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加工叶末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70797发布日期:2021-06-15 20:21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加工叶末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农业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茶叶加工叶末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茶叶末分离技术主要依赖筛选或者风选,筛选技术中的茶叶摩擦大对茶叶损伤较大,风选技术技术中茶叶摩擦小茶叶损伤较小,但是风选技术缺少茶叶分散结构,未分散的茶叶进行风选时经常会由于茶叶和茶叶末未能及时分离,茶叶末粘附茶叶在茶叶上,不能经过风选脱离,严重影响茶叶风选效果,并且现有的大部分茶叶风选技术缺少过滤结构,导致会有部分茶叶会被风选收集在作为废料的茶叶末处,影响茶叶风选精度不高且浪费茶叶成本。

所以现有的技术需要一种可以采用风选技术减小茶叶摩擦,减小茶叶损伤并同时具有分散结构和过滤结构的茶叶加工叶末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加工叶末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加工叶末分离装置,包括:支架、下料斗、出料口、过滤筒、风机、扩风筒、分料斗、进料斗、插板、侧斜管道、叶末口、滤板、清理板、风口、观测孔、分流板;所述支架的四角设有四根方形支柱,四根方形支柱的上方共同设在同一方框结构上,所述下料斗为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漏斗状,下料斗内嵌固定在方框结构中,所述下料斗的表面利用螺栓固定有一方筒结构的过滤筒,过滤筒的上表面固定有一上窄下阔漏斗状的分料斗,进料斗的上表面固定有一上阔下窄漏斗状的分料斗,分料斗的上口和进料斗的下口贯通,且分料斗的上表面和进料斗的下表面的外轮廓一致,所述过滤筒的一侧设有一方形的通孔形成所述风口,风口周围采用螺栓固定有一喇叭结构的扩风筒,扩风筒为左右通透结构,扩风筒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一风机,过滤筒的风口对向位置同样设有一方形开口,方形开口的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一滤板,滤板上设有细密的网眼,所述过滤筒上、滤板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一倾斜向下的方形管道形成所述侧斜管道,侧斜管道的下开口设有一凸圈形成所述叶末口,下料斗的下开口设有一凸圈形成所述出料口,所述分料斗的前后两侧壁内部连接有分流板,分流板为两块相同的长板结构构成,两块长板结构上端固定连接,下端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分料斗、进料斗连接的部位设有一方形的插孔,插孔内插载有一插板。

优选的,所述下料斗的下开口为了茶叶出料方便收集,为倾斜式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过滤筒上非风口处、滤板处的侧面上设有一方形开口,方形开口处通过铰链设有一门板形成所述清理板,清理板上设有把手和门锁。

优选的,所述下料斗的一侧面上设有一开口形成观测孔,观测孔上通过螺栓固定有一玻璃制成的护板。

优选的,所述分流板的上部为板顶,板顶数量为一,分流板的下部为板底,板底的数量为二,所述分流板的数量为十组,分为四层,每层的分流板的分布数量自上而下分别为一二三四,其中上方分流板刚好位于下方两个分流板的正中间位置上方。

使用时,在叶末口和出料口处添加承接装置,将插板插入以封闭分料斗和进料斗之间的通道,再往进料斗内置入需要分离叶末的茶叶,利用导线为风机连接电源,风机开始往过滤筒内出风工作,再抽出插板,进料斗内的茶叶因为重力进入到分料斗,茶叶落在分料斗中的分流板上,分流板茶叶经过分流板逐级呈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的形式将茶叶分散的从分料斗落入到过滤筒内,利用分流板将茶叶进行初步分散,并且逐级下落的茶叶也会因为分流板的逐级下落,抖掉大部分茶叶上粘附的茶叶末,扩风筒用于将风机的出风均匀扩散至过滤筒内,在风机的出风作业下,大部分茶叶会被吹散成单体状,进一步将茶叶和的茶叶末进行分离,质量较重的茶叶会因为重力直接下落至下料斗内,并从出料口出料由承接装置收集(风机的风力值因为茶叶的分级标准,茶叶末的基本重量因为品种关系也不一致,所以对风机的风力值的大小不做限定),质量较轻的茶叶末会被风力吹至滤板侧,由滤板过滤后进入到侧斜管道内,茶叶末经过侧斜管道运输到达叶末口,由承接装置收集,滤板用于防止合格的部分茶叶被风力扰动吹至侧斜管道,增加传统风选技术的风选精度(滤板上细密的网眼因为茶叶的分级标准,茶叶末的粒度判定范围也不一致,所以对滤板上网眼的大小不做限定),所述清理板用于打开后清理滤板,所述观测孔用于观察出料情况,检测分离质量和出料速度、以及内部拥堵简单排查,防止下料过快发生拥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因为分流板和风机的设立,可以使分流板将茶叶进行初步分散,并且逐级下落的茶叶也会因为分流板的逐级下落,抖掉大部分茶叶上粘附的茶叶末,风机的出风作业下,大部分茶叶会被吹散成单体状,进一步将茶叶和的茶叶末进行分离,方便后续的叶末和茶叶的分离,提高风选质量。

所述滤板的设立,可以使滤板用于防止合格的部分茶叶被风力扰动吹至侧斜管道,增加传统风选技术的风选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茶叶加工叶末分离装置的立体爆炸结构视图。

图2为一种茶叶加工叶末分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茶叶加工叶末分离装置中分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下料斗、3-出料口、4-过滤筒、5-风机、6-扩风筒、7-分料斗、8-进料斗、9-插板、10-侧斜管道、11-叶末口、12-滤板、13-清理板、14-风口、15-观测孔、16-分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茶叶加工叶末分离装置,包括:支架1、下料斗2、出料口3、过滤筒4、风机5、扩风筒6、分料斗7、进料斗8、插板9、侧斜管道10、叶末口11、滤板12、清理板13、风口14、观测孔15、分流板16;支架1的四角设有四根方形支柱,四根方形支柱的上方共同设在同一方框结构上,下料斗2为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漏斗状,下料斗2内嵌固定在方框结构中,下料斗2的表面利用螺栓固定有一方筒结构的过滤筒4,过滤筒4的上表面固定有一上窄下阔漏斗状的分料斗7,进料斗8的上表面固定有一上阔下窄漏斗状的分料斗7,分料斗7的上口和进料斗8的下口贯通,且分料斗7的上表面和进料斗8的下表面的外轮廓一致,过滤筒4的一侧设有一方形的通孔形成风口14,风口14周围采用螺栓固定有一喇叭结构的扩风筒6,扩风筒6为左右通透结构,扩风筒6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一风机5,过滤筒4的风口14对向位置同样设有一方形开口,方形开口的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一滤板12,滤板12上设有细密的网眼,过滤筒4上、滤板12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一倾斜向下的方形管道形成侧斜管道10,侧斜管道10的下开口设有一凸圈形成叶末口11,下料斗2的下开口设有一凸圈形成出料口3,分料斗7的前后两侧壁内部连接有分流板16,分流板16为两块相同的长板结构构成,两块长板结构上端固定连接,下端位于同一平面。

分料斗7、进料斗8连接的部位设有一方形的插孔,插孔内插载有一插板9。

下料斗2的下开口为了茶叶出料方便收集,为倾斜式的开口。

过滤筒4上非风口14处、滤板12处的侧面上设有一方形开口,方形开口处通过铰链设有一门板形成清理板13,清理板13上设有把手和门锁。

下料斗2的一侧面上设有一开口形成观测孔15,观测孔15上通过螺栓固定有一玻璃制成的护板。

分流板16的上部为板顶,板顶数量为一,分流板16的下部为板底,板底的数量为二,分流板16的数量为十组,分为四层,每层的分流板16的分布数量自上而下分别为一二三四,其中上方分流板16刚好位于下方两个分流板16的正中间位置上方。

使用时,在叶末口11和出料口3处添加承接装置,将插板9插入以封闭分料斗7和进料斗8之间的通道,再往进料斗8内置入需要分离叶末的茶叶,利用导线为风机5连接电源,风机5开始往过滤筒4内出风工作,再抽出插板9,进料斗8内的茶叶因为重力进入到分料斗7,茶叶落在分料斗7中的分流板16上,分流板16茶叶经过分流板16逐级呈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的形式将茶叶分散的从分料斗7落入到过滤筒4内,利用分流板将茶叶进行初步分散,并且逐级下落的茶叶也会因为分流板16的逐级下落,抖掉大部分茶叶上粘附的茶叶末,扩风筒6用于将风机5的出风均匀扩散至过滤筒4内,在风机5的出风作业下,大部分茶叶会被吹散成单体状,进一步将茶叶和的茶叶末进行分离,质量较重的茶叶会因为重力直接下落至下料斗2内,并从出料口3出料由承接装置收集(风机5的风力值因为茶叶的分级标准,茶叶末的基本重量因为品种关系也不一致,所以对风机5的风力值的大小不做限定),质量较轻的茶叶末会被风力吹至滤板12侧,由滤板12过滤后进入到侧斜管道10内,茶叶末经过侧斜管道10运输到达叶末口11,由承接装置收集,滤板12用于防止合格的部分茶叶被风力扰动吹至侧斜管道10,增加传统风选技术的风选精度(滤板12上细密的网眼因为茶叶的分级标准,茶叶末的粒度判定范围也不一致,所以对滤板12上网眼的大小不做限定),清理板13用于打开后清理滤板12,观测孔15用于观察出料情况,检测分离质量和出料速度、以及内部拥堵简单排查,防止下料过快发生拥堵。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