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文档序号:539717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及方法。该实验检测系统包括平流泵、含地层水的容器、含复配原油的容器、含对比剂的容器、四通阀、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岩心夹持器、X线断层扫描系统、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含地层水的容器、含复配原油的容器、含对比剂的容器分别通过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第三管线与四通阀的三个入口相连;四通阀的出口通过泵入管线连接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通过岩心夹持器的产出口产出,所产出液体收集在量筒中。本发明真实的模拟了地层条件下的水驱油过程,渗流机理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与实际矿场注水相近,检测结论对于矿场应用具有较大指导意义,解决了目前注水驱油过程无法实现可视化的难题。
【专利说明】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石油天然气开采的物理实验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领域不断扩大,碳酸盐岩油气藏大量发现。据统计,全球50%以上的油气藏为碳酸盐岩油藏。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溶蚀孔洞甚至溶洞。相对于只有一种以微米级粒间或粒内孔隙或者微裂缝的常规砂岩储层而言,缝洞型储层是一种具有孔隙类型多样、孔隙尺度大(毫米级乃至厘米级)的的含油气多孔介质。该类油藏注水开发水驱波及程度低,而且水驱过后,油水关系进一步复杂,剩余油分布模式呈多样化。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成因机理以及受控因素成为注水方式优化、注水方案调整和提高缝洞型油藏水驱采收率亟需突破的瓶颈。
[0003]目前,研究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的室内实验方法主要有岩心分析、微观物理模型和平板模型三种方法。其中,岩心分析、微观物理模型属于微观物理实验,平板模型实验属于宏观物理实验。岩心分析技术是应用含油薄片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对取心井所在区域进行水淹程度和剩余油饱和度评价。但是该方法驱替过程不可视,无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图像分析及图像处理,不能快速直观地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微观物理模型是基于光-化学刻蚀的仿真玻璃模型上的微观驱油实验来研究水驱油的微观驱油机理,实验过程的图像可以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录入计算机对结果进行计算。但是由于采用光-化学刻蚀技术制作,其制作成本和制作装置要求较高,而且该类模型一般为二维平面形态,无法研究垂向上剩余油分布规律;同时,固体骨架为玻璃板等材料,导致模型岩石学特征、润湿性特征及模型尺寸与实际岩石制作的宏观平板模型相差较大,无法准确地表现较大面积储层模型上的水驱过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0004]应用填砂方法制作平板模型来模拟注水驱油的过程是目前宏观物理驱替实验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实验研究手段。该方法具有模型制作成本较低,模型尺寸相对较大,能反应出平面和垂向上注水驱油过程及剩余油三维分布规律的优点。但是目前的实验系统多通过计量出口端的产油量来计算驱油效率,或者依靠布置在模型上的电极测量电阻率的变化,间接反应模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对于研究人员而言其整个驱替过程无法实现可视化,以及无法定量评价水驱过后剩余油在孔隙、溶孔中的赋存状态及受控因素,制约了平板模型在缝洞型储层注水开发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检测及富集模式研究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及方法,为缝洞型储层三维空间水驱油运移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的实验室检测提供一种新的系统和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方案:[0007]—种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包括:平流泵、含地层水的容器、含复配原油的容器、含对比剂的容器、四通阀、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岩心夹持器、X线断层扫描系统、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0008]平流泵中充满蒸馏水作为驱替介质产生稳定的压力以驱动含地层水的容器、含复配原油的容器和含对比剂的容器中的流体;
[0009]四通阀具有三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含地层水的容器、含复配原油的容器、含对比剂的容器分别通过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第三管线与四通阀的三个入口相连;
[0010]四通阀的出口通过泵入管线连接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含地层水的容器、含复配原油的容器、含对比剂的容器中的流体从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进入,经过岩心堵头进入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然后通过产出口处的岩心堵头由产出口产出,模拟生产井的生产过程,所产出液体收集在量筒中;
[0011]X线断层扫描系统包括X射线管与探测器;
[0012]缝洞型平板模型与岩心夹持器整体置于X线断层扫描系统的X射线管与探测器之间,X线断层扫描系统的探测器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连接,扫描的光电信号传输到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对水驱油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和成像显示。
[0013]进一步地,平流泵通过管线分三路分别经过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与含地层水的容器、含复配原油的容器和含对比剂的容器相连。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含对比剂的容器中所装的对比剂为碘化油对比剂,碘化油对比剂是罂粟子油与碘的结合剂,碘化油对比的含碘浓度为40%。
[0015]进一步地,泵入管线上设有第四阀门。
[0016]进一步地,岩心夹持器为空心长方体,岩心夹持器包括前封盖、后封盖、左封盖、右封盖、上封盖、下封盖,岩心夹持器六个封盖之间密封连接;在岩心夹持器的左封盖、右封盖分别设注入口和产出口,上封盖设置液压出口,下封盖设置液压入口。
[0017]进一步地,在岩心加持器的左封盖、右封盖的内侧均设有中空的岩心堵头;岩心堵头形状为环形长方体,中空部分为长方形,尺寸与岩心横向的尺寸对应一致。
[0018]进一步地,密封胶筒为中空长方体,左右无盖,由液压入口进入的液体可以对密封胶筒上下前后四个面进行加压;密封胶筒内设置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
[0019]岩心堵头内侧与密封胶筒之间设有密封胶垫进行密封,密封胶垫形状是环形长方体形状,中空部分尺寸与岩心对应尺寸一致;岩心堵头通过密封胶垫将缝洞型储层平板岩心压紧。
[0020]进一步地,在岩心堵头与岩心夹持器之间通过岩心堵头胶垫固定、密封,所述的岩心堵头胶垫为中心部位钻有一个圆孔的长方体密封胶垫,通过中部圆孔,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与上游管线相连。岩心堵头胶垫外部长、宽尺寸与岩心堵头、岩心夹持器横向截面内部尺寸一致。
[0021]进一步地,岩心夹持器上封盖和下封盖左右端部并行设有螺栓,螺栓的外螺纹与岩心堵头的内螺纹连接配合;岩心夹持器上封盖和下封盖通过连接螺栓与岩心堵头连接并固定,实现岩心夹持器、岩心堵头和洞型储层平板岩心的一体固定成型;液压输送系统的管线通过岩心夹持器的液压入口对岩心加持器内的密封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的橡胶筒进行加压,可模拟不同地层压力水平;岩心加持器的液压出口处设有第五阀门,通过第五阀门的开关,可实现对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的环压调控。
[0022]一种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方法,应用上述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步骤如下:
[0023]步骤1:采用取自于地表露头区的具有孔隙与溶蚀孔洞的缝洞型岩石样品按照研究尺寸的需求进行切割、打磨,制备出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
[0024]步骤2:将缝洞型平板模型洗净,将岩样置入温度控制在100?105°C的控温烘箱中烘干并称重,记录质量;
[0025]步骤3:将洗净、烘干并已知质量的缝洞型平板模型置入加持器,然后再接上抽真空的管线,关闭第四阀门,抽空2?8小时,打开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启动平流泵,以
0.0lml/min的流速将饱和水经过岩心夹持器中注入口泵入缝洞型平板模型,使平板模型被水充分饱和;
[0026]步骤4:关闭第一阀门,将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打开,同时打开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启动平流泵,将含复配原油的容器中的复配原油与含对比剂的容器的对比剂混合流体泵入缝洞型平板模型,调节岩心夹持器的液压输送系统的压力值,模拟地层压力,同时计量岩心夹持器的岩心夹持器产出口的出水量即为饱和油量,观察量筒驱出水量不再增加时,关闭平流泵;
[0027]步骤5:打开X射线断层扫描系统射线管对缝洞型平板模型进行扫描,通过连接探测器的信号数据线输入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显示溶有对比剂原油在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中原始含油分布情况;
[0028]步骤6:启动模型内部结构扫描系统,关闭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打开第一阀门,启动平流泵,进行注水驱油实验,扫描系统的X射线管产生射线扫描平板模型,通过连接探测器的数据传输线将透过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的光电信号输入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实时显示缝洞型平板模型内部孔隙中水驱含有对比剂的原油运移过程及剩余油分布情况的变化;量筒收集岩心夹持器的岩心夹持器产出口中的产出的液体,由于油水不互溶,量筒中呈现上油下水分布态势,通过量筒刻度分别计量产出液体积中油、水的体积,当量筒中含水达到98%时,关闭平流泵,计算量筒累积产油量
[0029]步骤7:从步骤5开始至水驱油实验过程结束,X射线断层扫描系统全程扫描,通过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的实时显示水驱油运移特征,可以对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水驱油过程进行可视化,同时,结合出口端的被驱替出原油质量,实现对缝洞型储层水驱过后内部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定量表征与成因机制的定性评价。
[003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采用了较大尺度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和加环压装置来模拟油藏压力、采用地层水驱替含油溶解气的复配原油,真实的模拟了地层条件下的水驱油过程,其渗流机理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与实际矿场注水相近,检测结论对于矿场应用具有较大指导意义;同时,复配原油溶有X射线对比剂,通过X射线断层扫描系统对注水驱油全过程进行实时扫描并在成像显示系统实现可视化,解决了目前基于大尺度真实岩石平板模型的注水驱油过程无法实现可视化的难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32]图2为具有加环压的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岩心夹持器沿注入口 -产出口纵剖面示意图;
[0033]图3为平板模型岩心夹持器A-A剖面图;
[0034]图4为平板模型岩心夹持器B-B剖面图;
[0035]图5a为岩心堵头左视图;
[0036]图5b为岩心堵头剖面图;
[0037]图6a为密封胶垫左视图;
[0038]图6b为密封胶垫剖面图;
[0039]图7a为岩心堵头胶垫左视图;
[0040]图7b为岩心堵头胶垫剖面图;
[0041 ] 图中,1、平流泵,2、第一阀门,3、第二阀门,4、第三阀门,5、含地层水的容器,6、含复配原油的容器,7、含对比剂的容器,8、四通阀,9、第四阀门,10、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11、量筒,12、岩心夹持器,13、X射线管,14、探测器,15、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16、岩心夹持器注入口,17、岩心夹持器产出口,18、岩心堵头,19、密封胶筒,20、液压输送系统,21、液压入口,22、液压出口,23、第五阀门,24、密封胶垫,25、岩心堵头胶垫,26、螺栓,27、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42]如图1所示,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包括:平流泵1、含地层水的容器5、含复配原油的容器6、含对比剂的容器7、四通阀8、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10、岩心夹持器12、X线断层扫描系统、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15,X线断层扫描系统包括X射线管13与探测器14。
[0043]平流泵I通过管线分三路分别经过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3、第三阀门4与含地层水的容器5、含复配原油的容器6和含对比剂的容器7相连;平流泵中充满蒸馏水作为驱替介质产生稳定的压力以驱动含地层水的容器5、含复配原油的容器6和含对比剂的容器7中的流体。通过控制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3、第三阀门4的开关可以将平流泵I中的流体选择性地泵入含地层水的容器5、含复配原油的容器6、含对比剂的容器7。
[0044]所述的含对比剂的容器7中所装的对比剂为碘化油对比剂,碘化油对比剂是罂粟子油与碘的结合剂,碘化油对比的含碘浓度为40%,碘为非极性分子,而植物油具有长的非极性基,故碘可以溶在植物油中,另外植物油中有不饱和的碳碳键,故也可以与卤素单质碘发生加成反应,因此碘化油能溶于原油中。
[0045]四通阀8具有三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含地层水的容器5、含复配原油的容器6、含对比剂的容器7分别通过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第三管线与四通阀8的三个入口相连。
[0046]如图2所示,岩心夹持器为空心长方体,岩心夹持器12包括前封盖、后封盖、左封盖、右封盖、上封盖、下封盖(在本文中,左右指横向、纸内外方向指纵向,下同)。岩心夹持器六个封盖之间密封连接;在岩心夹持器12的左封盖、右封盖分别设注入口 16和产出口 17,上封盖设置液压出口 22,下封盖设置液压入口 21。
[0047]在岩心加持器12的左封盖、右封盖的内侧均设有中空的岩心堵头18。如图5所示,岩心堵头18形状为环形长方体,中空部分为长方形,尺寸与岩心纵向的尺寸对应一致。
[0048]密封胶筒19为中空长方体,左右无盖,由液压入口 21进入的液体可以对密封胶筒上下前后四个面进行加压。密封胶筒19内设置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10。
[0049]岩心堵头18内侧与密封胶筒19之间设有密封胶垫24进行密封,如图6所示,密封胶垫24形状是环形长方体形状,中空部分尺寸与岩心对应尺寸一致。岩心堵头18通过密封胶垫24将缝洞型储层平板岩心10压紧。
[0050]在岩心堵头18与岩心夹持器12之间通过岩心堵头胶垫25固定、密封。如图7所示,所述的岩心堵头胶垫25为中心部位钻有一个圆孔的长方体密封胶垫,通过中部圆孔,岩心夹持器12的注入口 16与上游管线相连。岩心堵头胶垫25外部长、宽尺寸与岩心堵头18、岩心夹持器12纵向截面内部尺寸一致,可保证流体通过时实现密封。
[0051]岩心夹持器12上封盖和下封盖左右端部并行设有螺栓26,螺栓26的外螺纹与岩心堵头18的内螺纹连接配合。岩心夹持器12上封盖和下封盖通过连接螺栓26与岩心堵头18连接并固定,实现岩心夹持器12、岩心堵头18和洞型储层平板岩心10的一体固定成型。
[0052]液压输送系统20的管线通过岩心夹持器12的液压入口 21对岩心加持器12内的密封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10的橡胶筒19进行加压,通过压力表27可显示不同压力值,从而模拟不同地层压力水平。岩心加持器12的液压出口 22处设有第五阀门23,通过第五阀门23的开关,可实现对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10的环压调控。
[0053]四通阀8的出口通过泵入管线连接岩心夹持器12的注入口 16,泵入管线上设有第四阀门9,第四阀门9可以关闭管线,防止含地层水的容器5、含复配原油的容器6、含对比剂的容器7中的流体在模型抽真空时在压差作用下进入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10。通过四通阀8的四个开关可以保证含地层水的容器5、含复配原油的容器6、含对比剂的容器7所盛流体分别进入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10,而防止流体在含地层水的容器5、含复配原油的容器6、含对比剂的容器7之间相互窜流。含地层水的容器5、含复配原油的容器6、含对比剂的容器7中的流体从岩心夹持器12的注入口 16进入,经过岩心堵头18进入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10,然后通过产出口 17处的岩心堵头18由产出口 17产出,模拟生产井的生产过程,所产出液体收集在量筒11中。
[0054]缝洞型平板模型10与岩心夹持器12整体置于X线断层扫描系统的X射线管13与探测器14之间,实验进行过程中,开启扫描系统,实时记录缝洞型平板模型10内的流体分布状态。
[0055]X线断层扫描系统的探测器14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15连接,扫描的光电信号传输到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15,对水驱油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和成像显示。
[0056]进行缝洞型储层注水驱替过程中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的检测方法,应用上述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步骤如下:
[0057]步骤1:采用取自于地表露头区的具有孔隙与溶蚀孔洞的缝洞型岩石样品按照研究尺寸的需求进行切割、打磨,制备出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
[0058]步骤2:将缝洞型平板模型洗净,将岩样置入温度控制在100?105°C的控温烘箱中烘干并称重,记录质量;
[0059]步骤3:将洗净、烘干并已知质量的缝洞型平板模型10置入加持器12,然后再接上抽真空的管线,关闭第四阀门9,抽空2?8小时,打开第一阀门2和第四阀门9,启动平流泵1,以0.0lml/min的流速将饱和水经过岩心夹持器12中注入口泵入缝洞型平板模型10,使平板模型被水充分饱和;
[0060]步骤4:关闭第一阀门,将岩心夹持器12的注入口打开,同时打开第二阀门3、第三阀门4,启动平流泵1,将含复配原油的容器6中的复配原油与含对比剂的容器7的对比剂混合流体泵入缝洞型平板模型10,调节岩心夹持器12的液压输送系统20的压力值,模拟地层压力,同时计量岩心夹持器12的岩心夹持器产出口 17的出水量即为饱和油量,观察量筒11驱出水量不再增加时,关闭平流泵I。
[0061]步骤5:打开X射线断层扫描系统射线管13对缝洞型平板模型10进行扫描,通过连接探测器14的信号数据线输入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15,显示溶有对比剂原油在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10中原始含油分布情况。
[0062]步骤6:启动模型内部结构扫描系统,关闭阀门第二阀门3和第三阀门4,打开第一阀门2,启动平流泵1,进行注水驱油实验,扫描系统的X射线管13产生射线扫描平板模型10,通过连接探测器14的数据传输线将透过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10的光电信号输入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15,实时显示缝洞型平板模型10内部孔隙中水驱含有对比剂的原油运移过程及剩余油分布情况的变化。量筒11收集岩心夹持器12的岩心夹持器产出口 17中的产出的液体,由于油水不互溶,量筒11中呈现上油下水分布态势,通过量筒11刻度分别计量产出液体积中油、水的体积,当量筒11中含水达到98%时,关闭平流泵1,计算量筒11累积产油量。
[0063]步骤7:从步骤5开始至水驱油实验过程结束,X射线断层扫描系统全程扫描,通过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15的实时显示水驱油运移特征,可以对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10水驱油过程进行可视化,同时,结合出口端的被驱替出原油质量,实现对缝洞型储层水驱过后内部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定量表征与成因机制的定性评价。
【权利要求】
1.一种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包括:平流泵、含地层水的容器、含复配原油的容器、含对比剂的容器、四通阀、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岩心夹持器、X线断层扫描系统、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平流泵中充满蒸馏水作为驱替介质产生稳定的压力以驱动含地层水的容器、含复配原油的容器和含对比剂的容器中的流体; 四通阀具有三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含地层水的容器、含复配原油的容器、含对比剂的容器分别通过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第三管线与四通阀的三个入口相连; 四通阀的出口通过泵入管线连接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含地层水的容器、含复配原油的容器、含对比剂的容器中的流体从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进入,经过岩心堵头进入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然后通过产出口处的岩心堵头由产出口产出,模拟生产井的生产过程,所产出液体收集在量筒中; X线断层扫描系统包括X射线管与探测器; 缝洞型平板模型与岩心夹持器整体置于X线断层扫描系统的X射线管与探测器之间,X线断层扫描系统的探测器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连接,扫描的光电信号传输到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对水驱油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和成像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平流泵通过管线分三路分别经过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与含地层水的容器、含复配原油的容器和含对比剂的容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对比剂的容器中所装的对比剂为碘化油对比剂,碘化油对比剂是罂粟子油与碘的结合剂,碘化油对比的含碘浓度为40%。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泵入管线上设有第四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岩心夹持器为空心长方体,岩心夹持器包括前封盖、后封盖、左封盖、右封盖、上封盖、下封盖,岩心夹持器六个封盖之间密封连接;在岩心夹持器的左封盖、右封盖分别设注入口和产出口,上封盖设置液压出口,下封盖设置液压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岩心加持器的左封盖、右封盖的内侧均设有中空的岩心堵头;岩心堵头形状为环形长方体,中空部分为长方形,尺寸与岩心横向的尺寸对应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密封胶筒为中空长方体,左右无盖,由液压入口进入的液体可以对密封胶筒上下前后四个面进行加压;密封胶筒内设置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 岩心堵头内侧与密封胶筒之间设有密封胶垫进行密封,密封胶垫形状是环形长方体形状,中空部分尺寸与岩心对应尺寸一致;岩心堵头通过密封胶垫将缝洞型储层平板岩心压紧。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岩心堵头与岩心夹持器之间通过岩心堵头胶垫固定、密封,所述的岩心堵头胶垫为中心部位钻有一个圆孔的长方体密封胶垫,通过中部圆孔,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与上游管线相连。岩心堵头胶垫外部长、宽尺寸与岩心堵头、岩心夹持器横向截面内部尺寸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岩心夹持器上封盖和下封盖左右端部并行设有螺栓,螺栓的外螺纹与岩心堵头的内螺纹连接配合;岩心夹持器上封盖和下封盖通过连接螺栓与岩心堵头连接并固定,实现岩心夹持器、岩心堵头和洞型储层平板岩心的一体固定成型;液压输送系统的管线通过岩心夹持器的液压入口对岩心加持器内的密封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的橡胶筒进行加压,可模拟不同地层压力水平;岩心加持器的液压出口处设有第五阀门,通过第五阀门的开关,可实现对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的环压调控。
10.一种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方法,应用权利要求1-9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步骤如下: 步骤1:采用取自于地表露头区的具有孔隙与溶蚀孔洞的缝洞型岩石样品按照研究尺寸的需求进行切割、打磨,制备出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 步骤2:将缝洞型平板模型洗净,将岩样置入温度控制在100~105°C的控温烘箱中烘干并称重,记录质量; 步骤3:将洗净、烘干并已知质量的缝洞型平板模型置入加持器,然后再接上抽真空的管线,关闭第四阀门,抽空2~8小时,打开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启动平流泵,以0.01ml/min的流速将饱和水经过岩心夹持器中注入口泵入缝洞型平板模型,使平板模型被水充分饱和; 步骤4:关闭第一阀门,将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打开,同时打开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启动平流泵,将含复配原油的容器中的复配原油与含对比剂的容器的对比剂混合流体泵入缝洞型平板模型,调节岩心夹持器的液压输送系统的压力值,模拟地层压力,同时计量岩心夹持器的岩心夹持器产出口的出水量即为饱和油量,观察量筒驱出水量不再增加时,关闭平流泵; 步骤5:打开X射线断层扫描系统射线管对缝洞型平板模型进行扫描,通过连接探测器的信号数据线输入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显示溶有对比剂原油在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中原始含油分布情况; 步骤6:启动模型内部结构扫描系统,关闭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打开第一阀门,启动平流泵,进行注水驱油实验,扫描系统的X射线管产生射线扫描平板模型,通过连接探测器的数据传输线将透过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的光电信号输入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实时显示缝洞型平板模型内部孔隙中水驱含有对比剂的原油运移过程及剩余油分布情况的变化;量筒收集岩心夹持器的岩心夹持器产出口中的产出的液体,由于油水不互溶,量筒中呈现上油下水分布态势,通过量筒刻度分别计量产出液体积中油、水的体积,当量筒中含水达到98%时,关闭平流泵,计算量筒累积产油量 步骤7:从步骤5开始至水驱油实验过程结束,X射线断层扫描系统全程扫描,通过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的实时显示水驱油运移特征,可以对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水驱油过程进行可视化,同时,结合出口端的被驱替出原油质量,实现对缝洞型储层水驱过后内部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定量表征与成因机制的定性评价。
【文档编号】E21B49/00GK103556994SQ201310585823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9日
【发明者】孙致学, 李爱芬, 姚军, 徐杨, 刘钧荣, 孙治雷, 杨勇, 彭得兵, 董时正, 储少奎, 吴永平, 刘继芹, 聂海峰, 朱莎, 吴明录, 张雅茹, 冯建伟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