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隔热型颗粒捕集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8783发布日期:2020-07-07 14:0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隔热型颗粒捕集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气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隔热型颗粒捕集器总成。



背景技术:

汽油车颗粒捕集器隔热装置是安装在汽油车排气系统中颗粒捕集器周围的一层隔热装置,安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颗粒捕集器自身产生的高温辐射到邻近零部件造成热老化隐患,增加整车行驶时的安全性能,其主要功能是隔热、降噪和防护。现有技术中的颗粒捕集器及汽车装置,隔热罩安装在颗粒捕集器主体外面,隔热罩覆盖颗粒捕集器主体及进出气端锥,上下隔热罩通过螺栓将接触的装配条进行联接固定。这种组合的隔热装置虽有效的将高温的颗粒捕集器同周边零部件隔离开,但固定形式上存在风险,装配面较小,装配部位成型提供的强度不足,隔热罩较厚,自重较高,在整车行驶过程中持续的振动中容易失效,导致上下隔热罩碰撞产生异响,甚至部件失效脱落,失去隔热作用。由此会导致无法有效隔热,影响其他部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隔热型颗粒捕集器总成,其连接稳固,省去中间连接件,降低了成本,加工工艺更简单,提高隔热罩的连接强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用隔热型颗粒捕集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颗粒捕集器本体,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上罩设有覆盖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一半的上隔热罩、覆盖所述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另一半的下隔热罩,所述上隔热罩和所述下隔热罩互为对称结构,所述上隔热罩和所述下隔热罩均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一端设置有多个向下凹陷的第一凹陷部,该第一凹陷部的底部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焊接连接,所述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另一端具有第二凹陷部,该第二凹陷部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相对的分隔边的边缘,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上均具有多个凸楞,所述凸楞的延伸方向为上隔热罩或下隔热罩的圆周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的前端锥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后端锥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上设置有支撑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管路的第一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下部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焊接连接,其上部穿过所述上隔热罩并弯折成l型,所述上隔热罩上对应位置具有可供所述第一支架穿过的孔,所述第一支架的水平折弯部具有反向弯折形成的夹持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管路均限位于该夹持部上,该夹持部设置有锁紧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上环抱设置有抱箍,所述抱箍的两端弯折成竖直正对的支耳,该支耳位于所述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之间的间隙处,该支耳上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的后端锥上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为金属板冲压成型,其一端弯折成与所述后端锥相适应的弧面,并与后端锥焊接连接,另一端具有安装面,其在安装面上设置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增加了隔热罩的稳定性,减小了汽车排气系统的异响发生可能,提高了颗粒捕集器和隔热罩之间的连接强度,省去中间连接件,降低了成本,加工工艺更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用隔热型颗粒捕集器总成,包括颗粒捕集器本体1。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上罩设有覆盖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一半的上隔热罩2、覆盖所述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另一半的下隔热罩3。所述上隔热罩2和所述下隔热罩3互为对称结构,所述上隔热罩2和所述下隔热罩3均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之间留有间隙,从而起到隔热的作用。所述上隔热罩2和下隔热罩3一端均设置有多个向内侧或向下凹陷的第一凹陷部6,该第一凹陷部6的底部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焊接连接,起到支撑所述隔热罩的作用;所述上隔热罩2和下隔热罩3另一端均具有第二凹陷部4,该第二凹陷部4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位于所述上隔热罩2和下隔热罩相对的分隔边的边缘,所述第二凹陷部4的底部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焊接连接,也起到支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上隔热罩2和下隔热罩3上均具有多个凸楞10,所述凸楞10的延伸方向为上隔热罩2或下隔热罩3的圆周方向,凸楞10作用在于增加所述隔热罩的弧面的强度。

如图1所示,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的前端锥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8,后端锥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9。在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上设置有支撑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8、第二压力传感器9管路的第一支架7。所述第一支架7下部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焊接连接,其上部穿过所述上隔热罩2并弯折成l型,所述上隔热罩2上对应位置具有可供所述第一支架7穿过的孔,所述第一支架7的水平折弯部具有反向弯折形成的夹持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8、第二压力传感器9管路均限位于该夹持部上,该夹持部设置有锁紧螺栓。

为了便于将颗粒捕集器总成安装到汽车底盘上,在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上环抱设置有抱箍5,所述抱箍5的两端弯折成竖直正对的支耳。该支耳位于所述上隔热罩2和下隔热罩3之间的间隙处,该支耳上设置有安装孔。同时在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的后端锥上设置有第二支架11。所述第二支架11为金属板冲压成型,其一端弯折成与所述后端锥相适应的弧面,并与后端锥焊接连接,另一端具有安装面,其在安装面上设置有安装孔。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用隔热型颗粒捕集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颗粒捕集器本体(1),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上罩设有覆盖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一半的上隔热罩(2)、覆盖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另一半的下隔热罩(3),所述上隔热罩(2)和所述下隔热罩(3)互为对称结构,所述上隔热罩(2)和所述下隔热罩(3)均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隔热罩(2)和下隔热罩(3)一端均设置有多个向下凹陷的第一凹陷部(6),该第一凹陷部(6)的底部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焊接连接,所述上隔热罩(2)和下隔热罩(3)另一端具有第二凹陷部(4),该第二凹陷部(4)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上隔热罩(2)和下隔热罩相对的分隔边的边缘,所述第二凹陷部(4)的底部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隔热型颗粒捕集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热罩(2)和下隔热罩(3)上均具有多个凸楞(10),所述凸楞(10)的延伸方向为上隔热罩(2)或下隔热罩(3)的圆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隔热型颗粒捕集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的前端锥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8),后端锥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9),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上设置有支撑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8)、第二压力传感器(9)管路的第一支架(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隔热型颗粒捕集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7)下部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焊接连接,其上部穿过所述上隔热罩(2)并弯折成l型,所述上隔热罩(2)上对应位置具有可供所述第一支架(7)穿过的孔,所述第一支架(7)的水平折弯部具有反向弯折形成的夹持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8)、第二压力传感器(9)管路均限位于该夹持部上,该夹持部设置有锁紧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隔热型颗粒捕集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上环抱设置有抱箍(5),所述抱箍(5)的两端弯折成竖直正对的支耳,该支耳位于所述上隔热罩(2)和下隔热罩(3)之间的间隙处,该支耳上设置有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隔热型颗粒捕集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1)的后端锥上设置有第二支架(11),所述第二支架(11)为金属板冲压成型,其一端弯折成与所述后端锥相适应的弧面,并与后端锥焊接连接,另一端具有安装面,其在安装面上设置有安装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隔热型颗粒捕集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颗粒捕集器本体,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上罩设有上隔热罩、下隔热罩,所述上隔热罩和所述下隔热罩互为对称结构,所述上隔热罩和所述下隔热罩均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凹陷部,该第一凹陷部的底部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焊接连接,所述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另一端具有第二凹陷部,该第二凹陷部位于所述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相对的分隔边的边缘,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本体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增加了隔热罩的稳定性,提高了颗粒捕集器和隔热罩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成本,加工工艺更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海特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1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