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溶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94305发布日期:2022-05-05 16:2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双层溶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溶锌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溶锌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溶锌槽是单层的,这种单层的溶锌槽直接将锌板置于溶锌框中,然后再放置于溶锌槽里。而当溶锌槽浓度达标后,必须使用图1中的电动葫芦5将锌框6再次提升起来,放置于槽位。这种操作复杂,人为控制因素较大,具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层溶锌装置,无需移动溶锌框即可准确控制溶锌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溶锌装置,包括溶锌槽,所述溶锌槽包括上层槽体和位于上层槽体下方的下层槽体,所述上层槽体从所述上层槽体的底端至上部安装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溢流管,每个溢流管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下层槽体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中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下层槽体还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上层槽体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二管路上安装有第一循环泵和第二阀门。
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镀槽,所述下层槽体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电镀槽连接,所述第三管路上安装有第三阀门。
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管路上还安装有第二循环泵。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镀槽上部还设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下层槽体相连。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溢流管的数量为2~3个。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溶锌装置,其设有的溶锌槽分为上下两层,即包括上层槽体和下层槽体,在上层槽体中设置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溢流管,并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溢流管和下层槽体,在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从而便于通过关闭或者开启不同的第一阀门将不同高度的溢流管与下层槽体连通;下层槽体还通过安装有第二阀门和第一循环泵的第二管路与上层槽体的上部连接;当需要提升下层槽体中锌的浓度时,将上层槽体中位于槽体下部或者中部至下部的溢流管对应的第一管路上的第一阀门关闭,开启第二管路上的第二阀门,使得上层槽体中溶液的浓度没过较多的锌板,从而提升下层槽体中锌的浓度,提升溶锌速度;当需要降低下层槽体中锌的浓度时,将上层槽体中位于槽体下部的溢流管对应的第一管路上的第一阀门打开,使得上层槽体中的锌板接触的溶液液位降低,从而降低下层槽体中锌的浓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溶锌槽设置为上下两侧,通过控制第一管路上不同高度的第一阀门控制上层槽体中溶液的液位,进而调节下层槽体中溶锌浓度;本实用新型无需移动溶锌框即可准确控制溶锌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安全性。
10.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
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1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现有的溶锌槽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16.在图中:1-上层槽体;2-下层槽体;3-电镀槽;4-溢流槽;5-电葫芦;6-锌框;10-第一管路;11-第一阀门;20-第二管路;21-第二阀门;22-第一循环泵;30-第三管路;31-第三阀门;32-第二循环泵;40-第四管路;41-第四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溶锌槽结构示意图,现有的溶锌槽为单层,当溶锌槽浓度达标后,必须通过人为控制电葫芦5将带有锌板的锌框6从溶锌槽中提升出来,放置在槽位上。这种方式不仅操作复杂,工作效率低,而且人为控制因素较大。
19.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双层溶锌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20.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溶锌装置,包括溶锌槽,溶锌槽包括上层槽体1和位于上层槽体1下方的下层槽体2,带有锌板的锌框6竖向安装在上层槽体1中;上层槽体1从上层槽体1的底端至上部安装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溢流管,每个溢流管通过第一管路10与下层槽体2连接,第一管路10中安装有第一阀门11;下层槽体2还通过第二管路20与上层槽体1的上部连接,第二管路20上安装有第一循环泵22和第二阀门21。优选地,溢流管的数量为2~3个。
21.在这里,锌板放置于锌框6中,锌框6卡在上层槽体1中,这样,上层槽体1用于溶解锌板。为了避免频繁提拉锌框6,本实施例还增设了下层槽体2,下层槽体2用于调节药液浓度,这样锌板就不需要频繁的取出了。
22.具体地,如图2所示,上层槽体1右侧设有两个溢流管。如图3所示,上层槽体1的左侧连通有三个溢流管,这三个溢流管分别位于槽体的左侧上部、中部和下部,这三个溢流管通过第一管路10与下层的下层槽体2连接。可以是图2中所示的三个溢流管通过三条支路回流至一个主管路,并在三条支路上分别安装第一阀门11;也可以分别设置三个互不连通的
第一管路10,分别将上层的溢流管与下层的下层槽体2连通。
23.为能够进一步地调节下层槽体2中药液的浓度,下层槽体2与上侧槽体还通过第二管路20连接,第二管路20将下层槽体2中的药液引流至上层槽体1中。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管路20中安装有第一循环泵22,为引流药液至上层槽体1中提供动力。第二管路20中还设有第二阀门21,用于控制第二管路20的通断。
24.具体实施时,当需要提升下层槽体2药液中锌的浓度时,将上层槽体1左侧下部的溢流管相对应的第一阀门11关闭(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将上部的溢流管对应的第一阀门11也关闭),并且开启第二管路20上的第二阀门21,这样上层槽体1中药液的液位会上升,没过锌板的药液较多,溶锌就会加快,(再打开上部溢流管对应的第一阀门11)这样流入下层槽体2中药液中锌的含量提升,从而提升药液浓度,同时也提升了溶锌速度。
25.当需要降低下层槽体2中锌的浓度时,首先将上层槽体1中位于槽体下部溢流管对应的第一阀门11打开,这样,上层槽体1中药液的液位降低,使得锌板接触的药液的面积减少,降低溶锌速度,进而降低下层槽体2中锌的浓度。
26.本实施例通过将溶锌槽设置为上层槽体1和下层槽体2两侧,通过调节第一管路10上不同高度溢流管对应的第一阀门11的开启与关闭,同时调节第二管路20的启闭,从而调节上层槽体1中溶液的液位,调节锌板与液位的接触面积,进而调节下层槽体2中溶锌浓度。本实施例不需要移动溶锌框6即可准确控制溶锌量,降低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频繁移动锌框6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
27.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还包括电镀槽3,下层槽体2通过第三管路30与电镀槽3连接,第三管路30上安装有第三阀门31。
28.优选地,第三管路30上还安装有第二循环泵32。
29.在这里,电镀槽3用于对被处理五进行镀锌或者镀锌镍,因此需要将下层槽体2中的药液引流至电镀槽3中。本实施例通过第三管路30连接下层槽体2和电镀槽3,第三管路30可伸至下层槽体2下部或者底部,并且,在第三管路30中安装第二循环泵32,第二循环泵32用于提供引流动力。第三管路30还安装第三阀门31,用于控制第三管路30的通断。
30.进一步地,电镀槽3上部还设有溢流槽4,溢流槽4通过第四管路40与下层槽体2相连。
31.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电镀槽3上端设有溢流槽4,该溢流槽4通过第四管路40与下层槽体2相连,将溢流的药液引流至下层槽体2中。
32.本实施例中,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21、第三阀门31和第四阀门41可以是球阀。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