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铝管深加工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1548发布日期:2020-08-11 21:38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铝管深加工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铝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铝管深加工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铝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铝材表面硬度低,抗腐蚀能力差,以往人们在铝材表面做阳极氧化,使铝材表面产生一层氧化铝,以抗腐蚀,处理为将压铸成型、机械加工并对表面抛光处理的铝材零件进行除油清洗,用专用除油剂或用碳酸钠和磷酸钠,加入水中拌匀,并将铝材零件放入加热的的除油液中,再用清水洗净;阳极氧化,将铝材零件表面进行硬质阳极氧化处理,放入电解液中通电氧化,生成氧化铝膜层,之后清洗烘干;用布轮或尼龙轮涂上抛光腊进行机械抛光,抛光后放入除腊液池中进行浸渍,之后在超声波清洗设备中用纯水清洗,并加热清洗;加热烘干后即可推入市场。

而在将铝管放置在溶液中清洗、电解氧化或是浸渍,需要先将铝管固定在门型排架上,再用行车吊运到溶液槽内。排架包括中间立柱、左立柱和右立柱,装排时两人同时操作,将铝管横放在左右立柱上,使用铝线将铝管与左右立柱缠绕在一起,以起到固定限位和导电的作用;缠绕完一根,接着平行放置第二根铝管,继续缠绕,然而此种装排方式较为繁琐,且耗时耗力;同时左右立柱之间的距离固定,在铝管较短时无法适应,使得操作耗时过长,排架的适用性差,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铝管深加工的装置,该装置中解决了铝管装夹卸料操作困难、排架的适用性差的缺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铝管深加工的装置,包括支架,支架的一端设有提手,支架的一侧设有挂钩,挂钩远离支架的一侧与排架相连接,排架上装夹铝管。

进一步,所述排架包括左立柱和右立柱,以及将左立柱和右立柱连接的中间立柱,所述中间立柱与挂钩相连接,所述左立柱上设有第一卡位件,所述右立柱上设有第二卡位件,所述第一卡位件和所述第二卡位件相向设置;所述第二卡位件固定设置在右立柱上,所述左立柱设有小孔,所述第一卡位件伸入小孔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位件远离左立柱的一侧设有卡位条,所述小孔的靠近卡位条的一侧设有卡位槽,所述卡位槽与卡位条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位件有多个,等间距分布在左立柱上;所述第二卡位件有多个,等间距分布在右立柱上。

进一步,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提手,所述提手与支架轴接,轴接的点设在支架靠近排架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提手靠近支架中部的一侧设有固定板。

进一步,所述提手与固定板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轴接的点的距离大于等于支架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挂钩包括一长一短两个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长度大于支架的宽度,两条固定条安装在支架的两侧。

进一步,两条固定条之间螺栓连接,所述螺栓设在支架的两侧。

进一步,长的固定条远离支架的一端设有钩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排架,通过左右立柱上设有卡位件来装夹铝管,操作方便;且第一卡位件可在左立柱的小孔中移动,以适应不同长度的铝管;

2、本发明在支架的一侧设有能够让工作人员手扶的提手,解决了排架在下降或吊起时,因为排架的高度过高,排架易晃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提手位于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排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卡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提手,2-弹簧,3-固定板,4-支架,5-吊架,6-挂钩,7-螺栓,8-排架,81-中间立柱,82-右立柱,83-第二卡位件,84-第一卡位件,85-左立柱,86-卡位条,87-卡位槽,9-铝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3:一种铝管9的氧化处理装置,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支架一侧的挂钩,所述挂钩与排架8相连接,所述排架8包括左立柱85和右立柱82,以及将左立柱85和右立柱82连接的中间立柱81,所述中间立柱81与挂钩相连接,所述左立柱85上设有第一卡位件84,所述右立柱82上设有第二卡位件83,所述第一卡位件84和所述第二卡位件83相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将挂钩所朝向的方向定义为下,则在支架的下方设有挂钩,挂钩的下方设有排架8。

排架8包括中间立柱81和设于中间立柱81两端的左立柱85和右立柱82,且位于中间立柱81的下方;在左立柱85上等间距设有多个小孔,小孔为通孔,在小孔内设有能够进出的第一卡位件84;在右立柱82对应小孔的位置处固定焊接第二卡位件83,第一卡位件84和第二卡位件83相向设置,第一卡位件84和第二卡位件83均为长条圆柱形,且直径小于铝管9内径。

在第一卡位件84的远离第二卡位件83的一端设有卡位条86,该卡位条86与第一卡位件84焊接,且能够转动卡位条86使得第一卡位件84在小孔内旋转。在小孔的下方设有卡位槽87,卡位槽87为u形结构,焊接在左立柱85上,且开口方向与卡位条86的旋转方向相交,使其卡位条86能够卡入到卡位槽87内,以保证铝管9在氧化过程中不会掉落。

装夹铝管9时,拉动第一卡位件84,使其远离第二卡位件83,将铝管9的一端插入第二卡位件83内,再将第一卡位件84向排架8内部推动,将第一卡位件84的一端伸入到铝管9内,直至卡位条86与卡位槽87接近,再转动卡位条86,将卡位条86卡入到卡位槽87内;再装夹另一根铝管9。为了进一步的防止第一卡位件84在氧化过程中不会离开铝管9,还配有挡板,该挡板为磁铁制成,当卡位条86卡入卡位槽87后,可将挡板放置在卡位槽87的开口端,氧化结束,再拿开挡板即可。

该排架8的适应高,能够装夹下长度范围在左立柱右侧与第二卡位件左端之间的宽度至左立柱右侧与右立柱左侧之间的宽度的铝管。

本实施例中,支架的长度大于溶液槽的宽度,使得支架的两端位于在溶液槽的外侧。支架上方设有吊架5,行业吊运时与吊架连接以移动支架。

在支架4上设有五个挂钩6,挂钩6间距分布在支架4上,挂钩6用来连接放置铝管的排架,挂钩6包括长固定条和短固定条,其中短固定条的长度大于支架4的宽度;长固定条和短固定条安装在支架4的两侧,并通过螺栓7连接,在支架4的上侧和下侧均设有螺栓7,以保证挂钩6不会脱落,并且螺栓7连接可调节挂钩6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宽度的排架。在长固定条的下端可设计成钩子形状,以钩住排架的中间立柱。工作时,行车吊运支架以移动排架上的铝管,使铝管进出溶液槽。

当排架的宽度尺寸大的时候,松开螺栓,移动挂钩,增大相邻挂钩之间的间距,再拧紧螺栓,再将排架放置于挂钩上,这样就保证了行车在吊运支架时的平衡;若排架的宽度尺寸小,则松开螺栓,移动挂钩,减少相邻挂钩之间的间距,再拧紧螺栓,再将排架放置于挂钩上,这样就保证了行车在吊运支架时的平衡。

本实施例中,在支架4的一端设有提手1,提手位于溶液槽的外侧,提手1为u形结构,提手1的开口端与支架4轴接,轴接点设在靠近支架4下部,在轴接点的一侧设有固定板3,固定板3靠近支架4的中部,固定板3的设置是防止提手1向支架4中部转动,以免支架4的高处时工作人员无法拿到提手1以稳定排架。

本实施例中,提手1与固定板3之间设有弹簧2,该弹簧2为半圆形弹簧2,此处的半圆形弹簧2为该弹簧2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展开的形状为半圆形。通过半圆形弹簧2的设置,可以使得提手1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提手1的封闭端是位于下方的。另外,弹簧与轴接点的距离大于等于支架的宽度,具体的,弹簧与轴接点的距离等于支架的宽度,这样的设置方便弹簧绕轴接点的伸缩;如果弹簧与轴接点的距离小于支架的宽度,那么弹簧在绕轴接点伸缩时,有可能会碰到支架端部,而造成提手无法自动垂下,或者需要工作人员的处理,会造成处理的复杂性;而将弹簧与轴接点的距离设计成等于支架的宽度,则可以节省空间。

当支架4下降时,支架4位于高处,提手1因弹簧2的作用朝向下方,工作人员能够手扶提手1稳定排架,当支架4慢慢下降,工作人员能够给予提手1一个力,将提手1慢慢朝向上方,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当支架4上升时,支架4位于低处,工作人员将提手1朝向下方,当支架4慢慢上升,工作人员控制力的大小,使得提手1在弹簧2的作用下,慢慢朝向下方,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前述各种技术特征的组合和变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对本发明的改进、变型、等同替换,或者将本发明的结构或方法用于其它领域以取得同样的效果,都属于本发明包括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