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050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建筑领域,具体指一种软土地基基坑开挖防工程桩偏位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物为更有效利用空间,多数设有地下室。工程施工时,需要先工程桩, 就是在工程中使用的,最终在建、构筑物中受力起作用的桩。工程桩是用在工程实体上的 桩,要承受一定的荷载的,试桩是做检测设计用的,如果是比较大的工程,要单独做试桩,如 果不太重要的工程,用实体上做也可以。沿海地区软土地基一般以淤泥或淤泥质土为主,该类土液性指数大,处于流塑状 态,抗剪强度低、压缩性较高、渗透性较小。实践表明,一般地基工程桩的施工质量和偏位是 比较容易控制的。但是在软土地基中,施工的工程桩常常会出现偏位施工质量问题,即沉桩 时位置无误,且送桩前的中间验收也没有问题,但开挖出来后却发现部分工程桩位置偏位, 有时甚至是大面积的偏位。这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引起1)挤土原因引起桩偏位,由于桩打入地基时,无论是管桩还是其它类型的桩总是 有一部分或全部的土体被挤出桩身的位置,引起桩身附近土体的位移,随着沉桩数的增加 其位移量相应迭加,造成已施工的工程桩随土体位移,桩的密度越密,则桩的偏位越大。2)在超孔隙水压力的作用下,土体产生位移;软弱饱和的淤泥和淤泥质粉土,其 透水性能差。在沉桩过程中,产生桩身排土和土体位移的同时,土体中形成很高的超孔隙水 压力。如果这种迅速增长的超孔隙水压力,在基坑开挖前没有及时得到消散,当基坑开挖, 一部分土体被挖除,地基土中的应力失去原有的平衡,在超孔隙水压力的作用下,土体产生 位移,甚至造成基坑边坡的失稳和基坑底部涌土和土体滑动,由此造成工程桩的偏位甚至 断裂。3) 土方开挖施工影响,发生桩位偏移主要是由于侧向土压力增大对土体产生位移 造成的。如大型施工机械对土体的扰动,边坡设计不合理,土体开挖过早等等。同时由于预 制桩成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并且随着成桩数量的不断增加,土中所积蓄的应力越来越大, 在开挖中局部应力释放很容易造成桩的偏位。由于前期地基处理投入成本大,时间长,在基坑开挖中对桩偏位的质量难以完全 保证,给后续的处理带来较大的经济和质量上的损失。因此,如何防止工程桩偏位的发生, 是工程所关注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软土地基基坑 开挖防工程桩偏位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 构,其特征在于在工程桩的周围设置加固结构,所述的加固结构包括多个围绕承台呈格栅 结构连续排列的水泥土搅拌桩,所述搅拌桩的桩顶标高与基坑底标高平齐,搅拌桩的深度
3为基坑深度的1.2-1. 4倍,并且所述的加固结构位于以所述基坑中央为中心的2/3-3/4基 坑范围内,靠近基坑支护的周边部分由于基坑支护的存在可以不需或少许加固,当然对需 要考虑基坑支护结构被动区土加固的除外。所述的搅拌桩可以承台为井口呈大致“井”字型结构排列。较好的,所述的搅拌桩可以为φ7000600水泥搅拌桩。所述搅拌桩的桩位偏差最好不大于50mm,垂直偏差不大于1.0%。上述各方案中,所述加固结构中相邻近的二个搅拌桩之间部分叠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软土地基基坑开挖时工程桩偏位,结 构合理实用,容易实施制作,效果好。

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三种加固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1、确定加固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该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中的加固结构设置在以基坑中 央为中心约2/3-3/4基坑范围内,包括多个搅拌桩1,这些搅拌桩基本上是围绕在承台3周 围,大致以承台为井口呈近似“井”字型排列,形成连续的、栅格式的加固区块,工程桩2设 置在其对应承台3的边角上。对应多个承台的加固区块也可各自独立。如图1所述的承台呈大致的三角形,所述的工程桩有三个,均设置在所述承台的 各角落位置,各工程桩之间还设有将各工程桩俩俩间隔开的搅拌桩。如图2所示的承台呈正方形,工程桩有四个,均设置在所述承台的各角落位置,相 邻近的工程桩之间设有将两者间隔开的搅拌桩。如图3所述的承台呈长方形,工程桩有二个,设置在所述承台的两侧位置,加固结 构呈“井”字型。搅拌桩1的深度为基坑深度的1. 3倍,采用Φ 7000600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 桩顶标高为基坑底标高。2、材料及设备。主要材料水泥采用42. 5R级普硅酸盐水泥;施工用水采用市政自来水;外掺剂选 用生石膏粉。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如表1所示。表 权利要求一种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工程桩的周围设置加固结构,所述的加固结构包括多个围绕承台呈格栅结构连续排列的水泥土搅拌桩,所述搅拌桩的桩顶标高与基坑底标高平齐,搅拌桩的深度为基坑深度的1.2 1.4倍,并且所述的加固结构位于以所述基坑中央为中心的2/3 3/4基坑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桩以承 台为井口呈大致“井”字型结构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呈大致的 三角形,所述的工程桩有三个,均设置在所述承台的各角落位置,各工程桩之间还设有将各 工程桩俩俩间隔开的搅拌桩;或者所述的承台呈正方形,所述的工程桩有四个,均设置在所 述承台的各角落位置,相邻近的工程桩之间设有将两者间隔开的搅拌桩;或者所述的承台 呈长方形,工程桩有二个,设置在所述承台的两侧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其特征在所述的搅拌桩为Φ 7000600水泥搅拌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桩的桩位 偏差不大于50mm,垂直偏差不大于1.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固结构中相邻近的二个搅拌桩之间部分叠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及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程桩的周围设置加固结构,所述的加固结构包括多个围绕承台呈格栅结构连续排列的搅拌桩,所述搅拌桩的高度与所述工程桩平齐,搅拌桩的深度为基坑深度的1.2-1.4倍,并且所述的加固结构位于以所述基坑中央为中心的2/3-3/4基坑范围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软土地基防工程桩偏位结构及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防止软土地基基坑开挖时工程桩偏位。
文档编号E02D17/02GK201738324SQ201020184008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7日
发明者马惠彪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