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4899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通风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施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斜井向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的通风房。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铁路建设标准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大量长大隧道,为节省成本、加快建设速度,通常采用增加斜井、长隧短打的解决方案,因此在施工中就存在通过斜井向多个隧道工作面通风的难题。如山西中南部运煤通道临汾市境内的南吕梁山隧道,正线为双洞,设计有5个斜井,通过斜井同时向4个隧道作业面通风,传统的通风方案是在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安装三通,斜井洞外的每台通风机向两个隧道作业面通风,通过我们多年的实践,传统的通风方案在向4个隧道作业面通风时效果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实现斜井向隧道多个作业面通风的通风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风房,其要点是包括第一正洞内通风道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之间的横通道通风道,该第一正洞内通风道、第二正洞内通风道和横通道通风道相贯通,在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第二正洞内通风道和横通道通风道下方支撑有门架,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经第一通风管与斜井洞口主风机相通,在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的两侧均分别设有与该第一正洞内通风道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相通的辅助风机,所述辅助风机接有第二通风管。采用以上结构,新鲜空气在斜井洞口主风机的作用下从斜井洞口依次进入第一正洞内通风道、横通道通风道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然后再在辅助风机的作用下,新鲜空气进入第一正洞内通风道两侧的工作面以及第二正洞内通风道两侧的工作面,由于风机全部直接吸收新鲜空气,且新鲜空气全部在管道内通行,所以该通风方案既可均勻向各工作面供风,又可适应瓦斯隧道通风要求。同时,新鲜空气全部在靠近隧道顶部的管道内通行, 向各个作业面供风,污浊空气全部在管道外通行,不存在紊流,通风效果好。在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上设置有两个进风口,所述斜井洞口主风机的个数为两个,两个该斜井洞口主风机分别经所述第一通风管与两个所述进风口相接。采用以上结构, 设置两个斜井洞口主风机能够更加可靠的为四个辅助风机供风。所述门架由立柱、纵向连接杆、横向连接杆和斜撑焊接而成,设置门架,其中部形成的通道可以通行汽车,确保隧道内物流畅通。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之间的横通道通风道的结构与隧道顶部的圆弧形结构相适应,采用以上结构,既能够实现各个风道的密封通风量,也能够较好的利用隧道空间。为了可靠的实现辅助风机的安装,所述辅助风机固定在所述门架上。[0009]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斜井与正洞交叉口设置通风房,可以有效解决从斜井向隧道多工作面均勻通风的问题,可以确保新鲜空气与污浊空气在各自的通道内流动, 加快隧道内排出污浊空气速度,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等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见图1、图2和图3 —种通风房,包括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之间的横通道通风道3,该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和横通道通风道3相贯通,在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和横通道通风道3下方支撑有门架4,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 1经第一通风管5与斜井洞口主风机6相通,在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的两侧均分别设有与该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相通的辅助风机 7,所述辅助风机7接有第二通风管8。在图1中还可以看出在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上设置有两个进风口 9,所述斜井洞口主风机6的个数为两个,两个该斜井洞口主风机6分别经所述第一通风管5与两个所述进风口 9相接。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出所述门架4由立柱4a、纵向连接杆4b、横向连接杆如和斜撑4d焊接而成,其中所述立柱如按照两排设置,在相邻的纵向立柱如之间焊接所述纵向连接杆4b,在相邻的横向立柱如之间焊接所述横向连接杆如,在立柱如与向连接杆 4b和横向连接杆如之间分别焊接有所述斜撑4d。请参见图2 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之间的横通道通风道3的结构与隧道顶部的圆弧形结构相适应。请参见图3 所述辅助风机7固定在所述门架4上。上述结构中各部件是这样选用的斜井洞口主风机6 在减去漏风量后,该斜井洞口主风机6理论供风量大于或等于四个辅助风机7需要的风量之和,一般每台斜井洞口主风机6供风量应大于4000m7min ;该斜井洞口主风机6的风压要通过计算能够克服第一通风管5的阻力;第一通风管5 该第一通风管5悬挂在斜井顶部,在满足斜井下部行车需要的净空前提下,尽量选择大直径的第一通风管5,以减小通风阻力,一般情况风管直径不小于1. 8 米;辅助风机7 理论供风量和风压要通过计算满足一个隧道作业面的需求量,当隧道掘进长度在700米至1300米范围时,一般选择90KW至150KW的轴流风机,当隧道掘进长度超过1300米时,需要在合适位置再串联一台通风机。第二通风管8的直径应该与辅助风机7的型号相匹配,一般选择直径1. 3米至1. 6米的通风管。当隧道掘进长度大,应尽量选用大直径风管。门架4的立柱如、纵向连接杆4b、横向连接杆如和斜撑4d—般选用直径Φ IOOmm 和Φ800πιπι钢管焊接制作,门架4中部形成的通道可以通行汽车,通道宽度与隧道边墙净空一致,通道高度一般为4. 3米,确保隧道内物流畅通。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之间的横通道通风道3的结构根据隧道顶部为圆弧形的特征,该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之间的横通道通风道3加工成梯形的密闭结构,通风房由5cmX5cm角钢和3mm厚钢板焊接制作。进风口 9 一般加工成圆形,第一通风管5捆绑其上;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与辅助风机7的连接处均加工成圆形,大小与辅助风机7 —致,辅助风机7进气口段伸入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内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通风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之间的横通道通风道(3),该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和横通道通风道(3)相贯通,在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和横通道通风道(3)下方支撑有门架(4),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经第一通风管(5 )与斜井洞口主风机(6 )相通,在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 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的两侧均分别设有与该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相通的辅助风机(7),所述辅助风机(7)接有第二通风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上设置有两个进风口(9),所述斜井洞口主风机(6)的个数为两个,两个该斜井洞口主风机(6) 分别经所述第一通风管(5)与两个所述进风口(9)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4)由立柱(4a)、纵向连接杆(4b )、横向连接杆(4c )和斜撑(4d )焊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1)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2)之间的横通道通风道(3)的结构与隧道顶部的圆弧形结构相适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机(7)固定在所述门架 (4)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风房,它包括第一正洞内通风道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之间的横通道通风道,在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第二正洞内通风道和横通道通风道下方支撑有门架,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经第一通风管与斜井洞口主风机相通,在所述第一正洞内通风道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的两侧均分别设有与该第一正洞内通风道和第二正洞内通风道相通的辅助风机,所述辅助风机接有第二通风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斜井与正洞交叉口设置通风房,可以有效解决从斜井向隧道多工作面均匀通风的问题,加快隧道内排出污浊空气速度,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等特点。
文档编号E21F1/00GK202090939SQ20112019796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4日
发明者刘祖彬, 张开顺, 张玉贵, 李勇, 肖启山 申请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