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炭化炉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40465发布日期:2022-07-13 05:4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秸秆炭化炉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秸秆炭化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秸秆炭化炉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
3.秸秆炭化是将秸秆经烘干或晒干、粉碎,然后在制炭设备中,经干燥、干馏、冷却等工序,将松散的秸秆制成木炭的过程,而目前在使用上料设备将秸秆送料至炭化炉内时,为了避免秸秆在储料箱内堆积堵塞,一般会使用震动筛来保持秸秆的持续上料,但震动筛在工作时由于采用震动结构会导致噪音较大,使得炭化炉周围工作环境嘈杂,对影响工作人员造成影响,因此设计一种秸秆炭化炉用上料装置来解决这种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秸秆炭化炉用上料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炭化炉用上料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呈柱型且顶部为开口并用于放置秸秆的储料桶,所述底架的顶部插接有呈竖直方向并贯穿储料桶底部的排料管,所述储料桶内设置有呈环形结构且与排料管轴向相同并与排料管内部相连通的置料板,且所述置料板的顶面为锥面,所述储料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圈底面与置料板顶面相接触的挡板,所述储料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置料板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底架上设置有用于将排料管内落出秸秆输送至炭化炉上的输送机构。
6.进一步的,所述储料桶的内壁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呈竖直方向的套筒,且所述套筒的内周侧与排料管的外周侧相接触,所述置料板固定连接在套筒的顶部,以使得置料板在储料桶内形成沿水平面的转动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套接在套筒外周侧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端面齿轮,所述储料桶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呈水平轴向的转动轴,且所述转动轴远离与储料桶连接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端面齿轮相啮合的圆锥齿轮,所述储料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轴进行转动的驱动件一,当转动轴转动时能够带动圆锥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实现驱动套筒转动并带动置料板进行旋转的目的。
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一包括固定安装在储料桶外周侧的电机一,且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贯穿储料桶并与电机一的输出轴末端相固定,当电机一的输出轴进行转动时即可实现驱动转动轴转动的目的。
9.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架上并呈倾斜的壳体,且所述排料管
的底部连通在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壳体的内部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并呈水平轴向的传动轴,两个所述传动轴之间缠绕有传送带,且所述传送带的表面呈等间距分布固定连接有多个推料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中一个传动轴进行转动的驱动件二,当其中一个传动轴转动时能够带动另一个传动轴与传送带进行相应的转动,而排料管内的秸秆会掉入至传送带的表面,传送带在转动时其表面上的推料板会推动秸秆往出料口的方向移动,并最终从出料口内掉出至炭化炉内。
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二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一侧的电机二,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贯穿壳体并与电机二的输出轴末端相固定,以能够带动其中一个传动轴进行转动并实现驱动传送带转动的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机构的设置,通过转动机构的作用可以使得置料板进行转动,而置料板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储料桶内的秸秆进行同步的转动,秸秆转动时会被储料桶内的挡板不断的翻动搅散,以起到避免秸秆在储料桶内堆积堵塞的问题,且相比于传动的震动筛来说,能够减少上料时产生的噪音,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更加舒适。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传送带和推料板的设置,排料管内的秸秆会掉入至传送带的表面,传送带在转动时其表面上的推料板会推动秸秆往出料口的方向移动,并最终从出料口内掉出至炭化炉内,从而完成上料。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拆解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仰视示意图;
20.图中:1、底架;2、储料桶;3、排料管;4、套筒;5、置料板;6、挡板;7、输送机构;71、壳体;72、传动轴;73、传送带;74、推料板;75、电机二;76、出料口;8、环形板;9、端面齿轮;10、转动轴;11、圆锥齿轮;12、电机一。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5,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秸秆炭化炉用上料装置,包括底架1,底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呈柱型且顶部为开口并用于放置秸秆的储料桶2,底架1的顶部插接有呈竖直方向并贯穿储料桶2底部的排料管3,储料桶2内设置有呈环形结构且与排料管3轴向相同并与排料管3内部相连通的置料板5,且置料板5的顶面为锥面,储料桶2的内壁固定
连接有一圈底面与置料板5顶面相接触的挡板6,储料桶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置料板5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底架1上设置有用于将排料管3内落出秸秆输送至炭化炉上的输送机构7,通过这样的设计,在将需要炭化加工的秸秆倒入进储料桶2内后,秸秆会堆积在置料板5的顶部,接着通过转动机构的作用可以使得置料板5进行转动,而置料板5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储料桶2内的秸秆进行同步的转动,秸秆转动时会被储料桶2内的挡板6不断的翻动搅散,以起到避免秸秆在储料桶2内堆积堵塞的问题,且相比于传动的震动筛来说,能够减少上料时产生的噪音,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更加舒适,同时,秸秆会顺着挡板6的表面不断向排料管3内移动,以能够掉入排料管3并通过输送机构7向炭化炉内进行上料。
23.请参阅图3,关于置料板5与储料桶2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储料桶2的内壁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呈竖直方向的套筒4,且套筒4的内周侧与排料管3的外周侧相接触,置料板5固定连接在套筒4的顶部,以使得置料板5在储料桶2内形成沿水平面的转动连接,这样的设计会更加的合理。
24.具体的,为了能够使置料板5进行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提出,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套接在套筒4外周侧的环形板8,环形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端面齿轮9,储料桶2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呈水平轴向的转动轴10,且转动轴10远离与储料桶2连接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端面齿轮9相啮合的圆锥齿轮11,储料桶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轴10进行转动的驱动件一,当转动轴10转动时能够带动圆锥齿轮11进行转动,而圆锥齿轮11则能够通过齿牙的配合带动端面齿轮9转动,从而实现驱动套筒4转动并带动置料板5进行旋转的目的,使得置料板5上的秸秆能够被翻转搅散并落入排料管3内进行上料。
2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能够驱动转动轴10转动,驱动件一包括固定安装在储料桶2外周侧的电机一12,且转动轴10的一端贯穿储料桶2并与电机一12的输出轴末端相固定,这样,当电机一12的输出轴进行转动时即可实现驱动转动轴10转动的目的。
26.优选的,为了能够将排料管3内掉入的秸秆输送至炭化炉内,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输送机构7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架1上并呈倾斜的壳体71,且排料管3的底部连通在壳体71的一侧,壳体71的另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料口76,壳体71的内部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并呈水平轴向的传动轴72,两个传动轴72之间缠绕有传送带73,且传送带73的表面呈等间距分布固定连接有多个推料板74,壳体7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中一个传动轴72进行转动的驱动件二,当其中一个传动轴72转动时能够带动另一个传动轴72与传送带73进行相应的转动,而排料管3内的秸秆会掉入至传送带73的表面,传送带73在转动时其表面上的推料板74会推动秸秆往出料口76的方向移动,并最终从出料口76内掉出至炭化炉内,从而完成上料。
27.关于驱动其中一个传动轴72转动的具体方式如下,驱动件二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71一侧的电机二75,其中一个传动轴72的一端贯穿壳体71并与电机二75的输出轴末端相固定,这样,当电机二75的输出轴转动时,便能够带动其中一个传动轴72进行转动并实现驱动传送带73转动的效果。
28.在本装置空闲处,安置所有电器件与其相匹配的驱动器,并且通过本领域人员,将上述中所有驱动部件,其指代动力元件、电器件以及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手段,应参考上述表述中,各电器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