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芯体中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2235发布日期:2022-01-15 05:0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芯体中冷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超薄芯体中冷器。


背景技术:

2.汽车涡轮增压发动机需要中冷器对经过涡轮增压器的高温、高压气体进行冷却,以降低进气温度。
3.行业内普遍采用的中冷器芯体厚度至少64mm,体积过大,需要的z向布置空间偏大。
4.随着汽车的高速发展,以及汽车机舱布置的日趋紧凑及轻量化要求,传统的64mm芯体中冷器设计已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超薄芯体中冷器,可实现中冷器芯体厚度减少14mm,节省布置空间,解决了现有中冷器存在的上述问题。
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7.一种超薄芯中冷器,包括中冷器本体;所述中冷器本体通过螺栓和卡爪固定在散热器上;所述中冷器本体的一端为进气室1,另一端为出气室2;所述中冷器本体的中间为超薄芯体;所述超薄芯体的上端设置为第一边板3,下端设置为第二边板4;所述超薄芯体与进气室1之间设置有第一主片5,与出气室2之间设置有第二主片6;所述超薄芯体包括7根冷却管9;所述超薄芯体由冷却管9分隔成8个冷却带10;所述冷却管9的厚度为50mm;所述冷却带10波高8mm,开窗夹角为20
°
,开窗间距为0.92mm。
8.所述第二主片6与出气室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7。
9.所述第一密封条7为硅橡胶密封条。
10.所述第一主片5与进气室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8。
11.所述第二密封条8为硅橡胶密封条。
12.所述冷却管9内设置有扰流片。
13.所述进气室1和出气室2为塑料气室。
14.所述第一主片5和第二主片6为铝合金主片。
15.所述第一边板3和第二边板4位铝合金边板。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为紧凑型机舱布置提供了解决方案,较行业内普遍采用的的64mm芯体中冷器方案,节省了布置空间、降低了成本,同时因固定螺栓的减少,降低了操作工时,实现了轻量化。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描述中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22.图中:
23.1、进气室;2、出气室;3、第一边板;4、第二边板;5、第一主片;6、第二主片;7、第一密封条;8、第二密封条;9、冷却管;10、冷却带。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参阅图1-图3,一种超薄芯中冷器,包括中冷器本体;所述中冷器本体的一端为进气室1,另一端为出气室2;所述中冷器本体的中间为超薄芯体;所述超薄芯体的上端设置为第一边板3,下端设置为第二边板4;所述超薄芯体与进气室1之间设置有第一主片5,与出气室2之间设置有第二主片6。
26.所述第二主片6与出气室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7。
27.所述第一密封条7为硅橡胶密封条。
28.所述第一主片5
29.与进气室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8。
30.所述第二密封条8为硅橡胶密封条。
31.所述超薄芯体包括7根冷却管9;所述超薄芯体由冷却管9分隔成8个冷却带10。所述超薄芯体的冷却管厚度由64mm减为50mm;所述超薄芯体的冷却带采用波高8mm、开窗角度为20
°
、开窗间距0.92mm的全新结构,换热效率提升3.8%。两个气室、密封条与超薄芯体经过2次压装后形成一种超薄芯体中冷器,并通过2个螺栓和2个卡爪固定在散热器上。
32.所述冷却管9内设置有扰流片。
33.所述进气室1和出气室2为塑料气室。
34.所述第一主片5和第二主片6为铝合金主片。
35.所述第一边板3和第二边板4位铝合金边板。
36.冷却管9、冷却带10、第一密封条7、第二密封条8为中冷器本体的核心元件,结构简单,可实现对增压空气的降温,具体内部结构形式需根据不同的换热量需求调整管带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超薄芯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冷器本体;所述中冷器本体通过螺栓和卡爪固定在散热器上;所述中冷器本体的一端为进气室(1),另一端为出气室(2);所述中冷器本体的中间为超薄芯体;所述超薄芯体的上端设置为第一边板(3),下端设置为第二边板(4);所述超薄芯体与进气室(1)之间设置有第一主片(5),与出气室(2)之间设置有第二主片(6);所述超薄芯体包括7根冷却管(9);所述超薄芯体由冷却管(9)分隔成8个冷却带(10);所述冷却管(9)的厚度为50mm;所述冷却带(10)波高8mm,开窗夹角为20
°
开窗的间距为0.92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芯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片(6)与出气室(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芯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条(7)为硅橡胶密封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芯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片(5)与进气室(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薄芯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条(8)为硅橡胶密封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芯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9)内设置有扰流片。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芯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室(1)和出气室(2)为塑料气室。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芯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片(5)和第二主片(6)为铝合金主片。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芯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板(3)和第二边板(4)位铝合金边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超薄芯体中冷器。所述中冷器本体通过螺栓和卡爪固定在散热器上;所述中冷器本体的一端为进气室,另一端为出气室;所述中冷器本体的中间为超薄芯体;所述超薄芯体的上端设置为第一边板,下端设置为第二边板;所述超薄芯体与进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主片,与出气室之间设置有第二主片,所述超薄芯体采用了波高8mm,开窗夹角为20


技术研发人员:倪恒利 钱辛 金永镇 杨江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4
技术公布日:2022/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