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056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疏浚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
背景技术
目前,疏浚是指采用人工、水力和机械的手段将泥沙土石等水下土方挖掘起来,并输移到其他地方去的过程。随着航运业的发展和港口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力和机械疏浚在航道和港口建设中扮演主要角色,进而促进了各类挖泥船的迅速发展。耙吸船作为挖泥船中的一种,在疏浚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装备有耙头挖泥机具和水力吸泥装置的大型自航、装舱式的挖泥船。耙头通过耙臂和船体连接,耙臂可作上下升降运动,其后端放入水下一定深度,使耙头与水下土层的疏浚工作面相接触。通过船上的推进装置,使该挖泥船在航行中拖曳耙头前移,对水下土层的泥沙进行耙松和挖掘。泥泵的抽吸作用从耙头的吸口吸入挖掘的泥沙与水流的混合体(泥浆)经耙臂、弯管等吸泥管道进入泥泵,最后经泥泵排出端装入挖泥船自身设备的泥舱中。耙头下放到所需挖泥深度后,耙齿接触土壤,进行挖掘,泥水混合。然后泥泵将挖掘起来的泥土经耙头吸入并泵入船上的泥舱,一般来说,在泥泵等输泥设备允许的情况下, 耙头内腔希望有较高的真空度,以获得较高的疏挖泥浆浓度。当泥浆浓度过高,真空度超过临界值,输泥设备内部将会产生汽蚀,就要打开补水门,将清水引入,降低浓度,减小内外压差,防止汽蚀。如果真空度仍没有达到预期值,就要通过收缩液压缸加大活动罩仰角,降低挖掘泥浆浓度。就是说理想状态是在保证不发生汽蚀的前提下,使挖掘和输送泥浆浓度尽可能高,以获得较高的挖泥生产率。但实际施工是常出堵塞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粘土附着机会,不影响活动罩内流道流线,减少堵耙次数,提高挖泥效率,降低疏浚工程成本等特点的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耙头高压冲水系统是耙吸式挖泥船的挖泥辅助设备,其作用是在耙吸船耙齿切削泥土之前,疏松泥土、促进水和泥土的混合。从而可以提高耙头在特定土质工况下的挖掘效率和输送效率。高压冲水嘴数量和位置根据耙头具体结构和用途设在活动罩内部。本发明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其特点是破土耙头有耙齿、活动罩、冲水管、冲水咀,冲水咀位于一排耙齿的齿间部位,冲水咀有冲水管相连接。本发明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还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其特点是活动罩装有补水门。所述的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其特点是补水门连装有液压缸。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由于采用了本发明全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特点高压冲水咀设在一排齿的齿间部位。解决了在不妨碍补水门安放位置和不影响活动罩内流道流线的情况下,为提高挖掘效率而增设的一种由高压冲水参与挖掘的较为合理的科学疏浚方式。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2是本发明耙齿与喷水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普通的耙头结构示意图。图中1、耙齿,2、水高压腔,3、喷咀,4、高压冲水管,5、补水门,6、活动罩,7、活动罩,8、活动罩液压缸,9、靠梆,10、高压冲水管,11、吸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阅附图1至图3。实施例1
一种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有耙齿、活动罩、冲水管、冲水咀,冲水咀位于一排耙齿的齿间部位,冲水咀连接有冲水管,活动罩装有补水门,补水门连装有液压缸。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本发明为解决在不妨碍补水门安装位置和不影响活动罩流道流线的情况下,为提高挖掘效率而提出的一种将耙头高压冲水咀安装在左右两齿中间位置的高压冲水方式。该耙头高压冲水装置所涉及的主要部件包括高压水腔、耙齿、高压冲水管、高压冲水咀、补水门、活动罩等组成。高压冲水咀设在一排齿的齿间部位。施工期间,高压冲水系统通过喷水咀射出的高压水柱,将海床沿航行方向将泥土切成条状,起到将泥土初步分割的作用,与此同时,耙齿切削泥土,并在高压冲水的配合下将水和泥土充分混合,而后泥浆由泥泵吸入并排至泥舱。
权利要求
1.一种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其特征是破土耙头有耙齿、活动罩、冲水管、冲水咀, 冲水咀位于一排耙齿的齿间部位,冲水咀有冲水管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其特征是活动罩装有补水门。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其特征是补水门连装有液压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本发明属于疏浚工程技术领域。一种齿间高压冲水破土耙头,其特点是破土耙头有耙齿、活动罩、冲水管、冲水咀,冲水咀位于一排耙齿的齿间部位,冲水咀有冲水管相连接。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降低粘土附着机会,不影响活动罩内流道流线,减少堵耙次数,提高挖泥效率,降低疏浚工程成本等优点。
文档编号E02F5/30GK102312454SQ20111019608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4日
发明者刘俸麟, 孙守胜, 李瑞祥, 杨建华, 林森, 肖博, 钱献国 申请人: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