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滚柱检测及清洗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74516发布日期:2021-05-25 14:4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滚柱检测及清洗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滚柱检测及清洗的装置。



背景技术:

滚柱一般应用在轴承中较为常见,但滚柱的加工精度好坏会直接影响轴承的使用性能;为了提升加工好的滚柱的正品率,一般在出厂之前都会对滚柱进行检测以判断滚柱的精度是否符合要求,但滚柱的数量较多,通过人工持有的检测器检测,效率较为低下,而且还容易磕碰滚柱;还有滚柱在出厂前,为了防止其表面附着的油渍,一般都会对它进行清洗,但现有的清洗过程基本为一大袋滚柱同时倒入至清洗池内,这样会出现滚柱表面的磕碰损伤;因此,需研发一种能克服上述困难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滚柱检测及清洗的装置,不仅能将滚柱表面的油渍去除,同时能提升滚柱出厂的正品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用于滚柱检测及清洗的装置包括振动筛料机、传送组件、检测组件、清洗桶以及输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振动筛料机的出口处,所述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传送组件的另一端处,且所述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清洗桶的一侧上方,滚柱通过振动筛料机沿所述传送组件进入至检测组件内;所述输送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清洗桶内,且此端的输送组件与所述检测组件呈错开状分布,所述输送组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清洗桶外,且所述输送组件沿清洗桶的长度方向斜向上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电机、传送带以及导向组件,所述传送带通过滚动轮安装在第一支架上并采用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导向组件的底面与所述传送带平齐,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上,且所述导向组件位于所述振动筛料机的出口处。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块呈对称分布的导向板,两块导向板的一侧边为导向边并朝向于振动筛料机内,且两块导向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滚柱直径2至3mm;其中一块导向板沿振动筛料机的开口一边并通入至振动筛料机内,另一块导向板与振动筛料机的开口另一边相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图像传感器、第二支架、过渡板以及顶推杆,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传送带之间设置有过渡板,且所述过渡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图像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上方,并朝向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滚柱放置面,所述顶推杆穿插在所述第二支架内,并朝向滚柱放置面上方的滚柱放置空间,通过气缸的推动顶推杆使得滚柱落入至清洗桶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架为l形支架,并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呈倾斜状分布,所述过渡板为扭曲状,即过渡板的一端与所述传送带平齐,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放置面相平齐;且所述第二支架的放置面上设有防滑垫,且所述放置面侧的第二支架设有一缺口。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第三支架、输送带、第二电机以及栏板,所述输送带通过滚动轮安装在栏板上,两侧栏板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架上,且所述输送带通过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输送带在清洗桶内呈水平状,并沿清洗桶的长度方向斜向上直至顶端呈水平状。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带的表面上设有两条呈对称分布的档边,且所述档边之间设有若干条呈等间距分布的格栅边。

作为优选,所述档边为波浪形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计此装置,能将滚柱通过振动筛料机进入至检测组件内进行检测,如合格产品即可以进入清洗桶进行清洗,这样能将检测与清洗通过一个装置实现,免去了产品磕碰的风险,即不仅能将滚柱表面的油渍去除,同时能提升滚柱出厂的正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振动筛料机;2、传送组件;3、检测组件;4、清洗桶;5、输送组件;21、第一支架;22、第一电机;23、传送带;24、导向组件;31、图像传感器;32、第二支架;33、过渡板;34、顶推杆;35、防滑垫;51、第三支架;52、输送带;53、第二电机;54、栏板;24-1、导向板;32-1、缺口;52-1、档边;52-2、格栅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振动筛料机1、传送组件2、检测组件3、清洗桶4以及输送组件5,传送组件2的一端位于振动筛料机1的出口处,检测组件3安装在传送组件2的另一端处,且检测组件3位于清洗桶4的一侧上方,滚柱通过振动筛料机1沿传送组件2进入至检测组件3内,并通过检测组件3检测之后的合格滚柱落入至清洗桶4内进行清洗,不合格滚柱通过工人从第二支架32上取出;输送组件5的一端位于清洗桶4内,且该端的输送组件5与检测组件3呈错开状分布,这样能防止从检测组件3落入至清洗桶4内的滚柱与在输送组件5上的滚柱相磕碰;输送组件5的另一端位于清洗桶4外,且输送组件5沿清洗桶4的长度方向斜向上布置,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清洗完后的滚柱能通过输送组件5输送至外界的包装箱处。通过设计此装置,能将滚柱通过振动筛料机进入至检测组件内进行检测,如合格产品即可以进入清洗桶进行清洗,这样能将检测与清洗通过一个装置实现,免去了产品磕碰的风险,即不仅能将滚柱表面的油渍去除,同时能提升滚柱出厂的正品率。

传送组件2包括第一支架21、第一电机22、传送带23以及导向组件24,传送带23通过滚动轮安装在第一支架21上并采用第一电机22驱动,导向组件24的底面与传送带23平齐,并安装在第一支架21的一端上,且导向组件24位于振动筛料机1的出口处,这样能使得滚柱平稳的从振动筛料机1进入至传送带23上,并通过导向组件24起到振动筛料机1的滚柱进入至传送组件2内时的导向作用。

为了使滚柱导向性更好,如附图3所示,导向组件24包括两块呈对称分布的导向板24-1,两块导向板24-1的一侧边为导向边并朝向于振动筛料机1内,这样设置导向边使得滚柱从振动筛料机1进入至传送组件2内时不会发生磕碰现象,且两块导向板24-1之间的间距大于滚柱直径2.5mm,使得滚柱能依次排队进入至传送带23上;其中一块导向板24-1沿振动筛料机1的开口一边并通入至振动筛料机1内,另一块导向板24-1与振动筛料机1的开口另一边相接触,这样使得振动筛料机1内的滚柱在开口处不会出现堆积的现象,从而使得滚柱通过两块导向板24-1能依次进入至传送带23上。

如附图2所示,检测组件3包括图像传感器31、第二支架32、过渡板33以及顶推杆34,第二支架32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支架21的另一端上,第二支架32与传送带23之间设置有过渡板33,且过渡板33安装在第一支架21上,该过渡板33起到传送带23与第二支架32的通道作用,能使传送带23上的滚柱平稳的落入至第二支架32的放置面上;图像传感器31安装在第二支架32的上方,并朝向所述第二支架32上的滚柱放置面,,顶推杆34穿插在第二支架32内,并朝向滚柱放置面上方的滚柱放置空间,通过气缸的推动顶推杆34使得滚柱落入至清洗桶4内;通过图像传感器31来检测放置面上的滚柱是否存在瑕疵或不合格的产品,工人通过外界的显示屏观测图像传感器31的检测图像,如出现不合格产品,显示屏会显示,此时,工人及时把该不合格产品从第二支架32上取出,如合格,则通过顶推杆34顶推使滚柱落入至清洗桶4内,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

第二支架32为l形支架,并与第一支架21之间呈倾斜状分布,且沿第一支架21的一端面逆时针转动15°,即l形支架的转角处所在平面低于放置面的朝向面,这样更能防止第二支架32上的滚柱在检测过程中落入清洗桶4内的风险;过渡板33为扭曲状,即过渡板33的一端与传送带23平齐,另一端与第二支架32的放置面相平齐,这样能使滚柱在通过略有高低差及转向度的过渡情况下,能顺利落入至第二支架32的放置面上;且第二支架32的放置面上设有防滑垫35,目的在于防止滚柱在未通过检测的情况下而直接落入至清洗桶4内的风险,且放置面侧的第二支架32设有一缺口32-1,这个缺口32-1的开设,既能方便取通过检测之后的不合格的滚柱,工人手直接可以很好的握住该滚柱,又能起到顶推杆34在顶推滚柱时,能使滚柱顺利的落入至清洗桶4内。

输送组件5包括第三支架51、输送带52、第二电机53以及栏板54,输送带52通过滚动轮安装在栏板54上,两侧栏板54安装固定在第三支架51上,且输送带52通过第二电机53驱动,该第二电机53安装在栏板54上,输送带52在清洗桶4内呈水平状,并沿清洗桶4的长度方向斜向上直至顶端呈水平状,即呈一个滑梯状,这样使得输送带52上的滚柱通过输送带输送至外界的包装箱处,同时清洗桶4的深度可以大大加深,便于加大滚柱的清洗力度。

输送带52的表面上设有两条呈对称分布的档边52-1,这样能使输送带52上的滚柱不会向两侧滑落,且档边52-1之间设有若干条呈等间距分布的格栅边52-2,这样能使输送带52上的滚柱不会沿输送带运动的反方向滑落,同时也能保证在输送带在呈倾斜状的该段上的滚柱不会滑落;通过上述设置能提高输送带52输送清洗好的滚柱的运输效率。

档边52-1为波浪形结构,这样使得在清洗桶4内的该段输送带52,防止滚柱与挡边52-1的磕碰,因波浪形结构,能很好的避免此现象的发生,这样更能保证产品出厂前的合格率。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发明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