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62363发布日期:2020-07-04 04:3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稀土矿选矿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稀土金属被应用于电子、化工、冶金、机械、能源等领域,是发展高新技术的战略性原料,被誉为现代工业维生素。现有稀土金属均源自陆地稀土资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高强度开采,陆地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越发难以满足工业需求。2011年,日本在太平洋海底沉积物中发现有大量稀土元素富集,引起各国关注。现有研究表明,相比陆地稀土资源,海底沉积物中稀土资源储量巨大,且中重稀土占比较高,是一种重要的潜在中重稀土资源。富稀土的海底沉积物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多金属软泥、沸石黏土和远洋黏土。多金属软泥中的稀土元素多赋存于与海底热液作用有关的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中,而沸石黏土和远洋黏土中稀土元素的富集与磷酸盐的混入密切相关,其稀土元素主要存在于与磷灰石成分相当的鱼骨屑中。目前,对海底沉积物中稀土资源进行选矿研究的资料相对较少,现有研究主要通过直接酸浸工艺提取其中的稀土元素,包括硫酸法、盐酸法和硝酸法。由于海底沉积物有别于陆地稀土矿,现有陆地稀土矿的常规选矿方法不能简单适用于海底沉积物稀土资源的处理,需针对性的开发新的稀土选矿工艺技术。有鉴于此,特此提出本申请。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提供一种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以改善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其包括预处理作业、粗选作业以及精选作业。其中,预处理作业包括:将海底沉积物在不低于40℃的条件下与第一调整剂搅拌混合。粗选作业包括:将预处理得到的海底沉积物作为浮选给矿,与第二调整剂以及捕收剂混合进行粗选,获得粗精矿和粗选尾矿。精选作业包括:以粗精矿作为精选作业原料进行至少两次精选,得到稀土精矿,其中每次精选均添加第二调整剂。其中,第一调整剂包括碳酸钠。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预处理步骤中采用的第一调整剂中,碳酸钠不仅可以调节并稳定矿浆的ph值,而且具有较强的分散作用。因此利用第一调整剂和海底沉积物搅拌混合,进一步促进第一调整剂与海底沉积物充分接触,利用在不低于40℃的条件有效促进第一调整剂的强分散作用,三者协同作用,有效强化分散并分离海底沉积物中的稀土矿物、稀土载体矿物与铝硅酸盐、硅酸盐、铁锰氧化矿等脉石矿物,减轻海底沉积物矿物间的团聚现象,然后采用捕收剂以及第二调整剂对稀土矿物和脉石矿物进行针对性浮选处理,获得稀土精矿。上述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不仅能够在实现海底沉积物中稀土矿物有效富集的同时有效提高精矿的品位并保证较佳的稀土矿物回收率,而且有效抑制其中的高含量易浮细泥和铁锰氧化矿,并且操作简单、流程稳定、便于现场管理、适应性强。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第一调整剂可以仅仅包括碳酸钠,但若仅采用碳酸钠,虽然获得的稀土精矿的回收率较高但是稀土精矿的品位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选地,所述第一调整剂包括碳酸钠以及氢氧化钠。其中,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其对金属矿物表面具有一定的清洗和溶蚀作用,可促进矿物间的分散效果,并使矿物表面的金属离子暴露,为捕收剂在稀土矿物表面的吸附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其与碳酸钠配合,有效提高稀土精矿的品位。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整剂包括:40~70质量份的碳酸钠,以及20~50质量份的氢氧化钠。上述配比合理,第一调整剂的强化分散分离效果保持较佳的范围。可选地,第二调整剂包括:30~50质量份的硅酸钠、10~30质量份的硫酸铝钾、10~30质量份的氟硅酸钠以及10~30质量份的硫酸亚铁。其中,第二调整剂中,硅酸钠、硫酸铝钾对硅酸盐、铝硅酸盐矿物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及絮凝团聚效果;氟硅酸钠除了可抑制硅酸盐矿物外,还对稀土矿物有一定的活化效果;硫酸亚铁对矿浆中的铁锰氧化矿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第二调整剂的添加可有效抑制经第一调整剂分散的脉石矿物,与第一调整剂配合降低浮选过程泡沫对细泥的夹带作用,上述配比合理,使得第二调整剂保持较佳的抑制剂活化效果。可选地,捕收剂包括:30~50质量份的3-羟基-2-萘甲羟肟酸、30~50质量份的脂肪酸甲酯磺酸钠、10~30质量份的醚烷基磷酸酯以及3~10质量份的磷酸三丁酯。上述捕收剂配比佳,有效捕收经第二调整剂预制以及活化的矿物,其中3-羟基-2-萘甲羟肟酸是稀土矿物的强效捕收剂,常用于磷钇矿、氟碳铈矿、独居石等稀土矿物的浮选,具有捕收能力强,选择性好的特点,脂肪酸甲酯磺酸钠和醚烷基磷酸酯对稀土伴生矿物如磷灰石等具有较强的捕收能力,可有效回收此类稀土载体矿物,与第二调整剂配合,从而提高稀土的整体回收率,磷酸三丁酯具有一定的消泡作用,适量的添加可调节浮选过程中脂肪酸类捕收剂形成的泡沫量,有效降低过量泡沫对细泥的夹带现象,改善整体浮选状况,有效提高稀土矿物的回收率。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还包括扫选作业,扫选作业包括:以粗选尾矿作为扫选原料进行至少一次扫选,获得扫选中矿和第一尾矿,其中每次扫选均添加第二调整剂和捕收剂。将第一次扫选获得的扫选中矿返至所述预处理作业中进行预处理,其余次扫选获得的扫选中矿均顺延返至前一次扫选步骤中进行扫选处理。通过上述操作,对扫选中矿中的矿物团聚体再次强化分散,尽可能降低粗选作业中的矿物团聚体,同时能够有效富集稀土矿物,防止稀土矿物的流失,提高回收率。其中,第一尾矿排出。可选地,扫选作业中,第一次扫选采用的第二调整剂用量为0.5~2kg/t原矿,捕收剂用量为0.1~1kg/t原矿;其余次扫选采用的第二调整剂的用量均为第一次扫选的1/5~1/2,其余次扫选采用的捕收剂的用量均为第一次扫选的1/5~1/2。上述用量合理,达到调整以及捕收的目的同时防止第二调整剂和捕收剂的浪费,合理控制成本。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精选作业中,在第一次精选中,第二调整剂的用量为0.5~2kg/t原矿;其余次精选中,第二调整剂的用量均为第一次精选的1/10~1/2。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还包括中矿再选作业,中矿再选作业包括:分别将精选作业中第一次精选和第二次精选得到的精选中矿合并,并加入第二调整剂和捕收剂进行浮选,得到中矿再选粗精矿和第二尾矿。中矿再选粗精矿返回至第一次精选并进行精选处理,其余次精选得到的精选中矿作为精选作业原料均顺延返回至前一次精选步骤中。通过上述操作,配合高效捕收剂和针对性的第二调整剂,将大部分混入精选作业的矿泥由第二尾矿排出,降低易浮矿泥对精选流程的干扰,降低精选作业的中矿循环量,提高浮选流程的稳定性,并可有效提高稀土精矿的富集效果。其中,第二尾矿排出。可选地,中矿再选作业中,第二调整剂用量为0.5~2kg/t原矿,捕收剂用量为0.1~1kg/t原矿。上述用量合理,达到调整以及捕收的目的同时防止第二调整剂和捕收剂的浪费,合理控制成本。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预处理作业中,第一调整剂的用量为5~15kg/t原矿。上述用量合理,达到强化分散分离的目的的同时防止第二调整剂和捕收剂的浪费,合理控制成本。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粗选作业中,第二调整剂的用量为2~10kg/t原矿,捕收剂的用量为1~5kg/t原矿。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海底沉积物在40~80℃条件下与第一调整剂搅拌混合。可选地,搅拌混合的搅拌速率为500~1500r/min,搅拌时间为10~30min。上述条件下,强化分离分散效果佳,且有效节省能耗,经济效益佳。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针对海底沉积物中因粘土矿物含量高,矿物粒度细,团聚现象严重导致稀土矿物难以有效富集回收的问题,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不低于40℃的下通过搅拌和第一调整剂联合作用,对海底沉积物进行强化分散,减少矿物间团聚现象;再加入针对性的第二调整剂抑制矿泥,采用高效的捕收剂强化捕收稀土矿物。本发明有效的规避了直接酸浸工艺具有的药剂消耗量大、稀土回收效果不理想、易产生的大量酸性废水等问题,其回水可直接循环利用,且操作简单、流程稳定、便于现场管理、适应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提供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现有研究主要通过直接酸浸工艺提取其中的稀土元素,包括硫酸法、盐酸法和硝酸法。由于海底沉积物有别于陆地稀土矿,现有陆地稀土矿的常规选矿方法不能简单适用于海底沉积物稀土资源的处理。申请人经过研究,现有陆地稀土矿的常规选矿方法不能简单适用于海底沉积物稀土资源的处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海底沉积物中铝硅酸盐、硅酸盐矿物等脉石矿物含量高,其与稀土矿物、稀土载体矿物的粒度大多小于5um,矿物间团聚现象十分严重,常规浮选工艺处理难以实现稀土元素的有效富集;若采用酸浸工艺,则浸出剂消耗量极大,导致成本高昂,且存在有大量的铁锰氧化矿,严重影响后续稀土萃取、分离效果,难以有效回收其中的稀土矿物。基于上述认知,提出对于粘土矿物含量高,矿物粒度细,团聚现象严重的海底沉积物的回收方法。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请参阅图1,一种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其包括:s1.预处理作业,预处理作业包括:将海底沉积物在不低于40℃的条件下与第一调整剂搅拌混合。也即是,将海底沉积物作为给矿,与第一调整剂加热搅拌混合。其中,搅拌可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混合的具体操作可以为先将第一调整剂全部加入海底沉积物中然后加热搅拌,使二者混合均匀,也可以为将海底沉积物加热至不低于40℃,边搅拌便加入第一调整剂。后一种搅拌混合方法使得二者充分接触,且通过温度、搅拌以及第一调整剂的配合,强效分散并分离海底沉积物中的海底沉积物中的稀土矿物、稀土载体矿物与铝硅酸盐、硅酸盐、铁锰氧化矿等脉石矿物等,减轻海底沉积物矿物间的团聚现象。可选地,预处理作业的温度为40~80℃,例如预处理作业的温度为40℃、50℃、60℃、70℃,该温度范围内经济效益佳,预处理作业的搅拌速率为500~1500r/min,例如搅拌速率为500r/min、600r/min、800r/min、900r/min、1000r/min、1300r/min或1400r/min等,搅拌时间为10~30min,例如搅拌时间为10min、15min、20min、25min或30min等。第一调整剂包括碳酸钠。可选地,第一调整剂包括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也即是,第一调整剂可以仅由碳酸钠组成,也可以由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组成。具体地,第一调整剂包括:40~70质量份的碳酸钠,以及20~50质量份的氢氧化钠。预处理作业中,第一调整剂的用量为5~15kg/t原矿,例如第一调整剂的用量为5kg/t原矿、7kg/t原矿、10kg/t原矿、13kg/t原矿或15kg/t原矿,其中,本申请中,5~15kg/t原矿是指每吨海底沉积物使用5~15kg;本文件中这种形式的药剂用量均表示这种含义,只是数值不同,以下不再赘述。需说明的是,除预处理作业外,其余作业均不再添加第一调整剂。s2.粗选作业,粗选作业包括:将预处理得到的海底沉积物作为浮选给矿,与第二调整剂以及捕收剂混合进行粗选,获得粗精矿和粗选尾矿。其中,第二调整剂包括硅酸钠、硫酸铝钾、氟硅酸钠以及硫酸亚铁。可选地,第二调整剂包括:30~50质量份的硅酸钠、10~30质量份的硫酸铝钾、10~30质量份的氟硅酸钠以及10~30质量份的硫酸亚铁。可选地,捕收剂包括:30~50质量份的3-羟基-2-萘甲羟肟酸、30~50质量份的脂肪酸甲酯磺酸钠、10~30质量份的醚烷基磷酸酯以及3~10质量份的磷酸三丁酯。可选地,粗选作业中,第二调整剂的用量为2~10kg/t原矿,例如第二调整剂的用量为2kg/t原矿、5kg/t原矿、7kg/t原矿、9kg/t原矿或10kg/t原矿,捕收剂的用量为1~5kg/t原矿,例如捕收剂的用量为1kg/t原矿、2kg/t原矿、4kg/t原矿或5kg/t原矿。实际的应用中,粗选浮选时间为6~10min。s3.扫选作业,扫选作业包括:以粗选尾矿作为扫选原料进行至少一次扫选,获得扫选中矿和第一尾矿,其中每次扫选均添加第二调整剂和捕收剂;将第一次扫选获得的扫选中矿返至所述预处理作业中进行预处理,其余次扫选获得的扫选中矿均顺延返至前一次扫选的步骤中进行扫选处理。其中,至少一次扫选例如为一次、两次、三次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选择。当扫选为至少两次时,至少两次扫选连续进行,最终获得与每次扫选一一对应的扫选中矿,以及最终的第一尾矿,其中第一尾矿排出。可选地,扫选为1-2次,扫选中矿循环量适中。可选地,扫选作业中,第一次扫选采用的第二调整剂用量为0.5~2kg/t原矿,例如第一次扫选采用的第二调整剂用量为0.5kg/t原矿、1kg/t原矿、1.3kg/t原矿、1.6kg/t原矿或2kg/t原矿,捕收剂用量为0.1~1kg/t原矿,例如捕收剂用量为0.1kg/t原矿、0.3kg/t原矿、0.5kg/t原矿、0.7kg/t原矿或1kg/t原矿等;其余次扫选采用的第二调整剂的用量均为第一次扫选的1/5~1/2,其余次扫选采用的捕收剂的用量均为第一次扫选的1/5~1/2。在实际应用中,每次扫选浮选时间均为4~6min。s4.精选作业,精选作业包括:以粗精矿作为精选作业原料进行至少两次精选,得到稀土精矿,其中每次精选均添加第二调整剂。至少两次精选例如为两次、三次、五次或七次精选等,可选为对精选作业原料一共进行三至五次精选。可选地,精选作业中,在第一次精选中,第二调整剂的用量为0.5~2kg/t原矿,例如第二调整剂的用量为0.5kg/t原矿、0.7kg/t原矿、0.9kg/t原矿、1kg/t原矿、1.3kg/t原矿、1.5kg/t原矿、1.7kg/t原矿或2kg/t原矿等;其余次精选中,第二调整剂的用量均为第一次精选的1/10~1/2。可选地,实际应用中,每次精选操作中,浮选时间均为4~6min,例如4min、5min、5.5min或6min等。s5.中矿再选作业,中矿再选作业包括:分别将精选作业中第一次精选和第二次精选得到的精选中矿合并,并加入第二调整剂和捕收剂进行浮选,得到中矿再选粗精矿和第二尾矿;所述中矿再选粗精矿返回至所述第一次精选并进行精选处理,其余次所述精选得到的精选中矿均顺延返回至前一次精选步骤中进行精选处理。上述条件下,精选中矿循环量适中。可选地,中矿再选作业中,第二调整剂用量为0.5~2kg/t原矿,例如第二调整剂用量为0.5kg/t原矿、0.8kg/t原矿、1kg/t原矿、1.2kg/t原矿、1.5kg/t原矿、1.7kg/t原矿或2kg/t原矿等,捕收剂用量为0.1kg/t原矿、0.3kg/t原矿、0.5kg/t原矿、0.7kg/t原矿或1kg/t原矿等。在实际应用中,中矿再选的浮选时间为4~6min。本申请中,回收率为精矿产品里稀土的总量与海底沉积物(浮选给矿)中稀土总量的比值。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用于对该海底沉积物中稀土矿物进行选矿富集,其中,本实施例中,海底沉积物为采自太平洋中部海域的海底沉积物,所含矿物主要为伊利石、长石、绿泥石、石盐和石英,其次为磷灰石、铁锰氧化物、方解石、钛铁矿、云母、重晶石、锆石等,矿物平均粒度为4.5um,矿样reo含量为0.096%,其中的稀土元素50%赋存于磷灰石中,40%左右在独居石、磷钇矿等独立稀土矿物中,另有少量分布在铁锰氧化物以及粘土矿物中。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具体包括:s1、预处理作业,预处理作业包括:将60℃的海底沉积物在磁力搅拌器的作用下与第一调整剂在拌转速为800r/min的条件下混合20min。其中,第一调整剂由60质量份的碳酸钠与40质量份的氢氧化钠混合而成;第一调整剂的用量为10kg/t原矿。s2、粗选作业,粗选作业包括:向预处理后的海底沉积物中加入第二调整剂,搅拌5min,再加入捕收剂,搅拌2min,并进行粗选,从而得到粗精矿和粗选尾矿。其中,第二调整剂由40质量份硅酸钠、25质量份硫酸铝钾、20质量份的氟硅酸钠以及15质量份的硫酸亚铁混合而成;第二调整剂的用量为6kg/t原矿。捕收剂由40质量份的3-羟基-2-萘甲羟肟酸、40质量份的脂肪酸甲酯磺酸钠、15质量份的醚烷基磷酸酯以及5质量份的磷酸三丁酯混合而成;捕收剂的用量为4kg/t原矿。粗选浮选时间为8min。s3.扫选作业,扫选作业包括:向粗选尾矿中添加第二调整剂和捕收剂,进行2次扫选,从而得到2个扫选中矿和第一尾矿。其中,第一次扫选时,第二调整剂的用量为2kg/t原矿,捕收剂的用量为0.5kg/t原矿;第二次扫选时,第二调整剂的用量为第一次扫选时的1/4,捕收剂的用量为第一次扫选时的1/5。每次扫选的浮选时间均为5min。第一次扫选中矿返回至预处理作业中进行预处理作业,第二次扫选中矿返回至第一扫选作业中作为扫选原料进行扫选。s4.精选作业,精选作业包括:以粗精矿作为精选作业原料进行4精选,得到稀土精矿,其中每次精选均添加第二调整剂。其中,第一次精选时,第二调整剂的用量为1kg/t原矿;第二次精选时,第二调整剂的用量为0.5kg/t原矿;第三次精选时,第二调整剂的用量为0.25kg/t原矿;第四次精选时,第二调整剂的用量为0.1kg/t原矿。每次精选浮选时间均为5min。第一次精选得到的精选中矿和第二次精选得到的精选中矿合并进行步骤s5中矿再选作业,第三次和第四次精选得到的精选中矿作为精选作业原料均顺延返回至前一精选步骤中进行精选处理,也即是第三次精选得到的精选中矿作为第二次精选处理的原料,第四次精选得到的精选中矿作为第三次精选处理的原料。s5.中矿再选作业,中矿再选作业包括:第一次精选得到的精选中矿和第二次精选得到的精选中矿合并,并加入第二调整剂和捕收剂进行一次粗选,从而得到中矿再选粗精矿和第二尾矿。其中,第二调整剂采的用量为1kg/t原矿;捕收剂的用量为0.5kg/t原矿。所得中矿再选粗精矿返回至第一次精选作业进行精选处理。合并的精选中矿的再选作业的浮选时间为5min。具体地,经过本发明实施例1的处理,绝大部分铝硅酸盐、硅酸盐脉石矿物和铁锰氧化矿均被抑制到尾矿中,稀土矿物实现了有效的富集。最终经实验室闭路试验得知:精矿reo含量为10.56%,稀土回收率为40.86%;这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能够有效富集海底沉积物中的稀土矿物,并可获得较高的稀土回收率。试验例申请人设置了对比例1-6。其中,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1的预处理作业中,将海底沉积物在30℃的条件下与第一调整剂搅拌混合。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2的预处理作业中,将海底沉积物在60℃的条件下与第一调整剂搅拌混合,其中,第一调整剂仅选择本领域常用的碳酸钠,不添加氢氧化钠。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3的预处理作业中,将海底沉积物在60℃的条件下搅拌,不添加第一调整剂。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4中不添加第二调整剂。对比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5采用的第二调整剂与实施例1不同,为本领域常用的硅酸钠与氟硅酸钠,其由80质量份硅酸钠与20质量份的氟硅酸钠混合而成。对比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6采用的捕收剂与实施例1中的不同,为本领域常用的水杨羟肟酸与油酸钠,其由50质量份水杨羟肟酸与50质量份的油酸钠混合而成。最终经实验室闭路试验得知:对比例1-6中的精矿reo含量及稀土回收率如表1所示。表1对比例试验结果精矿reo含量(%)稀土回收率(%)对比例15.7530.45对比例28.1241.08对比例34.8636.62对比例45.8139.56对比例57.7040.33对比例69.5536.73根据表1:对比例1、对比例3分别与实施例1相比可得,在预处理作业,加温与第一调整剂的添加对精矿稀土品位与回收率的提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比例2与实施例1相比可得,在预处理作业,与常规的调整剂碳酸钠相比,本申请所用的第一调整剂可有效提高精矿稀土品位。对比例4、对比例5分别与实施例1相比可得,在浮选作业,第二调整剂的添加对精矿稀土品位与回收率的提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对比例5与实施例1相比可得,本申请提供的第二调整剂相比于本领域常用的调整剂有效提高精矿稀土品位且对回收率的提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比例6与实施例1相比可得,在浮选作业,与常规的稀土捕收剂相比,本申请所用组合捕收剂可有效提高稀土回收率,且选择性更好。综上,可以明显看出,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温度、第一调整剂、第二调整剂、捕收剂、筛选的步骤等协同配合,整体上有效提高稀土精矿的品位且保持较佳的稀土回收率。综上,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从海底沉积物中回收稀土矿物的方法,能够有效回收海底沉积物中的稀土矿物,有效提高稀土精矿的品位并获得较佳的稀土回收率,同时操作简单、流程稳定、便于现场管理、适应性强。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