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煤灰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903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粉煤灰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静电效应从固体中分离固体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传送带运载粉煤灰的分离装置。
目前,电厂、钢厂等大型企业的锅炉大都采用煤粉燃烧技术,为提高煤粉的燃烧效率,对风煤比进行了严格控制,但煤粉还不能充分的燃尽,每年全国要有相当数量的煤粉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分利用能源,减少浪费,将粉煤灰中未燃尽的煤粉分离出来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由壳体、传送带、输出装置和电极板组成,电极板由正、负电极板构成,正、负电极板安装在传送带的上下两侧,输出装置设在传送带的下侧,传送带上布有微孔。
该装置的壳体上装有进料漏斗,进料漏斗内设有带孔的旋转滚筒。壳体的内侧设有绝缘层。电极板至少有一对正、负电极板,正、负电极板间距离为(10-20)cm,输出装置由传动轴、链条和安装在链条上的刮板组成。传送带的速度为(15-40)米/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而又能有效地将粉煤灰中未燃尽的煤粉分离出来,节约能源,变废为宝。
下面以附图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进料漏斗,2-壳体,3-绝缘层,4-旋转滚筒,5-压轴,6-传动滚筒,7-传动轴,8-链条,9-负电极板,10-传送带,11-正电极板,12-刮板,13-碳出口,14-杂质出口。

图1所示,由锅炉排放出的粉煤灰经筛选输入到安装在壳体2上端的进料漏斗1,进料漏斗的出口与传送带10间的距离为(1-3)cm,粉煤灰经旋转滚筒4充分的摩擦,使得粉煤灰中的碳带有正电荷,其他成份带有负电荷,落入布有微孔的传送带10上,传送带由动力源(电动机或发动机)驱动,传动滚筒6以每秒25米的速度转动。粉煤灰经安装在传送带上下两侧的正、负电极板形成的电场,正、负电极板紧固安装在壳体上(正、负电极板的安装位置也可做成可调的),正极板11设在传送带的上侧,负极板9设在传送带的下侧,正、负极板间的距离为12厘米。压轴5设在传送带的上侧,压轴的两端紧固安装在壳体上,压轴的上下位置可调。粉煤灰经电场作用,异性相吸,负极板对带正电荷的碳产生吸附力,经传送带上的微孔,落入负电极板上。输出装置的传动轴7驱动安装在链条8上的刮板12转动,将煤灰刮入碳出口13。其他带负电荷的成份,在正极板的作用下,经传送带到杂质出口14。在壳体的内侧装有橡胶绝缘材料,以防止外界静电的干扰。
权利要求1.一种粉煤灰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壳体、传送带、输出装置和电极板组成;电极板由正、负电极板构成,正、负电极板安装在传送带的上下两侧,输出装置设在传送带的下侧,传送带上布有微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装有进料漏斗,进料漏斗内设有带孔的滚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煤灰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出装置由传动轴、链条和安装在链条上的刮板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煤灰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极板至少为一对正、负电极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煤灰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正、负电极板间距为(10-20)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煤灰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内侧设有绝缘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煤灰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带的速度为(15-40)米/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静电效应将粉煤灰分离的装置。该装置由壳体、传送带、输出装置和电极板组成,电极板由正、负电极板构成,正、负电极板安装在传送带的上下两侧,输出装置设在传送带的下侧,传送带上布有微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并能有效地将粉煤灰中未燃尽的煤粉分离出来,节约能源,变废为宝。
文档编号B03C3/04GK2189980SQ9421372
公开日1995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3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3日
发明者阎洪继 申请人:阎洪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