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蚕业的智能雌雄分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69321发布日期:2022-05-18 01:4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蚕业的智能雌雄分拣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蚕茧分拣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养蚕业的智能雌雄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2.我国的蚕丝年产量64-65万吨,生丝和绸缎产量稳定在14万吨和7亿米左右,稳居世界首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人们对蚕丝产品(蚕丝被、衣服,丝巾、蚕丝面膜等)的质量要求也越来也高,特别是欧洲市场对高档蚕丝制品需求很大。
3.雄茧茧丝品质远超雌茧,且雌雄蚕茧分开缫丝可减少夹花丝,若在煮茧前进行雌雄蚕茧分拣,则可大大提高生丝质量。但目前市场上尚无高效、准确、低成本的雌雄蚕茧分拣机。
4.蚕丝的质量与蚕茧的雌雄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雄蚕产的蚕丝凭借纤度细、耐摩擦、净度优、弹性好等优点,能够用来生产6a级高品质蚕丝产品,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我国6a级生丝产量少且大部分用于出口,国内及国外市场均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目前无法在不破坏蚕茧的情况下分选出雌雄茧。所以,目前市场急需一种能够在不破坏蚕茧的情况下对雌雄蚕茧进行快速精确分选的机器,以生产更高品质的蚕丝,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善目前市场上对高档蚕丝制品供不应求的局面。
5.市面上有用紫外线照射,按颜色甄别蚕茧从而分拣雌雄蚕茧的装置,但此方法对蚕茧本身伤害较大。此外,还有利用近红外设备及x光设备进行分析甄别的仪器,虽然准确度有所提高,但近红外光谱仪,x光检测仪等价格昂贵,不适用于养蚕场及个体农户,不利于在市场上推广。
6.中国专利cn201810336034.6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雌雄蚕茧分选装置,包括:传送机构:承载待分选蚕茧的方格蔟盘位于所述传送机构上,由传送机构对所述方格蔟盘进行传输,在所述传送机构之传送带的传输路径上固定有暗室;检测模块:在所述传送机构将方格蔟盘传输至检测模块处时,则检测模块对方格蔟盘上的待分选蚕茧进行雌雄的检测识别,以确认待分选蚕茧的性别;分选机构:根据所述待分选蚕蛹的检测识别结果,对蚕蛹进行分选,使得雌茧进入雌茧回收箱,雄茧进入雄茧回收箱;蚕茧回收机构,包括雌茧回收机构和雄茧回收机构。
7.该分析装置通过方格簇矩形阵列蚕茧,经过暗室光检后,激光束将雌茧或雄茧所属的方格切出,且至少设置上下两排摄像机,以能够完整检测蚕茧在光照下的颜色,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8.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养蚕业的智能雌雄分拣系统。
9.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0.一种养蚕业的智能雌雄分拣系统,包括输送机构、光检测机构、拣出机构和置板,输送机构具有第一输送带,以及驱动第一输送带循环往复传输的驱动装置,光检测机构和
拣出机构沿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在输送机构上,第一输送带上矩形阵列有用于容纳单个蚕茧的容纳槽,容纳槽沿第一输送带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输送带,置板水平设置在第一输送带的内圈,置板的顶端与第一输送带顶部输送面的底端间隙配合,蚕茧由第一输送带输送并在置板上滚动,置板上设置有落料槽,落料槽位于输送机构的出料端和拣出机构之间,落料槽的底端还倾斜设置有延伸至输送机构外侧的第一引料板。
11.优选地,第一输送带包括沿循环线等间距排列的链板,链板沿水平方向的两侧等间距设置有分板,分板与相邻链板的内壁构成以容纳单个蚕茧的容纳槽,链板的外侧设置有用于连接链板的链条,链条通过驱动装置循环输送链板。
12.优选地,光检测机构包括透明板、第一暗箱、第二暗箱、荧光灯和摄像头,透明板水平设置在置板上,透明板位于输送机构的进料端和拣出机构之间,第一暗箱和第二暗箱分别设置在透明板的顶端和底端,第一输送带的顶部输送面水平穿过第一暗箱,荧光灯水平设置在第一暗箱中,摄像头沿第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透明板的底部,摄像头的检测端竖直朝向透明板。
13.优选地,置板上设置有用于安置透明板的第一安置槽,透明板与置板的顶面平齐。
14.优选地,拣出机构包括气板、集气罩、高压气管和电磁阀,气板沿第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置板上,气板位于落料槽和光检测机构之间,气板上矩形阵列有倾斜朝向输送机构出料端的导气孔,集气罩沿第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气板的底端,且集气罩和容纳槽沿第一输送带宽度方向排列的位置相同,高压气管设置在置板的底部,集气罩通过电磁阀与高压气管连通,高压气管与气泵连通。
15.优选地,置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气板的第二安置槽,气板与置板的顶面平齐。
16.优选地,拣出机构还包括第二引料板和限位板,第二引料板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倾斜设置在第一输送带的顶部,第二引料板的低端延伸至第一输送带的出料端外侧,第二引料板的高端位于气板朝向输送机构出料端的一侧的顶部,限位板沿第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第一输送带的顶部,且限位板位于气板朝向输送机构进料端的一侧的顶部。
17.优选地,拣出机构还包括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沿第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第二引料板的高端和限位板之间。
18.优选地,还包括风刀,风刀设置在第一输送带的顶部,风刀沿第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延伸,风刀位于落料槽的顶部,且风刀的出分口朝下。
19.优选地,还包括落料斗,落料斗的设置在第一输送带的进料端的顶部,落料斗的宽口朝上,落料斗的窄口的内腔具有倾斜向下延伸的斜壁,斜壁的高端和底端设置有轴线水平的转辊,转辊沿第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延伸,落料斗的外端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辊和第二输送带同步转动的另一驱动装置,两个转辊上还套设有第二输送带,两个第二输送带的最窄间距等于容纳槽的水平宽度,两个斜壁之间沿第一输送带的宽度方向还等间距设置有第二隔板,相邻的间距等于第一输送带的水平长度。
20.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技术通过对滚动状态下的蚕茧进行检测,以此完整的检测蚕茧的颜色,从而提高分拣的精度;
22.2.本技术通过将多个链板沿循环线等间距排列,使得相邻的链板之间通过链板分隔有多个沿第一输送带宽度方向排料的容纳槽;
23.3.本技术通过在透明板的顶端和底端设置第一暗箱和第二暗箱,使输送机构能够带动同排的蚕茧进入第一暗箱中,荧光灯对同排并在透明板上滚动的蚕茧进行光照,使摄像头对滚动的蚕茧进行检测;
24.4.本技术通过在置板上设置第一安置槽,使得透明板能够被固定在第一安置槽中,且透明板与置板的顶面平齐,能够使得蚕茧在置板和透明板上正常滚动,以便于完整检测蚕茧的颜色;
25.5.本技术通过在置板上设置气板,当需要拣出同排容纳槽中的部分蚕茧时,启动对应的电磁阀,使得对应的容纳槽中的蚕茧被高压气体吹出,从而实现雌雄茧的分离,且不影响第一输送带正常输送蚕茧,反应迅速;
26.6.本技术通过在置板上设置第二安置槽,使得气板能够被固定在第二安置槽中,而气板与置板的顶面平齐,使得无需拣出的蚕茧也能够在气板上滑动,从而确保分拣过程稳定;
27.7.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输送带上设置倾斜的第二引料板,使得气板从容纳槽中吹出的蚕茧能够在第二引料板上向输送机构的出料端方向滑动,其与设置在第一输送带上的限位板配合以防止吹出的蚕茧重新落在第一输送带上;
28.8.本技术通过在第二引料板和限位板之间等间距设置第一隔板,使得相邻容纳槽的上方区域被分隔,以防止吹起的蚕茧重新落入其他容纳槽中,使得吹起的蚕茧仅能够落到第二引料板上;
29.9.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输送带上设置风刀,当单一性别的蚕茧经过落料槽时,风刀对容纳槽进行吹拂,使得蚕茧在风压作用下而落入第一引料板,从而便于排出;
30.10.本技术通过在输送机构的进料端的顶部设置落料斗,使得蚕茧能够逐个落在同排的容纳槽中,且蚕茧能够在容纳槽发生滚动,以便于完整检测蚕茧的颜色。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的分拣系统的立体图;
32.图2是本技术的分拣系统的侧视图;
33.图3是图2的a-a截面处的立体剖视图;
34.图4是图2的a-a截面处的剖视图;
35.图5是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
36.图6是图4的c处局部放大图;
37.图7是本技术的分拣系统的俯视图;
38.图8是本技术的置板的立体图;
39.图9是本技术的拣出机构的局部立体图;
40.图10是本技术的拣出机构的立体图;
41.图11是本技术的第一输送带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42.图中标号为:
43.1-输送机构;1a-第一输送带;1a1-容纳槽;1a2-链板;1a3-分板;1a4-链条;2-光检测机构;2a-透明板;2b-第一暗箱;2c-第二暗箱;2d-荧光灯;2e-摄像头;3-拣出机构;3a-气板;3a1-导气孔;3b-集气罩;3c-高压气管;3d-电磁阀;3e-第二引料板;3f-限位板;3g-第一
隔板;4-置板;4a-落料槽;4b-第一引料板;4c-第一安置槽;4d-第二安置槽;5-风刀;6-落料斗;6a-斜壁;6b-转辊;6c-第二输送带;6d-第二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5.如图1-11所示,本技术提供:
46.一种养蚕业的智能雌雄分拣系统,包括输送机构1、光检测机构2、拣出机构3和置板4,输送机构1具有第一输送带1a,以及驱动第一输送带1a循环往复传输的驱动装置,光检测机构2和拣出机构3沿第一输送带1a的输送方向依次设在输送机构1上,第一输送带1a上矩形阵列有用于容纳单个蚕茧的容纳槽1a1,容纳槽1a1沿第一输送带1a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输送带1a,置板4水平设置在第一输送带1a的内圈,置板4的顶端与第一输送带1a顶部输送面的底端间隙配合,蚕茧由第一输送带1a输送并在置板4上滚动,置板4上设置有落料槽4a,落料槽4a位于输送机构1的出料端和拣出机构3之间,落料槽4a的底端还倾斜设置有延伸至输送机构1外侧的第一引料板4b。
47.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蚕茧雌雄分拣系统的检测机构仅能够检测蚕茧的单个或两个面,检测不够精准。为此,本技术通过对滚动状态下的蚕茧进行检测,以此完整的检测蚕茧的颜色,从而提高分拣的精度;
48.如图3所示,在输送机构1的进料端,将蚕茧逐个放置在矩形阵列的容纳槽1a1中,第一输送带1a沿水平方向带动蚕茧在置板4上移动,因置板4相对第一输送带1a静止,使得容纳槽1a1中的蚕茧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滚动;
49.滚动的蚕茧经过光检测机构2检测后,由控制器对雌茧或雄茧进行标记,经过检测后的蚕茧由第一输送带1a继续移送,直到蚕茧移动至拣出机构3处,再有拣出机构3将雌茧或雄茧拣出,从而仅留单一性别的蚕茧在第一输送带1a上,当第一输送带1a继续输送单一性别的蚕茧移动到落料槽4a顶部时,蚕茧因底部无支撑,使得蚕茧在重力作用下穿过落料槽4a并落到第一引料板4b上,又因第一引料板4b倾斜设置在第一引料板4b的底端且延伸至输送机构1外侧,使得单一性别的蚕茧沿着第一引料板4b向输送机构1的外侧滑出,从而精准分拣雌茧和雄茧。
50.如图11所示,进一步的:
51.第一输送带1a包括沿循环线等间距排列的链板1a2,链板1a2沿水平方向的两侧等间距设置有分板1a3,分板1a3与相邻链板1a2的内壁构成以容纳单个蚕茧的容纳槽1a1,链板1a2的外侧设置有用于连接链板1a2的链条1a4,链条1a4通过驱动装置循环输送链板1a2。
52.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第一输送带1a如何形成以容纳单个蚕茧的容纳槽1a1。为此,本技术通过将多个链板1a2沿循环线等间距排列,使得相邻的链板1a2之间通过链板1a2分隔有多个沿第一输送带1a宽度方向排料的容纳槽1a1,且通过驱动装置带动链条1a4循环移动的同时,链板1a2能够沿循环线往复移动。
53.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
54.光检测机构2包括透明板2a、第一暗箱2b、第二暗箱2c、荧光灯2d和摄像头2e,透明板2a水平设置在置板4上,透明板2a位于输送机构1的进料端和拣出机构3之间,第一暗箱2b
和第二暗箱2c分别设置在透明板2a的顶端和底端,第一输送带1a的顶部输送面水平穿过第一暗箱2b,荧光灯2d水平设置在第一暗箱2b中,摄像头2e沿第一输送带1a的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透明板2a的底部,摄像头2e的检测端竖直朝向透明板2a。
55.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光检测机构2如何检测蚕茧的雌雄。雌雄蚕茧中的雌性蚕茧经基因编辑技术处理后带有荧光蛋白基因;
56.为此,本技术通过在透明板2a的顶端和底端设置第一暗箱2b和第二暗箱2c,使输送机构1能够带动同排的蚕茧进入第一暗箱2b中,荧光灯2d对同排并在透明板2a上滚动的蚕茧进行光照,同时摄像头2e能够对滚动的蚕茧进行检测,从而蚕茧的颜色信息发生给控制器,由控制器分析并标记需要挑出的蚕茧,从而蚕茧进行精准检测。
57.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
58.置板4上设置有用于安置透明板2a的第一安置槽4c,透明板2a与置板4的顶面平齐。
59.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将透明板2a安装在置板4上。为此,本技术通过在置板4上设置第一安置槽4c,使得透明板2a能够被固定在第一安置槽4c中,且透明板2a与置板4的顶面平齐,能够使得蚕茧在置板4和透明板2a上正常滚动,以便于完整检测蚕茧的颜色。
60.如图5、图9和图10所示,进一步的:
61.拣出机构3包括气板3a、集气罩3b、高压气管3c和电磁阀3d,气板3a沿第一输送带1a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置板4上,气板3a位于落料槽4a和光检测机构2之间,气板3a上矩形阵列有倾斜朝向输送机构1出料端的导气孔3a1,集气罩3b沿第一输送带1a的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气板3a的底端,且集气罩3b和容纳槽1a1沿第一输送带1a宽度方向排列的位置相同,高压气管3c设置在置板4的底部,集气罩3b通过电磁阀3d与高压气管3c连通,高压气管3c与气泵连通。
62.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拣出机构3如何将第一输送带1a上单一的颜色拣出。为此,本技术通过在置板4上设置气板3a,当需要拣出同排容纳槽1a1中的部分蚕茧时,启动对应的电磁阀3d,使得高压气管3c中的高压气体通过集气罩3b和导气孔3a1向外排出,因导气孔3a1倾斜朝向输送机构1的出料端,使得对应的容纳槽1a1中的蚕茧被高压气体吹出,从而实现雌雄茧的分离,且不影响第一输送带1a正常输送蚕茧,反应迅速。
63.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
64.置板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气板3a的第二安置槽4d,气板3a与置板4的顶面平齐。
65.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将气板3a设置在置板4上。为此,本技术通过在置板4上设置第二安置槽4d,使得气板3a能够被固定在第二安置槽4d中,而气板3a与置板4的顶面平齐,使得无需拣出的蚕茧也能够在气板3a上滑动,从而确保分拣过程稳定。
66.如图1和图10所示,进一步的:
67.拣出机构3还包括第二引料板3e和限位板3f,第二引料板3e沿输送机构1的输送方向倾斜设置在第一输送带1a的顶部,第二引料板3e的低端延伸至第一输送带1a的出料端外
侧,第二引料板3e的高端位于气板3a朝向输送机构1出料端的一侧的顶部,限位板3f沿第一输送带1a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第一输送带1a的顶部,且限位板3f位于气板3a朝向输送机构1进料端的一侧的顶部。
68.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分拣出的蚕茧集中收集至一处。为此,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输送带1a上设置倾斜的第二引料板3e,使得气板3a从容纳槽1a1中吹出的蚕茧能够在第二引料板3e上向输送机构1的出料端方向滑动,其与设置在第一输送带1a上的限位板3f配合以防止吹出的蚕茧重新落在第一输送带1a上。
69.如图1和图10所示,进一步的:
70.拣出机构3还包括有第一隔板3g,第一隔板3g沿第一输送带1a的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第二引料板3e的高端和限位板3f之间。
71.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从容纳槽1a1中吹出的蚕茧重新落入其他容纳槽1a1中。为此,本技术通过在第二引料板3e和限位板3f之间等间距设置第一隔板3g,使得相邻容纳槽1a1的上方区域被分隔,以防止吹起的蚕茧重新落入其他容纳槽1a1中,使得吹起的蚕茧仅能够落到第二引料板3e上。
72.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
73.还包括风刀5,风刀5设置在第一输送带1a的顶部,风刀5沿第一输送带1a的宽度方向延伸,风刀5位于落料槽4a的顶部,且风刀5的出分口朝下。
74.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底部无支撑的蚕茧粘连在容纳槽1a1中而无法下料。为此,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输送带1a上设置风刀5,当单一性别的蚕茧经过落料槽4a时,风刀5对容纳槽1a1进行吹拂,使得蚕茧在风压作用下而落入第一引料板4b,从而便于排出。
75.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
76.还包括落料斗6,落料斗6的设置在第一输送带1a的进料端的顶部,落料斗6的宽口朝上,落料斗6的窄口的内腔具有倾斜向下延伸的斜壁6a,斜壁6a的高端和底端设置有轴线水平的转辊6b,转辊6b沿第一输送带1a的宽度方向延伸,落料斗6的外端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辊6b和第二输送带6c同步转动的另一驱动装置,两个转辊6b上还套设有第二输送带6c,两个第二输送带6c的最窄间距等于容纳槽1a1的水平宽度,两个斜壁6a之间沿第一输送带1a的宽度方向还等间距设置有第二隔板6d,相邻的间距等于第一输送带1a的水平长度。
77.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单个蚕茧能够自行落在容纳槽1a1中。为此,本技术通过在输送机构1的进料端的顶部设置落料斗6,使得转辊6b带动第二输送带6c转动,从而使得落料斗6中的蚕茧能够均匀下料,斜壁6a用于设置转辊6b和第二输送带6c,且因两个第二输送带6c的最窄间距等于容纳槽1a1的水平宽度,两个斜壁6a之间沿第一输送带1a的宽度方向还等间距设置有第二隔板6d,使得蚕茧能够逐个落在同排的容纳槽1a1中,且蚕茧能够在容纳槽1a1发生滚动,以便于完整检测蚕茧的颜色。
78.本技术通过对滚动状态下的蚕茧进行检测,以此完整的检测蚕茧的颜色,从而提高分拣的精度;
79.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