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沉淀功能的气浮机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37150发布日期:2021-06-25 16:4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沉淀功能的气浮机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浮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沉淀功能的气浮机车。



背景技术:

气浮机是溶气系统在水中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使空气以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形式附着在悬浮物颗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浮在水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水处理设备,目前在给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方面都有应用。气浮机优点在于它固液分离设备具有投资少、占地面极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管理方便等特点。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048103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沉淀功能的气浮机,包括气浮机本体,气浮机本体的内部中段水平设置有过滤层,气浮机本体的底端固定设有载物台,气浮机本体的底部一侧贯穿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污口,气浮机本体的顶部一侧贯穿设置有出水口,气浮机本体的顶部内侧设有集渣槽和第二刮渣机构。上述专利中的带有沉淀功能的气浮机存在以下不足:使用时需要污水先经过滤层过滤后才能进行曝气处理,存在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有沉淀功能的气浮机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沉淀功能的气浮机车,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外壁的四角均设有万向轮,且底座的顶部设有箱体,箱体的左侧外壁插接有进水管,且箱体的右侧外壁插接有出水管,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设有两个第一隔板,且箱体的顶部内壁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位于两个第一隔板之间,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左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集污槽和第二集污槽,且第一隔板的一侧和箱体的左侧内壁设有两个弧形结构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圆周处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穿孔,所述箱体的外壁设有曝气机,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曝气管,所述箱体内部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污泥处理组件和第二污泥处理组件,所述箱体右侧外壁的顶部开设有排污口,且箱体右侧外壁的顶部设有收集箱,排污口的开口位置和收集箱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集污槽的底部外壁和第二集污槽的底部外壁、箱体底部外壁的右侧均插接有排污管,且底座的底部内壁为倾斜设置,底座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活动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顶部外壁的左侧设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有转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延伸至缓冲板底部的一端设有搅拌桨,且缓冲板顶部外壁的圆心处开设有通孔,转轴的底部经通孔延伸至缓冲板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污泥处理组件和第二污泥处理组件均包括输送辊、输送电机、传送带和限位网板,且箱体的外壁设有输送电机,输送电机的输出轴通过v带连接有两个传送带,两个传送带的外壁设有均匀分布的限位网板,第一污泥处理组件为倾斜设置,且第一污泥处理组件一侧的位置和排污口的开口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的圆周处设有刮灰杆,且刮灰杆的底部和缓冲板的外壁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刮灰杆的顶部设有均匀分布的延伸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第一集污槽、缓冲板,通过进水管向箱体内注入污水,缓冲板对污水进行缓冲,同时促进污水中掺杂的杂质有效沉淀至第一集污槽内,污水经曝气管曝气处理后溢至箱体的右侧,第一污泥处理组件将污水顶部的杂质输送至排污口并排至收集箱内,第二污泥处理组件将沉降至箱体底部的杂质输送限位至箱体的底部,沉淀效果好;

2.通过设置转轴、搅拌桨和刮灰杆,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搅拌桨转动对注入箱体内的污水和凝絮剂及时有效的混合,保证凝絮沉淀的效果,可通过转轴带动刮灰杆转动对缓冲板外壁沉积的杂质进行刮动,使得杂质经穿孔掉落至第一集污槽内;

3.通过设置底座和活动门,底座的底部内壁为倾斜设置,底座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活动门,可通过排污管将第一集污槽、第二集污槽和箱体底部的污泥排至底座内,可打开活动门多底座内的污泥进行清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带有沉淀功能的气浮机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带有沉淀功能的气浮机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带有沉淀功能的气浮机车的箱体局部侧面结构剖视图。

图中:1底座、2第一集污槽、3箱体、4进水管、5搅拌桨、6穿孔、7刮灰杆、8延伸杆、9转轴、10驱动电机、11缓冲板、12曝气机、13曝气管、14第一污泥处理组件、15排污口、16收集箱、17出水管、18第二污泥处理组件、19第二集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2,一种带有沉淀功能的气浮机车,包括底座1,底座1底部外壁的四角均通过螺栓连接有万向轮,且底座1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箱体3,箱体3的左侧外壁插接有进水管4,且箱体3的右侧外壁插接有出水管17,箱体3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第一隔板,且箱体3的顶部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位于两个第一隔板之间,箱体3的底部内壁左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集污槽2和第二集污槽19,且第一隔板的一侧和箱体3的左侧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弧形结构的缓冲板11,缓冲板11圆周处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穿孔6,箱体3的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曝气机12,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对的一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曝气管13,箱体3内部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污泥处理组件14和第二污泥处理组件18,箱体3右侧外壁的顶部开设有排污口15,且箱体3右侧外壁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收集箱16,排污口15的开口位置和收集箱16的位置相对应,通过进水管4向箱体3内注入污水,缓冲板11对污水进行缓冲,同时促进污水中掺杂的杂质有效沉淀至第一集污槽2内,污水经曝气管13曝气处理后溢至箱体3的右侧,第一污泥处理组件14将污水顶部的杂质输送至排污口15并排至收集箱16内,第二污泥处理组件18将沉降至箱体3底部的杂质输送限位至箱体3的底部,沉淀效果好。

其中,第一集污槽2的底部外壁和第二集污槽19的底部外壁、箱体3底部外壁的右侧均插接有排污管,且底座1的底部内壁为倾斜设置,底座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活动门,可通过排污管将第一集污槽2、第二集污槽19和箱体3底部的污泥排至底座1内,可打开活动门多底座1内的污泥进行清除。

其中,箱体3顶部外壁的左侧通过螺栓连接有驱动电机10,且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螺栓连接有转轴9。

其中,转轴9延伸至缓冲板11底部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搅拌桨5,且缓冲板11顶部外壁的圆心处开设有通孔,转轴9的底部经通孔延伸至缓冲板11的底部,可通过驱动电机10带动搅拌桨5转动对注入箱体3内的污水和凝絮剂及时有效的混合,保证凝絮沉淀的效果。

其中,第一污泥处理组件14和第二污泥处理组件18均包括输送辊、输送电机、传送带和限位网板,且箱体3的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输送电机,输送电机的输出轴通过v带连接有两个传送带,两个传送带的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限位网板,第一污泥处理组件14为倾斜设置,且第一污泥处理组件14一侧的位置和排污口15的开口位置相对应,可通过输送电机带动输送辊和传送带转动对杂质进行输送,同时限位网板对传送带上的杂质进行限位,保证杂质输送的有效进行。

其中,转轴9的圆周处通过螺栓连接有刮灰杆7,且刮灰杆7的底部和缓冲板11的外壁贴合,可通过转轴9带动刮灰杆7转动对缓冲板11外壁沉积的杂质进行刮动,使得杂质经穿孔6掉落至第一集污槽2内。

工作原理:通过进水管4向箱体3内注入污水,缓冲板11对污水进行缓冲,同时促进污水中掺杂的杂质有效沉淀至第一集污槽2内,污水经曝气管13曝气处理后溢至箱体3的右侧,第一污泥处理组件14将污水顶部的杂质输送至排污口15并排至收集箱16内,第二污泥处理组件18将沉降至箱体3底部的杂质输送限位至箱体3的底部,沉淀效果好,可通过排污管将第一集污槽2、第二集污槽19和箱体3底部的污泥排至底座1内,可打开活动门多底座1内的污泥进行清除,可通过驱动电机10带动搅拌桨5转动对注入箱体3内的污水和凝絮剂及时有效的混合,保证凝絮沉淀的效果,可通过输送电机带动输送辊和传送带转动对杂质进行输送,同时限位网板对传送带上的杂质进行限位,保证杂质输送的有效进行,可通过转轴9带动刮灰杆7转动对缓冲板11外壁沉积的杂质进行刮动,使得杂质经穿孔6掉落至第一集污槽2内。

实施例2

参照图3,一种带有沉淀功能的气浮机车,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刮灰杆7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延伸杆8。

工作原理:转轴9带动刮灰杆7转动时,延伸杆8对污水进行进一步的混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