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坡地房及水土保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7111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黄土高原坡地房及水土保持的制作方法
黄土高原坡地房及水土保持(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房屋建设特别是黄土高原坡地房建设及水土保持技术领域。(二) 背景技术。传统的窑洞式建筑,都是利用天然形成的陡壁人工挖掘而成,不仅受 到地形和规模限制,也不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于2005年出版的《淤地坝系列 丛书》推出了一种淤地坝技术,使用"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技术方法减轻水土流失, 但该方法不仅需要大量低回报投资,而且不能对沟坡侵蚀起到任何抑制作用。本发明人于2000 年2月18日申请的名为《土力发电和水土保持》的发明专利,虽然通过土力发电把沟壑地形 削高补低,造出了上挖方区平地和下堆方区平地,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和高程,但余下的坡 面侵蚀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三) 发明内容。针对占国土面积至少6%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大量土地 荒废无用的现实,针对黄土高原各种地体的边坡水土流失严重且至今未能有效治理的现状, 本发明采用以用代制的科学方法,通过利用现代机械大规模地挖坡造房,使原来荒废的坡地 变成城市化生产生活用房产业基地,同时利用所建房屋的墙壁和建筑装饰材料对坡面实行全 覆盖、全固定,实现坡面水土零流失的有利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黄土高原各种地体的边坡上,用机械沿着坡面等高线方 向连续地挖掘,形成平直的或其他设计形状的地体侧壁面和水平的台地面,挖掘出来的黄土 通过土力发电装置流至或直接推至坡底,并整理成生产生活用地,以台地面为地基紧贴着地 体侧壁面修建各种现代生产生活用房及配套基础设施,用坡地房墙壁遮挡地体侧壁面,再将 坡地房周围空余的地体侧壁面用建筑材料或外墙装饰材料全面覆盖起来。在修建坡地房的同时或随后,在坡地房临近的地体内部挖掘出各种设计形状的地内空间, 用以修建具备抗震和抗核打击功能且具有现代生产生活条件的居室和/或生产经营活动场所, 并用通道使其与坡地房及地外空间相连通。在施工过程中挖掘出的土方用于实施土力发电和在坡底造地,坡地房及其周边的地体装 饰壁面用于治理坡面水土流失,整个坡地房及地内建筑系统用于城市化生产生活用房、移民 安置用房、抗震避灾用房和备战用房。本发明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第一、坡地房的修建和对地体壁面的全面装饰彻底消除了 原坡面的水土流失灾害,解决了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没有获得成功的技术难题。第二、 克服了传统技术的认识误区,采取以用代制的科学方法,将一直荒废无用的坡地及地体内空 间变成了优质房地产土地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的转变。第三、与土力发电技术相结合,将 挖掘出的废土变成土力发电原料,不仅保持了土力发电技术原有的发电、造地和水土保持功能,而且还增加了造房功能,扩展了水土保持的范围和效果。第四、坡地房建设的经济效益 十分显著,挖掘土方所用投资,可从土力发电和自行开发的宅基地中得到数倍乃至更高的经 济回报,也使得坡地房系统的总体建设成本十分低廉。第五、坡地房及地内建筑系统具有重 要的实用性。在黄土高坡上修建出鳞次栉比、功能齐全、造形美观的现代住房,再通过山水 田林路的配套建设和综合治理,原来千沟万壑,人迹罕至的穷山恶水,将变成环境优美、空 气清新、城乡两旺的城市化新农村或绿色宜居的新型城市。第六,黄土高原沟道深度100-300 米,加上其又地处偏僻的高原腹地,为修建抗核打击的地下备战工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 有利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黄土高原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或其他适于建房 地区,做好总体规划设计后,在建设坡地房的坡面上,用推土机推出可供挖土机械通行的道 路。从坡地房的设计顶面位置开始,向下挖掘出设计宽度和长度的第一级水平台地,同时整 理出第一段设计高度的地体侧壁面。将挖掘出的土方填入土力发电装置的料斗进行土力发电。 依此类推,分层向下挖掘,直至挖掘到设计地基面为止。在地体侧壁面的设计位置向地体内 部挖掘并修造出通道、居室和/或生产经营活动场所。在水平台地上修筑地基并向上砌墙,将 后墙和部分侧墙的外墙面与地体的侧壁面之间用水泥混凝土或其他材料严密胶结。在装修坡 地房外墙的同时或随后,将坡地房周围空余的地体侧壁面用建筑材料或外墙装饰材料全面覆 盖起来。在大坡面上,可以从上至下地修出多个高度层次的阶梯式坡地房建筑群。
权利要求
1、黄土高原坡地房及水土保持,其特征在于,在黄土高原各种地体的边坡上,用机械沿着坡面等高线方向连续地挖掘,形成平直的或其他设计形状的地体侧壁面和水平的台地面,挖掘出来的黄土通过土力发电装置流至或直接推至坡底,并整理成生产生活用地,以台地面为地基紧贴着地体侧壁面修建各种现代生产生活用房及配套基础设施,用坡地房墙壁遮挡地体侧壁面,再将坡地房周围空余的地体侧壁面用建筑材料或外墙装饰材料全面覆盖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土高原坡地房及水土保持,其特征在于,在修建坡地房 的同时或随后,在坡地房临近的地体内部挖掘出各种设计形状的地内空间,用以修建具备 抗震和抗核打击功能且具有现代生产生活条件的居室和/或生产经营活动场所,并用通道使 其与坡地房及地外空间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黄土高原坡地房及水土保持,其特征在于,施工过程 中挖掘出的土方用于实施土力发电和在坡底造地,坡地房及其周边的地体装饰壁面用于治 理坡面水土流失,整个坡地房及地内建筑系统可用于城市化生产生活用房、移民安置用房、 抗震避灾用房和备战用房。
全文摘要
本发明黄土高原坡地房及水土保持,属于房地产开发及水土保持技术领域。如何治理黄土高原各种坡面的水土流失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没有取得成功的技术难题。本发明技术在荒废的黄土高坡上进行大规模机械化施工,开挖出平直的地体壁面和水平的台地面。在地体侧壁面的设计位置向地体内部挖掘并修造出通道、居室和/或生产经营活动场所。以台地面为地基,紧贴着地体壁面砌墙,并将房屋墙壁未遮挡的空余地体壁面用建筑装饰材料全面覆盖,从而彻底解决了坡面水土流失问题。挖掘出的土方用于土力发电和造地,使得坡地房的建设成本十分低廉。所建坡地房系统可用于新型城市化住宅和生产经营活动场所,还可用于移民安置用房和首都北京的备战基地。
文档编号E02D3/00GK101603327SQ20081011115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1日
发明者马瑞志 申请人:马瑞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