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塔形预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15398发布日期:2021-09-22 19:5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塔形预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器,具体涉及一种圆塔形预处理器,属于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洗选煤行业,用跳汰洗法选煤是常用的选煤工艺,采用跳汰法选煤时,洗煤水中含有大量的末精煤细微颗粒,通常采用浮选工艺提取,在浮选工艺中洗煤水矿浆在进入浮选机前要进行加药剂预处理,现用的机械搅拌式矿浆预处理器结构复杂,购置成本高,消耗动力,造成浮选成本加大;另一种雾化、跌落式煤浆预处理器采用方形结构,煤浆下行呈线性分布,加药点在中间部位,混合不均匀,处理效果不佳,处理后的煤泥水进入浮选机后浮选效果差,浮选生产线浮选率低,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圆塔形预处理器。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圆塔形预处理器,包括塔体,塔体流内设置有混合装置,塔体上设置有布液装置,布液装置上连接有雾化装置,布液装置包括圆筒体,圆筒体安装在塔体上,圆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上盖,圆筒体的一侧安装有待处理矿浆输送管,待处理矿浆输送管沿圆筒体的切线方向设置,圆筒体内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有挡流板,挡流板的横截面为j形,挡流板在圆筒体轴线方向上的高度沿待处理矿浆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圆筒体上安装有隔板,筒体的下方同轴设置有布液锥,布液锥与隔板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且布液锥与隔板之间环形阵列有多个导流叶片,导流叶片为螺旋状结构。
5.以下是本发明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圆筒体的上端面安装有上盖,上盖上开设有与雾化装置连通的孔。
6.进一步优化:所述雾化装置包括进气管和送药管,送药管和进气管之间通过喉管喷头连接,喉管喷头的下端插入上盖上的孔内。
7.进一步优化: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单元,混合单元设置为多个,且从上到下间隔一定距离依次设置。
8.进一步优化:所述混合单元包括上下配合使用的扩散锥和聚集锥,扩散锥位于聚集锥的上方,且扩散锥和聚集锥均为锥形结构,两者呈上下对称设置。
9.进一步优化:所述扩散锥和聚集锥的边缘与塔体的内壁密封连接,且扩散锥的边缘处呈环形阵列有多个矩形缺口。
10.进一步优化:所述扩散锥和聚集锥的上端面分别从上到下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多个环形挡堰,且环形挡堰为倾斜设置。
11.进一步优化:所述扩散锥上的环形挡堰上与扩散锥接触的一侧低于环形挡堰上远离扩散锥的一侧;聚集锥上的环形挡堰上与聚集锥接触的一侧低于环形挡堰上远离聚集锥的一侧。
12.进一步优化:所述聚集锥的下端开设有出液口。
13.使用时,待处理浆液进入布液装置内,同时药剂通过雾化装置进入布液装置内,然后进入塔体,并经过混合装置的混合后输出。
14.本发明圆塔形煤浆预处理器的上方加装了锥形布液装置,并将加药点与布液入料口集中布置,有效解决了线性入料加药不均匀的问题,从而提高了预处理精度达到浮选生产线能耗低,运转平稳的目的。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布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布液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

布液堆;2

环形挡堰;3

扩散锥;4

进气管;5

聚集锥;6

塔体;7

支腿;8

药剂加入口;9

喉管喷头;10

药剂喷射出口;11

待处理矿浆输送管;12

矿浆输出管;13

上盖;14

圆筒体;15

挡流板;16

导流叶片;17

矩形缺口;18

出液口;19

隔板;20

伸缩杆;21

空腔;22

第一丝杆;23

齿轮;24

第二丝杆;25

摇把。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1,如图1

5所示,一种圆塔形预处理器,包括中空的塔体6,塔体流6内设置有混合装置,塔体6的上端设置有布液装置,布液装置上连接有雾化装置。
19.所述布液装置包括横截面为圆环形的圆筒体14,圆筒体14固定安装在塔体6的上端,且圆筒体14的下端插入塔体6上端内一定距离。
20.所述圆筒体14的上端设置有上盖13,圆筒体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待处理矿浆输送管11,待处理矿浆输送管11与圆筒体14连通。
21.所述待处理矿浆输送管11的轴线与圆筒体14上外圆面的切线平行,且待处理矿浆输送管11的一侧与圆筒体14外圆面的切线贴合,这样便于待处理矿浆沿圆筒体14的切线方向进入圆筒体14内,并在圆筒体14内旋转。
22.所述圆筒体14内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有挡流板15,挡流板15的横截面为j形,且挡流板15上弯折的一端的圆心在圆筒体14的轴线上,这样能够辅助待处理矿浆在圆筒体14内的旋转。
23.所述挡流板15在圆筒体14轴线方向上的高度沿待处理矿浆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24.所述圆筒体14内壁上靠近挡流板15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隔板19,隔板19的横截面为圆形。
25.所述隔板19的四周与圆筒体14的内壁密封连接,挡流板15的下端与隔板19的上端面连接。
26.所述隔板19上同轴设置有圆孔,该圆孔的直径等于挡流板15上弯折处的内径。
27.所述圆筒体14内靠近下端的位置同轴设置有布液锥1,布液锥11的纵截面为八字形,且布液锥11的上端面为平面。
28.所述布液锥11与隔板19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且布液锥11与隔板19之间环形阵列有多个导流叶片16,导流叶片16与隔板19和布液锥11连接。
29.所述导流叶片16为螺旋状结构,且导流叶片16的旋向与挡流板15的一端弯折方向相同,这样便于待处理矿浆旋转流动。
30.所述圆筒体14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上盖13,上盖13上开设有与雾化装置连通的孔。
31.所述雾化装置包括进气管4和送药管,送药管的一端连接有斗状的药剂加入口8,另一端通过喉管喷头9与进气管4的一端连接。
32.所述喉管喷头9的下端插入上盖13上的孔内,并密封连接,喉管喷头9的下端为药剂喷射出口10,这样便于利用进气管4内的压缩气体将药剂在喉管喷头处雾化然后喷入圆筒体14内。
33.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单元,混合单元设置为多个,且从上到下间隔一定距离依次设置。
34.所述混合单元包括上下配合使用的扩散锥3和聚集锥5,扩散锥3位于聚集锥5的上方,且扩散锥3和聚集锥5均为锥形结构,两者呈上下对称设置。
35.所述扩散锥3和聚集锥5的边缘与塔体6的内壁密封连接,且扩散锥3的边缘处呈环形阵列有多个矩形缺口17,这样便于液体的流向聚集锥5。
36.所述扩散锥3和聚集锥5的上端面分别从上到下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多个环形挡堰2,且环形挡堰2为倾斜设置。
37.所述扩散锥3上的环形挡堰2上与扩散锥3接触的一侧低于环形挡堰2上远离扩散锥3的一侧;聚集锥5上的环形挡堰2上与聚集锥5接触的一侧低于环形挡堰上远离聚集锥5的一侧,这样设计便于液体呈瀑布状流动。
38.所述聚集锥5的下端开设有出液口18,位于最下端的混合单元上的聚集锥5的下端延伸至塔体6下端面外一定距离,并通过其上的出液口18连通有矿浆输出管12。
39.所述塔体6的下端均匀设置有四个支腿7。
40.实施例2,在上述实施例1中,如图6所示,每个支腿7上分别设置有能够伸缩的伸缩杆20,支腿7上设置有容纳伸缩杆20的空腔21,空腔21的下端贯穿至支腿7的下端面上,以便于伸缩杆20伸出。
41.所述空腔21内设置有第一丝杆22,第一丝杆22的轴线方向与伸缩杆20的一定方向相同。
42.所述第一丝杆22的上端通过轴承座与空腔21的内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伸缩杆20内一定距离,伸缩杆20上开设有容纳第一丝杆22的螺孔。
43.所述伸缩杆20的横截面为矩形,这样能够防止伸缩杆20伴随第一丝杆22旋转。
44.所述第一丝杆22上靠近上端的位置同轴固定安装有齿轮23,齿轮23的一侧啮合有第二丝杆24,第二丝杆2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与空腔2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二丝杆24的一端贯穿至支腿7的一侧外并传动连接有摇把25,转动摇把25带动第二丝杆24转动,进而
通过齿轮23带动第一丝杆22转动,实现伸缩杆20的移动。
45.使用时,待处理浆液进入布液装置内,同时药剂通过雾化装置进入布液装置内,然后进入塔体6,并经过混合装置的混合后输出。
46.本发明圆塔形煤浆预处理器的上方加装了锥形布液装置,并将加药点与布液入料口集中布置,有效解决了线性入料加药不均匀的问题,从而提高了预处理精度达到浮选生产线能耗低,运转平稳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