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仓排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080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井水仓排泥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矿井水仓排泥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系统,具体涉及矿井水仓内部淤泥清理系统。
技术背景[0002]矿井中水仓的作用是将全矿井涌水汇集在一起暂时储存起来,经预澄清之后供 水泵排出地面。所以每过一定时间,就必须对水仓进行清理,将水仓中沉积下来的淤泥 清理出水仓,这样才能保证水仓的正常工作。水仓一般长为一百多米,必须要选择合适 和高效的方法清理水仓。目前国内现有生产矿井的水仓处理,多为人工进行,不仅清理 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而且消耗的工时也较多,近十几年来,通过生产实践,也创造出 了许多比较简单有效的排泥方法,不过也相应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具体现用的方法 如下[0003]1》用铲斗装岩机清理水仓这种方式对装岩机磨损较大,同时由于设备长期在 水仓工作,不利防潮,也不便于维修,而且工作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0004]2》射流泵和泥浆泵联合排泥这种排泥方式效率较低,而且要频繁的进行排泥 工作,不适合在大型矿井中使用;[0005]3》压气罐清扫水仓此种排泥方式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开挖许多辅助巷道,工 程量大,对施工和设备的要求也较高;[0006]4》水力清仓这种方式清理效果不高,每班都要进行清理工作,在泥沙堆积较 多的时候,这种方法也没办法进行清理。[0007]所以,在矿井水仓清理方面还是缺少较为有效的方法,水仓是矿井中很重要的 一个系统,它的使用效率会影响到整个矿井的生产,矿井水仓排泥的效率也影响着矿业 的发展。发明内容[000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上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 率、大幅降低劳动强度、且具有设备运转稳定、故障率低优点的水仓排泥系统。[0009]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此种矿井水仓排泥系统包括泥浆泵(1)、搅 龙O)、搅龙电机(3)、外水仓0)、内水仓(5)、内储泥仓(6),外储泥仓(7),电机硐 室(9)。其特征在于搅龙( 朝向水仓(4) 一侧的管壁上开两排搅龙入料孔(8),内水 仓(5)和外水仓(4)中的淤泥通过若干沿内水仓( 和外水仓(4)底部放置的搅龙(2)输 送到内水仓(5)、外水仓出口与配水井之间的内储泥仓(6)和外储泥仓(7)中,再由 泥浆泵(1)运输到特定的位置。[0010]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措施是将内水仓和外水仓底部设计 为槽型结构,两槽面与平面各夹45°角,在槽型底部的底部沿内水仓和外水仓走向安置 搅龙结构,使搅龙直径与槽型底部的宽度相等,使槽型底部的深度与搅龙的半径相等, 这样恰好在内水仓和外水仓内部露出来的只有搅龙的上半部分;由于内水仓和外水仓断面大小的影响,搅龙不可能整根被移入内水仓和外水仓内,只有将每一节搅龙搬至内水 仓和外水仓放置好后,再用专用接头连接或直接焊接在一起即可,每一段搅龙的长度由 内水仓和外水仓断面尺寸决定,使用搅龙的数量和尺寸可以根据内水仓、外水仓的长度 和内水仓、外水仓内沉积淤泥量的情况来确定,只要在长度方面不超过搅龙的有效工作 长度就可以。再在搅龙露在内水仓和外水仓内部的那部分上开两排孔;在内水仓和外水 仓顶部渝水影响不到的地方开挖一个小的电机硐室,把搅龙电机安置在里面,防止水对 电机的影响;在内水仓和外水仓出口与配水井之间开挖内储泥仓和外储泥仓,把内水仓 和外水仓内部伸出的搅龙端部指向内储泥仓和外储泥仓,内储泥仓和外储泥仓的底部设 计为向外侧倾斜的30°斜面;在内储泥仓和外储泥仓旁边设置泥浆泵;在内水仓和外水 仓转弯的地方,设计两个搅龙以一定的角度相对,在一个搅龙上开一个较大的孔,使两 个搅龙的管筒相接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当需要清理内水仓和外水仓的时候,打开搅龙 电机使搅龙转动,内水仓和外水仓中沉积下来的淤泥会沿着内水仓和外水仓底部45°斜 面通过搅龙上面开的小孔流入搅龙,然后由搅龙输送至内储泥仓和外储泥仓内,等内储 泥仓和外储泥仓内聚积一定量的淤泥后,再由泥浆泵将淤泥抽到指定的地方,内储泥仓 和外储泥仓底部设计为30°斜面是为了方便泥浆泵能够将外储泥仓和内储泥仓内部的淤 泥抽理干净。每次清理淤泥的时候可以留一小部分泥浆覆盖在搅龙上,这样有利于对搅 龙的维护。[0011]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在清理内水仓和外水仓的时候不需要人员进入内水 仓和外水仓内部,打开搅龙电机就可以将内水仓和外水仓内部的沉积物清理出内水仓和 外水仓;不需要把内水仓和外水仓内部的水抽干再进行排泥,在内水仓和外水仓内部有 水的情况下照样可以进行排泥工作;排泥过程简单,设备运行平稳,不需要耗费大量的 工人去清理,也不需要每班都进行排泥工作,过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排泥工作即可;排泥 效率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0012]附图中各主要结构的名称为如下[0013]1、泥浆泵,2、搅龙,3、搅龙电机,4、外水仓,5、内水仓,6、内储泥仓, 7、外储泥仓,8、搅龙入料孔,9、电机硐室,10、搅龙接头。[0014]下面具体介绍各个附图的含义[0015]附图1为各结构与内水仓(5)、外水仓(4)之间的总体布置图,实心箭头表示沉 积物的排向;[0016]附图2为附图1中的A-A视图,展示内水仓(5)、外水仓(4)断面和内水仓(5)、 外水仓(4)与搅龙的相互位置关系;[0017]附图3为附图1中的B-B视图,展示内储泥仓(6)、外储泥仓(7)与内水仓(5)、 外水仓(4)之间的布置形式;[0018]附图4为附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主要说明搅龙的结构和搅龙入料孔的位 置;[0019]附图5为附图1中的D-D视图,主要展示搅龙、内水仓(5)、外水仓(4)和内储 泥仓(6)、外储泥仓(7)之间的布置关系;[0020]附图6为附图1中的E-E视图,说明搅龙电机,电机硐室和搅龙之间的纵向布置关系;[0021]附图7为附图1中的F-F视图,说明搅龙电机,电机硐室和搅龙之间的横向布置 关系;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所示,把搅龙⑵沿内水仓(5)、外水仓(4)布置在底部,每整根搅龙(2) 由若干段搅龙在搅龙接头(10)处连接,保证搅龙( 能够顺利的移到内水仓( 和外水 仓内放置;在内储泥仓(6)和外储泥仓(7)旁边设置泥浆泵(1),用来把储存在内储 泥仓(6)和外储泥仓(7)的淤泥抽到指定的地方;[0023]如图2,3所示,内水仓(5)和外水仓(6)的底面为槽型结构,槽型结构两个斜 面与平面成45°角,斜面相交处放置沿内水仓( 和外水仓(4)方向的搅龙O),使搅龙 (2)直径与槽型底部的宽度相等,使槽型底部的深度与搅龙O)的半径相等。内储泥仓(6)和外储泥仓(7)的底部为30°斜面。[0024]如图4所示,搅龙⑵朝向内水仓(5)和外水仓(4) 一侧的管壁上开两排搅龙 入料孔(8),当搅龙( 转动的时候,沉积下来的淤泥可以沿着搅龙入料孔(8)流入搅龙 (2)内部。[0025]如图5所示,内水仓(5)、外水仓(4)和配水井之间开挖内储泥仓(6)和外储泥 仓(7),用来暂时储存从内水仓(5)和外水仓(4)内部排出的淤泥。[0026]如图6所示,在搅龙⑵起始端搅龙电机(3)放置的地方,开挖搅龙电机(3)放 置的电机硐室(9),电机硐室(9)开挖在内水仓( 和外水仓的顶部渝水影响不到的 地方。[0027]如图7中的F-F视图,在内水仓(5)和外水仓(4)转弯的地方,可以由两个搅龙 (2)以一定的角度接到一起就可以了。[0028]具体排泥过程如下当内水仓(5)和外水仓(4)中沉积足够多的淤泥后,打开搅 龙电机(3),使搅龙(2)转动,沉积下来的淤泥就会沿内水仓(5)和外水仓(4)底部45° 斜面通过搅龙入料孔(8)流入搅龙0),淤泥由搅龙( 输送到内储泥仓(6)和外储泥仓(7)中,当内储泥仓(6)和外储泥仓(7)中聚积一定量的淤泥后,再启动泥浆泵(1)将内 储泥仓(6)和外储泥仓(7)中的淤泥抽到指定的地方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矿井水仓排泥系统,包括泥浆泵(1)、搅龙O)、搅龙电机(3)、外水仓 (4),内水仓(5)、内储泥仓(6),外储泥仓(7),电机硐室(9),其特征在于搅龙(2) 朝向内水仓( 和外水仓(4) 一侧的管壁上开两排搅龙入料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水仓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内水仓(5)和外水仓(4) 底部为槽型结构,槽型结构两个斜面与平面成45°角,斜面相交处放置沿内水仓(5)和 外水仓(4)方向的搅龙0),使搅龙( 直径与槽型底部的宽度相等,使槽型底部的深度 与搅龙O)的半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水仓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内储泥仓(6)和外储泥仓 (7)的底部为30°斜面。
专利摘要一种矿井水仓排泥系统,包括泥浆泵(1)、绞龙(2)、绞龙电机(3)、外水仓(4)、内水仓(5)、内储泥仓(6),外储泥仓(7),电机硐室(9),其特征在于绞龙(2)朝向内水仓(5)和外水仓(4)一侧的管壁上开两排搅龙入料孔(8)。这种排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排泥效率高,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井下水仓中,造价低,实用性高。
文档编号E21F16/00GK201810345SQ201020202668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9日
发明者赵文奎 申请人:赵文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