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回收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40349发布日期:2022-04-27 13:05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回收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收清洁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回收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其中包括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主要涉及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动力工程是研究工程领域中的能源转换、传输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质排放。
[0003]
现有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用回收清洁装置的缺点是:
[0004]
1、现有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用回收清洁装置,在进行回收清洁的过程中,燃烧不充分的原料未经过过滤直接清理,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0005]
2、现有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用回收清洁装置,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灰尘,同时快速的下料容易对过滤口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改善了装置内部的过滤机构,防止了由于在进行回收清洁的过程中,燃烧不充分的原料未经过过滤直接清理,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的问题;增加了降尘机构以及导辊,防止了由于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灰尘,同时快速的下料容易对过滤口造成堵塞顶部的问题。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回收清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搅拌辊,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清洁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箱。
[0008]
可选的,所述伸缩气缸、清洁机构、第二过滤板、振动电机、第一过滤板以及搅拌辊依次从下至上安装于装置主体的内部,使得装置内部的机构能够系统化的进行工作,使得各工位的工作更加具有条理,通过搅拌辊对进来待回收的原料进行缓冲,防止下料过猛导致堵塞,通过第一过滤板以及第二过滤板进行对原料的双重过滤,通过振动电机使得过滤的更加充分,通过清洁机构以及伸缩气缸进行对装置内部过滤完的降尘以及清理工作;
[0009]
所述装置主体底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排出口,所述推板的位置根据第二排出口配合设置,使得装置内部经过两层过滤出来的灰尘以及杂志能够有效的排出到装置外进行清理,防止了内部的堆积。
[0010]
可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内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排出口,所述第一排出口的一侧设
置有余料回收通道,使得经过第二过滤板过滤出来的燃烧未充分的余料进行回收在利用;
[0011]
所述第一排出口位于第二过滤板一侧的上方,所述第一排出口的下表面与第二过滤板一侧的上表面相平行。
[0012]
可选的,所述振动电机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于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振动电机位于第一排出口的上方,使得装置内部的过滤效果能够更加充分,防止物料粘在第一过滤板以及第二过滤板上;
[0013]
所述搅拌辊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于装置主体内部的顶部,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另一侧与搅拌辊的一侧活动安装,控制搅拌辊进行工作,使得对下来的物料进行搅拌缓冲,防止物料的快速下落造成装置内部的堆积,影响后续的工作。
[0014]
可选的,所述水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管道,所述清洁机构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进水管道;
[0015]
所述进水管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喷嘴,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侧与进水管道的内部相连通,通过水箱提供给清洁机构内部水源,通过喷嘴对装置主体的底部进行喷洒。
[0016]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7]
1、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回收清洁装置,通过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板,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板,通过第一过滤板以及第二过滤板进行对未燃烧充分的原料以残渣进行过滤,使得未燃烧充分的原料通过第一排出口排出,残渣落入到装置主体内部的底部,通过控制振动电机进行工作,使得装置的过滤效果更加明显,解决了现有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用回收清洁装置,在进行回收清洁的过程中,燃烧不充分的原料未经过过滤直接清理,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的问题。
[0018]
2、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回收清洁装置,通过装置主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搅拌辊,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清洁机构,装置主体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箱,通过搅拌辊对进来待回收的原料进行缓冲,防止下料过猛导致堵塞,通过水箱提供给清洁机构内部水源,通过喷嘴对装置主体的底部进行喷洒,从而进行降尘工作,解决了现有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用回收清洁装置,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灰尘,同时快速的下料容易对过滤口造成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装置主体处的剖视图。
[0022]
图中:1-装置主体,2-伸缩气缸,3-推板,4-第一过滤板,5-第二过滤板, 6-振动电机,7-搅拌辊,8-清洁机构,9-水箱,10-第二排出口,11-第一排出口,12-连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4]
如图1-3所示,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回收清洁装置,它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
1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气缸2,伸缩气缸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板3,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板4,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板5,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6,装置主体1 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搅拌辊7,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清洁机构8,装置主体1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箱9。
[002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0026]
伸缩气缸2、清洁机构8、第二过滤板5、振动电机6、第一过滤板4以及搅拌辊7依次从下至上安装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使得装置内部的机构能够系统化的进行工作,使得各工位的工作更加具有条理,通过搅拌辊7对进来待回收的原料进行缓冲,防止下料过猛导致堵塞,通过第一过滤板4以及第二过滤板5进行对原料的双重过滤,通过振动电机6使得过滤的更加充分,通过清洁机构8以及伸缩气缸2进行对装置内部过滤完的降尘以及清理工作;
[0027]
装置主体1底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排出口10,推板3的位置根据第二排出口10配合设置,使得装置内部经过两层过滤出来的灰尘以及杂志能够有效的排出到装置外进行清理,防止了内部的堆积。
[0028]
装置主体1内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排出口11,第一排出口11的一侧设置有余料回收通道,使得经过第二过滤板5过滤出来的燃烧未充分的余料进行回收在利用;
[0029]
第一排出口11位于第二过滤板5一侧的上方,第一排出口11的下表面与第二过滤板5一侧的上表面相平行。
[0030]
振动电机6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振动电机6 位于第一排出口11的上方,使得装置内部的过滤效果能够更加充分,防止物料粘在第一过滤板4以及第二过滤板5上;
[0031]
搅拌辊7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于装置主体1内部的顶部,装置主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另一侧与搅拌辊7的一侧活动安装,控制搅拌辊7进行工作,使得对下来的物料进行搅拌缓冲,防止物料的快速下落造成装置内部的堆积,影响后续的工作。
[0032]
水箱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管道12,清洁机构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进水管道;
[0033]
进水管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喷嘴,连接管道12的另一侧与进水管道的内部相连通,通过水箱9提供给清洁机构8内部水源,通过喷嘴对装置主体1 的底部进行喷洒。
[003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5]
s1:控制搅拌辊7进行工作,使得对下来的物料进行搅拌缓冲,防止物料的快速下落造成装置内部的堆积,影响后续的工作;
[0036]
s2:通过第一过滤板4以及第二过滤板5进行对未燃烧充分的原料以残渣进行过滤,使得未燃烧充分的原料通过第一排出口11排出,残渣落入到装置主体1内部的底部;
[0037]
s3通过水箱9提供给清洁机构8内部水源,通过喷嘴对装置主体1的底部进行喷洒,从而进行降尘工作;
[0038]
s4:控制伸缩气缸2进行工作从而带动推板3进行移动,使得装置内部经过两层过滤出来的灰尘以及杂志能够有效的排出到装置外进行清理,防止了内部的堆积。
[0039]
综上所述,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回收清洁装置,使用时,通过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板4,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板5,通过第一过滤板4以及第二过滤板5进行对未燃烧充分的原料以残渣进行过滤,使得未燃烧充分的原料通过第
一排出口11排出,残渣落入到装置主体1内部的底部,通过控制振动电机6进行工作,使得装置的过滤效果更加明显,解决了现有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用回收清洁装置,在进行回收清洁的过程中,燃烧不充分的原料未经过过滤直接清理,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装置主体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搅拌辊7,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清洁机构8,装置主体1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箱9,通过搅拌辊 7对进来待回收的原料进行缓冲,防止下料过猛导致堵塞,通过水箱9提供给清洁机构8内部水源,通过喷嘴对装置主体1的底部进行喷洒,从而进行降尘工作,解决了现有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用回收清洁装置,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灰尘,同时快速的下料容易对过滤口造成堵塞的问题。
[004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