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氢油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4569发布日期:2020-08-07 18:31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氢油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混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氢油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5164525u,专利权人:保靖县丰银燃料有限公司,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环保油的混料循环装置,该装置可用于碳氢油的生产。成品碳氢油的品质和与原料中配比有着直接的关系,高精度下料是生产高品质碳氢油的关键。为实现各原料的均匀配比,还需要对该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碳氢油生产设备,能够对碳氢油中的原料下料进行精准控制,同时能够根据需要对原料下料用量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成品碳氢油的品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碳氢油生产设备,它包括控制柜柜体和支架,控制柜柜体放置在支架上,控制柜柜体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水泵右端出口处连接设置有循环管道二组;循环管道二组末端连接设置有混料仓;混料仓左下端设置有循环管道一组,循环管道一组向左延伸设置在控制柜柜体内部,循环管道一组的末端连接设置有进料总管道;进料总管道右端与水泵左端的入口处连接;混料仓顶部连接设置有下料总管道;下料总管道上端连接在下料管道二组中部,其连接处设置有下料总阀;下料管道二组上端连接设置有多个等距分布的下料管道一组,且在连接处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多个下料阀门一组;下料管道一组上端连接设置有对应数量的多个原料下料装置;原料下料装置包括圆筒体和顶盖,圆筒体和顶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圆筒体和顶盖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圆筒体上下两端分别横向穿插有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分别安装在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上,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在位于圆筒体外侧末端分别连接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圆筒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的下端安装在连接架的轴承上,连接架固定在圆筒体内下端,第一转轴的上端设置有光杆,第二转轴的下端活动穿插在光杆上端的圆孔内,第二转轴的顶部安装在顶盖内顶部的轴承座上,第一杆体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第一斜齿轮连接,第二杆体与第一转轴之间通过第二斜齿轮连接,光杆上套设有容量控制板,容量控制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孔,通孔通过密封座进行遮盖并通过容量控制板和密封座之间的密封圈进行密封,容量控制板与圆筒体的内侧壁之间以及和光杆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容量控制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座和抬升座,抬升座为圆筒状,密封座和抬升座上均固定设置有螺帽且分别安装在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上,圆筒体内上端设置有固定圈,固定圈和容量控制板之间均匀设置有多根压缩弹簧,原料下料装置正前方连接设置有用于观察容量控制板位置的液位显示器a。

进一步的,密封座包括筒体和法兰盘,法兰盘固定设置在筒体的底部。

进一步的,混料仓右上端连接设置有液显上管道,且右下端设置有液显下管道,液显上管道与液显下管道直接连接设置有液位显示器b。

进一步的,控制柜柜体正前方设置有控制面板,其上方设置有显示面板。

进一步的,支架底部四个对角上设置有万向轮。

进一步的,水泵左端入口处连接设置有进料总管道,其末端连接设置有进料管道二组,其连接处设置有进料总阀;进料管道二组上连接设置有多个等距分布的进料管道一组,其连接处设置有同等数量的多个进料阀门一组;进料管道一组末端分别连接设置有同等数量的多个原料abc储存仓。

进一步的,水泵右端出口处连接设置有循环管道二组;循环管道中间连接设置有进料管道三组,其末端连接设置有进料管道四组;进料管道四组上连接设置有与原料abc储存仓数量对应的进料管道五组,其连接处设置有等量的进料阀门三组;进料管道五组末端连接在对应的原料下料装置顶部。

进一步的,进料管道二组末端设置有通气阀。

进一步的,循环管道一组与进料总管道连接处设置有循环阀门一组;循环管道二组与进料管道三组连接处设置有循环阀门二组。

一种碳氢油生产设备用于碳氢油加工的生产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备料:按照质量份数备用以下组分的原料:菜籽油35-40份、甲醇75-85份、浓硫酸4-6份、丙酮3-4份、正丁醇6-8份、樟脑1.5-2.5份、饱和氯化钠溶液6-9份;

酸化处理:将菜籽油和浓硫酸加入到酸化池加热至230-280℃,进行酸化处理,维持20-30分钟;

混合:将酸化后的菜籽油和甲醇分别通过水泵抽入到原料a下料装置和原料b下料装置中,将丙酮、正丁醇、樟脑和饱和氯化钠溶液通过水泵抽入到原料c下料装置中;运行碳氢油生产设备,使得酸化后的菜籽油与甲醇在混料仓13内进行均匀混合,得到中性的粗碳氢油,然后在混料仓内加入丙酮、正丁醇、樟脑和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彻底混合,即得碳氢油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氢油生产设备,设备中的原料下料装置能够对碳氢油中的原料下料进行精准控制,同时能够根据需要对原料下料用量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成品碳氢油的品质。

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氢油生产设备用于碳氢油加工的生产工艺,工艺流程简单,且通过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实现了标准生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供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原料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料及循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进料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原料abc储存仓;1-1、原料a储存仓;1-2、原料b储存仓;1-3、原料c储存仓;2、进料阀门一组;2-1、进料阀门一组a;2-2、进料阀门一组b;2-3、进料阀门一组c;3、通气阀;4、进料总阀;5、循环阀门一组;6、水泵;7、循环阀门二组;8、进料阀门二组;9、进料阀门三组;9-1、进料阀门三组a;9-2、进料阀门三组b;9-3、进料阀门三组c;10、原料下料装置;10-1、原料a下料装置;10-2、原料b下料装置;10-3、原料c下料装置;11、下料阀门一组;11-1、下料阀门一组a;11-2、下料阀门一组b;11-3、下料阀门一组c;12、下料总阀;13、混料仓;14、液位显示器a、15、液位显示器b;16、支架;17、万向轮;18;控制面板;19、显示面板;20、控制柜柜体;100、进料管道一组;101、进料管道一组a;102、进料管道一组b;103、进料管道一组c;200、进料管道二组;300、进料总管道;400、循环管道一组;500、循环管道二组;600、进料管道三组;700、进料管道四组;800、进料管道五组;801、进料管道五组a;802、进料管道五组b;803、进料管道五组c;900、下料管道一组;901、下料管道一组a;902、下料管道一组b;903、下料管道一组c;1010、下料管道二组;1020、下料总管道;1030、液显上管道;1040、液显下管道;1001、第二斜齿轮;1002、连接架;1003、圆筒体;1004、容量控制板;1005、压缩弹簧;1006、固定圈;1007、第二转轴;1008、轴承座;1009、顶盖;10010、第一斜齿轮;10011、第一杆体;10012、第一座体;10013、第一转盘;10014、光杆;10015、密封座;10016、抬升座;10017、第一转轴;10018、第二杆体;10019、第二座体;10020、第二转盘;10041、通孔;100151、筒体;100152、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

一种碳氢油生产设备,它包括控制柜柜体20和支架16,控制柜柜体20放置在支架16上,控制柜柜体20的内部设置有水泵6,水泵6右端出口处连接设置有循环管道二组500;循环管道二组500末端连接设置有混料仓13;混料仓13左下端设置有循环管道一组400,循环管道一组400向左延伸设置在控制柜柜体20内部,循环管道一组400的末端连接设置有进料总管道300;进料总管道300右端与水泵6左端的入口处连接;混料仓13顶部连接设置有下料总管道1020;下料总管道1020上端连接在下料管道二组1010中部,其连接处设置有下料总阀12;下料管道二组1010上端连接设置有多个等距分布的下料管道一组900,且在连接处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多个下料阀门一组11;下料管道一组900上端连接设置有对应数量的多个原料下料装置10;原料下料装置10包括圆筒体1003和顶盖1009,圆筒体1003和顶盖1009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圆筒体1003和顶盖1009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圆筒体1003上下两端分别横向穿插有第一杆体10011和第二杆体10018;第一杆体10011和第二杆体10018分别安装在第一座体10012和第二座体10019上,第一座体10012和第二座体10019在位于圆筒体1003外侧末端分别连接第一转盘10013和第二转盘10020,圆筒体1003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转轴10017和第二转轴1007,第一转轴10017的下端安装在连接架1002的轴承上,连接架1002固定在圆筒体1003内下端,第一转轴10017的上端设置有光杆10014,第二转轴1007的下端活动穿插在光杆10014上端的圆孔内,第二转轴1007的顶部安装在顶盖1009内顶部的轴承座1008上,第一杆体10011与第二转轴1007之间通过第一斜齿轮10010连接,第二杆体10018与第一转轴10017之间通过第二斜齿轮1001连接,光杆10014上套设有容量控制板1004,容量控制板1004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孔10041,通孔10041通过密封座10015进行遮盖并通过容量控制板1004和密封座10015之间的密封圈进行密封,容量控制板1004与圆筒体1003的内侧壁之间以及和光杆10014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容量控制板100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座10015和抬升座10016,抬升座10016为圆筒状,密封座10015和抬升座10016上均固定设置有螺帽且分别安装在第二转轴1007和第一转轴10017上,圆筒体1003内上端设置有固定圈1006,固定圈1006和容量控制板1004之间均匀设置有多根压缩弹簧1005,原料下料装置10正前方连接设置有用于观察容量控制板1004位置的液位显示器a14。

进一步的,密封座10015包括筒体100151和法兰盘100152,法兰盘100152固定设置在筒体100151的底部。

进一步的,混料仓13右上端连接设置有液显上管道1030,且右下端设置有液显下管道1040,液显上管道与液显下管道直接连接设置有液位显示器b15。

进一步的,控制柜柜体20正前方设置有控制面板18,其上方设置有显示面板19。

进一步的,支架16底部四个对角上设置有万向轮17。

进一步的,水泵6左端入口处连接设置有进料总管道300,其末端连接设置有进料管道二组200,其连接处设置有进料总阀4;进料管道二组200上连接设置有多个等距分布的进料管道一组100,其连接处设置有同等数量的多个进料阀门一组2;进料管道一组100末端分别连接设置有同等数量的多个原料abc储存仓1。

进一步的,水泵6右端出口处连接设置有循环管道二组500;循环管道中间连接设置有进料管道三组600,其末端连接设置有进料管道四组700;进料管道四组上连接设置有与原料abc储存仓1数量对应的进料管道五组800,其连接处设置有等量的进料阀门三组9;进料管道五组800末端连接在对应的原料下料装置10顶部。

进一步的,进料管道二组200末端设置有通气阀3。

进一步的,循环管道一组400与进料总管道300连接处设置有循环阀门一组5;循环管道二组500与进料管道三组600连接处设置有循环阀门二组7。

一种碳氢油生产设备用于碳氢油加工的生产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备料:按照质量份数备用以下组分的原料:菜籽油35-40份、甲醇75-85份、浓硫酸4-6份、丙酮3-4份、正丁醇6-8份、樟脑1.5-2.5份、饱和氯化钠溶液6-9份;

酸化处理:将菜籽油和浓硫酸加入到酸化池加热至230-280℃,进行酸化处理,维持20-30分钟;

混合:将酸化后的菜籽油和甲醇分别通过水泵抽入到原料a下料装置10-1和原料b下料装置10-2中,将丙酮、正丁醇、樟脑和饱和氯化钠溶液通过水泵抽入到原料c下料装置10-3中;运行碳氢油生产设备,使得酸化后的菜籽油与甲醇在混料仓13内进行均匀混合,得到中性的粗碳氢油,然后在混料仓13内加入丙酮、正丁醇、樟脑和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彻底混合,即得碳氢油产品。

其工作过程可具体分为:下料过程、混合过程及原料补充三个部分。

一、下料过程,如图3所示:将循环阀门一组5、循环阀门二组7、下料阀门一组11、下料总阀12打开,原料下料装置10内的液体按其份量并随其管道进入混料仓13内,下料完成后将下料阀门一组11、下料总阀12关闭,下料完成。

二、混合过程,如图3所示:紧随下料过程步骤下料阀门一组11、下料总阀12关闭后启动水泵6进行循环;混合均匀后关闭水泵6及所有阀门。

三、原料补充,如图4所示,此过程为单一顺序操作,先补充原料a,然后停止补充原料a,再补充原料b,以此类推。单一操作过程:对原料a1-1进行补充;紧随混合过程,打开进料阀门一组2中的进料阀门一组a2-1、进料总阀4、进料阀门二组8、进料阀门三组9中的进料阀门三组a9-1,然后启动水泵6,从而实现了原料a储存仓内的原料补充到原料a下料仓内。补满后先将进料阀门一组a2-1关闭,将通气阀3打开,水泵6抽入空气运行一段时间,此时残留在管内及水泵中的原料a随气流全部进入到原料a下料仓内,补充完原料a后关闭所有阀门。

装有液位显示器,可随时观察液位情况,确保混合质量。

以上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单泵操作,无需拆换管道,方便简单并且在补充原料的过程中消除了交叉污染。

本实用新型中的原料下料装置对碳氢油中的原料下料进行精准控制的原理如图2-图3所示:

通过转动10020使10017安装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10017旋转时,1005一种对1004一个向下的压力,10016在10017旋转和压力的作用下实现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1004上升或下降,使得1004处于目标位置,完成1004位置的调节后,通过旋转10013使得10015下降并与1004接触并密封;这样1004下方的原料是固定设定的,实现了精准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哪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