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69667发布日期:2021-08-13 19:2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testhandlerforelectroniccomponent)。



背景技术:

测试用分选机(testhandler)是对通过规定制作工艺制作的半导体器件等电子部件提供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将电子部件按等级进行分类的设备。这种测试用分选机是通过将电子部件电连接至测试器(tester)来对半导体器件等电子部件进行测试。

另一方面,为了将多个电子部件电连接至测试器,有必要对应测试器的连接部分排列多个电子部件。因此,能够在将电子部件连接至测试器之前,在具有规定排列的测试托盘(testtray)中装载多个电子部件之后进行测试。然而,通过规定制作工艺制作的多个电子部件通过装载于用户托盘(customertray)进行供给,并为了对其进行测试,有必要从用户托盘中引出多个电子部件后移送至测试托盘。

但是,当多个电子部件同时从用户托盘移送至测试托盘时,会出现问题。具体地,与测试器相对应地制作放置多个测试托盘的电子部件的凹口(pocket)之间的间距,这些测试托盘的凹口之间的间距可能不同于用户托盘中放置多个电子部件的凹口之间的间距。因此,无法将多个电子部件直接从用户托盘移送至测试托盘,并且在将多个电子部件移送至测试托盘之前,需要对应测试托盘的凹口之间的间距来调整多个电子部件的间距。

因此,需要一种设备,其能够通过从用户托盘中引出多个电子部件,并将所述多个电子部件对应测试托盘的凹口之间的间距来调整彼此之间的间距后转载至测试托盘,使得多个电子部件连接至测试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背景提供了一种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其能够通过从用户托盘中引出多个电子部件,并将所述多个电子部件对应测试托盘的凹口之间的间距来调整后转载至测试托盘。

另外,提供一种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其通过在移送途中调整凹口之间的间距,可以提高物流循环速度,并提高分选机的效率。

另外,提供一种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其能够容易地结合以及分离凹口与凹口支撑体,以对应各种尺寸的电子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其中,包括:堆垛机部,用于保管装载有多个电子部件的用户托盘;手部,用于在手部移送区域内支撑并移送放置于所述用户托盘中的多个所述电子部件;间距调整梭,构成为将来自所述手部的多个所述电子部件在梭移送区域内沿规定路径从一侧移送至另一侧,其中,所述一侧中的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同于所述另一侧中的所述多个电子部件之间的间距;夹紧器,可用于在夹紧器移送区域内从所述间距调整梭的所述另一侧把持多个所述电子部件并进行移送;测试托盘,所述测试托盘中可放置通过所述夹紧器移送的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以及压机模块,可用于将放置于所述测试托盘中的多个所述电子部件向测试托盘加压,所述梭移送区域的所述一侧与所述手部移送区域重叠,所述梭移送区域的所述另一侧与所述夹紧器移送区域重叠。

另外,提供一种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其中,所述梭移送区域内的所述规定路径包括在沿着平行于假想面的方向移送所述多个所述电子部件的期间从所述一侧接近到所述另一侧的接近路径,所述间距调整梭以多个所述电子部件沿平行于假想面的方向放置的状态移送多个所述电子部件。

另外,提供一种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其中,所述手部与所述夹紧器可构成为使所述手部移送区域与所述夹紧器移送区域彼此不重叠。

另外,提供一种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其中,还包括多个凹口单元,所述多个凹口单元中可放置多个所述电子部件,所述多个凹口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凹口单元以及多个第二凹口单元,所述间距调整梭包括:第一凸轮部,所述第一凸轮部具有多个三维引导路径,所述多个三维引导路径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凹口单元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二凸轮部,所述第二凸轮部具有多个三维引导路径,所述多个三维引导路径用于调整所述第二凹口单元之间的间距,其中,所述第一凸轮部与所述多个第一凹口单元为沿所述规定路径一起移动的结构,所述第二凸轮部与所述多个第二凹口单元为沿所述规定路径一起移动的结构。

另外,提供一种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其中,所述间距调整梭,多个所述凹口单元包括:凹口,用于提供放置所述电子部件的空间;凹口支撑体,用于可拆卸地支撑所述凹口;以及凸轮从动件,所述凸轮从动件与所述引导路径啮合,多个所述引导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在一端和另一端之间具有弯曲部,多个所述引导路径的所述一端之间的距离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用户托盘中的电子部件之间的间距相同,多个所述引导路径的所述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与所述测试托盘中的电子部件之间的间距相同的同时大于所述第一间距,多个所述引导路径的所述弯曲部之间的距离具有第三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间距并小于所述第二间距,当所述凸轮从动件与所述引导路径的所述另一端啮合时,所述凹口支撑体选择性解除对所述凹口的支撑。

另外,提供一种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其中,还包括多个凹口单元,所述多个凹口单元中可放置多个所述电子部件,所述多个凹口单元包括凹口,所述凹口包括挂钩以及凹口框,所述挂钩用于提供可放置电子部件的空间,并选择性固定所述电子部件;所述凹口框用于支撑所述挂钩,所述间距调整梭包括自由调整器,所述自由调整器用于相对于所述凹口框进行进退,以解除多个所述挂钩对于所述电子部件的固定。

另外,提供一种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其中,所述间距调整梭包括:升降模块,用于升降多个所述凹口单元以及所述第一凸轮部;以及移动模块,用于使多个所述凹口单元、所述第一凸轮部以及所述第二凸轮部向与通过所述升降模块进行升降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往返移动,所述移动模块在所述第一凸轮部通过所述升降模块下降时,使所述第二凸轮部沿一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一凸轮部沿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升降模块在所述第一凸轮部与所述第二凸轮部通过所述移动模块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时,使所述第一凸轮部上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能够通过从用户托盘中引出多个电子部件,并将所述电子部件对应测试托盘的凹口之间的间距来调整后转载至测试托盘的效果。

另外,具有通过在移送途中调整凹口之间的间距,可以提高物流循环速度,并提高分选机效率的效果。

并且,具有能够容易地结合以及分离凹口与凹口支撑体,以对应各种尺寸的电子部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手部的立体图;

图3a为图1的间距调整梭以及凹口单元的立体图;

图3b为沿图3a的a-a'线切割的剖视图;

图3c为图3a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图3a的俯视图;

图5为图通过图3a的间距调整梭来调整凹口单元的间距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通过图3a的间距调整梭来调整凹口单元的间距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3a的凸轮模块的俯视图;

图8a为图1的凹口单元的立体图;

图8b为沿图8a的b-b'线切割的剖视图;

图9a为图8a的凹口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9b为图8a的把持模块结合至其它凹口框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a的仰视立体图;

图11为图1的夹紧器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的把持单元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1的夹紧器旋转状态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的夹紧器把持放置于凹口单元上的电子部件的状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体现本发明的思想的具体实施例。

同时,在说明本发明的过程中,在判断为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使本发明的主旨不清楚的情况下,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并且,当一种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连接”、“支撑”、“结合”时,可以理解为与其他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支撑、结合,也可以理解为中间存在其他结构要素。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只要在文脉上并未特殊表示,单数的表现包括复数的表现。

并且,包括第一、第二等序数的术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结构要素,但相应的构成要素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使用这些术语的目的仅在于将一个结构要素与其它结构要素区分。

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的含义为具体化特征特性、区域、整数、步骤、动作、要素和/或成分,而并非排除其它存在或附加的特征特性、区域、整数、步骤、动作、要素、成分和/或群。

并且,显然,在本说明书中,上侧、下侧、前侧等的表现以附图为基准进行说明,若对应对象的方向变更,则可以进行不同表现。另一方面,本说明中的上下方向可以是图1的z轴方向。也即,上侧方向可以是+z轴方向,下侧方向可以是-z轴方向。并且,前后方向是图1的x轴方向。也即,后侧方向可以是+x轴方向,前侧方向可以是-x方向。并且,左右方向可以是图1的y轴方向,也即,右侧方向可以是+y轴方向,左侧方向可以是-y轴方向。

以下,参照附图,将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1可移送装载于用户托盘t的电子部件,使得与测试器(未图示)接触。并且,可移送通过测试器测试完的电子部件并将其装载至用户托盘t。该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1)可包括支撑体100、堆垛机部200、手部300、间距调整梭400、凹口单元500、夹紧器600、测试托盘700以及压机模块800。

支撑体100可支撑堆垛机部200以及手部300,并可提供可装载并移送用户托盘t的空间。另外,支撑体100中可形成开口部110,以使装载有电子部件的用户托盘向手部300暴露。当装载有电子部件的用户托盘t位于开口部110的内测时,手部300可将电子部件从用户托盘t移送至间距调整梭400。另一方面,支撑体100还可包括升降器(未图示),所述升降器用于将用户托盘t从堆垛机部200移送至开口部110的内测。

堆垛机部200可保管装载电子部件的用户托盘t。该堆垛机部200可支撑于支撑体100。另外,装载于堆垛机部200的用户托盘t可通过升降器移送至支撑体100的开口部110,或可从开口部110重新移送至堆垛机部200。

参照图2,手部300可支撑多个装载于用户托盘t的电子部件,并将所述电子部件移送至间距调整梭400。该手部300可同时移送多个电子部件。该手部300在规定区域内可移送多个电子部件。另外,手部300可以由移送轨道(未图示)支撑并移动,并且可以在开口部110上侧从用户托盘t支撑多个电子部件。该手部300移送电子部件的区域可定义为手部移送区域。手部移送区域在间距调整梭400的一侧(例如,前侧)与梭移送区域重叠,但可与后述的夹紧器移送区域不重叠。该手部300将被支撑的电子部件向间距调整梭400移送,从而将所述被支撑的电子部件放置于间距调整梭400的后述的凹口(pocket)510中。多个手部300可设置有多个,多个手部300可包括第一手部301以及第二手部302。

第一手部301以及第二手部302可将电子部件从用户托盘t移送至间距调整梭400。该第一手部301以及第二手部302可将多个电子部件移送至间距调整梭400,第一手部301以及第二手部302可将电子部件彼此交替地移送至间距调整梭400。例如,在第一手部301将电子部件移送至后述的第一凸轮部411的期间,第二手部302可从用户托盘t支撑电子部件并准备将电子部件移送至间距调整梭400。另外,当后述的第一凸轮部411和后述的第二凸轮部412的位置被互换时,第二手部302可以将电子部件移送至第二凸轮部412。在该第二手部302移送电子部件期间,第一手部301支撑电子部件并准备将电子部件移送至间距调整梭400。

另一方面,手部300可包括手部主体310以及拾取模块320。

手部主体310可支撑多个拾取模块320。该手部主体310支撑于移送轨道,从而在开口部110的上侧区域和间距调整梭400的凹口510的上侧区域中进行往返移动。

拾取模块320可支撑电子部件。该拾取模块320可支撑于手部主体310,使得相对于手部主体310进行升降。也即,拾取模块320可通过相对于手部主体310进行下降,从而支撑电子部件,并且当支撑电子部件时,可相对于手部主体310进行升高。另外,可设置有多个拾取模块320,多个拾取模块320可以由手部主体310支撑,并且沿一方向彼此以规定距离间隔。该多个拾取模块320之间的距离可与放置于用户托盘t上的电子部件之间的距离相同。因此,多个拾取模块320可以从用户托盘t支撑并移送多个电子部件,而无需调节它们之间的间距。其中,放置于用户托盘t中的电子部件之间的间距以及多个拾取模块320之间的间距可以是第一间距a。

另外,对于多个拾取模块320,作为示例可以设置有八个拾取模块320。然而,这仅仅是示例,可提供任意数量的拾取模块320,因此本发明的精神不限于此。另外,多个拾取模块320可以同时或单独支撑多个电子部件。作为更详细的示例,多个拾取模块320可同时支撑多个电子部件,或多个拾取模块320中的一部分首先支撑一部分多个电子部件后,另一部分拾取模块320可支撑其他一部分电子部件。

另一方面,在拾取模块320中,可以根据待支撑的电子部件的尺寸来使用多个拾取模块320中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例如,当待支撑的电子部件的尺寸小时,八个拾取模块320中的所有模块可用于分别支撑八个电子部件。作为另一示例,当要支撑的电子部件的尺寸大于多个拾取模块320之间的间距时,可以使用八个拾取模块320中的四个拾取模块320。也即,一号拾取模块320、三号拾取模块320、五号拾取模块320以及七号拾取模块320可分别支撑四个电子部件,二号拾取模块320、四号拾取模块320、六号拾取模块320以及八号拾取模块320可不支撑电子部件。其中,一号至八号拾取模块320为将支撑于手部主体310的八个拾取模块320以从最外侧依次配置的顺序来命名的一号至八号拾取模块320。然而,即使当八个拾取模块320支撑四个尺寸大的电子部件时,所有八个拾取模块320也可以支撑四个电子部件。作为另一示例,当要支撑的电子部件的尺寸进一步增大时,未使用的拾取模块32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及以上。换句话说,仅一号拾取模块320、四号拾取模块320以及七号拾取模块320可以分别支撑三个电子部件。这样,拾取模块320可以根据要支撑的电子部件的尺寸来从多个拾取模块320中仅使用任意数量的拾取模块320。

另外,拾取模块320支撑电子部件的方法可以有各种公知技术。例如,拾取模块320可以直接把持电子部件。作为另一示例,拾取模块320可以通过真空压力的吸附来支撑电子部件。然而,这仅仅是示例,并且不限制本发明的精神。

拾取模块320可以根据所支撑的电子部件的长度来可替换另一个拾取模块320。该拾取模块320可包括:结合部321,其提供拾取模块320中与手部主体310结合的部分;以及拾取器322,其提供支撑电子部件的部分。

结合部321可选择性地结合至手部主体310。当需要交替拾取模块320时,这些结合部321可从手部主体310分离。另外,结合部321可以支撑一个及以上拾取器322。例如,当支撑长度短的电子部件时,具有一个拾取器322的结合部321可结合至手部主体310。作为另一示例,当支撑长度长的电子部件时,具有两个及以上拾取器322的结合部321可结合至手部主体310。因此,拾取模块320可通过根据所支撑的电子部件的长度来将具有所需数量的拾取器322的结合部321安装至手部主体310中,从而可替换为其它拾取模块320。

参照图3a和图4,间距调整梭400可以沿着规定路径将电子部件从一侧(例如,前侧)移送至另一侧(例如,后侧)。设于间距调整梭400中的规定路径可包括接近路径,所述接近路径在沿着平行于假想面的方向移送多个电子部件期间,从梭移送区域内的一侧接近至另一侧。另外,间距调整梭400可以以多个电子部件沿平行于该假想面的方向放置的状态移送多个电子部件。例如,该接近路径可以是沿着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移送多个电子部件的路径,并且当假象面是水平面时,电子部件可以在与水平面平行放置(卧状)的同时进行移送。

另外,该间距调整梭400移送电子部件的区域可定义为梭移送区域。

间距调整梭400可以调整由手部300移送的多个电子部件之间的间距。在一侧中放置于间距调整梭400的电子组件之间的间距可以与在另一侧中放置于间距调整梭400的电子组件之间的间距不同。例如,放置于间距调整梭400中的电子部件之间的间距可以随着电子部件从一侧(前侧)移送至另一侧(后侧)而变的更宽。

间距调整梭400可使放置有电子部件的凹口单元500往返移动,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来调整多个电子零件之间的间距。该间距调整梭400可以对应于支撑电子部件的多个拾取模块320之间的间距来调整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因此,拾取模块320可以从用户托盘t移送多个电子部件并将其放置在多个凹口510中时,无需调整彼此间的间距。其中,与多个拾取模块320之间的间距相对应调整的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可以是第一间距a。另外,该第一间距a可以与用户托盘(t)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多个电子部件之间的间距相同。

另外,间距调整梭400可对应于多个凹槽来调整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其中所述凹槽形成在可放置电子部件的后述的测试托盘700中。另外,间距调整梭400对应于多个把持单元620之间的间距来调整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其中所述多个把持单元620在夹紧器600侧中支撑电子部件。其中,形成在测试托盘700中的多个凹槽之间的间距以及多个把持单元620之间的间距可以是第二间距b。而且,间距调整梭400可将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调整为第二间距b。该间距调整梭400可包括凸轮模块410、基底部420、升降模块430以及移送模块440。

凸轮模块410可调整由手部300移送的多个电子部件之间的间距。该凸轮模块410以规定轴为中心旋转,使得放置有多个电子部件的凹口单元500沿直线移动。例如,凸轮模块410沿一方向旋转,使得多个凹口单元500沿一方向直线移动;凸轮模块410沿另一方向旋转,使得多个凹口单元500沿另一方向直线移动。而且,凸轮模块410可通过升降模块430以及移送模块440中一个及以上从规定位置移送到另一位置,在移送期间可调整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该凸轮模块410可通过移送模块440从手部移送区域移送到夹紧器移送区域。另外,当凸轮模块410位于前侧(手部移送区域)时,将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调整为第一间距a,当凸轮模块410位于后侧(夹紧器移送区域)时,将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调整为第二间距。这些凸轮模块410可包括第一凸轮部411以及第二凸轮部412。

第一凸轮部411调整后述的多个第一凹口单元501之间的间距。其中,在多个凹口单元500中由第一凸轮部411移送的凹口单元500定义为第一凹口单元501。该第一凸轮部411可以使第一凹口单元501在后述的第一基底424上滑动。该第一凸轮部411可具有三维引导路径413,所述三维引导路径413用于调整多个第一凹口单元501之间的间距。

另外,第二凸轮部412调整后述的多个第二凹口单元502之间的间距。其中,在多个凹口单元500中由第二凸轮部412移送的凹口510定义为第二凹口单元502。该第二凸轮部412可以使第二凹口单元502在后述的第二基底425上滑动。该第二凸轮部412可具有三维引导路径413,所述三维引导路径413用于调整多个第二凹口单元502之间的间距。

该第一凸轮部411可通过升降模块430来进行升高或下降,并且可通过移送模块440来在前后方向进行移动。另外,第二凸轮部412可通过传送模块440来在前后方向进行移动。该第一凸轮部411以及第二凸轮部412可沿相反的方向移动。也即,当第一凸轮部411向前侧移动时,则第二凸轮部412向后侧移动,当第一凸轮部411向后侧移动时,则第二凸轮部412向前侧移动。

第一凸轮部411和第二凸轮部412可通过升降模块430和移送模块440来沿规定路径移动。该规定路径可包括第一凸轮部路径以及第二凸轮部路径。第一凸轮部路径是间距调整梭400的电子部件通过第一凸轮部411和第一基底424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的路径,第二凸轮路径是间距调整梭400的电子部件通过第二凸轮部412和第二基底425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的路径。

以下,参照图5,对第一凸轮部路径进行进一步具体说明。

首先,第一凸轮部411位于手部300侧,且第一凹口单元501中可放置电子部件。当第二凸轮部412位于夹紧器600侧时,连接至第一凸轮部411的多个第一凹口单元501可通过第一凸轮部411调整为与多个拾取模块320的间距相对应的第一间距a。而且,连接至第二凸轮部412的多个第二凹口单元502可通过第二凸轮部412调整为与多个把持单元620的间距相对应的第二间距b。此时,可通过手部300将多个电子部件放置在多个第一凹口单元501中,并可通过夹紧器移送放置于多个第二凹口单元502中的多个电子部件。因此,第一凹口单元501处于放置有电子部件的状态,第二凹口单元502中由于没有放置电子部件,因此处于空的状态(参照图5a)。

之后,第一凸轮部411相对于第二凸轮部412进行下降(参照图5b)。

当第一凸轮部411下降时,第一凸轮分411可向后侧移动,第二凸轮部412可向前侧移动。此时,第一凸轮部411在向后侧移动期间将多个第一凹口单元501之间的间距调节为第二间距b,当第二凸轮部412在向前侧移动期间将多个第二凹口单元502之间的间距调节为第一间距a,(参照5c)。

当第一凸轮部411向后侧移动时,第一凸轮部411相对于第二凸轮部412进行上升(参照图5d)。

当第一凸轮部411上升时,夹紧器600可对放置于多个第一凹口单元501中的多个电子部件进行把持并移送至测试托盘700中,并且手部300可将电子部件从用户托盘t移送至多个第二凹口单元502中。

以下,参照图6,对第二凸轮部路径进行进一步具体说明。

首先,多个第一凹口单元501可处于彼此间距被调整为第二间距b的状态,且凹口510内部可处于空的状态。另外,多个第二凹口单元502可处于彼此间距被调整为第一间距a的状态,且凹口510内部可处于放置有电子部件的状态(参照图6a)。

之后,第一凸轮部411相对于第二凸轮部412进行下降(参照图6b)。

当第一凸轮部411下降时,第二凸轮部412可向后侧移动,而第一凸轮部411可向前侧移动。此时,第一凸轮部411在向前侧移动期间将多个第一凹口单元501之间的间距调节为第一间距a,当第二凸轮部412在向后侧移动期间将多个第二凹口单元502之间的间距调节为第二间距b,(参照6c)。

若第二凸轮部412向后侧移动,则第一凸轮部411进行上升(参照图6d)。

当第一凸轮部411上升时,手部300可将多个电子部件放置于多个第一凹口单元501中,并且夹紧器600可对放置于多个第二凹口单元502中的多个电子部件进行把持并移送至测试托盘700中。

这样,第一凸轮部分411、第二凸轮部分412、手部300以及夹紧器600通过反复进行一系列过程,从而可将多个电子部件从用户托盘t中移送至测试托盘700。另外,第一凸轮部分411、第二凸轮部分412、手部300以及夹紧器600反复进行与如上所述的过程相反的过程,从而可将测试完成的电子部件从测试托盘700中移送至用户托盘t。

另外,参照图7,凸轮模块410中可形成有引导路径413,其中所述引导路径413用于引导凹口单元500对该凸轮模块410的相对移动。也即,虽然凸轮模块410和凹口单元500沿着规定路径一起移动,但凸轮模块410和凹口单元500对彼此可进行相对移动。另外,可设置有多个引导路径413以引导多个凹口单元500的移动。该引动路径413可在三维空间中延伸。引导路径413可形成为沿第一凸轮部411和第二凸轮部412的周向延伸,并向第一凸轮411以及第二凸轮412的轴方向(例如,图7的左右方向)弯曲。另外,引导路径413可以在一端和另一端之间具有弯曲部413a。该弯曲部413a可以是引导路径413中改变引导路径413弯曲方向的部分。另外,多个引导路径413可以形成在凸轮模块410中以沿轴方向彼此间隔。另一方面,可将后述的凹口支撑体520的凸轮从动件521b插入至引导路径413中。这样,由于在凸轮从动件521插入到引导路径413中的状态下凸轮模块410进行旋转,从而可根据凸轮模块410的旋转使凹口单元500沿一方向移动。其中,凸轮模块410的周向是指凸轮模块410的圆周方向,凸轮模块410的轴方向是指凸轮模块410旋转的规定轴方向。

另一方面,多个引导路径413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可以具有第一间距a。因此,当凸轮模块410沿一个方向旋转,使得凹口单元500的凸轮从动件521b位于引导路径413的一端时,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可调整为第一间距a。

另外,多个引导路径413的另一端之间的间距可以具有比第一间距a长的第二间距b。因此,当凸轮模块410沿另一个方向旋转,使得凹口单元500的凸轮从动件521b位于引导路径413的另一端时,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可调整为第二间距b。另外,当凸轮从动件521b与引导路径413的另一端接合时,凹口支撑体520可以选择性地解除对凹口510的支撑。

另外,多个引导路径413的弯曲部413a之间的距离可以具有比第一间距a长且比第二间距b短的第三间距c。因此,当凸轮模块410以规定角度旋转,使得凹口单元500的凸轮从动件521b位于引导路径413的弯曲部413a时,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可调整为第三间距c。

这样,凸轮模块410可通过旋转来将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可调整为第一间距a、第二间距b以及第三间距c中的任意一种间距。

重新参照图3a以及图4,基底部420可支撑凸轮模块410,并可提供凹口单元500滑动的部分。该基底部420可包括基板421、自由调整器422以及加压部423。

基板421可支撑凸轮模块410、自由调整器422、加压部423以及凹口单元500。另外,基板421中可具有供凹口单元500可滑动的轨道(未图示)。这样,多个凹口单元500可通过凸轮模块410的旋转而沿着基板421滑动。

参照图3b和3c,自由调整器422可构成为能够进行对基板421接近或后退的移动。例如,自由调整器422可相对于基板421进行升降。另外,自由调整器422加压后述的凹口单元500的按压部件522,从而能够将后述的把持部件513切换为打开状态。也即,当自由调整器422上升并加压按压部件522时,按压部件522上升使得与按压部件522连通的开放连杆524加压把持部件513,从而解除把持部件513对电子部件的固定。该自由调整器422可通过按压构件522和开放连杆524加压把持部件513的一侧,并且当加压把持部件513的一侧时,把持部件513的另一侧可旋转规定角度,从而解除对电子部件的固定。其中,把持部件513的打开状态是指,为了使电子部件可放置于凹口510的放置部511a中或从放置部511a中脱离,而不位于放置部511a上侧的状态,其中所述放置部511a将在后面进行描述。例如,当手部300和夹紧器600之一将电子部件放置于凹口单元500中时,自由调整器422可加压按压部件522,从而使得把持部件513切换成打开状态。

另外,当凹口单元500中放置电子部件使得自由调整器422下降时,把持部件513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可将电子部件可固定至凹口510中。其中,把持部件513的关闭状态是指,把持部件513为了防止放置于凹口510中的电子部件从凹口510中脱离而使得把持部件513的一部分位于凹口510的放置部511a上侧的状态,其中所述放置部511a将在后面进行描述。这样,通过自由调整器422相对于基板421的升降,可使得把持部件513切换至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另一方面,作为例如,自由调整器422的形状可以由多个长板或条构成,而且多个条可通过单独的气缸来进行升降。作为另一个施例,自由调整器422可以为多个条整体形成的“口”字形四角框,并通过一个气缸来进行升降。这样,无论凹口单元500位于自由调整器422中的何处,只要自由调整器422的形状能够打开或关闭如上所述的把持部件513,则可以改变其形状。该自由调整器422的上升或下降可以由升降气缸(未图示)来驱动。

另一方面,自由调整器422可包括第一按压部422a,第二按压部422b以及接口部422c。

第一按压部422a和第二按压部422b可以向凹口510升降以加压凹口510的按压部件522。该第一按压部422a和第二按压部422b可以同时升降,并可以一起加压按压部件522。另外,第一按压部422a和第二按压部422b可以通过接口部422c连接,且第一按压部422a、第二按压部422b以及接口部422c可以一体形成。但是,本发明的精神并不仅限于此,第一按压部422a和第二按压部422b可以分开设置,也可以设置成通过单独地升降来加压按压部件522。

加压部423可以加压凹口单元500的杠杆523,其中所述杠杆523在后面进行描述。另外,当杠杆523位于加压部423的上侧时,加压部423可朝杠杆523上升,使得杠杆523位于加压部423之间。这样,加压部423可以通过朝杠杆523上升来加压杠杆523,从而使凹口510和凹口支撑体520分离。该加压部423可以通过辊升降气缸(未图示)上升。例如,加压部423可以是辊。虽然在本说明书中由辊表示加压部423,但这仅仅是示例,可以通过能够加压杠杆523的其它已知结构来替换本说明中的辊。

另外,加压部423可以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加压部423可以在基板421中间隔设置。该多个加压部423可设置为对应于多个凹口单元500的彼此间距被调整为第二间距b时的位置。例如,当多个凹口单元500被调整为第二间距b时,凹口单元500可位于加压部423的上侧。此时,加压部423可以上升并按压杠杆523以分离凹口510和凹口支撑体520。这样,由于凹口单元500为在彼此间最大远离的第二间距b时可被加压部423分离成凹口510以及凹口支撑体520的结构,从而凹口510可从小凹口510到大凹口510中任意大小的凹口510中变更。

另一方面,基底部420可包括多个基底,多个基底可包括第一基底424以及第二基底425。每个第一基底424以及第二基底425可包括基板421、自由调整器422以及加压部423。第一基底424支撑第一凸轮部411,使得第一凸轮部411可相对于第一基底424进行移动,且设置有多个第一凹口单元501滑动的部分。第二基底425支撑第二凸轮部412,使得第二凸轮部412可相对于第二基底425进行移动,且设置有多个第二凹口单元502滑动的部分。

升降模块430可以相对于第二凸轮部412和第二基底425升高或降低第一凸轮部411和第一基底424。该升降模块430可以连接到第一基底424。另外,当第一凸轮部411和第一基底424,与第二凸轮部412和第二基底425通过移送模块440向彼此相反方向移动时,升降模块430可升降第一凸轮部411以及第一基底424。

移送模块440可以使凸轮模块410和基底部42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该移送模块440在第一凸轮部411与第一基底424下降时,将第二凸轮部412与第二基底425向一方向移动,并将第一凸轮部411以及第一基底424向另一方向移动。

参照图8a,凹口单元500中可设置有放置电子部件的部分。另外,凹口单元500可与凸轮模块410一起沿规定路径移动。该凹口单元500可设置有多个,且可包括多个第一凹口单元501以及第二凹口单元502。该多个第一凹口单元501为可与第一凸轮部411一起沿规定路径移动的结构,多个第二凹口单元502为可与第二凸轮部412一起沿规定路径移动的结构。另外,多个第一凹口单元501为可在第一基底424上滑动的结构,多个第二凹口单元502为可在第二基底425上滑动的结构。

另外,多个凹口单元500可在基底部420上滑动,且通过凸轮模块410可调整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该凹口单元500可包括凹口510以及凹口支撑体520。

参照图9a、图9b以及图10,凹口510中可设置有放置电子部件的空间。该凹口510可选择性的结合至凹口支撑体520,并根据待测试的电子部件的大小来进行替换。因此,通过从凹口支撑体520分离凹口510来进行替换,从而可以将各种尺寸的电子部件放置于凹口510中。另外,对应于凹口510的替换,凹口支撑体520可替换成其他大小的凹口支撑体520。因此,即使凹口支撑体520对应于凹口510的大小替换成其他凹口支撑体520,只要能够维持后述的凸轮从动件521b的大小,就可选择性地与凸轮模块410结合。

该凹口510可包括凹口框511、结合突起512、把持模块513、514、515、把持部件513、第一把持部件支撑体514以及第二把持部件支撑体515。

凹口框511可以与电子部件接触,并包括放置部511a、框壁部511b以及框主体511c,其中,放置部511a为放置电子部件的部分,框壁部511b以及框主体511c从放置部511a突出形成,并防止电子部件从放置部511a的脱离。

放置部511a设置有可放置电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部分。也即,放置部511a中可放置有电子部件中未附有芯片的基底的一部分。该放置部511a可从框壁部511b突出形成。另外,放置部511a从放置基底面511c-2突出形成,使得放置于放置部511a的电子部件的芯片部分与放置基底面511c-2以规定距离间隔。因此,当电子部件放置于放置部511a时,电子部件与放置基底面511c-2之间会形成规定的空间,并可防止放置基底面511c-2对电子部件的芯片部分造成损伤。例如,pcb(printedcircuitboard)基板的情况下,平坦的基板上可承载具有不同高度、长度以及宽度的多个芯片。该多个芯片可能由于外部冲击而容易损坏,并且有可能在基板移送期间与其他载体接触而损坏。因此当基板以卧状形态移送时,有必要在芯片部分不与载体接触的情况下进行移送。

框壁部511b从框主体511c突出形成,并可防止放置于放置部511a的电子部件从放置部511a脱离。也即,框壁部511b可形成放置部511a以及台阶,以防止电子部件从放置部511a脱离。另外,框壁部511b为了形成该台阶,而在比起放置部511a从框主体511c中心靠近外侧的位置处由框主体511c支撑。该框壁部511b可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框壁部511b沿框主体511c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可插入夹紧器600的插入空间s。例如,插入空间s可设置于第一壁部511b-1与第二壁部511b-2之间。多个框壁部511b可形成于框主体511c中,使得避免与夹紧器600的把持部622产生干扰。也即,框壁部511b可形成在对应于电子部件不被把持部622把持的部分的框主体511c中。

框壁部511b可包括第一壁部511b-1、第二壁部511b-2、第三壁部511b-3、第四壁部511b-4、第五壁部511b-5以及第六壁部511b-6。

第一壁部511b-1、第二壁部511b-2以及第三壁部511b-3可以以第一中心线c1为基准配置于一侧,其中,所述第一中心线c1经过框主体511c的中心并沿框主体511c的宽度方向延伸。另外,第四壁部511b-4、第五壁部511b-5以及第六壁部511b-6可以以第一中心线c1为基准配置于另一侧。其中,宽度方向可以为图14的y轴方向,长度方向可以为图14的x轴方向。

另外,第一壁部511b-1、第二壁部511b-2、第三壁部511b-3、第四壁部511b-4、第五壁部511b-5以及第六壁部511b-6可以以第二中心线c2为基准配置于两侧,其中,所述第二中心线c2经过框主体511c的中心并沿框主体511c的长度方向延伸。例如,第一壁部511b-1、第二壁部511b-2、第三壁部511b-3、第四壁部511b-4、第五壁部511b-5以及第六壁部511b-6可以支撑框主体511c,使得彼此以第二中心线c2为基准对称。

该第一壁部511b-1、第二壁部511b-2、第三壁部511b-3、第四壁部511b-4、第五壁部511b-5以及第六壁部511b-6可以支撑框主体511c,使得对长度方向彼此以规定距离间隔。例如,为了形成把持部622把持电子部件的空间,沿第二中心线c2方向的第一壁部511b-1、第二壁部511b-2以及第三壁部511b-3的长度之和可小于沿第二中心线c2方向的第四壁部511b-4、第五壁部511b-5以及第六壁部511b-6的长度之和。为了把持电子部件,后述的把持部622可插入至该第一壁部511b-1与第二壁部511b-2之间的空间以及第三壁部511b-3与第四壁部511b-4之间的空间。这样,通过第一壁部511b-1与第二壁部511b-2之间的空间以及第三壁部511b-3与第四壁部511b-4之间的空间,把持部622在将电子部件把持并移送时不受凹口框511的干扰。

另外,框壁部511b可形成有倾斜部511e以及垂直部511f。该倾斜部511e可引导电子部件的移动,使得电子部件可放置于放置部511a。例如,倾斜部511e可形成为在与框壁部511b的延伸方向偏离的方向上延伸。也即,框壁部511b可形成为相对于从框架主体511c突出的方向以规定角度倾斜。因此,即使电子部件的一部分被放置于倾斜部511e上,电子部件也可以通过规定倾斜的倾斜部511e而滑动并放置在放置部511a中。

垂直部511f可形成于框壁部511b中与放置部511a相邻的部分。该垂直部511f可沿突出于放置部511a的方向延伸,使得放置部511a与框壁部511b形成台阶。例如,垂直部511f可形成为垂直于放置部511a。另外,放置于放置部511a中的电子部件中与放置部511a不接触的部分可被垂直部511f支撑。因此,可通过垂直部511f防止放置于放置部511a的电子部件的脱离。

框主体511c可支撑框壁部511b。另外,框主体511c中可形成有凹部511c-1以及放置基底面511c-2,其中所述凹部511c-1以及放置基底面511c-2中可插入穿过插入空间s的夹紧器600。

可设置有多个凹部511c-1,且多个凹部511c-1可形成为对于框主体511c的宽度方向比放置部511a的内侧末端更加凹进。其中,放置部511a的内侧末端是指放置部511a的端部中,对于框主体511c的宽度方向靠近框主体511c的中心侧的端部。另外,在框主体511c中对应插入空间形成凹部511c-1,且在框主体511c的宽度方向比插入空间更内侧中设置凹部511c-1。这样,由于在框主体511c的宽度方向比插入空间更内侧中设置多个凹部511c-1,从而夹紧器600可穿过插入空间s并插入至凹部511c-1来把持电子部件。

放置基底面511c-2可形成在框主体511c中的一面。例如,放置基底面511c-2可以为框主体511c的上表面中的一部分。该放置基底面511c-2中可突出形成有放置部511a。另外,当放置部511a中放置有电子部件时,放置基底面511c-2可与电子部件对向,且与电子部件间隔,使得电子部件与放置基底面511c-2之间形成规定空间。这样,由于放置基底面511c-2与放置于放置部511a的电子部件之间形成有规定空间,从而电子部件可以不接触放置基底面511c-2,也不会被放置基底面511c-2造成损伤。

另外,凹口框511中形成有防反向插入槽511d,所述防反向插入槽511d用于防止凹口510与凹口支撑体520反向结合。该防反向插入槽511d中可插入后述的防反向插入突起521a。另外,可以从凹口框511的下部引入形成防反向插入槽511d,而且防反向插入槽511d可以仅形成在凹口510的一侧。例如,可以以凹口框511中经过凹口框511的中心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轴为基准在仅一侧上形成防反向插入槽511d。另外,防反向插入槽511d可相对于凹口框511中所述长度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的轴中至少一个非对称形成。因此,当凹口510位于凹口支撑体520上以使得防反向插入槽511d对应于防反向插入突起521a时,凹口510可结合至凹口支撑体520。然而,当凹口510沿相反方向旋转以使得防反向插入槽511d与防反向插入突起521a位于相反方向时,凹口510和凹口支撑体520由于受到防反向插入突起521a与凹口框511之间的干扰而无法结合。

结合突起512可以插入到后述的凹口支撑体520的结合槽524a中,从而使凹口510与凹口支撑体520结合。该结合突起512可以从凹口框511突出形成,且可具有与结合槽524a相对应的形状。该结合突起512中形成有从结合突起512的外周面突出形成的台阶。

把持模块513、514、515可安装在凹口框511中或从凹口框511中拆卸,当把持模块513、514、515安装在凹口框511中时,可以将电子部件固定至凹口框511。该把持模块513、514、515可设置有多个。另外,把持模块513、514、515可以从凹口框511中分离并结合至其它凹口框511中,其中,所述其它凹口框511中可放置与放置于凹口框511中的电子部件不同大小的电子部件。该把持模块513、514、515可包括把持部件513以及把持部件支撑体514、515。

把持部件513可以选择性地将放置于凹口框511中的电子部件固定至凹口框511,且可构成为为了将电子部件固定至凹口框511或从凹口框511解除固定而旋转。该把持部件513可防止放置于放置部511a中的电子部件从放置部511a中脱离。例如,把持部件513可具有钩或握把等形状。然而,这仅仅是示例,可以变更为各种能够将电子部件固定至凹口框架511的结构。

该把持部件513可设置有一个及以上,并支撑于第一把持部件支撑体514以及第二把持部件支撑体515。另外,当把持部件514、515结合至凹口框511时,可固定一个及以上把持部件513的对于凹口框511的相对位置。例如,一个及以上的把持部件513可配置于凹口框511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又例如,一个及以上的把持部件513可配置于凹口框511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又例如,一个及以上的把持部件513可配置于凹口框511的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这样,把持部件513可设置有任意数量,且可配置在相对于袋框511的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中一个及以上的方向的至少一侧。

另外,可设置有多个把持部件513,多个把持部件513的宽度可以彼此不相同。该多个把持部件513可配置于框主体511c,以像对于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具有彼此不相同的间距。另外,把持部件513可设置在未形成有插入空间s的多个壁部之间。例如,当插入空间s设置在第一壁部511b-11以及第二壁部511b-2之间时,把持部件513可设置在第二壁部511b-2以及第三壁部511b-3之间。这样,由于把持部件513设置在与插入空间s不同位置的壁部之间,从而在夹紧器600把持电子部件时不受把持部件513的干扰。

另外,如上所述,把持部件513可以通过自由调整器422来切换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例如,当自由调整器422上升并加压按压部件522时,由于被加压的按压部件522加压把持部件513的一侧,从而使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该把持部件513切换至打开状态时,把持部件513可相对于第一把持部件支撑体514以及第二把持部件支撑体515以规定角度旋转,使得把持部件513另一侧不位于放置部511a的上侧。因此,当把持部件513处于打开状态时,放置部511a中可放置电子部件,并可移送放置于放置部511a中的电子部件。

另外,若把持部件513处于打开状态时自由调整器422下降,则把持部件513可切换至关闭状态。例如,当自由调整器422下降导致按压部件522处于其原始位置时,把持部件513可相对于第一把持部件支撑体514以及第二把持部件支撑体515以规定角度旋转,使得把持部件51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放置部511a的上侧。因此,当把持部件513处于关闭状态时,放置于放置部511a中的电子部件可能不会从放置部511a中脱离。

该把持部件513在凹口510中放置有电子部件,或凹口510中没有电子部件时,其可处于关闭状态。另外,若有必要通过调整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来使手部300或夹紧器600将电子部件放置于凹口510中,或有必要移送放置于凹口510中的电子部件时,则把持部件513可切换至打开状态。

再参照图9b,第一把持部件支撑体514以及第二把持部件支撑体515可选择性的结合至凹口框511,并可支撑把持部件513。另外,第一把持部件支撑体514以及第二把持部件支撑体515中可形成把持部件513可贯通的孔。另一方面,凹口框511可替换成其他不同大小的口大框511,以便于放置不同大小的电子部件。此时,第一把持部件支撑体514以及第二把持部件支撑体515可从现有的凹口框511中分离后安装在其他凹口框511中。虽然本说明书中表示,把持部件支撑体514、515包括第一把持部件支撑体514以及第二把持部件支撑体515,但这只是一实施例,还可使用三个及以上的把持部件支撑体。因此,安装于凹口框511的把持部件支撑体可配置与第一把持部件514与第二把持部件515之间,以便于在凹口框511的宽度方向的边缘处配置把持部件513。

另一方面,把持部件支撑体514、515可构成为使得在相对于凹口框511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中至少一个方向的至少一侧中能够配置一个及以上把持部件513,且把持部件支撑体514、515可安装于凹口框511中。也即,由把持部件支撑体514、515决定把持部件513的数量以及凹口框511中固定把持部件513的位置。例如,可以将任意数量的把持部件513支撑于把持部件支撑体514、515中,且使用者可选择将具有所需数量的把持部件513的把持部件支撑体514、515安装至凹口框511中。另外,可使把持部件支撑体514、515根据凹口框511的大小来切换并安装至凹口框511中。作为更详细的示例,当凹口框511的长度较长时,沿长度方向配置有多个把持部件513的把持部件支撑体514、515可安装至凹口框511中。凹口支撑体520可支撑凹口510,且可选择性的与凹口510结合。也即,凹口支撑体520可以以可拆卸式支撑凹口510。该凹口支撑体520可支撑于基底部420,并可沿基底部420滑动。另外,可设置有多个凹口支撑体520,且多个凹口支撑体520可通过凸轮模块410调整彼此之间的间距。另一方面,虽然凹口支撑体520被描述为为了替换凹口510而与凹口510分离,然而也可以将凹口支撑体520直接替换为不同的尺寸。该凹口支撑体520可包括支撑体主体521,按压部件522,杠杆523以及开放连杆524。

支撑体主体521可支撑凹口510。该支撑体主体521可以设置有防反向插入突起521a,所述防反向插入突起521a能够防止凹口510和凹口支撑体520沿反方向结合。可将防反向插入突起521a插入至防反向插入槽511d中。另外,防反向插入突起521a可从支撑体主体521的上部突出形成,并可以仅形成在支撑体主体521的一侧。例如,可以以经过支撑体主体521的中心并沿长度方向延长的轴为基准,在支撑体主体521中的仅一侧上形成防反向插入突起521a。另外,防反向插入突起521a可相对于所述支撑体主体521中所述长度方向轴以及垂直于所述方向周的轴中至少一个非对称形成。当凹口510位于凹口支撑体520的上侧以使得防反向插入突起521a对应于防反向插入槽511d时,凹口510与凹口支撑体520可相结合。然而,当凹口支撑体520沿相反方向旋转使得防反向插入突出部521a和防反向插入槽511d位于相反方向时,由于防反向插入突起521a与凹口510之间的干扰,使得凹口510与凹口支撑体520无法相结合。

另一方面,虽然在本说明书中描述为在凹口框511中形成有防反向插入槽511d,并在凹口支撑体520中形成有防反向插入突起521a,但这仅仅是示例,也可以在凹口框511中形成突起,也可以在凹口支撑体520中形成突起。因此,防反向插入槽511d和防反向插入突起521a可构成为,当凹口510和凹口支撑体520在规定方向上彼此结合时,防反向插入槽511d和防反向插入突起521a彼此接合,当凹口510与凹口支撑体520配置于沿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时,防反向插入槽511d和防反向插入突起521a彼此不接合。

另外,支撑体主体521中可形成有能够与凸轮模块410的引导路径413接合的凸轮从动件521b。该凸轮从动件521b可插入至引导路径413中,并在凸轮模块410旋转时沿引导路径413滑动。这样,通过凸轮从动件521b根据凸轮模块410的旋转而沿引导路径413移动,使得凹口支撑体520可以在基底420上移动。另外,由于凸轮从动件521b与引导路径413接合并移动,从而凹口支撑体520可沿轴方向相对于凸轮模块进行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凸轮从动件521b可从支撑体主体521突出形成。也即,凸轮从动件521b可以从支撑体主体521面向凸轮模块410的一个表面突出,以便与引导路径413接合。

按压部件522可以为被自由调整器422加压而在一个方向上可移动的结构。该按压部件522被自由调整器422加压而上升,从而使把持部件513切换至打开状态。该按压部件522可形成为能够贯通支撑体主体521,而且按压部件522的一部分可以在支撑体主体521的一侧与自由调整器422接触。因此,按压部件522可以在支撑体主体521的一侧被自由调整器422加压。另外,按压部件522可以通过弹簧等部件移动至其原始位置。例如,当被已上升的自由调整器422加压的按压部件522由于自由调整器422下降而没有加压按压部件522时,按压部件522会在弹性部件的复原力的作用下移动至其原始位置。

参照图8b,杠杆523可防止凹口510从凹口支撑体520脱离。该杠杆523通过开闭来选择性地支撑凹口510。也即,当杠杆523关闭时,可以维持凹口510对凹口支撑体520的支撑,而当杠杆523打开时,可以解除凹口510对凹口支撑体520的支撑。该杠杆523可包括夹紧部523a、止动件523b以及支撑于支撑体主体521的旋转轴523c。

夹紧部523a被加压部423加压从而可相对于旋转轴523c沿一个方向旋转。当该夹紧部523a被加压部423加压时可沿一个方向旋转,以使得止动件523b无法干扰结合突起512。此时,凹口510与凹口支撑体520的结合可被解除。当解除加压部423对该夹紧部523a的加压时,夹紧部523a可处于其原始位置,并且可以在弹性部件523d的复原力的作用下旋转至其原始位置。

止动件523b可防止凹口510和凹口支撑体520分离。当夹紧部523a未被加压时,该止动件523b被结合突起512卡住,从而可维持凹口510与凹口支撑体520之间的结合。另外,当夹紧部523a被加压时,止动件523b可根据夹紧部523a的旋转而移动,从而可与结合突起512以规定距离间隔。另外,止动件523b可支撑于夹紧部523a。

弹性部件523d可以向夹紧部523a提供复原力。也即,当通过加压部423解除对沿一个方向旋转的夹紧部523a的加压时,弹性部件523d可通过复原力回到其原始位置。该弹性部件523d可支撑于支撑体主体521。例如,弹性部件523d可以是扭力弹簧(torsionspring)。

当凹口510的结合突起512插入至结合槽524a时,该杠杆523被结合突起512的台阶部分卡住,从而可防止凹口510从结合突起512脱离。通过该杠杆523可维持凹口510和凹口支撑体520之间的结合。

另外,杠杆523可被加压部423加压,使得凹口510和凹口支撑体520分离。例如,当杠杆523被加压部423加压时,凹口510的结合突起512可从凹口支撑体520的结合槽524a中脱离,并且由于结合突起512从结合槽524a中脱离,从而凹口510可从凹口支撑体520中脱离。因此,当需要替换凹口510时,将杠杆523移动至被加压部423加压的位置处,并将加压部423上升使得杠杆523位于加压部423之间,从而可以从凹口支撑体520替换凹口510。支撑体主体521可具有该杠杆523。

开放连杆524可以被按压部件522加压并可以加压把持部件513。另外,开放连杆524可随按压部件522的移动一起运动。例如,当自由调整器422上升并加压按压部件522时,开放连杆524可通过上升的按压部件522上升从而加压把持部件513。作为另一示例,当自由调整器422下降并使得按压部件522移动到原始位置时,开放连杆524可随按压部件522移动到原始位置。该开放连杆524可连接至按压部件522。然而,作为示例,开放连杆524可以与按压部件522一体形成。另外,当按压部件522下降时,开放连杆524可支撑于支撑体主体521。另一方面,在开放连杆524中可形成可插入凹口510的结合突起512的结合槽524a。由于该结合突起512通过结合槽524a插入至支撑体主体521中,从而可将凹口510与支撑体主体521结合。

夹紧器600可夹紧被间距调整梭400已调整间隔的多个电子部件并放置于测试托盘700中。该夹紧器600可夹紧多个电子部件并移送至测试托盘700。另外,在夹紧器600移送多个电子部件的期间,可维持多个电子部件之间的间距。夹紧器600可通过旋转放置于凹口510中的电子部件来竖立电子部件并放置于测试托盘700中。也即,由于夹紧器600是卧状形态,因此可通过旋转放置于凹口510中的电子部件,并将电子部件以立状形态放置于测试托盘700中。其中,电子部件的卧状形态是指电子部件处于躺卧状态,即电子部件的外周面中具有最大面积的一个表面对应于凹口510的放置部511a的状态。另外,电子部件的立状形态是指电子部件直立的状态,即电子部件的外周面中具有最窄面积的一个面与测试托盘接触700的状态。例如,立状形态可以是卧状形态的电子部件旋转90°的形态。该夹紧器600可包括夹紧器主体610,把持单元620以及旋转单元630。

参照图11,夹紧器主体610可支撑把持单元620以及旋转单元630。另外,夹紧器主体610可通过旋转单元630旋转。

把持单元620可把持电子部件。可以设置有多个该把持单元620以把持多个电子部件,并且多个把持单元620可支撑于夹紧器主体610。另外,把持单元620可根据通过旋转单元630旋转的夹紧器主体610而旋转。该把持单元620在把持被间距调整梭400已调整间距的多个电子部件时可面向前侧。另外,当把持单元620把持多个电子部件并位于测试托盘700的上侧时,把持单元620可被旋转单元630旋转而面向下侧。该把持单元620可以由电动机驱动,且该电动机可以是例如能够控制力矩的力矩电动机(torquemotor)。当把持单元620把持电子部件时,该力矩电动机可以调整驱动把持单元620所需的力矩值,以防止电子部件的损坏。因此,把持单元620可通过利用力矩电动机来精确地调整第一把持体622a与第二把持体622b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全部把持因组装公差而具有不同宽度的各种电子部件。该把持单元620可包括夹持部621,把持部622以及滑轮部623。

参照图12,夹持部621可支撑把持部622,并可通过滑轮部623移动。夹持部621可包括第一夹持器621a以及第二夹持器621b。

第一夹持器621a和第二夹持器621b可支撑于皮带623c上以彼此面对。另外,第一夹持器621a以及第二夹持器621b中的至少一部分可形成为向皮带623c的外侧弯曲。也即,第一夹持器621a的一端支撑于皮带623c的下端,支撑有第一把持体622a的第一夹持器621a的另一端弯曲形成以朝向驱动辊的一侧(例如,图12的右侧)。另外,第二夹持器621b的一端支撑于皮带623c的上端,支撑有第二把持体622b的第二夹持器621b的另一端弯曲形成以朝向从动辊的一侧(例如,图12的左侧)。这样,由于第一夹持器621a和第二夹持器621b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向皮带623c的外侧弯曲,从而支撑于第一夹持器621a的第一把持体622a与支撑于第二夹持器621b的第二把持体622b之间的距离可大于驱动辊623a与从动辊623b之间的距离。也即,当第一夹持器621a与第二夹持器621b彼此间隔最大距离时,第一夹持器621a的一端与第二夹持器621b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可大于滑轮部623的宽度(在皮带623c中从缠绕在驱动辊623a上的一点到缠绕在从动辊623b上的一点的距离)。因此,把持单元620可把持比滑轮部623的宽度更大的电子部件(参照见图12a)。

另一方面,第一夹持器621a和第二夹持器621b由滑轮部623支撑以彼此间隔,并可通过滑轮部623朝彼此接近或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该第一夹持器621a支撑于滑轮部623的下端,并可以在驱动辊623a和从动辊623b之间移动。另外,第二夹持器621b支撑于滑轮部623的上端,并可以在驱动辊623a和从动辊623b之间移动。这样,由于第一夹持器621a在滑轮部623的下端移动,第二夹持器621b在滑轮部623的上端移动,从而即使第一夹持器621a和第二夹持器621b彼此靠近,彼此之间也不会发生干扰。

当该第一夹持器621a和第二夹持器621b把持电子部件时,把持部622可沿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以把持电子部件。另外,当第一夹持器621a的一端和第二夹持器621b的一端彼此接近在规定距离以下时,第一夹持器621a的另一端和第二夹持器621b的另一端可构成为彼此交叉移动。也即,当第一夹持器621a和第二夹持器621b的一端部在彼此靠近的方向上移动规定距离以上时,与滑轮部623连接的第一夹持器621a和第二夹持器621b的另一端部可会彼此交叉。例如,在一个方向(例如,图14中的+x轴方向)观察第一夹持器621a和第二夹持器621b时,第一夹持器621a和第二夹持器621b可移动成彼此一部分重叠。此时,与第一夹持器621的把持部622和第二夹持器621b的把持部622连接的一端部接近规定距离以下直至把持小型电子部件为止的同时,与第一夹持器621a的滑轮部623和第二夹持器621b的滑轮部623连接的另一端部可以没有干扰的彼此交叉。因此,由于第一夹持器621a和第二夹持器621b即使彼此接近规定距离以内也不会相互干扰,从而把持部622移动以能够把持小型电子部件。

这样,通过使把持部622和被支撑的一端向滑轮部623的外侧弯曲,从而第一夹持器621a与第二夹持器621b彼此以规定距离以上间隔,以便于把持比滑轮部623的宽度更大的电子部件。另外,由于支撑于滑轮部623的第一夹持器621a以及第二夹持器621b的一端部彼此交叉移动,从而第一夹持器621a以及第二夹持器621b的另一端彼此以规定距离以下接近,以便于把持尺寸较小的电子部件。因此,把持单元620构成为最小限度的尺寸,从而能够防止装置过大的同时,还具有能够把持从小电子部件到大电子部件的各种电子部件的效果。

把持部622可把持电子部件。另外,把持部622可构成为当电子部件放置于凹口510中时,可把持电子部件的边缘处中与凹口510不接触的至少一部分。把持部622可包括第一把持体622a以及第二把持体622b。

第一把持体622a可支撑于第一夹持器621a,并可沿着第一夹持器621a移动。另外,第二把持体622b可支撑于第二夹持器621b,并可沿着第二夹持器621b移动。该第一把持体622a和第二把持体622b可设置为彼此面对,并可支撑于第一夹持器621a以及第二夹持器621b,且彼此面对的面接触电子部件并把持电子部件。该第一把持体622a和第二把持体622b可通过沿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来把持电子部件,并可通过沿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来解除对电子部件的把持。例如,当凹口510中放置有电子部件时,第一把持体622a以及第二把持体622b可从凹口5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向电子部件的中心移动并把持电子部件。这样,第一把持体622a和第二把持体622b在凹口5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把持电子部件的边缘,从而可以在不损坏电子部件的芯片的情况下支撑电子部件。另外,当第一把持体622a和第二把持体622b的间隔距离最远时,第一把持体622a和第二把持体622b之间的距离可大于驱动辊623a和从动辊(623b)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第一把持体622a与第二把持体622b可对应于电子部件的大小来彼此靠近。

滑轮部623可支撑第一夹持器621a和第二夹持器621b,并可以使第一夹持器621a和第二夹持器621b移动。当把持电子部件时,滑轮部623可使第一夹持器621a和第二夹持器621b向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当解除对电子部件的把持时,滑轮部623可使621a第一夹持器621a和第二夹持器621b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例如,滑轮部623可使用皮带轮等已知手段。该滑轮部623可包括驱动辊623a,从动辊623b以及皮带623c。

驱动辊623a可以通过旋转来使皮带623c旋转。该驱动辊623a可由电动机来(未图示)驱动。另外,驱动辊623a可支撑于夹紧器主体610。

从动辊623b可由于通过驱动辊623a而旋转的皮带623c的摩擦而旋转。该从动辊623b可支撑皮带623c的一部分。另外,从动辊623b可支撑于夹紧器主体610。

皮带623c可通过驱动辊623a和从动辊623b来旋转使夹持部621移动。例如,当皮带623c通过驱动辊623a和从动辊623b沿顺时针方向移动时,第一夹持器621a和第二夹持器621b可向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另外,当皮带623c沿逆时针方向移动时,第一夹持器621a和第二夹持器621b可以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该皮带623c可缠绕在驱动辊623a和从动辊623b上。另外,皮带623c中在驱动辊623a与从动辊623b之间的直线部分中第一夹持器621与第二夹持器621b可被支撑为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例如,皮带623c中,驱动辊623a与从动辊623b之间的上端可支撑第二夹持器621b,驱动辊623a与从动辊623b之间的下端可支撑第一夹持器621a。

参照图13,旋转单元630可旋转夹紧器主体610和把持单元620。例如,旋转单元630可旋转成使得把持单元620面向下侧(参照图13a),另外,当把持被间距调整梭400已调整间距的多个电子部件时,旋转单元630可旋转成使得把持单元620面向前侧(参照图13b)。当把持单元620把持多个电子部件并位于测试托盘700的上侧时,该旋转单元630可重新旋转,使得把持单元620面向下侧(参照图13a)。这样,由于旋转单元630旋转把持卧状形态电子部件的把持单元620,从而可以将电子部件以立状形态放置于测试托盘700中。另一方面,旋转单元630可由旋转汽缸(未图示)驱动。例如,若旋转单元630可以被旋转气缸驱动成在两点之间来回移动,并可旋转成当旋转单元630从一个点旋转到另一点时,则把持单元620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另一方面,夹紧器600还可包括传送单元(未图示),其中,所述传动单元用于使夹紧器主体610、把持单元620以及旋转单元630升降或前后移动。通过该夹紧器600来移送电子部件的区域可定义为夹紧器移送区域。夹紧器移送区域虽然在间距调整梭400的另一侧(例如,后侧)上与梭移动区域重叠,但可以不与手部移送区域重叠。通过该传送单元,夹紧器主体610,把持单元620以及旋转单元630可以前后,上下移动,并且可将电子部件从凹口单元500移送至测试托盘700。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关于夹紧器600将电子部件从凹口单元500移送至测试托盘700的过程。

把持单元620可位于测试托盘700的上侧。此时,如图13a所示,把持单元620可处于垂直于地面的状态,并可面向测试托盘700侧(例如,图1的下侧)。之后,如图13b所示,旋转单元630可将把持单元620旋转成水平于地面状态,此时,把持单元620可面向凹口单元500侧(例如,图1的前侧)。

此后,把持单元620可通过传从单元移动至凹口单元500侧,并下降以把持放置于凹口510中的电子部件。下降的把持单元620可将以卧状形态放置于凹口510中的电子部件把持后进行上升。当该把持单元620相对于凹口510上升时,旋转单元630可将把持单元620旋转成垂直于地面的状态。当把持单元620旋转成垂直于地面的状态时,电子部件可处于立状形态。

另外,把持单元620可通过传送单元移动至测试托盘700侧,并可向测试托盘700下降。此时,把持单元620解除对电子部件的把持,以使得将电子部件以立状形态放置于测试托盘700的凹槽中。该把持单元620在将电子部件放置于测试托盘700中之后,可上升到测试托盘700的上侧。

这样,夹紧器600可通过反复执行上述过程来将多个电子部件从凹口单元500移送至测试托盘700。也即,在夹紧器600将放置于第一凹口单元501中的电子部件把持并将其向测试托盘700移送的期间,手部300可将电子部件放置于第二凹口单元502中。之后,当第一凹口单元501和第二凹口单元502被间距调整梭400改变位置时,夹紧器600可将放置于第二凹口单元502中的电子部件移送至测试托盘700,手部300可将电子部件放置于第一凹口单元501中。这样,夹紧器600可构成为将放置于在手部移送区域与夹紧器移送区域之间进行往返运动的第一凹口单元501以及第二凹口单元502中的电子部件反复的移送至测试托盘700中,从而提升测试电子部件的速度。

另一方面,通过反复执行上述的过程,可以将已测试完的电子部件从测试托盘700移送至凹口单元500。夹紧器600可以将已测试完的电子部件从测试托盘700放置到第一凹口单元501中。此时,可通过手部300将放置于第二凹口单元502的电子部件移送至用户托盘t。另外,当第一凹口单元501和第二凹口单元502被间距调整梭400改变位置时,夹紧器600将在测试托盘700中已测试完的电子部件移送至第二凹口502,且放置于第一凹口单元501中的电子部件可通过手部300移送至用户托盘t。这样,夹紧器600可构成为将已测试完的电子部件从测试托盘700反复移送至在手部移送区域与夹紧器移送区域之间进行往返运动的第一凹口单元501以及第二凹口单元502中,从而可快速的回收已测试完的电子部件。

另外,夹紧器600可以同时执行回收已测试完的电子部件以及移送待测试的电子部件。例如,夹紧器600可以将已测试完的电子部件从测试托盘700移送至第一凹口单元501,同时手部300可以将待测试的电子部件放置于第二凹口单元502中。此时,第一凹口单元501中放置有已测试完的电子部件,并在第二凹口单元502中放置有待测试的电子部件。之后,当第一凹口单元501和第二凹口单元502的位置被改变时,夹紧器600可将放置于第二凹口单元502上的电子部件放置在测试托盘700的空白空间中。此时,手部300可将放置于第一凹口单元501中的电子部件移送至用户托盘t。另外,夹紧器600可把持已测试完的另一电子部件并将其移送至第二凹口单元502,并且手部300可夹持另一待测试的电子部件并将其被移送至第一凹口单元501。这样,夹紧器600与手部300一起交替执行对已测试完的电子部件和待测试的电子部件的移送,从而可以快速的将测试托盘700中的已测试完的电子部件交替为待测试的电子部件。

测试托盘700可设置有可放置待测试的电子部件的空间。该测试托盘700可以从夹紧器600接收电子部件。另外,可以在测试托盘700中可形成可放置电子部件的凹槽。该凹槽可形成有多个,且可以将通过夹紧器600移送到测试托盘700中的电子部件以立状形态(直立形态)放置于多个凹槽中。另一方面,当测试托盘700中放置有电子部件时,可通过压机模块800将电子部件向测试器加压。

压机模块800可以将放置有多个电子部件的测试托盘700向测试器加压。也即,压机模块800可将多个电子部件加压至测试器来使电子部件与测试器接触。

另一方面,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1还可包括传感部(未图示)。该传感部可感知电子部件是否正确地放置在用户托盘t或凹口510中。例如,电子部件可显示条形码,并且传感部可通过识别电子部件的条形码来感知电子部件是否放置在用户托盘t或凹口510中。作为更详细的示例,若通过传感部感知到的电子部件的条形码为以规定角度倾斜,则可以是被旋转放置的电子部件,若通过传感部感知到的电子部件的条形码较短,则可以是与用户托盘t或凹口510的放置面间隔的电子部件。该传感部可设置于支撑体100或手部300中一个及以上。另外,当传感部感知到电子部件没有正确地放置于在用户托盘t或凹口510中时,可使用例如振动器等装置来调整电子部件的位置。这样,通过传感部感知电子部件是否正确地放置于用户托盘t或凹口510中,从而可以将电子部件准确地接触到测试器,并可提高测试电子部件的可靠性。

另外,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1还可包括控制部(未图示)。该控制部可控制手部300,间距调整梭400,夹紧器600以及压机模块800的驱动。另外,控制部可控制间距调整梭400的凸轮模块410以调整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另外,控制部可控制夹紧器600以把持多个电子部件并将多个电子部件移送至测试托盘700。另外,可以控制升降模块430和移送模块440以使凸轮模块410移动,并可控制升降汽缸以升降自由调整器422和加压部423。该控制部可以由包括微处理器的运算装置、传感器等检测装置以及存储器来实现,而且该实现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下面,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1的作用与效果。

用户可以通过使用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1来使电子部件与测试器接触并进行测试。首先,可以将装载于堆叠部200中的用户托盘t移送并放置在支撑体100的开口部111中。另一方面,在本说明书的图1中,用户托盘t被表示为在多个区域中每一个区域配置有一个用户托盘t,但这仅仅是示例,在实际中,多个区域可配置有多个用户托盘t。因此,与现有的储存器分选机的驱动方式相同,堆叠的多个用户托盘t中最高位的用户托盘t可通过变压器模块(未图示)以及升降器来移送至支撑体100的开口部111。

之后,手部300可以从用户托盘t中把持多个电子部件并将其放置于多个凹口单元500中。间距调整梭400可以将多个凹口单元500调整为具有规定间隔。另外,当多个凹口单元500之间的间距被调整后,夹紧器600可把持多个电子部件。当把持单元620把持多个电子部件后,旋转单元630可以旋转把持单元620和电子部件。这样,当电子部件从卧状形态竖立到立状形态后,夹紧器600可以将多个电子部件放置于测试托盘700中。当多个电子部件放置于测试托盘700后,压机模块800可以将测试托盘700向测试器加压,从而测试器可以测试电子部件。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1具有能够容易的将多个电子部件从用户托盘t转移至测试托盘700的效果。

另外,由于精确的控制多个电子部件之间的间隔,电子部件可以以精确的间隔与测试器接触,从而具有提高测试可靠性的效果。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是的示例,但这些仅仅是示例,本发明不限于此,而且应根据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基本思想将其解释为具有最广泛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组合/替代所公开的实施例来实现未图示的形状的图案,但这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本说明书容易地改变或修改所公开的实施例,显然,这种变更或改变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