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长排列微测井确定未钻达地层速度和埋深的方法

文档序号:535489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采用长排列微测井确定未钻达地层速度和埋深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表层调查方法,具体是在地震勘探中采用长排列微测井 确定未钻达地层的速度和埋深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表层调查技术主要是弄清楚近地表结构的速度和对应的厚度参数。目前 在地震勘探施工中最常用的表层调查方法是小折射法和微测井法。由于受地形条件和表层 结构特点(如速度反转)的限制,小折射调查精度在复杂地区满足不了表层调查的要求。在低降速带较厚的地区进行微测井施工时,受钻机钻深能力和成本的限制通常无 法打到高速层,不能计算出高速层的速度和埋深,而在实施微测井施工前一般不知道高速 层的埋深,只是人为估计或根据先期小折射结果设计,这样就出现微测井打不到高速层的 情况,以上方法施工,往往会因为计算不出高速层的参数,而使微测井的调查结果和精度大 受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表层调查深度、精度和工作效率的采用长排列微测 井确定未钻达地层的速度和埋深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步骤是1)在井口附近按照常规微测井的方法部署接收点(公知技术),再按照小折射的 方法摆放一个以井口为激发点的单边小折射接收排列;(创新技术)2)拾取记录的初至时间,求取微测井钻达地层的速度、厚度参数;(公知技术)3)根据最深的两激发点(Clpd2)在远道相同偏移距的初至时间确定深层高速层的 折射波;(创新技术)步骤3)所述的确定深层高速层的折射波是当接收到了深层高速层折射波时,下 面激发点(d2)的初至时间要小于其上相邻激发点(Cl1)的初至时间。(创新技术)4)计算高速层速度Vn:步骤3)所述的高速层速度Vn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创新技术) Cl1, d2-微测井最深层的两个激发点的激发深度,txl、t' χ「激发深度屯、d2在相同偏移距Xl处的初至(折射波)时间,vn_r微测井钻达层的速度。步骤3)所述的计算高速层速度还可以桉照小折射的解释方法,诜择最深激发 idJ^Md^利用远道初至时间拟合出高速层的速度\。(公知技术)5)按照以下公式计算高速层埋深(创新技术)
d-微测井激发深度,X-偏移距,tx-激发深度d在偏移距χ处的初至(折射波)时间,Qi-第i层的入射角,Vi-第i层的速度,hi_第i层的厚度。本发明适用于近地表速度反转和表层低降速带较厚的层状介质地区,特别是平坦 的结晶盐碱地表。不需要达到较深的高速层,实现了小折射和微测井的联合调查,提高了表 层调查的精度和深度,求取的高速层埋深误差一般在3%左右,最大不大于7%,且提高了 工作效率。


图1为本发明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1)在井口附近按照常规微测井的方法部署接收点,再按照小折射的方法摆放一个 以井口为激发点的单边小折射接收排列,如附图所示。这样就可以实现小折射与微测井的 联合调查,微测井调查钻井深度范围内的速度、厚度参数。应用离井口较远的道接收折射 波,应用折射地方法来确定更深层的地层速度和埋深;2)采集完成后,在室内拾取所有记录的初至时间,利用井口附近记录道的初至时 间,采用微测井的解释方法求出微测井钻达地层的速度、厚度参数;3)判断折射排列是否接收到了深层的折射波。如图附图所示,根据最深的两激发 点(Clpd2)在远道相同偏移距的初至时间确定深层高速层的折射波。当初至时间是深层的 折射波时,深层激发点d2的折射波所走路径比其相邻dl折射波所走路径要短,因此,其初 至时间要相对小一些;4)计算高速层速度Vn:步骤3)所述的高速层速度Vn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Cl1, d2-微测井最深层的两个激发点的激发深度,txl、t' xl-激发深度屯、d2在相同偏移距Xl处的初至(折射波)时间,vn_「微测井钻达层的速度。步骤3)所述的计算高速层速度Vn还可以按照小折射的解释方法,选择最深激发 点d2的接收记录,利用远道初至时间拟合出高速层的速度Vn。5)按照以下公式计算高速层埋深 H = (tx---Xhl ——■-) 二 + X^+d
V (=1Vi COS^1 ;=1d-微测井激发深度,X-偏移距,tx-激发深度d在偏移距χ处的初至(折射波)时间,Qi-第i层的入射角,Vi-第i层的速度,hr第i层的厚度。这就完成了全部的计算步骤。本发明适用于近地表速度反转和表层低降速带较厚的层状介质地区,特别是平坦 的结晶盐碱地表。不需要打到较深的高速层,实现了小折射和微测井的联合调查。在野外 施工成本和劳动强度增加不大的条件下,提高了表层调查的精度和深度,求取的高速层埋 深误差一般在3%左右,最大不大于7%,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图1中=X1,XfXmX1^Xn 为接收排列J1J2 地层的入射和出射角冰,屯为 激发点位置;v1;v2 代表低降速带的地层速度Aph2 代表低降速带的地层厚度;v3 代表高 速层的速度。本发明实例1步骤一通过近道的排列用常规微测井方式求取浅层速度、厚度参数(微测井钻 井深度范围)。步骤二 选取不同的微测井激发深度(激发深度均选择所需要计算高速层上面相 邻降速层)的折射波初至,联合求取的浅层速度和厚度信息,计算高速层速度和埋深参数。本发明实例2步骤一通过近道的排列用常规微测井方式求取浅层速度、厚度信息(微测井钻 井的深度范围)。步骤二选择所打到的降速层激发深度拟合初至计算折射层速度,然后用拟合的 初至数据根据理论公式计算厚度。由于对初至进行了拟合,因此降低了对单个初至精度的 依赖,而且具有一定的统计效应,计算结果更加合理。直接根据折射层的拟合初至来计算厚 度,不需要判断超越距离。
权利要求
一种采用长排列微测井确定未钻达地层的速度和埋深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以下步骤实现1)在井口附近按照常规微测井的方法部署接收点,再按照小折射的方法摆放一个以井口为激发点的单边小折射接收排列;2)拾取记录的初至时间,求取微测井钻达地层的速度、厚度参数;3)根据最深的两激发点(d1、d2)在远道相同偏移距的初至时间确定深层高速层的折射波;4)计算高速层速度Vn5)按照以下公式计算高速层埋深 <mrow><mi>H</mi><mo>=</mo><mrow> <mo>(</mo> <msub><mi>t</mi><mi>x</mi> </msub> <mo>-</mo> <mfrac><mi>x</mi><msub> <mi>v</mi> <mi>n</mi></msub> </mfrac> <mo>-</mo> <munderover><mi>&Sigma;</mi><mrow> <mi>i</mi> <mo>=</mo> <mn>1</mn></mrow><mrow> <mi>n</mi> <mo>-</mo> <mn>1</mn></mrow> </munderover> <msub><mi>h</mi><mi>i</mi> </msub> <mfrac><mrow> <mi>cos</mi> <msub><mi>&theta;</mi><mi>i</mi> </msub></mrow><msub> <mi>v</mi> <mi>i</mi></msub> </mfrac> <mo>)</mo></mrow><mfrac> <msub><mi>v</mi><mrow> <mi>n</mi> <mo>-</mo> <mn>1</mn></mrow> </msub> <mrow><mi>cos</mi><msub> <mi>&theta;</mi> <mrow><mi>n</mi><mo>-</mo><mn>1</mn> </mrow></msub> </mrow></mfrac><mo>+</mo><munderover> <mi>&Sigma;</mi> <mrow><mi>i</mi><mo>=</mo><mn>1</mn> </mrow> <mrow><mi>n</mi><mo>-</mo><mn>2</mn> </mrow></munderover><msub> <mi>h</mi> <mi>i</mi></msub><mo>+</mo><mi>d</mi> </mrow>d 微测井激发深度,x 偏移距,tx 激发深度d在偏移距x处的初至(折射波)时间,θi 第i层的入射角,vi 第i层的速度,hi 第i层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长排列微测井确定未钻达地层的速度和埋深的方法,其 特征是步骤3)所述的确定深层高速层的折射波是当接收到了深层高速层折射波时,下面 激发点(d2)的初至时间要小于其上相邻激发点(Cl1)的初至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长排列微测井确定未钻达地层的速度和埋深的方法,其 特征是步骤4)所述的高速层速度Vn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微测井最深层的两个激发点的激发深度, 激发深度屯、d2在相同偏移距xl处的初至(折射波)时间,I1-微测井钻达层的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长排列微测井确定未钻达地层的速度和埋深的方法,其 特征是步骤4)所述的计算高速层速度Vn还可以按照小折射的解释方法,选择最深激发点 d2的接收记录,利用远道初至时间拟合出高速层的速度Vn。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在地震勘探中采用长排列微测井确定未钻达地层的速度和埋深的方法。在井口附近按照常规微测井的方法部署接收点,再按照小折射的方法摆放一个以井口为激发点的单边小折射接收排列;拾取记录的初至时间,求取微测井钻达地层的速度、厚度参数;根据最深的两激发点在远道相同偏移距的初至时间确定深层高速层的折射波;计算高速层速度和计算高速层埋深。本发明适用于近地表速度反转和表层低降速带较厚的层状介质地区,不需要达到较深的高速层,实现了小折射和微测井的联合调查,提高了表层调查的精度和深度,求取的高速层埋深误差一般在3%左右,最大不大于7%。
文档编号E21B47/00GK101929332SQ20091008675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6日
发明者何永清, 冯泽元, 宁宏晓, 张振强, 王海立 申请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