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管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591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尾管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机采掺稀井的减载装置,特别涉及尾管悬挂装置,其一种适
用于将深井稠油掺稀然后入泵,实现深井稠油采收。
背景技术
深抽减载装置应用于埋深较深的油井采收作业,现有技术的深井抽油机井下部分 主要由深抽减载装置和抽油泵组成。深抽减载装置主要由泵筒、柱塞、外管组成,深抽减载 装置的泵筒和油管等固定组件与上下油管柱及深井泵泵筒相接下入井中,柱塞等游动组件 与上下抽油杆柱相接下入井中。减载装置在工作时,通过自身结构在上行期间产生一个向 上的液压力,减轻了抽油机驴头悬点载荷,相对减少了井内管、杆柱变形及冲程损失,相对 提高油井产液量,降低了耗电量。 油田普遍利用的Sc型减载器如图1所示,其外管连接上下油管柱并承受其轴向载 荷,Sc减载器1在油、套管内液柱压差作用下产生一个向上的液动力,有效地降低抽油机驴 头悬点载荷。这项技术可合理匹配抽油机、杆、泵4及管、杆柱等附件,通过Sc减载器产生 的液压反馈力来降低抽油机驴头悬点载荷和抽油杆使用应力,通过抽油杆柱在井下的平衡 来提高采油系统的平衡效率,实现减载节能采油。 但是上述装置只是适用于稀油油井的采收,对于稠油油井首先需要解决稠油入泵 的问题。例如我国新疆的塔河油田属于稠油区块,原油埋藏深度较深,一般为5500m左右, 原油平均密度1. 05g/cm3,5(TC平均原油粘度50000mPa. s,大部分井需要套管掺稀油14降 低粘度才能生产(以下文中均称掺稀)。这种油藏条件下采用的掺稀工艺,抽油泵一般下深 2500m,稀油与稠油混合点在泵下连接的筛管处,在这一深度泵吸入口下部仍有一大段高粘 原油,以致稠油入泵困难,油层13产液偏低。 如图2所示,其中标号2表示抽油杆,标号3表示光杆,标号4表示抽油泵,6表示 泵筒。为了从管柱结构上解决稠油入泵难的问题,一般都是采用泵下加长尾管7的方式来 下移掺稀混合点,提高混合点的温度,也就是说将尾管7与泵筒6相连,但是由于泵筒承重 有限,现有技术中抽油泵尾管最多只能悬挂500m( —般考虑安全因素只加长200m),而且尾 管自重对泵筒产生一个向下的拉力,使泵筒容易产生形变,导致柱塞5下行遇卡几率增大, 而从现场应用情况看,允许的加长长度对于掺稀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发明一种能够悬挂加长尾管的装置,使掺稀混合点降低, 提高掺稀效果。通过将一泵筒外小直径套管加挂在油管上减小泵下承载,实现加长尾管。 该尾管悬挂装置包括第一变扣短节、第二变扣短节以及套管,第一变扣短节上部 与生产管柱连接,下部与套管和抽油泵连接,抽油泵位于套管内,第二变扣短节上部与套管 连接,下部与尾管连接。 所用的套管可以为一根,也可以为数根,其相互连接在一起,一般采用二根连接。[0009] 本实用新型中的变扣短节为油田普遍适用的一种连接结构。 通过本装置将尾管的重量承载在油管上,由于油管的承载大,从而实现加长尾管。 抽油泵工作时只承受泵上油管内液柱的动、静载荷,一方面减小尾管自重对泵的作用力,避 免了对抽油泵本体的拉伸;另一方面使掺稀混合点加深,提高了掺稀混合点的温度,解决了 超稠油在井筒内无法入泵、混合不均的难题,同时使稀油和稠油混合的更均匀,从而达到节 约掺稀油的目的;同时泵下加尾管后,减缓了振荡载荷,减小了冲程损失,提高了泵效。

图1为现有技术稀油深井采油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机采掺稀井采油机尾管悬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采掺稀井采油机的尾管悬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尾管悬挂装置第一变扣短节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尾管悬挂装置第二变扣短节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尾管悬挂装置8包括第一变扣短节10、第二变扣短节11以及套管9, 第一变扣短节10上部与生产管柱12连接,下部与套管9和抽油泵4连接,抽油泵4位于套 管9内,第二变扣短节11上部与套管9连接,下部与尾管7连接。 如图4所示,第一变扣短节10为一个31//母X57/公X31//母变扣短节,变 扣短节的上端即母扣15接3VV'生产管柱12,下端57/公扣16连接572"套管9,372〃 母扣17连接抽油泵泵筒6,如果泵筒丝扣为母扣,则两母扣之间利用一公X公变丝连接。 该变扣短节也可以为一个母X公X公型变扣短节,较小尺寸的公扣可以直接与 泵筒丝扣连接。 如图5所示,第二变扣短节11为一个572〃母X372〃母变扣短节。572〃母扣 18与572〃套管9连接,372〃母扣19与尾管连接。 短节所用扣型尺寸可以为任意尺寸、任意扣型,只要能够与生产管柱、套管、抽油 泵泵筒以及尾管连接即可。
权利要求一种尾管悬挂装置,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变扣短节、第二变扣短节以及套管,第一变扣短节上部与生产管柱连接,下部与套管和抽油泵连接,抽油泵位于套管内,第二变扣短节上部与套管连接,下部与尾管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管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变扣短节为母X公X公变扣短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管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变扣短节为母X公X母变扣短节。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管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变扣短节与泵筒通过一变丝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管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变扣短节为372 〃母X572〃公X372〃母变扣短节。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管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变扣短节为母X母变扣短节。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管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变扣短节为572 〃母X372〃母变扣短节。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管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为二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机采掺稀井的减载装置,特别涉及尾管悬挂装置,是将泵筒外小直径套管加挂在油管上减小泵下承载,实现加长尾管。该尾管悬挂装置包括第一变扣短节、第二变扣短节以及套管,第一变扣短节上部与生产管柱连接,下部与套管和抽油泵连接,抽油泵位于套管内,第二变扣短节上部与套管连接,下部与尾管连接。抽油泵工作时只承受泵上油管内液柱的动、静载荷,从而减小尾管自重对泵的作用力,避免了对抽油泵本体的拉伸;另一方面使掺稀混合点加深,提高了掺稀混合点的温度,解决了超稠油在井筒内无法入泵、混合不均的难题。
文档编号E21B23/01GK201496015SQ200920004439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5日
发明者刘伏军, 刘春勇, 李荣强, 涂兴万, 王世洁, 甘振维, 赵普春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