行设置,电离线35的顶端缠绕在上方的第一类导电杆上,电离线的底端缠绕在下方的第一类导电杆上,位于上方的第一类导电杆与电离板34的顶部等高,位于下方的第一类导电杆与电离板34的底部等高。如此,电离线得到稳定固定,且能够高效地对相邻电离板之间的空气进行电离。

所述吸附结构40的所有正极板44与第二类导电杆41连接,所有负极板45与外框20的边板连接;所有正极板与所有负极板间隔设置,所有负极板上开设供第二导电杆穿过的让位孔450。其中,正极板与所有负极板间隔设置,即按正极板-负极板-正极板-负极板的次序设置。所有正极板、所有负极板、所有电离板平行,如此,被电离结构30电离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能够快速地被吸附结构40吸附,提高净化的效率和效果。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