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段式煤气发生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309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双段式煤气发生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段式煤气发生炉。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的规格都在Φ4.0米以下,由于炉栅鼓风系统的技术限制,鼓风分布不均匀,导致炉内受热不均匀,有边火弱、中火强的技术缺陷,对煤炭的利用率相对较低,而且产气量相对少,因此,使得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此外在结构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一种布风均匀、产气量高、结构合理、节能降耗的双段式煤气发生炉。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段式煤气发生炉,包括煤仓、加煤装置及由干馏段、气化段、炉栅及出灰装置组成的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栅为若干层的复合式结构,炉栅的出风口为长方形的出风口,长方形出风口由上布风口和下布风口共同构成,上布风口的倾角为24度,下布风口的倾角为22度,在气化段的炉内壁周边还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的干馏段与气化段的过度段的倾斜角度为107度。
[0005]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双段式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栅的最大直径为
3.59 米。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双段式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化段的内径为
4.6 米。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若干层式的复合式结构的炉栅,使炉栅最大直径可达到3.5米,整体炉内径可达到4.6米,扩大了整体炉内可用容积,提高单炉的煤气产出量,两个长方形上、下布风口相互间隔交错排列,形成上大倾角布风及下小倾角布风相结合的形式,从而使气化剂在发生炉内交错布风,分布更加均匀,热效率提高明显,节省能源,炉内布风均匀、提高煤气产量、占地面积更少,能更好地节能降耗,干馏段4与气化段5的过度段12的倾斜角度为107度,结构上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炉栅的局部视图一。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炉栅的局部视图二。
[0011]图中:1.炉体,2.煤仓,3.加煤装置,4.干馏段,5.气化段,6.通气孔,7.炉栅,8出灰装置,9.上布风口,10.下布风口,11出风口,12过度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3]如图1-3所示,一种双段式煤气发生炉,包括煤仓2、加煤装置3及由干馏段4、气化段5、炉栅7及出灰装置8组成的炉体1,所述的炉栅7为若干层的复合式结构,炉栅7的出风口 11为长方形的出风口 11,出风口 11由上布风口 9和下布风口 10共同构成,上布风口 9的倾角为24度,下布风口 10的倾角为22度,两个长方形上布风口 9、下布风口 10相互间隔交错排列,形成上大倾角布风及下小倾角布风相结合的形式,从而使气化剂在发生炉内交错布风,炉内布风均匀,在气化段5的炉内壁周边设置还设有若干个用于透气的通气孔6,干馏段4与气化段5的过度段12的倾斜角度为107度,结构上更加合理。
[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换和改进等,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双段式煤气发生炉,包括煤仓、加煤装置及由干馏段、气化段、炉栅及出灰装置组成的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栅为若干层的复合式结构,炉栅的出风口为长方形的出风口,长方形出风口由上布风口和下布风口共同构成,上布风口的倾角为24度,下布风口的倾角为22度,在气化段的炉内壁周边还设有通气孔,所述的干馏段与气化段的过度段的倾斜角度为107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段式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栅的最大直径为.3.59 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段式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化段的内径为.4.6 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段式煤气发生炉,包括煤仓、加煤装置及由干馏段、气化段、炉栅及出灰装置组成的炉体,所述的炉栅为若干层的复合式结构,炉栅的出风口为长方形的出风口,长方形出风口由上布风口和下布风口共同构成,上布风口的倾角为24度,下布风口的倾角为22度,在气化段的炉内壁周边设置还设有通气孔,本实用新型采用复合式结构的炉栅,使炉栅最大直径可达到3.5米,整体炉内径可达到4.6米,扩大了整体炉内可用容积,提高单炉的煤气产出量,气化剂在发生炉内交错布风,分布更加均匀,气化更加完全,热效率大大提高。
【IPC分类】C10J3-20, C10J3-36, C10J3-60
【公开号】CN204311025
【申请号】CN201420819546
【发明人】赵秋生
【申请人】佛山市奥肯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