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蜂窝煤通风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5203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民用蜂窝煤通风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用蜂窝煤提高燃尽率、提高热效率、提高上火速度、降低 有害气体排放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民用蜂窝煤通风孔。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的蜂窝煤普遍采用圆柱形、截面预留12—16个圆形通风孔的 形状。这种蜂窝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通风孔分布不匀,存在燃烧死角,燃烧不 透,燃尽率低,煤的燃烧热效率低,浪费大;上火速度慢,火力弱,温度低;燃 烧时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民用蜂窝煤通风孔,改进后的蜂窝煤上 火速度快、火力猛、温度高、燃尽率高、热效率高、有害气体大幅度的降低了, 实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生产时只需更换成型模具,不改变机械结构;燃烧时不 改变炉具及燃烧习惯,使用十分方便,易于推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在圆柱型蜂窝煤上设置圆柱型蜂窝煤截面圆半径为R,在蜂窝煤截面上开 19个通风孔,19个通风孔的编号为第一通风孔A、第二通风孔B1,第三通风孔 B2,第四通风孔B3,第五通风孔B4,第六通风孔B5,第七通风孔B6、第八通 风孔Cl ,第九通风孔C2,第十通风孔C3,第i^一通风孔C4,第十二通风孔C5, 第十三通风孔C6、第十四通风孔D1,第十五通风孔D2,第十六通风孔D3,第 十七通风孔D4,第十八通风孔D5,第十九通风孔D6,蜂窝煤19个通风孔中点 分布在四个区域第一通风孔A在中心;第二通风孔B1,第三通风孔B2,第四 通风孔B3,第五通风孔B4,第六通风孔B5,第七通风孔B6分布在以第一通风孔A中心为圆心,以0.397R为半径的圆弧与蜂窝煤截面圆60度角等分线交点 上;第八通风孔C1,第九通风孔C2,第十通风孔C3,第十一通风孔C4,第十 二通风孔C5,第十三通风孔C6分布在以第一通风孔A中心为圆心、以0.688R 为半径的圆弧与蜂窝煤截面圆60度角等分线交点上,第十四通风孔D1,第十五 通风孔D2,第十六通风孔D3,第十七通风孔D4,第十八通风孔D5,第十九通 风孔D6分布在以第一通风孔A中心为圆心、以0.795R为半径的圆弧与蜂窝煤 截面圆60度角等分线交点上,R为圆柱型蜂窝煤截面园半径。第十四通风孔Dl、 第二通风孔B1、第一通风孔A、第五通风孔B4、第十七通风孔D4在同一直径 上;第十五通风孔D2、第三通风孔B2、第一通风孔A、第六通风孔B5、第十 八通风孔D5在同一直径上;第十六通风孔D3、第四通风孔B3、第一通风孔A、 第七通风孔B6、第十九通风孔D6在同一直径上;第八通风孔C1、第一通风孔 A、第十一通风孔C4在同一直径上;第九通风孔C2、第一通风孔A、第十二通 风孔C5在同一直径上;第十通风孔C3、第一通风孔A、第十三通风孔C6在同 一直径上。
第14通风孔D1、第二通风孔B1、第一通风孔A、第五通风孔B4、第十七 通风孔D4与第八通风孔C1、第一通风孔A、第十一通风孔C4连线成30度夹 角,第十五通风孔D2、第三通风孔B2、第一通风孔A、第六通风孔B5、第十 八通风孔D5与第九通风孔C2、第一通风孔A、第十二通风孔C5连线成30度 夹角,第十六通风孔D3、第四通风孔B3、第一通风孔A、第七通风孔B6、第 十九通风孔D6与第十通风孔C3、第一通风孔A、第十三通风孔C6连线成30 度夹角(见附图1)。
第一通风孔A、第二通风孔B1、第三通风孔B2、第四通风孔B3、第五通 风孔B4、第六通风孔B5、第七通风孔B6、第八通风孔C1、第九通风孔C2、第 十通风孔C3、第十一通风孔C4、第十二通风孔C5、第十三通风孔C6、第十四 通风孔D1、第十五通风孔D2、第十六通风孔D3、第十七通风孔D4、第十八通 风孔D5、第十九通风孔D6截面为完全相等的正六边形。通风孔的大小(即正 六边形边长的长短)按开孔率计算确定(开孔率为各开孔面积之和与蜂窝煤截面 积之百分比,以本实用新型制造的蜂窝煤通风孔开孔率以28%—32%为佳)。第 一通风孔A、第二通风孔B1、第三通风孔B2、第四通风孔B3、第五通风孔B4、第六通风孔B5、第七通风孔B6、第八通风孔C1、第九通风孔C2、第十通风孔 C3、第十一通风孔C4、第十二通风孔C5、第十三通风孔C6、第十四通风孔D1、 第十五通风孔D2、第十六通风孔D3、第十七通风孔D4、第十八通风孔D5、第 十九通风孔D6轴向垂直贯穿圆柱型蜂窝煤,相邻两孔近边平行排列,任意相邻 两孔中心距相等,该分布方式结合与正六边形通风孔形状相互匹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与效果蜂窝煤的通风孔分布十分 均匀,相邻通风孔间距相等,燃烧时不会有燃烧死角,使燃烧更充分,燃尽率高, 有效提高煤的利用率;蜂窝煤的通风孔为正六边形,在规格(高度、直径、开孔 率)相同的情况下,正六边形通风孔内壁表面积大于圆形通风孔内壁表面积,通 风孔内壁表面积是蜂窝煤的燃烧面积,因此,采用正六边形通风孔可以提高蜂窝 煤的燃烧面积,使蜂窝煤上火速度快、火力猛、温度高;由于上火快、火力猛, 炉口温度高于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燃点,蜂窝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 的一氧化碳和二化硫等有害气体也被燃烧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同时产生象液化 气一样的火苗,在提高热效率的同时还有效地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


图1为一种民用蜂窝煤通风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圆柱型蜂窝煤截面圆直径100mm,其半径为50mm,通风孔。第一通风孔A、 第二通风孔B1、第三通风孔B2、第四通风孔B3、第五通风孔B4、第六通风孔 B5、第七通风孔B6、第八通风孔C1、第九通风孔C2、第十通风孔C3、第十一 通风孔C4、第十二通风孔C5、第十三通风孔C6、第十四通风孔D1、第十五通 风孔D2、第十六通风孔D3、第十七通风孔D4、第十八通风孔D5、第十九通风 孔D6这19个通风孔的中点分布在四个区域通风孔A在中心;第二通风孔Bl、 第三通风孔B2、第四通风孔B3、第五通风孔B4、第六通风孔B5、第七通风孔 B6分布在以中心为圆心、以19.85mm为半径的圆弧与蜂窝煤截面圆60度角等 分线交点上;第八通风孔C1、第九通风孔C2、第十通风孔C3、第十一通风孔C4、第十二通风孔C5、第十三通风孔C6分布在以中心为圆心、以34.4mm为半 径的圆弧与蜂窝煤截面圆60度角等分线交点上;第十四通风孔D1、第十五通风 孔D2、第十六通风孔D3、第十七通风孔D4、第十八通风孔D5、第十九通风孔 D6分布在以中心为圆心、以39.7mm为半径的圆弧与蜂窝煤截面圆60度角等分 线交点上。第十四通风孔D1、第二通风孔B1、第一通风孔A、第五通风孔B4、 第十七通风孔D4在同一直径上;第十五通风孔D2、第三通风孔B2、第一通风 孔A、第六通风孔B5、第十八通风孔D5在同一直径上;第十六通风孔D3、第 四通风孔B3、第一通风孔A、第七通风孔B6、第十九通风孔D6在同一直径上; 第八通风孔C1、第一通风孔A、第十一通风孔C4在同一直径上;第九通风孔 C2、第一通风孔A、第十二通风孔C5在同一直径上;第十通风孔C3、第一通 风孔A、第十三通风孔C6在同一直径上。第14通风孔D1、第二通风孔B1、第 一通风孔A、第五通风孔B4、第十七通风孔D4与第八通风孔C1、第一通风孔 A、第十一通风孔C4连线成30度夹角,第十五通风孔D2、第三通风孔B2、第 一通风孔A、第六通风孔B5、第十八通风孔D5与第九通风孔C2、第一通风孔 A、第十二通风孔C5连线成30度夹角,第十六通风孔D3、第四通风孔B3、第 一通风孔A、第七通风孔B6、第十九通风孔D6与第十通风孔C3、第一通风孔 A、第十三通风孔C6连线成30度夹角(见附图l)。
19个通风孔第一通风孔A、第二通风孔Bl、第三通风孔B2、第四通风孔 B3、第五通风孔B4、第六通风孔B5、第七通风孔B6、第八通风孔C1、第九通 风孔C2、第十通风孔C3、第十一通风孔C4、第十二通风孔C5、第十三通风孔 C6、第十四通风孔D1、第十五通风孔D2、第十六通风孔D3、第十七通风孔D4、 第十八通风孔D5、第十九通风孔D6截面为完全相等的正六边形,通风孔第一 通风孔A、第二通风孔B1、第三通风孔B2、第四通风孔B3、第五通风孔B4、 第六通风孔B5、第七通风孔B6、第八通风孔C1、第九通风孔C2、第十通风孔 C3、第i^一通风孔C4、第十二通风孔C5、第十三通风孔C6、第十四通风孔D1、 第十五通风孔D2、第十六通风孔D3、第十七通风孔D4、第十八通风孔D5、第 十九通风孔D6的形状为正六边形,第一通风孔A、第二通风孔B1、第三通风 孔B2、第四通风孔B3、第五通风孔B4、第六通风孔B5、第七通风孔B6、第八 通风孔C1、第九通风孔C2、第十通风孔C3、第十一通风孔C4、第十二通风孔C5、第十三通风孔C6、第十四通风孔D1、第十五通风孔D2、第十六通风孔D3、 第十七通风孔D4、第十八通风孔D5、第十九通风孔D6各相邻通风孔间距相等, 其边长为6.95mm,开孔率为30%, 19个通风孔第一通风孔A、第二通风孔Bl、 第三通风孔B2、第四通风孔B3、第五通风孔B4、第六通风孔B5、第七通风孔 B6、第八通风孔C1、第九通风孔C2、第十通风孔C3、第i"^一通风孔C4、第十 二通风孔C5、第十三通风孔C6、第十四通风孔D1、第十五通风孔D2、第十六 通风孔D3、第十七通风孔D4、第十八通风孔D5、第十九通风孔D6轴向垂直 贯穿圆柱型蜂窝煤,相邻两孔近边平行排列,任意相邻两孔中心距相等。
权利要求1、一种民用蜂窝煤通风孔,它包括圆柱型蜂窝煤截面,其特征在于在蜂窝煤截面上开有通风孔,第二通风孔(B1),第三通风孔(B2),第四通风孔(B3),第五通风孔(B4),第六通风孔(B5),第七通风孔(B6)分布在以第一通风孔(A)中心为圆心,以0.397R为半径的圆弧与蜂窝煤截面圆60度角等分线交点上,第八通风孔(C1),第九通风孔(C2),第十通风孔(C3),第十一通风孔(C4),第十二通风孔(C5),第十三通风孔(C6)分布在以第一通风孔(A)中心为圆心、以0.688R为半径的圆弧与蜂窝煤截面圆60度角等分线交点上,第十四通风孔(D1),第十五通风孔(D2),第十六通风孔(D3),第十七通风孔(D4),第十八通风孔(D5),第十九通风孔(D6)分布在以第一通风孔(A)中心为圆心、以0.795R为半径的圆弧与蜂窝煤截面圆60度角等分线交点上,R为圆柱型蜂窝煤截面园半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民用蜂窝煤通风孔,其特征在于第十四通 风孔(D1)、第二通风孔(B1)、第一通风孔(A)、第五通风孔(B4X第十七通风孔(D4) 在同一直径上;第十五通风孔(D2)、第三通风孔(B2)、第一通风孔(A)、第六通风孔(B5)、第十八通风孔(D5)在同一直径上;第十六通风孔(D3)、第四通风孔(B3)、第一 通风孔(A)、第七通风孔(B6)、第十九通风孔(P6)在同一直径上;第八通风孔(C1)、 第一通风孔(A)、第i^一通风孔(C4)在同一直径上;第九通风孔(C2)、第一通风孔(AX 第十二通风孔(C5)在同一直径上;第十通风孔(C3)、第一通风孔(A)、第十三通风孔 (C6)在同一直径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民用蜂窝煤通风孔,其特征在于第一通风孔 (A)、第二通风孔(B1),第三通风孔(B2),第四通风孔(B3),第五通风孔归4),第六通风孔(B5),第七通风孔(B6)、第八通风孔(C1),第九通风孔(C2),第十通风孔(C3),第 十一通风孔(C4),第十二通风孔(C5),第十三通风孔(C6)、第十四通风 UD1),第十 五通风孔(D2),第十六通风孔0D3),第十七通风孔(D4),第十八通风孔(D5),第十九 通风孔(D6)截面为相等的正六边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民用蜂窝煤通风孔,其特征在于第一通风孔(A)、第二通风孔(B1),第三通风孔(B2),第四通风孔(B3),第五通风孔(B4),第六 通风孔(B5),第七通风孔(B6)、第八通风孔(C1),第九通风孔(C2),第十通风孔(C3), 第十一通风孔(C4),第十二通风孔(C5),第十三通风孔(C6)、第十四通风孔(D1),第 十五通风孔(D2),第十六通风孔(D3),第十七通风孔(P4),第十八通风孔CD5),第十 九通风孔(D6)轴向垂直贯穿圆柱型蜂窝煤,相邻两孔近边平行排列,相邻两孔中 心距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民用蜂窝煤通风孔,它包括圆柱型蜂窝煤截面,在蜂窝煤截面上开有通风孔,通风孔(B1、B2、B3、B4、B5、B6)分布在以中心为圆心,以0.397R为半径的圆弧与蜂窝煤截面圆60度角等分线交点上,通风孔(C1、C2、C3、C4、C5、C6)分布在以中心为圆心、以0.688R为半径的圆弧与蜂窝煤截面圆60度角等分线交点上,通风孔(D1、D2、D3、D4、D5、D6)分布在以中心为圆心、以0.795R为半径的圆弧与蜂窝煤截面圆60度角等分线交点上。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蜂窝煤无死角燃烧,燃尽率高,热效高,节能;上火速度快、火力猛、温度高;能有效降低有害气体排放。
文档编号C10L5/00GK201305582SQ20082006659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2日
发明者叶永清 申请人:叶永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