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凹式绿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2293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下凹式绿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凹式绿地,该下凹式绿地设置在斜坡上并且种植有下凹式绿地植物,该下凹式绿地包括至少一个下凹式绿地区段,其中,在每个下凹式绿地区段内设有至少一个高势绿地区,该高势绿地区内种植有高势绿地植物,以阻碍水沿所述斜坡向下流动。这种下凹式绿地可以让雨水能够在一定坡度的缓坡上既不长时间不滞留在某一块绿地造成植物受损,也不会迅速排入河中,从而可以让雨水等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
【专利说明】下凹式绿地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置在斜坡上的下凹式绿地、特别是一种基于污染削减的下凹式绿地。
【背景技术】
[0002]亚热带东南亚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气团活动明显,在汛期的时候易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强对流天气高发,每到汛期城市内涝频发。
[0003]在城市中心城区空间小、排水设施改造难度大且单靠工程性措施无法有效解决汛期雨洪问题的背景下,除了雨洪管理的工程性措施之外,还可采用一些非工程性的措施进行雨洪管理。例如,遇到降雨的时候,城市的排水系统会将雨水汇集起来,通过排水泵将雨水排入河流中,但是如果遇到特大暴雨,雨量大并且持续时间长的时候,会使得内河水位超过警戒值,很有可能导致河水倒灌,如果能让排入河内的雨水的时间延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内涝情况。
[0004]已知德国采用MR系统、又称(水洼)渗透渠组合系统来解决缓解城市内涝的问题。该措施是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来延长雨水下渗时间,保证让最多量的雨水能够下渗。另外,在德国的城市街道雨水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此外,在城市中还使用了大量可渗透的铺装材料,以减小径流。如城市铁路轨道沿线多以低洼绿地或草皮砖为主;许多步行道用精心排列的铺地石和透水砖铺设而成;树池中则以疏松的树皮、木屑、碎石、镂空金属盖板等覆盖。在许多小区沿着排水道建有渗透浅沟,表面覆有植被。有些来自屋顶和不可避免的非渗透铺装的径流雨水则排入雨水渗透管(沟),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水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这一开放的排水系统与传统的封闭的排水系统相比,减少了下游的洪峰流量、流速和径流体积,污染物得到过滤,补充了地下水,减少了下游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还可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有些小区甚至实现了雨水零排放。参见图1是一种典型德国雨水渗透系统示例图。
[0005]此外,目前已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中也逐步推广下凹式绿地,它是一种结构特殊的绿地,其高程低于路面,但内设高程低于路面但高于绿地的雨水口。下凹式绿地可汇集周围道路/屋面等降雨径流,前期径流渗入地下,后期径流蓄积于绿地内,超出绿地蓄渗容量的径流经由雨水口进入城市排水管网。下凹式绿地可以在暴雨以及日常时候减慢雨水排入到河流的速度,并且可以降低水中的污染物,削减面源污染。例如,如图2A和2B中所示,某些城市采用分隔带将车行道分成四部分的设计,其中,四幅路绿化带共计三条,分别为中央绿化带和两侧绿化带,其高程均高于路面高程。绿化带两侧设置路缘石,路缘石一般高出车行道边缘10-20厘米,其作用是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过分隔带分割开来,使车辆及行人各行其道,以保证道路具有较高的通行能力。同时,也起到汇集、引导行车道及人行道的雨水沿纵断方向流入雨水口,防止雨水进入绿化带影响路面稳定。
[0006]又例已知,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景观区内设有树阵绿化下凹式绿地37.7万平方米。奥运中心区降雨量456毫米,雨水综合利用量40.2万立方米,综合利用率高达98%。实践表明,下凹式绿地在削减污染、控制径流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因而未来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基础。
实用新型内容
[0007]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尽管上述现有技术在在削减污染、控制径流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对于现有的下凹式绿地来说,仍存在许多问题。
[0009]例如,每到汛期城市内涝频发,此时在平地上修建的下凹式绿地内会蓄积大量积水,植物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超过了植物本身能够承受的范围,会对其生命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以及绿化景观造成破坏。
[0010]再例如,如果使下凹式绿地设有坡度来避免雨水积聚在绿地内从而使植物长期浸泡,则会一方面加剧河水等持续上涨,另一方面削弱绿地吸收汛期雨洪的能力,使得下凹式绿地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0011]又例如,现在雨水或者河水中的污染物成分复杂,而目前的下凹式绿地在处理污水的时候只是限于雨水在流入的下凹式绿地的较小的面积进行进化,植物种类比较单一,绿化对于污水的处理效果也比较单一,处理污水没有针对性。
[0012]实用新型目的
[001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下凹式绿地,S卩,这种下凹式绿地可以让雨水能够在一定坡度的缓坡上既不长时间不滞留在某一块绿地造成植物受损,也不会迅速排入河中,从而可以让雨水等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
[0014]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凹式绿地,该下凹式绿地设置在斜坡上,并且种植有下凹式绿地植物,该下凹式绿地包括至少一个下凹式绿地区段,在每个下凹式绿地区段内设有至少一个高势绿地区,在该高势绿地区内种植有高势绿地植物,以阻碍水沿斜坡向下流动。
[0016]尤其是,上述斜坡的坡度可为10% -30%。
[0017]此外,该下凹式绿地沿宽度方向包括多个下凹式绿地区段,在相邻的下凹式绿地区段之间设有高势绿地区段,在高势绿地区段内种植有高势绿地,高势绿地区段有助于使水在进入斜坡之后向位于高势绿地区段两侧的下凹式绿地区段内流动。
[0018]此外,下凹式绿地还设有排水口,该排水口的高度高于下凹式绿地区段的土壤层的上表面并且低于高势绿地区内所种植的高势绿地植物,该排水口连接到位于下凹式绿地的土壤层下方的排水管道。
[0019]较佳地,高势绿地区的土壤层比下凹式绿地区段的土壤层高出10-15厘米。
[0020]在某些情况下,下凹式绿地区段的宽度沿坡度方向A变化。
[0021]较佳地,下凹式绿地区段包括沿坡度方向相继间隔设置的多个高势绿地区。
[0022]此外,在高势绿地区段与下凹式绿地区段之间可附加地设有透水石子路。特别是,透水石子路与高势绿地区之间的间距为0.3-0.5米。
[0023]更佳的是,至少一个高势绿地区沿下凹式绿地区段的宽度方向B居中地设置在下凹式绿地区段内,以使水流沿斜坡向下迂回流动[0024]此外,该下凹式绿地在不同区域内种植针对不同处理目的的植物,分区域进行对雨水的净化,处理雨水中多种污染物。
[0025]实用新型效果
[0026]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下凹式绿地可以缓解南方汛期过量雨水对于绿地植物的影响。同时,这种下凹式绿地还能节约空间,增大单位体积污水能够流经绿地的面积,提高了净化效率。
[0027]另一方面,利用下凹式绿地可以分区域净化不同污染物,加强绿地对于雨水处理的针对性,取得更好的净化效果。另外,高势绿地与下凹式绿地相结合,增加了绿地的层次感,更加美观。
[0028]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从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清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以下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介绍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0030]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雨水渗透系统的示意图;
[0031]图2A和2B是现有技术中的雨洪综合管理的绿化带的示意图;
[003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下凹式绿地的主视图;
[0033]图4是沿方向A剖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下凹式绿地的下凹式绿地区段的剖视图;以及
[0034]图5是沿方向A剖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下凹式绿地的高势绿地区段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实用新型的下凹式绿地设置在一斜坡上,该斜坡的坡度较佳为10% -30%、特别是20%-30%,以使水能够经由下凹式绿地流入河道等内,而不是滞留在该下凹式绿地内,进而对绿地植物造成损害。例如,可以利用河边、池塘边、小区景观水体周围坡面地形或者适当改造它们的基底来修建上述缓坡。
[0036]在图3中,从上到下表示为水沿坡度下降的方向,下文中称为坡度方向A。在文中,将与水流过坡度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下凹式绿地的宽度方向B。
[0037]该下凹式绿地包括至少一个下凹式绿地区段3。较佳地,如图3中所示,该下凹式绿地包括多个沿下凹式绿地宽度方向B相继设置的多个下凹式绿地区段3。特别是,这些下凹式绿地区段彼此大致平行延伸。但它们也可以呈例如辐射状方式沿坡度方向A延伸。
[0038]在下凹式绿地区段3内可设有至少一个高势绿地区7。例如,在图4中示出内设有沿坡度方向A布置的多个高势绿地区7的下凹式绿地区段3。当水流入绿地时,下凹式绿地区段3内的高势绿地区7阻挡水沿斜坡向下流动。换言之,水并不直接地快速沿坡度流到例如河道内,而是在流动过程中受到阻碍,以达到使水不会过于迅速地沿坡度流到河道内的目的。由此,这种高势绿地区7形成的阻碍会增加水流经下凹式绿地区段3的距离,大大增加水的可下渗量,提高绿地缓冲效率,延缓汇入河道的时间,起到延迟河水大幅上涨的作用。另外,由于水在整个下凹式绿地内的流动时间加长、即延长了经过绿地的时间,这种分流还可以更有效地通过绿地植物来削减水中的污染。
[0039]当整个下凹式绿地设有多于一个下凹式绿地区段3时,在相邻的下凹式绿地区段3之间还可间设有高势绿地区段5,较佳地使整个下凹式绿地沿宽度方向依次分布有下凹式绿地区段3和高势绿地区段5,从而达到分区净化不同污染物,增加绿地层次感的目的。同时,流入高势绿地区段的水由于地势差异也会倾向于向下凹式绿地区段3流动,即,将水有针对性地向下凹式绿地区段5流动,从而使水在整个下凹式绿地内的流动时间进一步加长,也可以起到更有效地削减污染的作用。例如,在某些情况下,高势绿地区段5或高势绿地区7的土壤层高出下凹式绿地区段3可以为10-15厘米。
[0040]此外,下凹式绿地区段3不限于图中所示的条块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较佳为蜿蜒曲折状,即下凹式绿地区段的宽度沿坡度方向A发生变化,以使得水流动路径更为迂回。例如,下凹式绿地区段3设有沿坡度方向A依次交错开的宽度较大区域和宽度较小区域。在一些情况下,下凹式绿地区段的包含高势绿地区的部分的宽度处比在其不包含高势绿地区的部分处的宽度大。特别是,将高势绿地区7在下凹式绿地区段3内的位置设置成使得所有水在沿坡度方向流经下凹式绿地区段3过程中必须至少部分地绕过高势绿地区7,即,基本上没有水可以毫无阻碍地直接沿坡度方向流入河道内,从而构造出相当迂回的路径,提高绿地净化雨水、吸收雨水的效率。例如,可将高势绿地区7沿下凹式绿地区段3的宽度方向居中地设置在下凹式绿地区段3内,以实现阻碍水流过的计划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有水是指不考虑由于额外因素造成的损失水的基本上所有水,例如已经被绿地吸收的水、被高势绿地区吸收的少量水或者在流经下凹式绿地过程中蒸发的水均不在此定义范围内。例如,在高势绿地区设置在下凹式绿地区段内的宽度较大部分内的情况下,高势绿地区的宽度大于下凹式绿地区段的宽度较小部分的宽度。
[0041]下凹式绿地区段3的总体延伸形式不限于与坡度方向A平行,S卩,也可以与坡度方向A呈一定角度。替代地,被高势绿地区段5包围的下凹式绿地区段3的边界也可以成角度延伸,从而限定出宽度变化的、例如渐缩的下凹式绿地区段。特别是,上述高势绿地区7较佳地设置在下凹式绿地区段3内的宽度较大的区域内,但也不限于此。在某些情况下,高势绿地区7与周围的高势绿地区段5可以隔开0.3-0.5米。
[0042]如图3中所示,较佳地,在下凹式绿地区段3与高势绿地区段5之间还附加地设有较佳为透水石子路6构成。这些透水石子路6可用于下凹式绿地中的水引流,同时也可以作为人们日常行走休闲的道路。
[0043]该下凹式绿地还设有排水口 1,这些排水口的高度高于下凹式绿地区段的土壤层的上表面,并且低于高势绿地区内所种植的高势绿地植物,以便在遇到大暴雨的时候可以迅速将多余的水排出。如图4或5中所示,在下凹式绿地的土壤下敷设有多根排水管道10,前述排水口 I可连接到排水管道10,以使水经由排水管道流入河道或者城市排水系统。
[0044]在下凹式绿地区段3内可种植有下凹式绿地植物、例如岭草、马蹄金等。在高势绿地区段或者下凹式绿地区段内的高势绿地区内可种植有高势绿地植物,例如灌木、乔木等,从而增加绿地的层次感,使得绿地更富有美感。
[0045]此外还应注意到,流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下凹式绿地区的水不限于是雨水,而是可以来自于任何对影响城市排水的水源。
[004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可在本实用新型内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其任何改型和变型,只要它们落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0047]附图标记列表
[0048]1排水口
[0049]2下凹式绿地植物
[0050]3下凹式绿地区段
[0051]4高势绿地植物
[0052]5高势绿地区段
[0053]6透水石子路
[0054]7下凹式绿地内的高势绿地区
[0055]8下凹式绿地内部的高势绿地植物
[0056]9高势绿地土壤层
[0057]10排水管道
【权利要求】
1.一种下凹式绿地,所述下凹式绿地设置在斜坡上并且种植有下凹式绿地植物,所述下凹式绿地包括至少一个下凹式绿地区段(3),其特征在于,在每个下凹式绿地区段内设有至少一个高势绿地区(7),所述高势绿地区内种植有高势绿地植物,以阻碍水沿所述斜坡向下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的坡度为10%-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式绿地沿宽度方向(B)包括多个下凹式绿地区段,在相邻的下凹式绿地区段之间设有高势绿地区段(5),在所述高势绿地区段内种植有高势绿地,所述高势绿地区段有助于使水在进入所述斜坡之后向位于所述高势绿地区段两侧的所述下凹式绿地区段内流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下凹式绿地区段的土壤层的上表面并且低于所述高势绿地区内所种植的高势绿地植物,所述排水口连接到位于所述下凹式绿地的土壤层下方的排水管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势绿地区的土壤层比所述下凹式绿地区段的土壤层高出10-15厘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式绿地区段的宽度沿坡度方向(A)变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式绿地区段包括沿坡度方向相继间隔设置的多个高势绿地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势绿地区段与所述下凹式绿地区段之间附加地设有透水石子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石子路与所述高势绿地区之间的间距为0.3-0.5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高势绿地区沿所述下凹式绿地区段的宽度方向(B)居中地设置在所述下凹式绿地区段内,以使水流沿斜坡向下迂回流动。
【文档编号】E02D17/20GK203729429SQ201420080985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5日
【发明者】刘璐, 任翔宇, 杨凯 申请人:华东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