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加固方法

文档序号:5353688阅读:39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边坡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坡土体的加固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树根桩和灌浆技术结合加固边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程界经常遇到边坡土体软弱或滑移等问题,需要对边坡软弱土体进行加固,才能使边坡长治久安。加固边坡土体的常用方法有树根桩法、锚固法,片石堆砌法等。目前,树根桩常采用填筑石头、灌注混凝土等方法成桩,施工速度慢,桩身强度低,不能改善土体的水力学性能,加固效果差。锚固法存在施工难度大,设备复杂,工程费用相当高,也不能改善土体的水力学性能等缺点。片石堆砌法是一种仅对边坡土体表面进行防护的简单方法当对软弱土体加固的作用也不能防止地下水对土体的侵扰。上述方法都不能同时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水力学性能,加固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树根桩和灌浆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灌浆方法形成树根桩桩身,同时通过在树根桩孔灌浆,在土体中形成立体网状浆脉骨架,同时改善了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水力学性能,从而彻底解决边坡滑移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边坡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土体加固范围;第二步布置树根桩组和树根桩孔位置,每组树根桩由多根单桩组成;第三步造树根桩孔;第四步进行树根桩成桩,在桩孔中放置长度大于桩孔深度的钢筋或钢筋笼,同时放入灌浆管,用灌浆设备将树根桩成桩浆材灌注到树根桩孔中,使浆材均匀上冒,直至纯成桩浆材泛出孔口,然后封堵孔口继续灌浆,当到达一定灌浆压力后保压,卸压后拔灌浆管,并补浆,使桩孔中浆材饱满。
第五步用同样方法灌注其他各桩孔;第六步自然养护12~24小时;第七步将每组树根桩的各个钢筋或钢筋笼焊接连成一体形成树根桩头;第八步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将树根桩头包裹在混凝土中,或用混凝土浇筑成梁将树根桩头连成一体。
其中第二步中所述的单桩直径为40~200毫米,分布在直径为30~100毫米的圆内,与地面夹角为45~90°,桩长3~20米。
第四步中树根桩成桩与土体灌浆可以同时完成。所述的成桩材料为重量比0.25~0.5∶1∶0.05~0.2的水、水泥和外掺剂,外掺剂可选用高效减水剂、早强剂及各种水溶性高分子乳液的一种或多种的复配。该步骤中所述的灌浆压力为1.5兆帕,保压时间3~15分钟。
特别地,在第四步中,如果桩孔有缩颈或塌孔现象,在桩孔中加设套管,并将套管下到产生缩颈或塌孔土层深度以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实施本发明只需简单设备,通过灌浆方法在土体中形成立体网状浆脉骨架,同时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水力学性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坡土体的滑移问题。该方法速度快、效果好、费用低,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先根据现场需要确定需加固土体范围,然后布置树根桩组及树根桩孔位置。树根桩组排距3~10米,行距3~5米。直接利用树根桩孔灌浆。每组树根桩由3~8根单桩组成,分布在直径为30~100毫米的圆内,单桩直径为40~200毫米,与地面夹角为45~90°,桩长3~20米。每根桩中置钢筋或钢筋笼,钢筋或钢筋笼应比桩身长30~50厘米。树根桩常用成桩材料为重量比0.25~0.5∶1∶0.05~0.4的水、水泥和外掺剂,外掺剂可选用高效减水剂、早强剂等水泥外加剂及各种水溶性高分子乳液的一种或多种的复配。先对土体进行灌浆。任选一组树根桩组的一个桩孔,清理桩孔,并观察是否有缩颈或塌孔现象,如有,应下套管,并将套管下到产生缩颈或塌孔的土层深度以下。在桩孔中放置钢筋或钢筋笼,同时放入灌浆管,钢筋或钢筋笼的中心线与的桩孔中心线基本重合,灌浆管和钢筋或钢筋笼放入桩孔底部,用灌浆设备将树根桩成桩浆材灌注到树根桩孔中,使浆材均匀上冒,直至纯成桩浆材泛出孔口。然后封堵孔口继续灌浆,灌浆压力0.5~1.5兆帕,当灌浆压力达到1.5兆帕并保压3~15分钟,通常5~10分钟,卸压后拔灌浆管,并补浆,使桩孔中浆材饱满。用同样方法灌注其他各桩孔。等灌完所选桩组全部桩孔后,养护12~24小时,用直径为6~8毫米的钢筋将每组树根桩的各个钢筋或钢筋笼焊接起来,形成树根桩头,并浇筑C25或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将树根桩头包裹在混凝土中。树根桩头混凝土规格为0.3×0.3×0.3米或更大规格,也可将各树根桩头以截面积为0.3米×0.3米或以上规格的混凝土浇筑成梁连成一体。
权利要求
1.一种边坡加固方法,同时改善土体物理力学性能和水力学性能,使软弱土体得到良好加固,并使其具有防水能力,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需加固土体位置;第二步布置树根桩组和树根桩孔,每组树根桩由多根单桩组成;第三步造树根桩孔;第四步进行树根桩成桩,在桩孔中放置长度大于桩孔深度的钢筋或钢筋笼,同时放入灌浆管,用灌浆设备将树根桩成桩浆材灌注到树根桩孔中,使浆材均匀上冒,直至纯成桩浆材泛出孔口,然后封堵孔口继续灌浆,当到达一定灌浆压力后保压,卸压后拔灌浆管,并补浆,使桩孔中浆材饱满;第五步用同样方法灌注其他各桩孔;第六步自然养护12~24小时;第七步将每组树根桩的各个钢筋或钢筋笼焊接连成一体形成树根桩头;第八步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将树根桩头包裹在混凝土中,或用混凝土浇筑成梁将树根桩头连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所述的单桩直径为40~200毫米,分布在直径为30~100毫米的圆内,与地面夹角为45~90°,桩长3~2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树根桩成桩与土体灌浆同时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坡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所述的成桩材料为重量比0.25~0.5∶1∶0.05~0.4的水、水泥和外掺剂,外掺剂可选用高效减水剂、早强剂及各种水溶性高分子乳液的一种或多种的复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坡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所述的灌浆压力为1.5兆帕,保压时间3~15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边坡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在桩孔中设置套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土体的加固方法,特别是一种采用树根桩和灌浆技术结合加固边坡的方法。本发明的特点是将树根桩和灌浆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即用灌浆技术形成树根桩的桩身,同时通过树根桩孔的灌浆,在土体中形成立体网状浆脉骨架,从而达到同时改善土体物理力学性能和水力学性能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边坡滑移问题。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速度快、效果好、费用低的特点。
文档编号E02D17/20GK1699701SQ20051003472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3日
发明者高鸿儒, 熊学刚, 邓敬森 申请人:邓敬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