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距可调整式板材电镀遮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58272发布日期:2022-06-10 17:5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距可调整式板材电镀遮蔽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电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间距可调整式板材电镀遮蔽系统。


背景技术:

2.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3.板材电镀通常会采用全浸泡的方式进行。因为在槽液中的位置差异,存在明显的电流差,进而出现中间区域与边缘区域膜厚差异大的不足;很多板材在电镀后会根据需求冲压成端子状,可能会存在下边缘一定的区域只是牵引作用,而在冲压时会裁切掉,而此区域的电镀层基本无作用;并且,在板材电镀过程中,由于板材面积大,导致了电镀膜厚不易满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间距可调整式板材电镀遮蔽系统。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间距可调整式板材电镀遮蔽系统,包括电镀槽体,所述电镀槽体的内部开设有反应槽,所述电镀槽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上区域遮挡板,所述上区域遮挡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电镀槽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下区域遮挡板,所述下区域遮挡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二调节组件;
6.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导轨固定块,所述第一导轨固定块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高度调节导轨,所述第一高度调节导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一高度调节螺母,所述第一高度调节螺母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一遮挡板固定块;
7.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导轨固定块,所述第二导轨固定块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高度调节导轨,所述第二高度调节导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二高度调节螺母,所述第二高度调节螺母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二遮挡板固定块,所述第一导轨固定块和第二导轨固定块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三调节组件。
8.优选地,所述电镀槽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入水管,所述入水管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9.优选地,所述电镀槽体的内部开设有出水腔体,所述出水腔体的顶部连通有通孔,所述出水腔体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
10.优选地,所述第一遮挡板固定块与上区域遮挡板连接,所述第一遮挡板固定块的两端滑动套设在第一高度调节导轨的外部。
11.优选地,所述第二遮挡板固定块与下区域遮挡板连接,所述第二遮挡板固定块的两端滑动套设在第二高度调节导轨的外部。
12.优选地,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两个第三导轨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三导轨固定块的相对侧设置有两个间距调节导轨,所述第三导轨固定块的内部转动设置有间距调节螺
母。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和第三调节组件的相配合使用,对上区域遮挡板和下区域遮挡板调节,缩小高低电流差的影响;使板材的电镀区域内的电镀厚度上下差值降低,并且遮蔽掉部分区域的电流线,降低非必要区域的电镀层厚度,节省了成本,同时在产品的生产速度方面也可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通过增加入水管的数量,小管径大冲击力,增加电镀液在反应槽内的交换频次,满足电镀所需槽液中离子数量。
附图说明
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局部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局部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调节组件正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二调节组件侧面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三调节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序号:1、电镀槽体;2、入水管;3、反应槽;4、出水腔体;5、通孔;6、出水管;7、上区域遮挡板;8、第一调节组件;801、第一导轨固定块;802、第一高度调节导轨;803、第一支撑座;804、第一高度调节螺母;805、第一遮挡板固定块;9、下区域遮挡板;10、第二调节组件;1001、第二导轨固定块;1002、第二高度调节导轨;1003、第二支撑座;1004、第二高度调节螺母;1005、第二遮挡板固定块;11、第三调节组件;1101、第三导轨固定块;1102、间距调节导轨;1103、间距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实施例:参见图1-6,一种间距可调整式板材电镀遮蔽系统,包括电镀槽体1,电镀槽体1的内部开设有反应槽3,电镀槽体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上区域遮挡板7,上区域遮挡板7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调节组件8,电镀槽体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下区域遮挡板9,下区域遮挡板9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二调节组件10;第一调节组件8包括第一导轨固定块801,第一导轨固定块801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高度调节导轨802,第一高度调节导轨80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座803,第一支撑座803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一高度调节螺母804,第一高度调节螺母804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一遮挡板固定块805,第一遮挡板固定块805与上区域遮挡板7连接,第一遮挡板固定块805的两端滑动套设在第一高度调节导轨802的外部;第二调节组件10包括第二导轨固定块1001,第二导轨固定块1001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高度调节导轨1002,第二高度调节导轨100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座1003,第二支撑座1003的内部
转动设置有第二高度调节螺母1004,第二高度调节螺母1004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二遮挡板固定块1005,第二遮挡板固定块1005与下区域遮挡板9连接,第二遮挡板固定块1005的两端滑动套设在第二高度调节导轨1002的外部,第一导轨固定块801和第二导轨固定块1001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三调节组件11,第一调节组件8、第二调节组件10和第三调节组件11的相配合使用,对上区域遮挡板7和下区域遮挡板9调节,防止出现中间区域与边缘区域膜厚差异大的问题,缩小高低电流差的影响;使板材的电镀区域内的电镀厚度上下差值降低,并且遮蔽掉部分区域的电流线,降低非必要区域的电镀层厚度,节省了成本,同时在产品的生产速度方面也可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24.在本实用新型中,电镀槽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入水管2,入水管2的数量至少为四个,通过增加入水管2的数量,小管径大冲击力,增加电镀液在反应槽3内的交换频次,满足电镀所需槽液中离子数量。
25.在本实用新型中,电镀槽体1的内部开设有出水腔体4,出水腔体4的顶部连通有通孔5,出水腔体4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6,反应槽3的槽液经电镀后通过通孔5流入至出水腔体4内部,随后再由出水管6排出,出水管6单独设立腔体,确保进入反应槽3的槽液经电镀后流出,避免无效的流入而直接排放。
26.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三调节组件11包括两个第三导轨固定块1101,第三导轨固定块1101设置在电镀槽体1内部,两个第三导轨固定块1101的相对侧设置有两个间距调节导轨1102,第三导轨固定块110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间距调节螺母1103,间距调节螺母1103分别螺纹连接于第一导轨固定块801和第二导轨固定块1001的内部,第一导轨固定块801和第二导轨固定块1001分别滑动套设在间距调节导轨1102的外部,通过调节第一导轨固定块801中的间距调节螺母1103,可根据电镀层的厚度分布情况调整上区域遮挡板7的位置,通过调节第二导轨固定块1001中的间距调节螺母1103,管控进入下区域遮挡板9的槽液量,进而达到管控下遮蔽区域电镀厚度在一定的范围,降低非必要区域的电镀层厚度。
27.工作原理: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入水管2向电镀槽体1的内部注入电镀液,在生产前,根据待加工板材的实际电镀需求区域,调整下区域遮挡板9的高度,转动第二高度调节螺母1004,使得第二遮挡板固定块1005沿着第二高度调节导轨1002上下移动,第二遮挡板固定块1005带动下区域遮挡板9上下移动,使下区域遮挡板9处于适当的位置,上区域遮挡板7可在生产的过程中根据电镀层的厚度分布情况进行调整,调整时,转动第一高度调节螺母804,使得第一遮挡板固定块805沿着第一高度调节导辊801上下移动,第一遮挡板固定块805带动上区域遮挡板7上下移动,使上区域遮挡板7处于适当的位置,若不需求,则将上区域遮挡板7的位置调整至高于板材,使上区域遮挡板7无遮蔽作用,通过调节第二导轨固定块1001内部的间距调节螺母1103,使第二导轨固定块1001沿着间距调节导轨1102滑动,调整整个第二调节组件10的位置,管控进入下区域遮挡板9的槽液量,进而达到管控下遮蔽区域电镀厚度在一定的范围,通过调节第一导轨固定块801内部的间距调节螺母1103,可以调整整个第一调节组件8的位置,可根据电镀层的厚度分布情况调整上区域遮挡板7的位置,若不需要,则可将上区域遮挡板7调整至最边缘,无遮蔽作用,反应槽3的槽液经电镀后通过通孔5流入至出水腔体4内部,随后再由出水管6排出。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