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理的旋转式电铸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71306发布日期:2022-03-09 09:5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清理的旋转式电铸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铸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清理的旋转式电铸槽装置。


背景技术:

2.电铸在工业中的应用日渐深入,主要用作制取各种难以用机械加工方法制造或加工成本很高的零件,在精密模具、航空航天、兵器制造等领域已经得到了许多重要应用,如光学精密模具、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电加工电极、收音机电视录像记录盘、激光防伪商标模版等。
3.现有的电铸槽设备,常见问题有:现有的电铸槽设备在溶液通电加热后,镀材溶解并吸附在电铸体的芯线(即电铸模具)的表面,在此过程中溶液位于芯线表面流速较慢导致电铸效率低下,适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的旋转式电铸槽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电铸槽设备在溶液通电加热后,镀材溶解并吸附在电铸体的芯线(即电铸模具)的表面,在此过程中溶液位于芯线表面流速较慢导致电铸效率低下,适用性不强的使用需求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电铸主体和旋转机构,所述电铸主体内部安装有用于加快反应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电机、固定齿轮、轴杆、双向轴套、套筒、转杆和环绕齿轮,所述电机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齿轮,且电机底部输出端转动安装有轴杆,所述轴杆顶部套装有双向轴套,且电机通过轴杆与双向轴套构成动力连接,所述双向轴套两侧端面固定安装有套筒,且套筒内部转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顶部转动安装有环绕齿轮,且环绕齿轮外齿形与固定齿轮圆周面齿形相啮合。
6.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顶卡槽、转盘、旋转轴承和底卡槽,所述转杆底部安装有顶卡槽,且顶卡槽呈十字形,所述轴杆底部套装有转盘,且转盘底部安装有旋转轴承,所述转盘盘面转动安装有底卡槽,且底卡槽与顶卡槽开槽形状相同。
7.优选的,所述电铸主体包括电铸槽、加热棒、电铸液、阴极端和阳极端,所述电铸槽底部两侧拐角安装有加热棒,且电铸槽内部填充有电铸液,所述电铸槽顶部安装有阴极端,且电铸槽两侧对称安装有阳极端。
8.优选的,所述电铸主体还包括钛篮、镀材和阳极袋,所述阳极端内部安装有钛篮,且钛篮内部填充有镀材,所述钛篮外部套装有阳极袋。
9.优选的,所述顶卡槽底部安装有用于便于清理的快拆机构,所述快拆机构包括握把、凸键、棒体和添加槽,所述握把外部安装有凸键,且握把首尾两端连接有棒体,所述棒体外部开设有添加槽,且添加槽内填充有含盐的有机硫化物。
10.优选的,所述快拆机构还包括转柄、齿板、破拆端、芯线和卡合端,所述握把正面转动安装有转柄,且转柄两侧滑动安装有齿板,所述齿板底部安装有破拆端,且齿板顶部连接
有芯线,所述芯线贴附于棒体内壁,且芯线首尾两端均安装有卡合端,所述卡合端外形与顶卡槽和底卡槽开槽尺寸相吻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现有的电铸槽设备在溶液通电加热后,镀材溶解并吸附在电铸体的芯线(即电铸模具)的表面,在此过程中溶液位于芯线表面流速较慢导致电铸效率低下,适用性不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的旋转式电铸槽装置,通过旋转机构的设置驱使芯线位于溶液中旋转,加快溶液流经芯线表面的流速,加快电铸效率,此外阳极袋的设置有效避免阳极泥掉落,芯线的快拆机构便于快速实现芯线的拆装的拆装工序的同时在电铸工序完成后快速抽离芯线。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铸主体的设置,启用电铸主体,向电铸槽内灌注电铸液,当溶液达到预设高度后,启用阴极端与阳极端向溶液内通电,启动加热棒将溶液加热至40至50摄氏度,此时阳极端内部安装的钛篮内的镀材在通电且加热的环境下溶解于溶液内,钛篮外部阳极袋的套装避免镀材电解产生的阳极泥废物散落于电铸槽中,便于后续使用者进行清理;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机构的设置,电机通过轴杆贯穿于电铸槽顶部与双向轴套构成传动连接,电机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齿轮,双向轴套两侧端面安装有套筒,套筒内部贯穿有转动安装的转杆,转杆顶部输入端的环绕齿轮啮合安装于固定齿轮圆周面,转杆底部输出端套装有顶卡槽,在双向轴套的传动下套筒内部的转杆围绕固定齿轮圆周面转动实现公转,同时环绕齿轮与固定齿轮圆周齿形的啮合使得转杆在进行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此外电机输出端的轴杆直接贯穿电铸槽与底部转盘构成传动连接,驱使转盘在旋转轴承顶部转动,转盘顶部端面安装的底卡槽与顶卡槽结构间隙内安装有芯线,芯线在旋转机构的作用下使得电铸液位于芯体表面的流速加快,加快电铸液内的镀材快速附着于芯体外部,提升电铸工序的加工效率;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快拆机构的设置,在启用电铸主体运行电铸程序前,使用者通过快拆机构的使用,使用者通过凸键手持握把,旋转握把正面转动安装的转柄,转柄在于两侧朝向相反的齿板的啮合传动作用下,驱使齿板顶部连接的芯线顶端卡合端突出棒体,芯线滑动并紧密贴附于棒体内壁,转柄的旋转行程受到齿板底部破拆端的限制,使用者将突出棒体的卡合端分别卡合安装于顶卡槽与底卡槽内,在电铸过程中,棒体外侧开设的添加槽内填充的含盐的有机硫化物发挥作用,它能被吸附在电铸体的芯线(即电铸模具)的表面,形成一层专为便于电铸体从模具上剥离的钝化膜,使不锈钢芯线和电铸物之间的结合强度大为降低,这样,通过电子化学产生的钝化膜和不同金属的压缩内应力之间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便于在电铸工序结束后使用者继续转动转柄强行破坏破拆端,从电铸体中抽出芯线时达到简单地去除芯线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铸主体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快拆机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电铸主体;101、电铸槽;102、加热棒;103、电铸液;104、阴极端;105、阳极端;106、钛篮;107、镀材;108、阳极袋;2、旋转机构;201、电机;202、固定齿轮;203、轴杆;
204、双向轴套;205、套筒;206、转杆;207、环绕齿轮;208、顶卡槽;209、转盘;210、旋转轴承;211、底卡槽;3、快拆机构;301、握把;302、凸键;303、棒体;304、添加槽;305、转柄;306、齿板;307、破拆端;308、芯线;309、卡合端。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清理的旋转式电铸槽装置,电铸主体1包括电铸槽101、加热棒102、电铸液103、阴极端104和阳极端105,电铸槽101底部两侧拐角安装有加热棒102,启用电铸主体1,向电铸槽101内灌注电铸液103,当溶液达到预设高度后,启用阴极端104与阳极端105向溶液内通电,启动加热棒102将电铸液103加热至40至50摄氏度,且电铸槽101内部填充有电铸液103,电铸槽101顶部安装有阴极端104,且电铸槽101两侧对称安装有阳极端105,电铸主体1还包括钛篮106、镀材107和阳极袋108,阳极端105内部安装有钛篮106,且钛篮106内部填充有镀材107,钛篮106外部套装有阳极袋108,此时阳极端105内部安装的钛篮106内的镀材107在通电且加热的环境下溶解于电铸液103内,钛篮106外部阳极袋108的套装避免镀材107电解产生的阳极泥废物散落于电铸槽101中,便于后续使用者进行清理。
20.如图2所示,电铸主体1内部安装有用于加快反应的旋转机构2,旋转机构2包括电机201、固定齿轮202、轴杆203、双向轴套204、套筒205、转杆206和环绕齿轮207,电机201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齿轮202,且电机201底部输出端转动安装有轴杆203,轴杆203顶部套装有双向轴套204,且电机201通过轴杆203与双向轴套204构成动力连接,双向轴套204两侧端面固定安装有套筒205,且套筒205内部转动安装有转杆206,此后使用者启用旋转机构2,电机201通过轴杆203贯穿于电铸槽101顶部与双向轴套204构成传动连接,电机201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齿轮202,双向轴套204两侧端面安装有套筒205,套筒205内部贯穿有转动安装的转杆206,转杆206顶部输入端的环绕齿轮207啮合安装于固定齿轮202圆周面,转杆206底部输出端套装有顶卡槽208,转杆206顶部转动安装有环绕齿轮207,且环绕齿轮207外齿形与固定齿轮202圆周面齿形相啮合,在双向轴套204的传动下套筒205内部的转杆206围绕固定齿轮202圆周面转动实现公转,同时环绕齿轮207与固定齿轮202圆周齿形的啮合使得转杆206在进行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旋转机构2还包括顶卡槽208、转盘209、旋转轴承210和底卡槽211,转杆206底部安装有顶卡槽208,且顶卡槽208呈十字形,轴杆203底部套装有转盘209,且转盘209底部安装有旋转轴承210,转盘209盘面转动安装有底卡槽211,且底卡槽211与顶卡槽208开槽形状相同,电机201输出端的轴杆203直接贯穿电铸槽101与底部转盘209构成传动连接,驱使转盘209在旋转轴承210顶部转动,转盘209顶部端面安装的底卡槽211与顶卡槽208结构间隙内安装有芯线308,芯线308在旋转机构2的作用下使得电铸液103位于芯线308表面的流速加快,加快电铸液103内的镀材107快速附着于芯线308外部,提升电铸工序的加工效率。
21.如图3所示,顶卡槽208底部安装有用于便于清理的快拆机构3,快拆机构3包括握把301、凸键302、棒体303和添加槽304,握把301外部安装有凸键302,在启用电铸主体1运行电铸程序前,使用者通过快拆机构3的使用,使用者通过凸键302手持握把301,旋转握把301正面转动安装的转柄305,且握把301首尾两端连接有棒体303,使用者将突出棒体303的卡合端309分别卡合安装于顶卡槽208与底卡槽211内,棒体303外部开设有添加槽304,且添加槽304内填充有含盐的有机硫化物,在电铸过程中,棒体303外侧开设的添加槽304内填充的
含盐的有机硫化物发挥作用,它能被吸附在电铸体的芯线308即电铸模具的表面,形成一层专为便于电铸体从模具上剥离的钝化膜,使不锈钢芯线308和电铸物之间的结合强度大为降低,这样,通过电子化学产生的钝化膜和不同金属的压缩内应力之间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便于在电铸工序结束后使用者继续转动转柄305强行破坏破拆端307,从电铸体中抽出芯线308时达到简单地去除芯线308的效果,快拆机构3还包括转柄305、齿板306、破拆端307、芯线308和卡合端309,握把301正面转动安装有转柄305,且转柄305两侧滑动安装有齿板306,转柄305在于两侧朝向相反的齿板306的啮合传动作用下,驱使齿板306顶部连接的芯线308顶端卡合端309突出棒体303,芯线308滑动并紧密贴附于棒体303内壁,转柄305的旋转行程受到齿板306底部破拆端307的限制,齿板306底部安装有破拆端307,且齿板306顶部连接有芯线308,芯线308贴附于棒体303内壁,且芯线308首尾两端均安装有卡合端309,卡合端309外形与顶卡槽208和底卡槽211开槽尺寸相吻合。
2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一种便于清理的旋转式电铸槽装置时,在启用电铸主体1运行电铸程序前,使用者通过快拆机构3的使用,使用者通过凸键302手持握把301,旋转握把301正面转动安装的转柄305,转柄305在于两侧朝向相反的齿板306的啮合传动作用下,驱使齿板306顶部连接的芯线308顶端卡合端309突出棒体303,芯线308滑动并紧密贴附于棒体303内壁,转柄305的旋转行程受到齿板306底部破拆端307的限制,使用者将突出棒体303的卡合端309分别卡合安装于顶卡槽208与底卡槽211内,启用电铸主体1,向电铸槽101内灌注电铸液103,当溶液达到预设高度后,启用阴极端104与阳极端105向溶液内通电,启动加热棒102将电铸液103加热至40至50摄氏度,此时阳极端105内部安装的钛篮106内的镀材107在通电且加热的环境下溶解于电铸液103内,钛篮106外部阳极袋108的套装避免镀材107电解产生的阳极泥废物散落于电铸槽101中,便于后续使用者进行清理,此后使用者启用旋转机构2,电机201通过轴杆203贯穿于电铸槽101顶部与双向轴套204构成传动连接,电机201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齿轮202,双向轴套204两侧端面安装有套筒205,套筒205内部贯穿有转动安装的转杆206,转杆206顶部输入端的环绕齿轮207啮合安装于固定齿轮202圆周面,转杆206底部输出端套装有顶卡槽208,在双向轴套204的传动下套筒205内部的转杆206围绕固定齿轮202圆周面转动实现公转,同时环绕齿轮207与固定齿轮202圆周齿形的啮合使得转杆206在进行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此外电机201输出端的轴杆203直接贯穿电铸槽101与底部转盘209构成传动连接,驱使转盘209在旋转轴承210顶部转动,转盘209顶部端面安装的底卡槽211与顶卡槽208结构间隙内安装有芯线308,芯线308在旋转机构2的作用下使得电铸液103位于芯线308表面的流速加快,加快电铸液103内的镀材107快速附着于芯线308外部,提升电铸工序的加工效率,在电铸过程中,棒体303外侧开设的添加槽304内填充的含盐的有机硫化物发挥作用,它能被吸附在电铸体的芯线308(即电铸模具)的表面,形成一层专为便于电铸体从模具上剥离的钝化膜,使不锈钢芯线308和电铸物之间的结合强度大为降低,这样,通过电子化学产生的钝化膜和不同金属的压缩内应力之间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便于在电铸工序结束后使用者继续转动转柄305强行破坏破拆端307,从电铸体中抽出芯线308时达到简单地去除芯线308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