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533810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基础托换,又称地下托换(Under pinning),狭义上讲是为了增加现有建筑基础的支持承载能力,在现有基础的下部增加新的永久性支撑物或基础;广义上讲是当紧挨着或者是在现有基础建筑物的正下方开挖土方时,为了消除对现有基础建筑物功能与结构等可能带来的影响,对现有基础建筑物进行加固补强、对建筑物的持力层地基进行改良、新基础设置及新旧基础替换等工程。因此在荷载的转移过程中必然存在托梁(或桁架,以下同)拆柱(或墙,或桩以下同)、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过程。随着以城市地铁为主体的地下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的大力发展,地下设施越来越拥挤,地下空间的利用不断立体化,城市建设呈现出地上一地下表层一浅层深度地下一大深度地下的发展趋势,因此托换技术在现代城市土木施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今对于普通基础加固节点处理,一种是加大原有基础的受力面,另一种是对原有基础下方的土体极性水泥浆加固,而这两种处理可能会产生以下缺点
1、无论是加大基础截面还是注浆加固都势必扰动原有基础下方的土体,致使产生不利的沉降;
2、以上两种方法支持力层依旧在第一层土,承载力没有根本上的加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过程中导致的沉降且承载力增强不明显的问题。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其中,包括
步骤一 101 开挖墙体两侧的土方,为后续夹墙梁的施工预留施工空间;
步骤二 102 在矩形凹槽内的墙面上开设多个工字钢孔;
步骤三103 在每一工字钢孔内设置一工字钢;
步骤四104 在两凹槽内进行夹墙梁的模板和钢筋的施工;
步骤五105 将工字钢与夹墙梁的主筋焊接;
步骤六106 在夹墙梁内预留桩孔;
步骤七107 进行夹墙梁的浇筑;
步骤八108 将桩穿过预留桩孔进行静压桩施工。如上所述的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其中,步骤一 101后还包括,用刷子清理工字钢孔。如上所述的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其中,步骤七107之后还包括,对夹墙梁的强度进行测试,在夹墙梁的强度达到设定值后进行步骤八108的施工。
如上所述的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其中,步骤八108后还包括,在桩身内灌注混凝土。如上所述的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其中,步骤三103中的多个工字钢孔开设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综上所述,本发明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过程中导致的沉降且承载力增强不明显的问题,在墙体两侧设置夹墙梁,将工字钢穿过墙体与夹墙梁焊接,穿过夹墙梁设置锚杆桩,使得墙体的压力通过工字钢及夹墙梁转移到锚杆桩上,大大增强了墙体的承载力。


图1是本发明基础托换节点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础托换节点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请参见图1,一种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其中,包括
步骤一 101 开挖墙体两侧的土方,为后续夹墙梁的施工预留施工空间,在墙体的两侧开设两矩形凹槽,以适应夹墙梁的形状。步骤二 102 在矩形凹槽内的墙面上开设多个工字钢孔,为在墙体内设置工字钢预留施工空间。步骤三103 在每一工字钢孔内设置一工字钢;工字钢具有,抗弯能力强、施工简单、节约成本、结构重量、力学性能好的优点,在墙体内设置工字钢使墙体受到的下压力可以通过工字钢转移。步骤四104 在两凹槽内进行夹墙梁的模板和钢筋的施工,用以预先搭建一夹墙梁的框架,在墙体的两侧搭建夹墙梁,使得在夹墙梁搭建完成后墙体所受的力可通过两夹墙梁进行转移。步骤五105 将工字钢与夹墙梁的主筋焊接,使得原本墙体施加到墙体原本的托换节点上的下压力通过工字钢转移到主筋上,进而可以将墙体受到的下压力及自身重力转移到浇筑完成的夹墙梁上。步骤六106 在夹墙梁内预留桩孔,为后续的沉桩操作做好准备。步骤七107 进行夹墙梁的浇筑,将水泥灌入模板中,完成夹墙梁的施工。步骤八108 将桩穿过预留桩孔进行静压桩的施工,本发明使用的桩位锚杆桩,既将锚杆桩穿过桩孔沉入地下,并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完成灌注后在夹墙梁以上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再用混凝土进行浇注,即可保证锚杆桩与夹墙梁的可靠固定。本发明的步骤一 101后还包括,用刷子清理工字钢孔,避免工字钢孔内的杂物影响工字钢的施工。本发明的步骤七107之后还包括,对夹墙梁的强度进行测试,在夹墙梁的强度达到设定值后进行步骤八108的施工,避免夹墙梁的强度不够造成沉桩施工过程中出现误差,或造成夹墙梁的损坏,影响基础托换的效果。
本发明的步骤八108后还包括,在桩身内灌注混凝土。本发明的步骤三103中的多个工字钢孔开设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便于将夹墙梁的主筋与工字钢进行焊接。综上所述,本发明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过程中导致的沉降且承载力增强不明显的问题,在墙体两侧设置夹墙梁,将工字钢穿过墙体与夹墙梁焊接,穿过夹墙梁设置锚杆桩,使得墙体的压力通过工字钢及夹墙梁转移到锚杆桩上,大大增强了墙体的承载力。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 101 开挖墙体两侧的土方,为后续夹墙梁的施工预留施工空间;步骤二 102 在矩形凹槽内的墙面上开设多个工字钢孔;步骤三103 在每一工字钢孔内设置一工字钢;步骤四104 在两凹槽内进行夹墙梁的模板和钢筋的施工;步骤五105 将工字钢与夹墙梁的主筋焊接;步骤六106 在夹墙梁内预留桩孔;步骤七107 进行夹墙梁的浇筑;步骤八108 将桩穿过预留桩孔进行静压桩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101后还包括,用刷子清理工字钢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107之后还包括,对夹墙梁的强度进行测试,在夹墙梁的强度达到设定值后进行步骤八108的施工。
4.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八108后还包括,在桩身内灌注混凝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103中的多个工字钢孔开设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其中,包括开挖墙体两侧的土方,为后续夹墙梁的施工预留施工空间;在矩形凹槽内的墙面上开设多个工字钢孔;在每一工字钢孔内设置一工字钢;在两凹槽内进行夹墙梁的模板和钢筋的施工;将工字钢与夹墙梁的主筋焊接;在夹墙梁内预留桩孔;进行夹墙梁的浇筑;将桩穿过预留桩孔进行静压桩施工。本发明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基础托换节点的处理过程中导致的沉降且承载力增强不明显的问题,在墙体两侧设置夹墙梁,将工字钢穿过墙体与夹墙梁焊接,穿过夹墙梁设置锚杆桩,使得墙体的压力通过工字钢及夹墙梁转移到锚杆桩上,大大增强了墙体的承载力。
文档编号E02D37/00GK102587409SQ20111000260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7日
发明者施臻, 杨敏, 赵琪, 闵卫国 申请人: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